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次培训对急诊护士急救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护士共2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给予分层次培训,培训结束后,将对比分析20名急诊护士参与培训前的急救能力与参与培训后的急救能力以及急诊护士对工作满意度。结果经过分层次培训后,20名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明显优于参与培训前的急救能力,P<0.05,有明显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20名急诊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参与培训前,P<0.05,有明显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层次培训对急诊护士急救能力的影响显著,可以使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明显提高,同时有效提高急诊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层次培训 急诊 急救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1-N4梯队化培养方法,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培训组织,制订各层级护士培训内容与方法,并进行考评与晋级。结果N1级护士统一规范化培训率l00%,考核合格率100%;各层级护士专科岗位能力培训率100%,考核合格率98%;培训专科护士10名,市护理学科带头人3名。结论护士分层培训模式有利于护士明确目标,提高培训效果,本研究为探索护士岗位培训模式、改革护士培训方法与建立培训长效机制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护士 分层培训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小组层级岗位责任制排班在护士分层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6名病人及368名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现状调查;(2)建立APN连续性小组层级岗位责任制排班模式;(3)小组层级责任制排班运行有效率统计;(4)新、旧排班护士日工作时数、月休息日数的比较。结果APN连续性小组层级岗位责任制排班模式雏形(运行有效率大于70%);护理工作现状调查对比存在问题得到改善(P﹤0.05),护士对实施护理排班改革的意愿增强(P﹤0.01);新排班模式护士每天工时数减少、每月总休息天数增加(P<0.01)。结论推行APN连续性小组层级岗位责任制排班模式,在护士分层管理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岗位责任制,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此项护理岗位工作模式改革,经过8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推行效果。

  • 标签: 连续性排班 小组责任制 护士岗位层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层级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86例产科病房患者均选自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基础管理,观察组予以层级管理,比较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工作效率、护理操作、配合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管理中中采用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和管理质量。

  • 标签: 层级管理 产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护士分层分组模式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满意度及帮助提高年轻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方法(1)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小组、运动养生小组、出院回访小组对患者进行专业、系统、连续、延伸的健康教育。(2)对住院患者采取责任护士→责任组长→运动养生护士→健康教育护士→出院回访健康教育的层层递进模式从入院开始到出院及出院回家后的全过程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结果(1)提高患者治疗、护理、康复锻炼的依从性。(2)患者满意度从96%提高到99%。(3)全体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技巧、水平明显提升。结论护士分层分组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取得医护患三方满意,收获良好的社会效应。

  • 标签: 护士 分层 分组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15名病房护理人员采用的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护理效果分析。之后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表对实施层级管理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对比得出层级管理后病房护理质量比层级管理前的质量有效提升,而且实施层级管理后病房护理差发生率显著降低。研究结果显示对护理人员实施层级管理有效良好的效果,其不仅优化了护理管理模式,而且能够实现最少人力的最大化效益。

  • 标签: 护理人员 层级管理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肿瘤科护理层级管理应用措施。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某医院肿瘤科36位护理人员,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名,其中观察组研究对象应用护理层级管理措施,对照组则应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病区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在病区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基础护理优良率、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8.88%,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50%,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科应用护理层级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对改善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肿瘤科 护理层级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烧伤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NO-N1层级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PPT教学方法教学;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NO-N1层级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分别在培训结果后,对liang组护士进行理论及技能操作考核,同时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烧伤整形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00%N0-N1护理人员认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内容直观,贴近临床,开拓思维,培训效率高的特点,适于烧伤整形外科护理教学,希望能继续采用该教学方法进行培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有明显提高(统计数据)。结论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提高低层级护理人员学习效率,拓展护理思维,提高工作质量,具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微课 翻转课堂 烧伤休克期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急诊科护士试行规范化分层培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2013年1月起开展护士规范化分层培训在全院推广。急诊科采取护士分层分组管理,设带教护士、组长护士、高级组员、初级组员四个层次。通过制定一系列临床护理培训,内容包括必修课、选修理论课程、自学课程、临床技能培训等各项培训计划来落实护理工作并完成护士进阶考核。结果各层级护士明确了个人发展方向,激发了努力工作的热情,高年资护士增强了责任感,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通过分层培训,强化了急诊科护士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也锻炼了急诊科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快捷的应变能力。增加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将急诊科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 标签: 规范化分层培训 急诊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急诊科护士46名,对所有的护理人员开展分层次培训与考核,比较分层次培训后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自2016年5实行分层次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的提高。结论将分层次培训模式应用于急诊科,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技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分层次多元化培训 急诊科 护士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研究消毒应用中心运用层级管理模式后,其所产生的护理管理效果情况。方法将我院现有护理管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1月~12月采用传统的排班管理(设为对照组);2015年1月~12月,采用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无菌物品、消毒物品、清洗、包装等质量指标,调查我院各科室对本中心的满意程度,将两组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各科室对本中心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94.33%>对照组82.67%,P均<0.05,统计学差异有意义。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自实施层级管理以来,护理管理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且获得了各科室的好评,其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管理 层级管理模式 质量指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开展双向式层级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形式比较开展双向式层级管理模式之前以及之后的教学水平满意度情况、职业道德考核成绩、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以及操作水平考核成绩等。结果开展双向式层级管理模式之后的教学水平满意度显著高于开展之前,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显著高于开展之前,操作考核合格率显著高于开展之前,职业道德考核合格率显著高于开展之前,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开展双向式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水平,护生临床时间能力,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教学 双向式层级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层级管理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本院的68名护士作为对象,采取抓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护理层级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护理质量,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3例满意,43例一般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6%(96/100),对照组,41例满意,44例一般满意,15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5%(85/100),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期间,应用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层级管理 临床护理 服务质量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PN排班结合层级管理在呼吸内科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实行APN排班层级管理,半年后,把实施期间的各项指标与实施前进行对比。结论护士实行APN排班层级管理模式,提高了护士护士家属、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APN排班 层级管理 呼吸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科病区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模式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层级护理模式引入到消化科病区管理中,实现护理服务质量和环境的全面改善,促进护理服务水平提升。在层级护理模式实施前后,分析和对比消化科护士的护理质量、心理状态、工作满意度。结果层次护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和工作满意度显著上升,护理人员负面情绪明显低降低,各项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层级护理模式引入到消化科病区管理中,为患者提供连续性优质护理,能够实现护理水平和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提升。

  • 标签: 消化科病区 层级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促进。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药物依赖科﹚病区1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客体,运用层级管理模式在药物依赖科进行相关的护理管理工作,详细分析住院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相关的数据指标情况。结果进行层级管理后发现,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并没有出现任何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有2起不良事件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3%;病区实施层级管理后,患者对病区的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6%,高于实施之前的8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病区护理工作中的良好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养,增强责任心,另外还能够使不同水平的护理人员工作的经验得到相应的提高,减少病区护理工作缺陷的发生,提高病区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及提高病区总体的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层级管理模式 精神科病区 护理差错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全面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予以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其临床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能力(Fegl-Mevyer)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显著由于对照组70%,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和治疗中,予以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其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出血性脑卒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人性化管理层级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于2012年1月~2014年2月这一期间对试点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其中,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视为观察组,给予人性化管理,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视为对照组,给予层级管理,并比较患者对两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患者对观察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且差异较大,P<0.05。结论与层级管理相比,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化管理 层级管理 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