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简介:分类管理是民办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变革,中央层面积极推动加快顶层设计、地方政府通过“压力传导”和“激励诱导”方式加快配套政策的制定、民办学校举办者通过“策略性行动”争取自身利益。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在制度化进程中陷入规则困境、组织困境与文化认知困境。破除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制度化困境,需要促使分类管理与相关“制度丛”形成合力、整合强致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明确分类管理的价值理念和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

  • 标签: 民办教育 分类管理 制度化 新制度主义
  • 简介:学校同质化现象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借助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可以阐释构成学校声誉制度的规制性、规范性以及文化—认知性要素是如何通过合法性机制导致学校趋同的。而导致学校同质化的学校声誉制度必然面临合法性危机。各个层面行动者不断建构新的面向多样化发展的学校声誉制度的实践,可以帮助学校走出这种制度性困境,促进学校由同质向多样发展。

  • 标签: 学校声誉制度 学校同质化 合法性机制
  • 简介:泸州市江阳区属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十分拮据,教育基础设施、设备欠帐多,教育发展缓慢。如何创造性地选择具有推动发展功能的机制,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我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实施科研兴教战略,提高了教师素质,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效益。

  • 标签: 教育科研 教师素质 发展趋势 教育改革 科研兴教 教学质量评估
  • 简介: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对随就读的学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还要针对随读生的特殊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等等,让他们今后自立、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自2002年我从普通学校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在特殊教育的战线上已经工作了8年。每一届班级随就读学生的比例在30%到40%。由于学生间个体差异很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出发点应该以适应差异和因材施教为原则。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则容易给学生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从而在学生心理上产生负面效应。对待随就读的学生要做到五个优先:优先提问、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批改作业、优先辅导。备课注重备随读生,明确课堂中随读生的教学内容。辅导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做到有的放矢。但把这几点真正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还需要教师逐渐摸索经验。

  • 标签: 特殊需要 随班就读 差异 伙伴 评价
  • 作者: 蔡云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2-2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自我进入乌鲁木齐市内初班学校担任美术老师以来,对内初班学校的美术教学有了一些认识。学生有一些特殊性,他们大多数是来自南疆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不要说画水墨画,就连普通的美术课都没有正规上过,有上过美术课的还是其它课程老师兼带的,所以大多数同学不知道什么是水墨画,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认识欣赏,演示练习,以点带面,相互切磋,鼓励创作,展示点评”六种形式来帮助学生们认识、练习、创作水墨画。
  • 简介:“择校”是近几年美国基础教育中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它对美国的公立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的择校制度可以追溯到70年代卡特政府所提倡的“备择”学校(altenmtiveschool)思想。当时比较有名的是磁石学校(magnaticschool)。然而八十年代末之前的择校制度改革仅仅是对原有体制的缝缝补补,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可以说,正是美国公立学校教育改革的不尽人意和教育质量的不断下降,导致联邦政府下决心进行“择校”制度的改革。

  • 标签: 美国 “择校”制度 基础教育 公立教育体系 教育改革 教育质量
  • 作者: 牟珊珊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8-18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8期
  • 机构:摘要:中国宰相辅助制度起源于夏朝、商朝,终止于明朝。封建最高统治者既要手握大权又要享受做皇帝的乐趣是丞相制度存在的必然依据;处理国政,不可能没有辅政机构,辅政机构也不可无人主持,也就是说相职不可废除,但相权要受到限制。然而来自元朝末年的朱元璋为了使自己及其后代能永远独揽大权,从而废除了沿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本文对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宰相制度的特点和明朝宰相制度被废除的原因做了简要的阐述。
  • 作者: 韩震,高崇慧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5-15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5期
  • 机构:摘要: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不仅要求执法主体实现实体内容合法,还必须要遵守严格的法定程序,尊重相对人的程序权利。实践证明,程序合法公正,行政效果则事半功倍;程序缺失或不当,行政结果难以保证。为此,深入认识和研究行政执法程序的功能,构建相应的制度保障无疑对实现程序正义、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简介:《中国青年报》载:“2002年1月12日我国首次公开召开铁路价格听证会,由国家计委有关人员及社会各方面人士33人参加,对铁路价格在春运期间提价进行听证”。由于这是第一次召开的全国性价格听证会,所以社会反响强烈,一时各地的公路春运价格听证会也相继展开,天津也首次举行了行政处理听证会。

  • 标签: 高等教育 中国 教育收费 听证制度 依法治教
  • 简介:教育生活中的制度性羞辱以排斥、贬低、支配和污名为主要类型。作为一种精神伤害,教育羞辱造成受教育者自我厌憎与"习得性无助",个性泯灭与"标签内化",丧失自主与过度服从,权威人格与逆反心理等危害。正派教育的第一原则是教育制度"不羞辱"受教育者。"不羞辱"具有道德上、认识论上和实践规范意义上的优先性,为正派教育制度划定了一种底线伦理,表现为一系列否定性的规范。但如果教育仅停留在底线伦理水平上,而放弃其扶持生活理想、塑造美德、引领价值的功能,那么它仅能保证人性不受伤害而无法提升人性。教育必须超越底线伦理,走向对正面价值理想的积极追求。

  • 标签: 教育羞辱 不羞辱 正派教育 底线伦理
  • 简介:德育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管理,消解德育工作中的矛盾和分歧,有赖于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与制度保障。实施科学而适切的德育管理,提升德育管理的效率与水准,完善高效运作的德育管理体系,需建立与健全德育领导制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制度以及社会化参与德育管理制度,有效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育人质量,不断开创学校德育管理的新格局。

  • 标签: 学校德育 德育管理 德育制度安排
  • 简介:日本从1979年开始实行第一次共同学力考试,考5学科7科目(国语、数学、英语、理科1-2、社会1-2),1987年减少为5学科5科目。1990年开始实行大学入试中心考试制度。2004年4月在全国实施大学法人化改革以来,高考制度也发生了大的变化。日本适合升入大学的青年从1992年的205万减少到2002年的150万人,减少55万人(27%)。

  • 标签: 日本 高考制度 教育改革 共同学力考试 考试科目 录取标准
  • 简介:杜拉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了社会因素与儿童品德行为的关系,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的交互论思想.他认为,人的道德品性形成与发展是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化过程,并深入探讨了环境和社会学习在品德中的作用及个人内部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这一双向作用过程.他的独特的道德发展观点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如何开展道德教育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道德发展观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交互论 社会环境 自我调节 内部因素
  • 简介:〔摘要〕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多种原因而中途替换班主任的情况。但是很多时候因为原有班主任调离、因事假离岗或者不太胜任管理工作,班级的管理和风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中途替换。对于新接任的班主任而言,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不利影响,把所在的工作顺利接过来,这是一个难度巨大的挑战。

  • 标签: 〔〕班主任学生中途接班 班级管理
  • 简介:〕内初的开设是为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生源是通过考试从全疆各地筛选出的优秀学生,然而由于语言障碍给教学带来不少的困难,对此我谈一下个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 标签: 〔〕内初班物理教学方法思考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经济体制改革也对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民生问题和民生需求凸显,改革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充实,改革的配套性、综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的重点已转入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创新层面,改革的任务即“打破改革带来的既得利益格局,以民生需求为改革动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 标签: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教育制度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创新研究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
  • 简介: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于土地制度与政策的研究与推行不断加深。建立新的土地法律制度或健全已有的土地法律制度已成为解决土地问题的重中之重。健全土地法律制度的目的就在于保持农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土地纠纷,形成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和体系来规范人们的农业生活,保障土地制度的顺利实施。

  • 标签: 土地法律制度 制度研究 教师视角 教学 解读 土地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