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产妇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选取200名剖宫产妇,这些产妇的住院时间是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之后将这些产妇分为两组,使用随机的方法,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不使用心理护理的干预方法。对于观察组,则在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产妇的心情稳定,对手术的恐惧感比较低,心理负担得到明显的缓解。结论精心的人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有极大的帮助,可以作为剖宫手术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有利于产妇心情的稳定和手术的开展,确保了母婴的安全。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产妇 术前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门诊2009年1月-2014年1月就诊的不孕症患者47例,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再加以心理干预,以了解心理干预在不孕症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初次就诊时,心理测验显示,有80.85%呈现焦虑状态,65.96%(31/47)出现抑郁状态,治疗后一月,出现焦虑状态的患者下降到57.45%,与心理干预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抑郁状态的患者下降到51.06%,与心理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6月,出现焦虑状态的患者下降到47.72%,与心理干预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抑郁状态的患者下降到50%,与心理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应适时加以心理疏导,以免使患者陷入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即使不孕症尚未治愈,仍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

  • 标签: 不孕症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创伤换药时的心理变化及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其的影响。方法观察300例创伤患儿换药时的不同表现及心理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300例患儿在换药过程中出现不同心理反应,我们在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下均能配合换药治疗。结论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能影响患儿换药过程中的心理反应,提高患儿主动配合的能力。

  • 标签: 小儿创伤 换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于地震后儿童伤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近期(2015年9月—2016年9月时期)地震后儿童伤者共计33名,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2016年10月我院开展心理护理干预,针对(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时期)收治另37名地震后儿童伤者为心理组。将两组儿童伤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及可正常上学、生活儿童比例对照。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护理组地震后儿童伤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3个月随访后可正常上学、生活儿童伤者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地震后受伤儿童极易发生心理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因素,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使伤后儿童可正常生活、学习,值得临床早期推广。

  • 标签: 地震后 儿童伤者 心理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解剖宫产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对降低抑郁、焦虑发生的效果。方法将拟行剖宫术的产妇随机化分组,一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另一组不进行心理干预作为对照组。剖宫产术前一天,所有的产妇均应用Zung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测,将所得结果与常模相比较确认为焦虑、抑郁发生与否并统计其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的剖宫产产妇术前的焦虑、抑郁心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通过心理干预措施可减轻剖宫产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率,积极地进行剖宫术前心理干预措施是值得的、有效的。

  • 标签: 剖宫产 产妇 焦虑 抑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心理状态以及分娩方式的有效性。方法将近三年到我院待产接受分娩的122例孕产妇按照护理方法的区别命名为对照组(常规产科护理)与观察组(常规产科护理+产前心理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有效性。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自信心分值、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等明显较高(P<0.05),剖宫产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产前心理护理用于孕产妇的临床护理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对改善分娩方式、缓解负面心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孕产妇 分娩方式 产前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孕妇学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搜集56例白血病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为28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个月、3个月后两组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儿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儿焦虑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其临床应用价值应予以肯定。

  • 标签: 白血病 小儿 心理状态 治疗依从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改善眼外伤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32例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合并心理干预。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进行心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焦虑情绪的观察。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焦虑情绪评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对照组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眼外伤患者的焦虑情况,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及康复。

  • 标签: 心理干预 眼外伤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作用,以研究心理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122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辅以心理护理干预,于护理前后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并对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分别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院之时的S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则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治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外科手术的焦虑心理,其显著疗效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外科手术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创伤骨折住院患者,对其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并研究有效方法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3月-2015年03月创伤骨折患者102例。通过抽签法对创伤骨折患者进行分组。B2组(对照组51例)临床给予常规护理;B1组(观察组51例)临床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两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所有创伤骨折患者完成护理干预后,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方面,B1组优于B2组创伤骨折住院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创伤骨折患者,临床会表现出焦虑以及抑郁等系列的消极心理,临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能够将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效改善,最终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

  • 标签: 创伤骨折 住院 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7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经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使其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普外科手术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评估及心理护理干预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ICU危重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实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对比两组转科时的抑郁、焦虑程度。结果研究组转科时抑郁得分(45.62±11.58)分,对照组得分(62.38±10.99)分,P<0.05;研究组转科时焦虑得分(46.41±9.75)分,对照组得分(63.17±9.82)分,P<0.05。结论心理评估可有效的对ICU危重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判断,以此为依据提出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 标签: 心理评估 心理护理干预 ICU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认知心理干预在垂体瘤患者心理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我院病例中选取纳入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1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垂体瘤心理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认知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垂体瘤心理障碍患者实施认知心理干预,能够疏导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心理层面,值得推荐。

  • 标签: 认知心理干预 垂体瘤 心理障碍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是为了对心理护理影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情况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对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干预措施进行心理护理。最终得出结论从躯体化、抑郁和人际关系等六方面分值的前后差异,可以看出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之后,有助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明显改善,这对患者的康复是十分有利的。

  • 标签: 心理护理 干预措施 肝硬化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在剖宫产术中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对80例剖宫产产妇进行术前、术中心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另80例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后产妇情绪稳定,不适程度减轻,术中配合良好,产后出血减少,初乳分泌早。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术前及术中心里安抚在稳定产妇情绪,改善术中不适程度,降低产后出血率及促进出入分泌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剖宫产术 麻醉 影响
  • 简介:摘要普通外科急性胰腺炎、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穿孔术后、直肠癌、胆道疾病等疾病造成的腹胀、上腹部持续性胀痛,必须采取持续胃肠减压术。吸出胃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解除或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并且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但临床上常因患者对胃肠减压存在恐惧心理,插管长度不够以及胃肠减压等引流不畅,影响胃肠减压效果,这就需要心理干预,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利用自己的言语、态度、行为充分营造出乐观、积极的氛围,使患者感觉到亲切、舒适、安全和信任,这有利于缓解患者不健康的情绪,促使其心理状态逐渐融入医护人员营造的积极氛围,从而达到预期的干预效果。

  • 标签: 心理干预 持续胃肠减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心理护理在脑卒中抑郁患者护理中所取得的效果,了解心理护理对于脑卒中抑郁患者抑郁、焦虑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5日—2018年1月15日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86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常规组43例脑卒中抑郁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脑卒中抑郁患者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HAMD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和CNS评分(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CNS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评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降低脑卒中抑郁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抑郁评分 脑卒中抑郁 焦虑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患儿的心理干预措施及干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儿6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矫治方法是常规的方丝弓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儿系统的心理干预治疗。记录两组患儿的合作程度、口腔卫生保持等情况进行比较。对干预前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口腔卫生良好率、积极配合率、疗程<18个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托槽脱落率、放弃治疗率、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适当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改善患儿焦虑抑郁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口腔正畸 儿童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重症监护患者50例,神志清醒,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总结所产生的影响。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反应,可知道对ICU重症患者要体谅患者的病情,减少紧张的气氛以及使用音乐疗法等一系列措施。结论对待ICU重症患者,护士要掌握临床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才能促进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 标签: 重症患者 心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根据性别、年龄、病情相匹配的原则,将高血压患者分别人选干预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应用心理干预,评价1月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月后干预组的临床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原发性高血压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