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谦抑性是当代各国刑法所追求的超验期待,但各国在践行谦抑性的过程中又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刑事立法是否偏离谦抑性原则的超验期待不能依据刑事规范的范围是否扩大来进行判断,而只能依据刑法是其他部门法的补充的标准进行判断。近年来,我国刑事立法出现了活性化趋势,并从“刑法谦抑”走向了“刑法前移”。刑法回归其在法律体系中地位的唯一路径就是发挥其他非刑法规范的调整作用。

  • 标签: 刑法谦抑 刑法前移 刑法活性化
  • 简介:1997年《刑法》第169条规定的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是以国有资产为特定保护对象的具体犯罪。随着《公司法》和《刑法修正案(六)》的修订与出台,有关该罪的罪名设置、客体要件、客观行为等立法问题日益凸现。将1997年《刑法》第169条和《刑法修正案(六)》第9条概括为“徇私舞弊损害公司利益罪”这样一个统一罪名较为科学;本罪的客体要件应为国家对公司、企业的管理制度、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及其利益,而不应也不能包括“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该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应包括新《公司法》、1997《刑法》以及《刑法修正案(六)》所规定的全部行为方式,而非仅仅为徇私舞弊“低价折股、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的行为;行为对象已经突破了“国有资产”的限定,从而扩展为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还包括债权、债务、担保等等;行为阶段只能发生在国有企业转制、国家作为股东或者发起人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国有股份的转让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国有资产进入公司而成为公司资产之后,或者在公司的破产、清算等过程中.

  • 标签: 罪名设置 客体要件 行为方式 行为对象 行为阶段
  • 简介:包容犯中的包容关系应是重罪(本罪)包容轻罪(后罪)或者是重罪(本罪)包容重罪(后罪)的关系,包容犯中本罪的犯罪构成包容了后罪的犯罪构成即后罪的犯罪构成依附于本罪的犯罪构成,包容犯中的包容关系只能是故意罪包容故意罪或者故意罪包容过失罪的关系

  • 标签: 中的体现 刑法立法 包容犯
  • 简介: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网络犯罪兴起,其已不是一个新兴概念。从我国现有立法体系来看,刑法立法中并未设置专章专节规制网络犯罪。随着网络犯罪类型日趋多样,危害程度日益加重,原有的计算机犯罪俨然涵盖不了所有的网络犯罪类型。当下,理清网络犯罪概念,结合其影响性、隐蔽性、效率性、多变性等特点,有助于解决刑法规制中的不足,如规制范围狭窄、定罪量刑过轻等问题。本文从网络犯罪刑法立法现状、立法规制中的不足入手,展望了网络犯罪刑法立法

  • 标签: 网络犯罪 刑法 立法现状 展望
  • 简介:包容犯中的包容关系应是重罪(本罪)包容轻罪(后罪)或者是重罪(本罪)包容重罪(后罪)的关系,包容犯中本罪的犯罪构成包容了后罪的犯罪构成即后罪的犯罪构成依附于本罪的犯罪构成,  如果将我国刑法中包容犯的立法例改为结合犯

  • 标签: 中的体现 刑法立法 包容犯
  • 简介:由于刑法客观主义立场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并未真正确立,加之受传统核心刑法以处罚实害犯为中心的思想影响,我国现行刑法在总则中对危险犯的设置与认定缺乏明确、合理的规定,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在刑法的立场上,应当将犯罪结果(客观危害)明确化为实际损害与危险,并以这样的犯罪结果是否发生作为犯罪成立的基础,实现犯罪的客观化与实质化,从而奠定刑法的客观主义基本立场;在刑法模式上,我国刑法总则应当实现刑法模式的转型,将核心刑法发展为以实害犯与危险犯并列的二元刑法;在刑法具体理论上,应当分别对犯罪的概念、犯罪故意、犯罪过失、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犯罪中止等概念与理论进行修改与调整;在刑法修辞学上,应当剔除“损害”、“危害”这样含义模糊不清、立场不明确的词语,应当替换为含义清楚、立场明确、操作性强的修辞。

  • 标签: 刑法总则 刑法客观主义 刑法模式 危险犯
  • 简介:近期源自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海啸”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使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金融安全刑法保护的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做出适当评价,以期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尽管我国金融安全刑法保护的立法日趋完善,独具特色,并且与我国金融体制深刻变革的需要和立法现状相适应,但仍存在明显的缺陷,需要在今后的立法中不断加以完善。

  • 标签: 金融安全 金融犯罪 刑法保护 立法现状
  • 简介:文章对目前刑法中涉及财产犯罪的数额归纳为空白型数额、模糊型数额、确定型数额三种,并指出存在的三种弊病,提出以平等性原则、对应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对刑法有关规定进行全面的改革,以切实提高司法的效率和质量。

  • 标签: 刑法 定罪量刑 立法改革
  • 简介:刑法修正案(九)》对中国贿赂犯罪立法所进行的以"内涵修复式"为核心的修正,仅仅缓解了既有规范中罪刑关系紧张与矛盾的局部性问题,立法的固有矛盾并未得到系统性消除。中国贿赂犯罪立法规范体系的全面更新,需要引入并确立积极治理主义理念的指导地位,在全面考查贿赂犯罪刑法治理机理现代化标准的基础上,加速完成犯罪化根据、法益定位、罪名体系构建、罪体要素设定、行为立罪与责任根据模式以及罪刑配置与调节因素功能的全面更新。

  • 标签: 贿赂犯罪 刑法治理 立法修正 积极治理主义
  • 简介:本文以比较法的视角对期货立法完善的美、英等国期货内幕交易罪的归责理论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以发达国家的成熟理论为我国期货内幕交易罪归责的基本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期货内幕交易罪 信托义务 盗用 信息泄露
  • 简介:刑法修正案(九)》的犯罪化立法中存在刑法介入早期化、行政违法行为犯罪化的方向问题,值得研究。无论是否赞同风险刑法理论,都应该肯定刑法介入早期化的必要性和正当性,但应当将刑法介入早期化控制在造成大规模人身伤亡后果、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质的犯罪类型之内。不应普遍降低乃至取消入罪标准而对行政违法行为实行大规模犯罪化,但应对那些侵犯公民人身与财产权利、危害公民切身利益的行政违法行为中危害比较严重情形进行犯罪化,对于那些扰乱秩序、危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违法行为,尽管不能完全否定实行犯罪化的必要性,但应当慎之又慎。

  • 标签: 犯罪化 刑法介入早期化 行政违法行为犯罪化
  • 简介:我国刑法对于敲诈勒索罪在理论上还有若干问题没有解决,在立法上还存在某些不合理性。敲诈勒索的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物,还应该包括财产性利益,另外还建议增设财产刑,增加一个量刑档次。

  • 标签: 敲诈勒索 财产性利益 刑罚
  • 简介:我国刑法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规定所保护的四种权利中,1979年刑法没有将侵犯专利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1)刑法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犯罪范围过窄

  • 标签: 保护立法 刑法保护 知识产权刑法
  • 简介: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网络犯罪兴起,其已不是一个新兴概念。从我国现有立法体系来看,刑法立法中并未设置专章专节规制网络犯罪。随着网络犯罪类型日趋多样,危害程度日益加重,原有的计算机犯罪俨然涵盖不了所有的网络犯罪类型。当下,理清网络犯罪概念,结合其影响性、隐蔽性、效率性、多变性等特点,有助于解决刑法规制中的不足,如规制范围狭窄、定罪量刑过轻等问题。本文从网络犯罪刑法立法现状、立法规制中的不足入手,展望了网络犯罪刑法立法

  • 标签: 网络犯罪 刑法 立法现状 展望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社交的重要平台,这种技术进步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孕育出了新型的犯罪形式,例如网络诈骗、网络侵犯隐私、网络攻击等。传统的刑法体系在面对这些全新、跨界和高度技术化的犯罪时显得力不从心,很多网络犯罪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难以追诉和制裁。因此,重新审视和调整刑法立法体系,使其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和需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网络时代下刑法立法的特点、挑战和需要。

  • 标签: 网络时代 刑法立法体系 建构
  • 简介:由我院名誉院长高铭暄教授代表北师大刑科院聘任郎胜副主任为特聘顾问教授,郎胜副主任对《刑法修正案(七)》的每个条文的立法背景、立法精神、理解与适用问题以及本次修正案的立法特点做了简明而精确的说明和解释,相信会促进我院师生对《刑法修正案(七)》及相关刑法问题的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 标签: 修正案立法 刑法修正案 理解适用
  • 简介:我国刑法分则条文中的'明知'是注意规定,不是特殊规定;由于犯罪故意本身就包含了'明知',删除分则条文中的'明知'不会导致严格责任;由于控方承担证明责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明知'的证明责任仍在控方,但控方只需证明基本事实,即可推定被告方'明知'.

  • 标签: 明知 控方 证明责任 刑法分则 注意规定 推定
  • 简介:刑法立法正当性依据在于获得民众情感的认同及内心的尊重,并普遍遵守之。为使刑法立法具有正当性根基,在刑法立法中应当坚持将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一方面,刑法立法应当将主文化群体作为社会危害性的评价主体,排除民意的不当干扰。另一方面,刑法立法应当以比例原则作为社会危害性的评判标准:首先,以适当性原则协调罪刑配置,防止出现轻罪配置重刑或者重罪配置轻刑的矛盾局面;其次,以必要性原则来限制刑法立法的前置化倾向,保证刑法的谦抑性特征;最后,以均衡性原则审视刑法立法效益,对于新生事物的调整应慎重运用刑法规制。

  • 标签: 刑法正当性 社会危害性 主文化群体 比例原则
  • 简介:嫖宿幼女罪存废之争再起波澜,除普遍认为的放纵罪犯与污名化幼女两个原因之外,嫖宿幼女罪还因其罪名不能承载社会谴责,忽视被害人权益,立法过于理想而忽视司法现实等原因激起民众愤怒。导致嫖宿幼女罪等争议案件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刑法立法的合法性危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建刑法立法的合法性,并从立法技术上科学设置罪名,综合考量各种关系实现立法平衡,并认真对待国情。

  • 标签: 嫖宿幼女罪 罪名的谴责性 合法性危机 立法平衡
  • 简介:性权利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之一,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这两个国际性权宣言并不是坚持绝对的性自由,其所主张的是有限制的性自由主义,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性权国际保护目标.我国性犯罪之立法完善表现为:对婚内强奸行为不宜按传统观点一律不以犯罪论,应当区别不同情况分别论处,司法机关应当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加以明确;扩大我国刑法规定的猥亵犯罪的犯罪对象;删去聚众淫乱罪和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增设公然猥亵罪.

  • 标签: 性权利 婚内强奸 猥亵犯罪 聚众淫乱犯罪:公然猥亵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