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亚娟 俞桑洁 杨永弘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北京 100045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皮肤疾病研究室,北京 100045 ,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广东 深圳 518000;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疾病,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菌性脑膜是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后遗症发生率高等特点。肺炎链球菌(SP)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耳炎、脓毒症、细菌性脑膜等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明确SP病原是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细菌分离培养法仍是目前明确SP感染的"金标准",但培养阳性率低,耗时较长,不利于SP快速检测。免疫层析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乳颗粒凝集试验等免疫学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性较高、操作简便、不受抗菌药物影响等优点,是检测SP感染细菌培养之外的一种补充。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肺炎 脑膜炎 病原学 诊断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对脑膜奈瑟球菌感染大鼠经抗生素治疗后的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新生11天大鼠,经小脑延髓池进针,注射浓度为3×108cfu/ml的脑膜奈瑟球菌混悬液,复制脑膜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生素治疗组(氨苄青霉素钠200mg/kg)、穿心莲内酯组(50mg/kg)、激素组(地塞米松1mg/kg)。连续给药6天后观察各组的存活率、平均最高体温增量、血浆脂多糖水平、血清TNF-α、IL-6水平,Western印迹法测定脑膜组织p65和IκBα表达水平。结果:50mg/kg穿心莲内酯和激素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抗生素组,平均最高体温增量、血浆脂多糖水平、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65表达水平低于模型和单用抗生素组,而IκBα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和单用抗生素组。结论:穿心莲内酯对脑膜奈瑟球菌感染大鼠经抗生素治疗后的内毒素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B炎症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穿心莲内酯 脑膜炎奈瑟球菌 脂多糖血症 核因子-B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早发型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化脑)的临床特点及头部MRI的表现,探讨MRI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6例早发型GBS化脑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结果16例早发型GBS化脑患儿中,3例有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即不同程度的惊厥和(或)肌张力改变;2例有一般感染表现即嗜睡、拒乳、反应低下等;仅有2例出现了发热。其中11例化脑患儿完善了头部MRI检查,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水肿3例,其中1例合并脑室管膜炎;脑白质损伤7例,其中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侧脑室出血;脑梗死1例。临床好转或治愈11例,4例因严重并发症放弃治疗,1例院内死亡。结论早发型GBS化脑发生率高,预后差,临床表现不典型,通过头颅MRI可发现化脑多样的神经病理改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化脑的诊治及预后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B群链球菌 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 头颅磁共振
  • 简介:<正>临床上脑膜常见,但同时合并化脓性眼内炎,并首诊于眼科少见,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张×,女,49岁,农民,因头痛、发热、恶心呕吐5天,左眼疼痛、视力下降2天,于1996年7月8日收住院。5天前,病人无明显诱因地出

  • 标签: 化脓性眼内炎 脑膜炎 恶心呕吐 视力下降 玻璃体切割术 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80例结核性脑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治疗,对这些患者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程较短的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全身无力、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等,病程较长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热、烦躁、精神混乱以及剧烈的头痛等,严重的患者会表现出颅神经损伤、意识障碍以及抽搐。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脲原体脑膜病例,患儿以呼吸困难起病,脑脊液高通量二代测序确诊为微小脲原体感染,使用阿奇霉素20 mg/kg治疗26 d后痊愈。该病例提示当新生儿脑膜常规微生物检测无法确定病原,或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考虑脲原体脑膜的可能,阿奇霉素为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脲原体属感染 脑膜炎 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结核性脑膜是小儿结核病最严重的一种病型。常发生在初染1年内,尤其是3月~6月内,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结核性脑膜发病常为全身血行播散型结核的一部分,少数为隐匿的血行播散时在脑膜或脑实质的结核病灶引起,一旦有干酪病灶破溃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管膜系统即可发生结脑。

  • 标签: 儿童 结脑性脑膜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结核性脑膜儿童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式,以能够依据其病症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并进行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34例重症结核性脑膜儿童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式和治疗举措进行分析。所有患有严重结核性脑膜的儿童都依据国家结核病规划指南中儿童结核病管理、实验室检查、病人病史、影像学检查进行准确性的诊断。结果34例患者中有26例病情好转,同时转院到结核病专治医院进行治疗,5例患者弃疗出院,死亡3例。结论ICU颅内感染患儿童要对重症结核性脑膜及时监测。结核性脑膜早期可以通过T-SPOT.TB试验进行辅助诊断。,脑脊液脑室穿刺减压以及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有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儿童 重症 结核性脑膜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结核性脑膜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病变除累及软脑膜外,蛛网膜、脑实质和脑血管常同时受累,引起脑神经损害和脑脊液循环受阻,具有病情发展渐进性、中毒症状轻重不一、症状多样性、病情恢复长期性等临床特点。对结核性脑膜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并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是治愈结核性脑膜的重要前提。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病情观察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患儿23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临床治愈17例,自动出院2例,后遗症3例,死亡1例。结论结核性脑膜的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较高,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诊治 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4例结核性脑膜的CT表现及其产生的病理基础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常规头颅CT扫描及增强扫描对24例结核性脑膜病人及其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CT平扫异常表现为(1)蛛网膜下腔渗出,鞍上池、环池、侧裂池变窄、模糊,甚至消失。(2)脑积水。(3)脑梗塞。(4)脑炎。(5)脑白质水肿。结论CT对结核性脑膜的诊断意义很大,在做脑脊液检查时应进行CT检查,最好CT平扫+增强,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炎、脑膜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脑炎、脑膜患者护理措施进行集体的讨论、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护理水平。结论护士随时观察患者热型,协助医生去除发热原,使患者的体温得到控制。患者述达到了最舒适的状态或舒适感增加。患者能得到足够的营养;患者无口渴及饥饿感;患者的电解质紊乱及低蛋白血症及时得到纠正;患者每日每千克体重热量能维持最低标准;患者出入量平衡。

  • 标签: 脑炎 脑膜炎 护理 方法
  • 简介:总结了结核性脑膜患儿并发症的护理经验。脑疝是结核性脑膜最严重的并发症,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早发现脑疝,脑疝患儿取卧位抬高床头15°,以利于静脉回流,检查或治疗时动作轻柔;密切监测血钠浓度,低钠血症者纠正低钠的速度不可太快,以免造成脑出血;对兴奋性高的患儿给予适量止惊剂防止惊厥发生,在患儿儿出现惊厥时,予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氧气吸人,同时做好安全护理;做好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的观察和护理。本组66例患儿中,并发脑疝10例,低钠血症18例,惊厥16例,消化道出血9例,肺部感染9例,除2例并发脑疝患儿自动出院,2例并发脑疝患儿死亡外.其余患儿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 标签: 小儿 结核性脑膜炎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化脓性脑膜(简称化脑)是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症。部分患儿病变累及脑实质,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以急性发热、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惊厥、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为特征。

  • 标签: 小儿 化脓性脑膜炎 诊断 治疗
  • 作者: 吴金凤 蒋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18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知发育与学习记忆障碍转化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
  • 简介:摘要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目前暂无明确定义,其临床意义是指治疗过程曲折、疗效差、或病情反复或出现并发症,预后差或以死亡为结局的细菌性脑膜。该病的发病相关因素包括诊治不及时、病情重、病原学阳性、发生并发症或存在原发疾病。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使用激素,积极处理并发症,同时重视查找和去除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病因,对缩短病程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炎 发病因素 治疗
  • 简介:目的改进质控中鉴定脑膜奈瑟菌的检验方法。方法在按脑膜奈瑟菌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时,采用沙门菌自凝处理方法,解决血清分型时出现的自凝现象。结果经过多次传代的冻干菌种,需加以处理使细菌恢复光滑型,再进行血清凝集试验,该菌诊断血清多价,A群,盐水对照-,最后确认血清型,鉴定为A群脑膜奈瑟菌。结论此方法处理脑膜奈瑟菌自凝现象效果较好,在菌种的鉴定、保藏中有借鉴作用。

  • 标签: 脑膜炎奈瑟菌 血清学 质控 冻干菌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合并脑膜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抽样的方法,描述、总结、分析了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27例布氏杆菌病合并脑膜病人的临床资料。结论布氏杆菌病病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经过规范化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