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针对48例原发性肝癌,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采取术前积极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操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并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和防治。结果48例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中过程顺利,术后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热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和临床护理,均及时缓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康复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是一种侵袭性小且安全有效的方法。护理重点为术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一般护理,并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 标签: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 原发性肝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介入射频消融对肝脏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6月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行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中选择10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患者的治疗过程,并采取随访调查方式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全部患者中痊愈38例,有效49例,进步11例,无效4例,无效中含中途退出手术治疗2例,此次研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治疗后患者的甲胎蛋白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后,全部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方法有着确切的疗效,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疗法。

  • 标签: 肝脏肿瘤 超声 射频消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8例患者行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观察组58例患者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进行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痛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与月经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痛经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子宫体积与月经量变化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症患者采取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 米非司酮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56-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的观察与护理的方法。方法对20例原发性肝癌或肝部转移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因对症护理。结果经过积极的护理,2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CT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的观察与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增添其战胜病魔的信心。

  • 标签: CT引导 肝癌射频消融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多点扇形立体定位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肝癌患者的39个肿瘤设计多点扇形立体定位法施行超声引导经皮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UnipolarcoldcircularradiofrequencyablationUCRFA)治疗。患者治疗前超声常规扫描定位,超声多切面扫描,设计肿瘤类球形立体投影。将射频电极经导向器穿刺肿瘤至肿瘤底部,根据肿瘤大小由深至浅进行消融治疗;治疗后1个月行增强CT或CEUS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39个肿瘤共消融次数127次,每个肿瘤平均消融3.25次。治疗后1个月CT复查,肿瘤体积缩小,CECT示肿瘤无强化者89.29%,部分强化者10.71%;CEUS示肿瘤内无增强者87.38%,部分增强者12.62%。结论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超声引导多点扇形立体定位单极RFA治疗肝癌疗效可靠,提高了较大肝癌消融灭活率。

  • 标签: 射频消融 超声引导 多点扇面 单机冷循环 肝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快速心律失常行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射频消融术;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心包填塞1例,穿刺部位渗血、血肿1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对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原发型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0例确诊原发型肝癌患者RFA治疗中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病灶增强情况,与常规超声检查进行比较,并判断疗效。结果超声造影有效的对肿瘤大小、实际范围及数目进行准确识别,对RFA治疗后病灶的灭活情况进行判断,肿瘤完全灭活诊断正确率为92.8%(26/28),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71.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对原发型肝癌RFA治疗可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射频消融 原发型肝癌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08-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B超引导下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行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45例,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血气胸、胆道狭窄、胃肠道损伤、肝血管损伤以及肝脓肿等;无死亡患者;部分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损害、血红蛋白尿、发热和疼痛等,经过及时的治疗和处理后得到缓解;B超复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病灶密度均降低,肿瘤明显的缩小。结论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并采取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B超引导 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 肝癌 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超引导经阴道射频消融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纳入患者7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B超引导经阴道射频消融的方法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对照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电切的方法治疗黏膜下肌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长短、术中出血量多少、肿瘤转归及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1.9±3.1)min,术中出血量为(5.2±1.7)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8.7±11.4)min,术中出血量为(44.8±12.8)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于O型和I型粘膜下肌瘤,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I黏膜下肌瘤的术后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0、I型粘膜下肌瘤两组患者术后均消失,对于II型粘膜下肌瘤术后三个月时两组患者肌瘤转归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时肌瘤转归情况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经阴道射频消融术相对于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疗效好等优点,而且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易于掌握,临床值得推广.关键词B超引导;射频消融;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1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68-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和目的目前研究已表明索拉非尼、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与射频消融(RFA)联用对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有效。由此,本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比较联用索拉非尼和RFA及单用RFA对BCLC0-B1期肝癌的疗效,为临床联用索拉非尼及RFA提供证据。方法研究最终纳入了来自中国多个地区12个中心的128名肝癌患者,其中64名患者接受索拉非尼+RFA治疗,与之配对的余下64名患者仅接受RFA治疗。入选标准包括:18~75岁、病理确诊或至少两项影像学研究同时证实诊断、肿瘤数目≤3个、最大肿瘤直径≤7cm、肿瘤为BCLC0-B1期、不愿行肝切除或肝移植术、肝功能储备良好、ECOG状态评分≤2分。剔除标准为:主要血管癌栓形成和/或肝外转移、既往或现在有难以控制的腹水、肝性脑病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其他恶性肿瘤史、心、肾或其他器官严重功能不全、除外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活动期。索拉非尼的剂量为400mgBid,并在RFA治疗前后60天内开始应用。在毒副反应较大的患者中,减少索拉非尼剂量至200mgBid,如还无缓解则停药。研究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包括临床评估、肝功能、AFP、超声检查、动态CT扫描等。随访至2013年10月31日。结果两组的主要治疗并发症均包括消化道出血、胸腔积液、发热等。索拉非尼+RF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38%,RFA组为4.69%,无统计学差异。RFA组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41.1周,1年、2年、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2.8%、85.4%和92.7%。索拉非尼+RFA组患者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65.1周,1年、2年、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0.5%、62.9%和74.5%。RF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8.6周,1年、2年、3年、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7%、47.2%、30.9%和30.9%。索拉非尼+RF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61.8周,1年、2年、3年、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6%、64.0%、58.7%和50.3%。统计学分析�

  • 标签: 索拉非尼 BCLC 0-B1 射频消融 肿瘤数目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肿瘤灭活效果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将55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比较治疗前后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肿瘤病灶灭活程度,并且应用时间-强度曲线作为定量分析方法。结果术前肝癌病灶及残留或复发病灶与周围肝组织的TIC定量参数比较,上升时间、平均通道时间、达峰时间均明显短于周围肝实质;曲线下面积、峰值强度、峰值强度减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TIC曲线可动态反映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的血流灌注,在疗效评价中有较大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射频消融 肝细胞癌 时间-强度曲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护理方法.方法:26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均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给予全程护理.结果:26例效果显著.随访24个月,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正确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可解除患者心理负担,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对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室性早搏 导管射频消融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