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人兽共患的感染性真菌病,可侵犯人体的肺、脑、皮肤、骨骼等全身各脏器。因其强烈的嗜中枢性,所致的球菌脑膜/脑膜脑炎(cryptococcameningitis/meningoencephalitis,CME)约占球菌感染的80%以上,具高病死率。现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及治疗几方面阐述球菌病诊治方面的进展。

  • 标签: 隐球菌病 新生隐球菌 格特隐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节护理在结核性脑膜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作以评价。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结核性脑膜患者具体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本组患者中有36例接受常规护理,为叙述方便起见以下将本组患者统称为对照组,其余患者实施细节护理(观察组),计算两组压疮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发生压疮的有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1例,两组压疮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0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8%(X2=4.168,P<0.05)。结论细节护理用于结核性脑膜患者临床护理中有助于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非常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该病毒为泛嗜性,主要靶器官为腮腺,但也可侵犯其他器官,临床表现为发热、腮腺颌下腺部位肿胀、疼痛,不及时控制病情,常可引病毒性脑炎、胰腺交、睾丸炎等并发症。我院传染科自2011年9月一2012年6月共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炙患者52倒,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合并脑膜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西医对照组24例给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2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论西医治疗组配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核性脑膜疗效显著。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中西医结合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细节护理应用在结核性脑膜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2例结核性脑膜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细节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病毒性脑膜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阶梯式全程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采取计算机表法对2022年1月~2023年1月之间我院治疗的60例病毒性脑膜患者进行分组,其中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余30例观察组均实施阶梯式全程护理。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听力障碍、智力障碍以及癫痫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阶梯式全程护理 预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性脑膜患儿听力损失的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10至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入院、起病年龄大于28日龄且小于18岁、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的57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患儿的临床信息及住院期间听力评估结果,并对住院期间存在听力损失的患儿进行随访,收集出院后听力复查结果,并通过父母评估孩子听说能力表现量表对随访时听力状态进行评估。按照患儿住院期间听力损失情况分为听力损失组和非听力损失组,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细菌性脑膜听力损失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573例患儿,包括男347例,女226例,起病年龄为29日龄至15.8岁。病原学阳性患者246例,肺炎链球菌脑膜92例,占37.4%。住院期间发现听力损失患儿为160例,听力损失发生率为27.9%,涉及240耳。永久性听力损失20例(16.9%),涉及32耳。出现永久性听力损失耳中87.5%(28/32)在住院期间听力评估显示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肌张力障碍、脑脊液蛋白浓度大于1 g/L、脑脊液糖浓度<1 mmol/L和硬膜下积液是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26(1.450~4.059)、1.865(1.186~2.932)、1.544(1.002~2.381)和1.904(1.291~2.809)]。结论听力损失是细菌性脑膜常见的后遗症,大部分患儿为暂时性听力损失,出现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发展为永久性听力损失风险更高。

  • 标签: 脑膜炎,细菌性 听力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人型支原体脑膜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人型支原体脑膜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经过。并以“人型支原体”和“脑膜”和“新生儿”为检索式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Mycoplasma hominis)AND(meningitis 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R cerebrospinal fluid)AND(newborn)”为检索式在PubMed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5月报道的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总结人型支原体脑膜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治及预后情况。采用两样本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例早产儿胎龄27周+4,生后7 d起反复低热、呼吸暂停,脑脊液常规提示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多,考虑化脓性脑膜,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无好转。因“生后呼吸困难32 d,反复发热25 d”转入本院。入院后脑脊液送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出人型支原体,予红霉素治疗无效,改氯霉素治疗18 d,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最终好转出院。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外文文献21篇(22例患儿),未检索到中文文献,加本例患儿共23例。早产儿14例,足月儿8例,性别不详1例;阴道分娩娩出19例;中位发病日龄11.0 d(P25~P75:7.0~18.0 d)。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惊厥、易激惹和呼吸暂停。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10例,C-反应蛋白升高7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19例,蛋白升高20例,葡萄糖下降13例。确诊方法:16S RNA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扩增技术8例,血清抗体检测7例,培养+镜检2例,单纯培养2例,支原体检测试剂盒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各1例。治疗:选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林可酰胺类等一种或多种联合用药,另有2例未用特殊抗支原体药但好转。并发症:脑积水15例,颅内出血8例,脑缺血梗死4例,脑脓肿2例。预后:未知3例,预后良好4例,预后不良16例。预后良好患儿开始敏感抗生素治疗的中位时间为确诊后4.5 d(3.6~5.0 d),早于预后不良患儿[16.8 d(7.0~25.0 d)](Z=-2.27,P=0.023)。结论人型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非特异,临床考虑颅内感染但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儿需警惕该病可能。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有助于检出人型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可选用氯霉素治疗。

  • 标签: 脑膜炎,细菌性 人型支原体 支原体感染 婴儿,极度早产
  • 简介:摘要本例患者以病毒性脑膜相关临床表现起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缓解后出现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症状,通过抗病毒治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当病毒性脑膜患者出现视物模糊、胸前束带感、肢体无力、尿便障碍等症状时,应警惕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可能。

  • 标签: 脑膜炎,病毒性 视神经脊髓炎 EB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结核性脑膜患者脑脊液乳酸的早期变化,探讨脑脊液乳酸清除率对结核性脑膜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患者,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曼-惠特尼U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乳酸清除率对结核性脑膜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75例结核性脑膜患者中,58例存活,17例死亡。存活组年龄为(39.1±20.2)岁,小于死亡组的(58.0±24.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08);存活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为15.0(10.2,19.0)分,低于死亡组的21.0(19.0,2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1,P<0.001)。存活组乳酸清除率为35.0%(22.2%, 46.6%),高于死亡组的17.7%(14.0%, 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35,P=0.019)。当乳酸清除率>28.1%时,预测结核性脑膜患者存活的灵敏度为65.2%,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46.7%,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结论脑脊液乳酸清除率或许可作为预测结核性脑膜患者预后的独立实验室检查指标,当乳酸清除率>28.1%时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标签: 结核,脑膜 乳酸清除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乳酸水平对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行腰椎穿刺的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脑脊液检查结果分为细菌性脑膜组和非细菌性脑膜组,比较两组患儿脑脊液乳酸、蛋白、葡萄糖水平,应用JMP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05例患儿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排除脑室内出血(Ⅲ~Ⅳ级)2例、病毒性脑炎1例、神经梅毒1例,最终纳入301例,细菌性脑膜组63例,非细菌性脑膜组238例。脑脊液培养阳性5例,血培养均为阴性。细菌性脑膜组脑脊液乳酸(1.41 mmol/L比1.11 mmol/L)、脑脊液蛋白水平(2.1 g/L比1.2 g/L)及脑脊液乳酸/脑脊液糖比值(0.6比0.4)均高于非细菌性脑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脑膜组脑脊液葡萄糖水平(2.3 mmol/L比2.5 mmol/L)低于非细菌性脑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乳酸为1.47 mmol/L时,诊断细菌性脑膜的敏感度为49.2%,特异度为79.9%;脑脊液蛋白为2.26 g/L时,诊断细菌性脑膜的敏感度为49.2%,特异度为91.2%;脑脊液乳酸/脑脊液糖比值为0.48时,诊断细菌性脑膜的敏感度为73.0%,特异度为62.4%。结论脑脊液乳酸在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脑膜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结合脑脊液蛋白、脑脊液乳酸/脑脊液糖比值能够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及敏感度。

  • 标签: 脑脊液 乳酸 细菌性脑膜炎 婴儿,新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儿童急性细菌性脑膜(ABM)的病原菌组成、临床特征、疾病转归等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15岁的1 610例ABM患儿的病原菌分布、颅内影像学并发症、疾病转归等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按年龄分为<28日龄、28日龄至<3月龄、3月龄至<1岁、1~<5岁、5~<15岁组;根据临床特征及脑脊液检查指标,分为病原学确诊组及临床诊断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精确四格表法或非参数检验。结果1 610例ABM患儿中男955例、女650例,5例未提供性别信息;发病年龄1.5(0.5,5.5)月龄。<28日龄588例,28日龄至<3月龄462例,3月龄至<1岁302例,1~<5岁156例,5~<15岁101例,1例未提供年龄信息。<28日龄及28日龄组至<3月龄组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38.8%(95/245)、31.5%(70/222)]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27.8%(68/245)、35.1%(78/222)];3月龄至<1岁组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依次为34.3%(61/178)、14.0%(25/178)及13.5%(24/178);1~<5岁组及5~<15岁组患儿首位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7.9%(74/109)及44.4%(16/36)。9.7%(19/195)的大肠埃希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共收集脑脊液标本1 598例,脑脊液及血培养阳性率依次为32.2%(515/1 598)、25.0%(400/1 598),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分别是38.2%(126/330)和25.3%(21/83)。4.3%(32/737)病原学确诊组患儿首次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正常。1 610例ABM患儿中常见的颅脑影像学并发症是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349例(21.7%)、脑积水233例(14.5%)、脑脓肿178例(11.1%)和脑血管疾病(包含脑软化、脑梗死、脑萎缩)174例(10.8%)。不良结局166例(10.3%),其中死亡32例(2.0%),1岁内死亡24例;复发37例(2.3%),3周内复发25例。病原学确诊组ABM患儿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脓肿和脑室管膜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临床诊断组[26.2%(207/790)比17.3%(142/820),13.0%(103/790)比9.1%(75/820),4.6%(36/790)比2.7%(22/820),χ2=18.71、6.20、4.07,均P<0.05],两组间不良结局、死亡、疾病复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ABM的发病年龄多在<1岁,尤其是<3月龄。<3月龄患儿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3月龄患儿首位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积水是常见并发症。首次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正常不能排除ABM。ABM病原学确诊患儿占比较低,临床还需重视和规范细菌学检查及提高病原检出率。脑脊液非培养检测方法可提高病原检出率。

  • 标签: 儿童 脑膜炎,细菌性 流行病学 多中心研究
  • 作者: 杨峥蓉 张丽帆 周宝桐 侍效春 曹玮 范洪伟 刘正印 李太生 刘晓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 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北京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结核病研究中心,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临床特征和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其临床诊治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60例出院诊断为TBM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年以上患者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两组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60例TBM患者,男性33例(55%),女性27例(45%),年龄15~79(44.5±19.8)岁,30例(50%)合并脑炎,21例(35%)存在结核播散感染,病原学确诊22例(36.7%),其中22.7%(5/22)抗酸染色阳性,36.4%(8/22)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培养阳性,90.9%(20/22)分子生物学阳性。55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中位随访时间52(43,66)个月,预后良好40例(72.7%),预后不良15例(27.3%),死亡11例,病死率20%。高龄(OR=1.06,P=0.048)、低钠血症(OR=0.81,P=0.020)、脑脊液蛋白含量高(OR=3.32,P=0.033)、急性期脑梗死(OR=10.50,P=0.040)、脑积水(OR=8.51,P=0.049)是影响TBM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BM患者病死率高,分子生物学检测可提TBM诊断的敏感度并有效缩短诊断时间。高龄、低钠血症、脑脊液蛋白含量高、急性期脑梗死、脑积水是影响TBM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膜炎 结核,脑膜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的必要性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核性脑膜患者80例,分为外周静脉组和深静脉置管组各40例。外周静脉组采用外周静脉输液,深静脉置管组采用颈内静脉插管输液,比较2组患者每天平均输液时间、并发症、患者、护士满意率情况。结果深静脉置管组患者每天平均输液时间(10.24±2.12)显著低于外周静脉组的(13.12±2.40)(P<0.05);外周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5%,液体外渗发生率为67.5%,显著高于深静脉置管组的2.5%和12.5%(P<0.05);深静脉置管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2.5%,护士满意率为60%,显著高于外周静脉组的15%和17.5%(P<0.05)。结论深静脉置管可显著缩短结核性脑膜患者每天静脉输液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患者、护士满意率。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深静脉置管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向对外出务工人员宣传艾滋病与结核病的预防。方法做好宣传预防艾滋病与结核病的措施。结果大姚县外出务工人员双感人数得到控制

  • 标签: 艾滋病 结核性脑膜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患者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结核性脑膜患者中抽取56例作观察组研究对象,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其实施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同期选取56例结核性脑膜患者并单纯予以常规抗结核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是(21.65±3.48)d,治疗总有效率是98.21%;对照组患者平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是(30.83±6.58)d,治疗总有效率是76.79%;2组指标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患者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的临床效果肯定,可快速恢复患者意识状态、正常体温、降低颅内压等,有借鉴意义。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地塞米松 冲击治疗 常规抗结核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2005--2006年度我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病原菌谱、血清型及耐药特点。方法脑脊液细菌鉴定采用细菌培养及实时定量PCR方法。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采用荚膜肿胀试验,流感嗜血杆菌及脑膜奈瑟菌血清分型采用乳胶凝集法。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B法及E试验。结果入组的新生儿患者28例,脑脊液细菌检测总阳性率39.3%,大肠埃希菌6例,占21.4%,居首位,其中4例ESBL阳性。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占7.1%(2例)。未检测到脑膜奈瑟菌。1个月至11岁年龄组90例.细菌检测总阳性率33.3%,第1位是肺炎链球菌,占16.7%(15例),其中5例培养阳性,菌株血清型为19F型,2例对青霉素中介。其次是脑膜奈瑟菌,占5.6%(5例),3例培养阳性,2例为A群,1例为C群。结论2005--2006年,我院收治的不同年龄组脑膜患儿病原菌分布有所不同,新生儿患儿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其他年龄组患小儿以肺炎链球菌脑膜奈瑟菌为主要病原菌。部分菌株已高度耐药。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可提高肺炎链球菌脑膜奈瑟菌检测的阳性率。

  • 标签: 脑膜炎 病原菌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血清型 耐药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结核性脑膜(TBM)是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病死率为20%~30%1,目前治疗结核性脑膜主要是抗结核、降颅压、对症支持及腰穿鞘内注药治疗,我们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选取结脑患者32例,其中16例采用鞘内置管连续给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对结核性脑膜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接收66例结核性脑膜患者。研究中根据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指导,观察组患者予以协同护理措施。对照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无区别,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核性脑膜患者出院时提供协同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协同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