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球菌脑膜是由新型球菌感染所致的亚急性或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头痛、恶心、呕吐、发热、脑膜刺激征、视力、听力障碍、精神症状、大汗等。其病程较长,疗程缓慢,因此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我科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10例球菌脑膜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球菌脑膜(CM)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8例为急性及亚急性起病,4例起病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颅高压明显,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相似;CM误诊率高;本组患者经联合治疗疗效明显。结论:CM是以头痛、颅高压和脑脑膜刺激症为特点,误诊率高,反复腰穿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抗真菌治疗药物在治疗新型球菌脑膜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救治的新型球菌脑膜患者中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30例,分两组每组15人分别采用两性霉素B和两性霉素B的新剂型给予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球菌脑膜的有效率为86.7%;两性霉素B的新剂型为66.7%。结论两性霉素B的新剂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两性霉素B,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急诊 抗真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新型球菌脑膜的发病特点探讨适合的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确诊为新型球菌脑膜的2例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2例病人均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本病病情重,变化快,治疗时间长且效果缓慢,费用高,通过加强针对性护理及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可以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

  • 标签: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护理
  • 简介:新型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人体体表、口腔和粪便中,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亦可通过皮肤黏膜或肠道侵入人体,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经血行播散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新型球菌脑膜。妊娠期或产褥期妇女患新型球菌脑膜合并球菌肺炎报道较少见,我院2014年7月5日收治产褥期妇女新型球菌脑膜合并球菌肺炎1例。

  • 标签: 产褥期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隐球菌肺炎 继发性癫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球菌脑膜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球菌脑膜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预后。结果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全部为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和头痛症状,多表现为轻度头痛和低热。3例患者球菌涂片和培养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分别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等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合并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经2~4个月治疗后,4例球菌涂片转阴,临床症状消失,均在我院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肾移植术后球菌脑膜首发症状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漏诊。早期明确诊断、多科室协作、规范足量治疗是提高此病救治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肾移植 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病
  • 简介:球菌脑膜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较高。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真菌药物。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及对球菌脑膜的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抗真菌药物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脑患儿临床病症及预后的护理影响,分析优质护理与患者预后及满意率的关系。方法将30例我院2011年4月~2015年2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临床确诊为新型脑的患儿随机简单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15例)则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满意率情况。结果实验组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预后效果较好,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明显,两组结果差异显著。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患儿及其家属都对护理更为满意和放心。

  • 标签: 新型隐球菌 脑膜炎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球菌脑膜的临床特征,总结本病的特点,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012年10月—2017年10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球菌脑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儿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病程长,症状以头痛、呕吐、发热为主,脑脊液涂片染色均可找到球菌,12例患儿经抗真菌治疗,9例好转,2例效果差转上级医院,1例死亡,其中12例患儿中有1例合并视力减弱,1例合并听觉障碍。结论儿童球菌脑膜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治疗困难,易遗留后遗症,一经确诊,应立即抗真菌治疗。

  • 标签: 儿童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特征 脑脊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总结脑膜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及治疗要点,如:病情的监测,用药的护理,安全知识的宣教,心理护理及其预后等。同时,学习下在临床上不多见的新型球菌感染脑膜的定义、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护理要点:病情观察,体温的监测,预防跌倒坠床,发生病情变化及时予以处理,给予关爱,促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 标签: 隐球菌脑膜炎 病情观察 护理 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非艾滋病相关球菌脑膜的临床诊治引起了极大关注,特别是我国非艾滋病相关球菌脑膜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总患病数是艾滋病相关球菌脑膜的2倍,给球菌脑膜的诊治带来了更大挑战。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操作简便、快捷,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关于球菌脑膜的治疗,中国经验与国际指南虽然存大同留小异,但在临床实践中如何积极合理治疗仍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

  • 标签: 脑膜炎,隐球菌性 诊断 非AIDS 治疗
  • 简介:摘要球菌脑膜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脑膜,在有效的抗真菌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的免疫反应,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患者中被称为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类似现象也可见于既往免疫功能正常的非HIV感染患者中,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强烈的免疫反应而出现反常的临床和(或)影像学恶化,称之为感染后炎性反应综合征。该并发症目前并未引起关注,但却是非HIV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尽早识别及治疗感染后炎性反应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风险预测、诊断、治疗与预后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膜炎,隐球菌性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感染后炎性反应综合征 副感染性炎性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艾滋病(AIDS)疫情的蔓延,患者人数日益增多,球菌脑膜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尤其是在东南亚、南部和东部非洲。有研究显示,即使在发达国家AIDS合并球菌脑膜的病死率也约为10%~25%,在资源有限地区该比例可高达43%。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4~2006年收治住院的艾滋患者中,11.7%(10/85)患有球菌脑膜;37.5%(3/8)死亡病例死于球菌脑膜

  • 标签: 艾滋病 隐球菌性脑膜炎 治疗原则
  • 简介:【摘要】 报告一例球菌脑膜合并白塞病的护理病例。护理要点:全面护理评估;控制癫痫的护理;腰椎穿刺护理;白塞病护理;两性霉素 B的治疗护理 ;及早营养管理。经过 10天的神经内科监护室治疗护理, 患者病情平稳,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关键词】 癫痫; 球菌脑膜; 白塞病; 护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