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支气管镜灌洗对吸入性肺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根据吸入性肺炎入、排标准纳入患者55例,根据是否在吸入24 h内进行支气管镜灌洗分为对照组(32例)和支气管镜灌洗组(23例),计算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入科时胸部X片评分、氧合指数、体温、心率、呼吸频率、WBC、PCT、IL-6、CPR、APECHE Ⅱ评分等)、入科后早期(3 d内)、晚期(4~7 d)病原学变化、两组患者预后相关指标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因误吸导致ICU及总住院时间、病死率等),评价早期气管镜灌洗对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早期病原学培养阳性率85.2%,细菌阳性率72.9%,真菌阳性率14.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0.8%、肺炎克雷伯杆菌14.6%、金葡菌和链球菌占12.5%,在气管镜灌洗组与对照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期病原学培养阳性率88.6%,细菌阳性率85.7%,真菌阳性率2.9%;晚期细菌培养阳性率在气管镜灌洗组显著降低(P<0.05),其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给与气管镜灌洗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治疗5 d后CPI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早期气管镜灌洗可以降低吸入性肺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降低后期内细菌培养阳性比率,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误吸 吸入性肺炎 气管镜灌洗 感染 病原学 临床疗效 住院时间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针对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在实施不同的临床护理干预手段后取得的不同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科自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在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均符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手术指征,为了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在手术后,分别给予患者不同的临床护理干预手段,并以此作为此次临床调查的分组依据,将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纳入至对照组中,剩余的30例患者则由调查人员将其护理方案更改为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疗程结束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护理满意度两组数据结果。结果:根据数据统计结果的计算得知: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6.67%,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数据结果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后,为了强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须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手段,以达到预期的护理疗效。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 重症肺炎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观察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来我院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80例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方式,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体效果。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5%。结论: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通过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在今后治疗的过程中值得应用。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 支气管扩张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护理。方法:选2021年1月~2022年1月60例支气管镜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综合护理)与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分析患者治疗效果、负性心理情绪、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患儿治疗效果,缓解患儿消极心理情绪,提高对患儿治疗安全性,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治疗中,使用支气管镜灌洗术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在2020年-2021年间收治的90例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使用支气管镜灌洗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比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治疗之后相关数值得以上升,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结论:在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过程中,选择使用支气管镜灌洗术,有效的提升疾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血气指标的改善,缩短整体治疗需要的时间,在治疗中有着较高的应用效果。

  • 标签: 重症肺部感染 支气管镜灌洗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中最佳的护理方案。方法:以双盲分组法将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1例分成两组(2020年5月-2022年6月),其中1组25例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干预,2组26例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对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中给予优质护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肺部感染 支气管肺泡灌洗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治疗对慢阻稳定期患者肺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慢阻稳定期患者展开研究,分析不同干预方法对患者的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肺康复治疗 慢阻肺 稳定期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病例特点、诊疗过程,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结果3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均有鸟类、家禽接触史。部分患者白细胞、降钙素原增高,3例患者C反应蛋白均增高,部分患者合并Ⅰ型呼吸衰竭,3例患者胸部影像学均表现为片状模糊渗出影,部分边缘不清,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3例患者均通过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诊断,检出鹦鹉热衣原体,予以针对性治疗,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mNGS诊断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是可行的;经支气管镜行肺泡灌洗液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因其没有口腔定植菌污染,取得下呼吸道标本可信度较高,针对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患者可通过肺泡灌洗液mNGS明确感染源,指导后续治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 标签: 肺炎 鹦鹉衣原体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阴道炎应用甲硝唑、制霉菌素联合阴道灌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阴道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8月-2021年11月;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常规组46例(应用甲硝唑与制霉菌素治疗)和实验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肺炎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起止时间2019年9月--2021年9月,观察患者为我科治疗的重症肺炎70例,分组方法为根据患者入院号随机分成一组与二组,治疗方法分别是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满意度和有效率。结果:一组和二组满意率、有效率比较,一组是94.28%、97.14%,二组是74.28%、77.14%,(x2=11.482,p=0.018),结果有差异。结论:重症肺炎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重症肺炎 电子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治疗中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选择我院5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分成2组,比较每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 重症肺炎治疗 应用效果 观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二代测序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例重症肺炎并行肺泡灌洗液二代测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测方法分常规组和观察组,各15例。常规组患者进行普通微生物培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肺泡灌洗液mNGS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的病原菌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常规组G-菌(17株)              、G+菌(11株) 、病毒(9株)、真菌(2株)、检出均低于观察组G-菌(33株)、G+菌(25株)、病毒(17株)、真菌(3株);常规组患者检测的灵敏度为(83.67%)、特异度为(53.33%)、准确率(60.00%),低于观察组患者检测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100.00%)、准确率(93.33%),两组检测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泡灌洗液二代测序 重症肺炎 病原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2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使用治疗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进行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2.25%)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2.5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 大叶性肺炎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内科于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COPD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FVC和FEV1。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功能相关指标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功能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系统化肺康复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简称慢阻)患者体质指数(BMI)对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呼吸科门诊及住院慢阻患者3 312例,其中稳定期1 103例,急性加重期2 209例。根据BMI分为低体重组(稳定期56例和急性加重期131例)、正常体重组(稳定期448例和急性加重期945例)、超重组(稳定期424例和急性加重期773例)及肥胖组(稳定期175和急性加重期360例)。采用MasterScreen PFT功能仪测定功能:深吸气量(IC)、肺活量(VC)、残气量(RV)/总量(TL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单位肺泡容积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呼吸总阻抗(Zrs)、总呼吸阻力的振荡频率在5 Hz时的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的振荡频率在20 Hz时的气道阻力(R20)、周围气道弹性阻力的振荡频率在5 Hz时的电抗(X5),分析BMI对功能的影响;并以功能等级为因变量,年龄、性别、吸烟史、吸烟指数和BMI为自变量,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阻患者功能的危险因素(以“%预计值”表示有关指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各组急性加重期慢阻患者功能Ⅲ/Ⅳ级患者占比(64.9%、37%、27.4%、24.4%)均高于稳定期(42.9%、25.9%、13.7%、9.1%),而稳定期慢阻患者功能Ⅰ级(21.4%、34.2%、38.2%、40.0%)占比高于急性加重期(7.6%、20.0%、25.4%、22.8%)(均P<0.05)。在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低体重组IC%预计值、VC%预计值、FEV1%预计值、FVC%预计值、FEV1/FVC、MMEF%预计值、DLCO%预计值、DLCO/VA%预计值、R20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均P<0.05),低体重组RV/TLC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P<0.05);超重组及肥胖组IC%预计值、FEV1%预计值、FEV1/FVC、DLCO%预计值、DLCO/VA%预计值、R5、R20高于正常体重组(均P<0.05);肥胖组RV/TLC、FEV1/FVC、DLCO%预计值、DLCO/VA%预计值、Zrs、R5、R20高于超重组(均P<0.05)。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体重是稳定期[OR(95%CI):2.316(1.206~3.554)]和急性加重期[OR(95%CI):2.457(1.647~3.669)]慢阻患者功能减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低BMI对慢阻患者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是慢阻患者功能减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体质指数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