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方法及 CT超声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实施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本医院诊断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101个病灶)收入实验资料,选于 2017年 09月至 2019年 02月,分组方法为抽签法,对照组纳入 30例患者( 50个病灶),试验组纳入 30例患者( 51个病灶),试验组采取 CT超声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方法,计算两组病灶完全消融总计率、并发症总计率、手术耗时、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花费、消融点数、消融用时、满意总计率。 结果:试验组病灶完全消融总计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计算数据( 78.00%),证实相关指标间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计率( 3.33%)明显低于对照组计算数据( 23.33%),证实相关指标间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住院花费比对于对照组计算数据,未证实相关指标间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手术耗时、术后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计算数据,证实相关指标间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消融点数比对于对照组计算数据,未证实相关指标间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消融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计算数据,证实相关指标间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满意总计率高于对照组计算数据,证实相关指标间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行CT超声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方法更优。

  • 标签: 超声引导 经皮微波消融 CT超声引导 肿瘤射频消融 原发性肝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择5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均开展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数据。结果: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结节最大径、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3个月,患者甲状腺良性肿瘤缩小率67.24%(39/58)。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较为确切。

  • 标签: 超声引导 经皮射频消融 甲状腺良性肿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针对48例原发性肝癌,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采取术前积极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操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并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和防治。结果48例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中过程顺利,术后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热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和临床护理,均及时缓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康复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是一种侵袭性小且安全有效的方法。护理重点为术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一般护理,并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 标签: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 原发性肝癌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技术治疗肾脏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1例肾肿瘤患者接受RFA治疗,其中3例为姑息治疗,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24.6个月,随访方式以超声造影为主,增强CT或MRI为辅。结果:以肿瘤灭活为目标的28例肿瘤中,27例(96.4%)得到成功治疗,其中22例经1次RFA、4例经2次RFA、1例经3次RFA后达到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的27例肾肿瘤中,2例(7.4%)出现局部复发。肿瘤大小是影响RFA成功的重要因素(P=0.017),肿瘤直径≤3.5cm可作为预测RFA成功的临界值(P=0.021),但肿瘤大小与是否出现局部复发并无明显关联(P=0.129)。此外,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位置与肿瘤是否能完全消融或是否出现局部复发无明显相关。11例(35.5%)患者在RFA后出现自限性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RFA能有效治疗直径≤3.5cm的肾肿瘤,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射频消融 肾脏肿瘤 疗效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下肢静脉曲张射频消融治疗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 2019年 2月至 2019年 12月间收治的 5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高位结扎及剥脱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的住院时长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长也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9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 剥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肾脏肿瘤患者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时配合优质护理的主要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接收的肾脏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并将患者分为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干预的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超声引导下 肾脏肿瘤 射频消融术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经皮犬室间隔心肌内激光与射频消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健康的成年比格犬1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激光组和射频组各6只,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心尖激光或射频消融实验犬室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通过影像、实验室、病理分别对消融术前以及消融后即刻、1周、1个月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所有实验犬消融后均存活。激光组及射频消融后左室流出道峰值梯度即刻降低(均P<0.05),但在1周后较消融前升高(P<0.05),1个月后与消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厚度在消融后即刻较消融前增厚(均P<0.05),消融后1周、消融后1个月与消融前比较变薄(均P<0.05)。射频消融体积大于激光组[(372.50±69.06)mm3对(116.65±20.15)mm3,P<0.001],穿刺与消融时间少于激光组[(56.00±3.22)s对(260.00±65.39) s,P<0.05)]。结论激光及射频两种消融方式在室间隔心肌消融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相比较而言,射频消融操作相对简便。

  • 标签: 超声引导 室间隔 激光 射频消融
  • 简介: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是原发性肝癌根治术的首选方法。然而,很多肝癌患者在确诊为肝癌的时候常常由于肿瘤的大小,部位,数目,血管以及肝脏功能失代偿而不能施行手术切除。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手段,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近期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随着电极针制作技术的进步,已经用可扩展的多电极射频针取代了原来的单电极射频针,在消融范围和效果上有了质的突破。

  • 标签: 多电极射频消融 原发性肝癌 术后护理 超声引导 外科手术切除 不能手术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和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早期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5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133例早期肝细胞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手术期资料,按照引导方式分为超声引导组和CT引导组,收集其临床及预后资料。结果超声引导消融时间明显短于CT引导组[(29.0±12.0) min比(55.0±19.0) min,P<0.05)],单个肿瘤的消融次数少于CT引导组[(1.1±0.3)次比(2.0±0.6)次,P<0.05]。两组完全消融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引导组局部肿瘤复发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优于超声引导组(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CT引导射频消融是局部肿瘤复发(HR=0.266,95%CI:0.073~0.967,P<0.05)和无进展生存(HR=0.415,95%CI:0.213~0.806,P<0.05)的独立保护因素,而甲胎蛋白>20 ng/ml(HR=4.821,95%CI:1.714~13.560,P<0.05)为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早期肝细胞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的局部治疗效果优于超声引导,其原因可能与CT引导下布针次数较多、消融时间较长有关。

  • 标签: 癌,肝细胞 射频消融 超声引导 CT引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分析针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收的患甲状腺良性结节的35例患者(实性结节50个),确诊后均于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术毕即刻通过超声造影检查对患者的消融程度与坏死范围进行评估,以观察患者的一次性结节消融率。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经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结节最长径、体积,观察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变化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组35例患者的一次性结节消融率为90.0%,患者术后1月、3月、半年及1年时的结节数目与术前及前次检查相比显著更少(P<0.05),结节最长径、结节体积显著更小(P<0.05)。手术前后患者的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采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且不会对甲状腺功能造成影响,值得借鉴。

  • 标签: 甲状腺良性结节 超声 经皮 射频消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并对患者术后康复作出指导建议。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1月--2023.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手术,对照组实行常规开腹手术,对比治疗后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优势明显,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应用于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为研究时间区间,选取4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TNF-α、IL-8、IL-6水平均降低,较对照组,观察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应用于甲状腺结节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利于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 炎症因子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RFA)已经成为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有效手段。与传统的手术治疗相比,RFA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期短等优点。尽管其广泛应用和疗效得到了验证,但具体的操作指南和临床指南仍在发展中。本文旨在回顾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并总结其优势、限制和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术 甲状腺结节 治疗进展 创新技术 并发症 恢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本院于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接收救治的确诊为肝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共有研究对象78例,共有97个肿瘤结节,所有研究对象的病灶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病灶位置的超声影像、超声造影、螺旋CT检查、肝功能、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癌胚抗原(CEA)等项目进行检查,并评价其效果。 结果:肝癌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后,肿瘤结节完全坏死率为94.85%,且CT增强无强化现象;78例患者中,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96.15%、93.59%、89.74%、85.90%。并发症发生情况:烫伤发生率为5.13%,进行外用药物治疗后痊愈;腹痛发生率为88.46%,术后1-2天内缓解;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97%,暂停手术或阿托品治疗后,心率正常;所有患者未出现出血情况及其他并发症情况。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肝癌诊疗方面效果理想,对肝癌的治疗具有安全、见效快的特点,有利于患者减轻痛苦,便于患者反复进行治疗,操作简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荐的肝癌治疗手段。

  • 标签: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 肝癌 诊疗效果
  • 简介: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一种进行性病变,当出现明确的腹部症状时,应采取治疗措施[1]。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血管瘤切除术、血管瘤捆扎术、肝动脉结扎术、肝动脉栓塞、放射治疗、微波消融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及肝移植。

  • 标签: 肝血管瘤 射频消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尾状叶肝细胞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肿瘤不完全消融的失败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的尾状叶肝细胞癌的患者24例。记录患者消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评估其主要技术有效率及肿瘤局部进展(LTP)。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一次性完全消融,4例不完全消融,补充射频消融后均达到完全消融,24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评估时没有发现LTP的证据,主要技术有效率100%。术后随访2~2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24例消融术后患者中,11例检测到LTP,其中3例LTP仅伴有肝内远处复发、1例LTP伴有肝内远处复发和远处转移,5例LTP仅伴有远处转移,2例死亡,4例患者术后出现消融相关的SIR B级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尾状叶肝细胞肝癌是安全的、有效的,肿瘤距离下腔静脉< 0.5 cm是导致肝尾状叶肝细胞肝癌不完全消融的可疑的危险因素(P < 0.05)。

  • 标签: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术 肝尾状叶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应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90例2017年2月—2018年3月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患者病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切除手术,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手术。比较两组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疗效;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手术耗时、VAS水平;手术前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声嘶等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手术耗时、VAS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甲状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声嘶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患者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手术疗效非常理想,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改善甲状腺功能,减轻创伤。

  • 标签: 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疗效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5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肿瘤体积变化、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病灶体积缩小率分别为23.05%、58.67%、87.46%;对照组分别为22.14%、57.98%、88.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IL-6以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IL-6以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技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效果相当,超声引导射频消融会对机体的炎症反应较低。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 射频消融 微波消融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