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浅谈酮类抗菌的不良反应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过程中应用酮类抗菌进行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酮类抗菌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系统异常和变态反应。在该类药物中,加替沙星后的不良反应最为严重。结论应用酮类抗菌对患者进行治疗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保持谨慎态度。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控制广谱抗菌药物
  • 简介:药品是把双刃剑,疗效与不良反应并存。药品除治疗作用外,也存在危害性,它能损害患者,造成残疾,甚至死亡,正所谓“是药三分毒”。一类药物的生命周期,自有其周而复始的客观规律,但临床滥用和过度应用也难脱其咎。半个世纪的痕迹,铭记了酮类抗菌抗菌业绩和市场兴衰史,同时也带来数以亿例计的危害和不良反应,发人深省,再好的药品也经受不起“折腾”。因此,重温“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从药品上市和流通的全程(设计、研发、审批、生产、流通、应用和保管)进行反思和严格管理,提高警戒意识,随时防范,减少危害,无疑是对患者和公众有所裨益的好事。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安全性 药品上市 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 生命周期
  • 简介:摘要酮类抗菌具有高效、安全的特性,这促使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毒性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和损害的人体。因此,加强对该类药物的毒理性研究,尽可能的降低其毒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当前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肾系统和软骨组织等五个方面分析了酮类抗菌的毒性反应,并以环丙沙星为例,探讨了该类药物的毒理学表现。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毒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酮类药物是临床医学常用抗生素之一,新型药物抗菌谱广,常被用于治疗胃肠道、呼吸道、肾脏、肝脏以及尿道细菌感染。本文以酮类药物中的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以及芦沙星为例,总结其合成工艺。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合成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酮类抗菌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分析,为酮类抗菌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应用酮类抗菌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酮类抗菌不良反应/事件调查表》进行,采用直接询问和病历资料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对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事件详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占71.21%,女性占28.79%;<35岁患者占12.12%,35~60岁患者占72.73%,>60岁患者占15.16%。发生不良反应排名前三位的药品为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及诺氟沙星,占比分别为34.85%,18.18%和16.67%;在给药途径上,静脉滴注占比最高,为60.61%;给药方式中主要为单独用药,占比为81.82%。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是消化系统、全身性反应及泌尿系统,占比分别为31.82%,19.70%和15.15%。结论酮类抗菌使用中可能引发多系统出现不良反应,使用中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上采用酮类抗菌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采用酮类抗菌治疗时出现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本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分析本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应用酮类抗菌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神经系统异变和变态反应,以服用加替沙星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最为严重,静脉注射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口服用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类抗菌用于临床治疗时,患者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部分患者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因此,临床用药时,需要重视酮类抗菌的谨慎应用,以免出现医疗事故,对患者的健康和院方的医疗水平以及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酮类抗菌于临床应用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由于接受酮类抗菌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服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结果12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72例为男性,相应占比60.0%,48例为女性,相应占比40.0%;97例为静脉给药方式,相应占比80.83%,23例为口服给药,相应占比为19.17%,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种酮类药物,以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大,而加替沙星最低,且不良反应主要发生部位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及其相关附件等,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酮类抗菌的不良反应较多,且因患者性别、给药方式以及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因而临床上应针对患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类型及给药途径。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 简介:目的:了解酮类抗菌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醒临床警惕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厦门市海沧医院2012—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酮类抗菌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35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中,≥60岁36例,占26.67%;涉及3种酮类抗菌,主要为莫西沙星,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再次为环丙沙星;口服给药73例,静脉给药62例;酮类抗菌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及过敏反应等。结论:酮类抗菌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严格根据药品的用法与用量、禁忌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特殊人群用药等信息使用酮类抗菌,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不良反应后及时停药或更换药物并对症处理,提高用药合理性。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酮类抗菌是人工合成的含4-酮基的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一类药物。按其发明先后和抗菌作用的不同,分一、二、三、四代。第一代以萘啶酸为代表,因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不良反应多,现巳不用。第二代主要应用品种为吡哌酸,抗菌活性强于萘啶酸,临床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当前应用最多的是酮类,即第三、四代,此类药物发展迅速,为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探讨酮类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药代动力学特点、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使用。

  • 标签: 喹诺酮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酮类药物是合成抗菌,具有抗菌谱广,作用机制独特以及口服和非肠道给药均有效等特点,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本文对酮类抗菌抗菌活性、作用机制、以及其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综述,并介绍酮类化合物的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综述莫西沙星近年来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莫西沙星药代动力学,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等进行分析。结果:莫西沙星有广谱和快速杀菌作用,病原菌不易产生耐药。结论:新型酮类抗菌-莫西沙星临床使用具有疗效好,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药物依赖性较低等特点。

  • 标签: 氟喹诺酮 抗菌药 莫西沙星 新药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酮类抗菌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酮类抗菌使用数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1年除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有显著增加,其它多数酮类抗菌的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呈下降趋势。结论酮类药物的使用,随着医院加强临床抗菌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已逐渐趋于合理。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用药频度 金额利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酮类抗菌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84例临床患者进行研究,对使用酮类抗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头痛,失眠,情绪反常不良反应由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出现39例,占总例数46.43%,皮肤组织出现红斑,过敏和皮疹等不良反应24例,占总例数28.57%,酮类抗菌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居多,其次是皮肤组织不良反应。结论对酮类抗菌的使用,要严格遵守用药原则,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对药物的剂量和滴注速度进行合理的调整,用药前后要加强护理,同时用药时要时刻注意,并观察患者反应,保证酮类抗菌在临床中的安全性。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综述酮类抗菌所致临床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警示,预防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国内外近期公开报道的酮类抗菌临床不良反应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酮类药物的主要临床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光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反应、软骨毒性和肌腱损伤以及影响血糖等。结论酮类抗菌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涉及系统广泛,有的后果严重,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高度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发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临床不良反应
  • 简介:酮类抗菌由于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组织渗透性好的特点。而成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之一,但有关它们毒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我们根据药物毒理学研究指导原则对其CNS毒副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1全身给药:1.1给小龄组大鼠iv诺氟沙星(NFLX),5.3mg/100g,癫痫样放电发生率分别为100%,87.5%和62.5%,癫痫样放电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10mg/kg组动物有行为等改变而另二个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毒副作用 分析研究方法 癫痫样放电 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