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孢哌酮临床应用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将100例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静脉注射头孢哌酮头孢他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和严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8.0%)均高于对照组(82.0%、6.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头孢哌酮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多种感染性疾病,均能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对较高,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

  • 标签: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感染性疾病 应用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注射用头孢哌酮产生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0例注射用头孢哌酮后产生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相关情况。结果60例注射用头孢哌酮后产生不良反应患者中,最为常见的是变态反应36例(60%),其次是血液系统不良反应9例(15%),肝肾功能损害5例(8.3%),头痛腹痛患者4例(6.7%),痉挛干咳患者4例(6.7%),双硫仑样反应患者2例(3.3%)。结论临床上应用头孢哌酮应该注意严格掌握药物的禁忌证,合理、科学用药,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注射用药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药注射用头孢哌酮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本次实验选取的72例感染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1月—12月接收治疗,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36例采取头孢他啶治疗,研究组36例采用头孢哌酮治疗,统计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75%和8.33%,研究组分别是94.44%和27.78%,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尽管头孢哌酮治疗效果突出,但是其同样伴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所以,使用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及检测。

  • 标签: 不良反应 头孢他啶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急性肺炎治疗中的联合炎琥宁和头孢曲松临床作用和安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并接受治疗94例急性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实行头孢曲松单一治疗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同时使用炎琥宁治疗的患儿设为试验组,比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临床用药作用情况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的退烧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明显较少;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95.74%)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63.83%)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不会影响治疗结果,且两组之间在药物不良反应上无显著差异。结论联合使用炎琥宁和头孢曲松可以有效的加快患儿的症状缓解速度,提高临床用药作用效果,在保证效果的同时也不会增加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应用上的价值显著。

  • 标签: 小儿 急性肺炎 炎琥宁 头孢曲松钠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CT在化脓脑膜、结核脑膜和病毒性脑炎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60例脑炎患者,化脓脑膜、结核脑膜和病毒性脑炎分别为20例,采用随机方式分为CT组和腰穿组,各30例,每组化脓脑膜、结核脑膜和病毒性脑炎各10例。分别采用CT和腰椎穿刺术对本组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阳性率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CT组化脓脑膜、结核脑膜和病毒性脑炎CT检查阳性率40%、50%和30%明显低于腰穿组腰椎穿刺术检查阳性率90%、80%和9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穿组阳性率显著优于CT组。结论CT检查在化脓脑膜、结核脑膜和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中价值不高,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可作为补充诊断,选择应用。

  • 标签: 脑膜炎 颅内感染 多种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将头孢曲松头孢唑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从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60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头孢唑肟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有效治疗概率以及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头孢曲松头孢唑肟治疗,均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头孢曲松钠 头孢唑肟钠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采用注射头孢哌酮后发生的148例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与年龄、既往疾病、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的一般过敏性反应。结论加强注射用头孢哌酮的合理使用及用药监护,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不良反应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中如何预防头孢哌酮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检索2000~2011年国内期刊报道的头孢哌酮不良反应案例82例,并进行统计分析,对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类分析产生的原因。结果头孢哌酮能引起系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双硫仑样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以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高。结论医师在头孢哌酮的临床应用中应警惕和预防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头孢曲松在临床中导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26例患者进行头孢曲松的试验。结果通过静脉注射导致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高于静脉滴注。结论头孢曲松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剂量、用药时间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都有关,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头孢曲松钠 临床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脓脑膜的相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169例诊断为败血症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常规行腰椎穿刺检查。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日龄、是否早产、胎膜早破、病原菌类型与化脓脑膜的相关。结果<2.5kg、日龄<7d、血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败血症患儿更容易并发化脓脑膜(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与化脓脑膜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临床应加强对低体重、日龄不足7d、早产儿、胎膜早破、血细菌培养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败血症患儿的重视。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化脓性脑膜炎 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急性化脓脑膜后遗症措施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1例急性化脓脑膜后遗症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9例痊愈、11例显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针灸疗法对急性化脓脑膜后遗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主要用于本病后遗症的治疗,在急性期只作为辅助疗法使用。

  • 标签: 针灸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用头孢哌酮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患者(感染性疾病),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7日至2016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51例,分别采用头孢他啶(对照组)以及头孢哌酮(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头孢哌酮)治疗后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头孢他啶),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头孢哌酮治疗感染性疾病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感染性疾病 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炎采用头孢哌酮联合利韦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头孢哌酮进行治疗,同时给予观察组头孢哌酮联合利韦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喘憋、鸣音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喘憋及鸣音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头孢哌酮联合利韦林在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上有良好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小儿支气管炎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利巴韦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梅毒患者采用头孢曲松和红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96例梅毒患者分为头孢组和红霉素组每组48例。将头孢曲松给予头孢组患者注射;将红霉素给予红霉素组患者口服;分析该两种药物的疗效。结果头孢组1期和2期梅毒患者服药后皮损消失时间均比红霉素组缩短(P<0.05)。头孢组近期治愈率比红霉素组高(85.4%比20.8%,P<0.05)。头孢组药物副反应率比红霉素组低(8.3%比31.3%,P<0.05)。结论头孢曲松治疗梅毒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且副反应少。

  • 标签: 梅毒 头孢曲松钠 红霉素
  • 简介:摘要头孢曲松为临床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变态反应是不良反应之一,过敏性休克是最为严重的变态反应,过敏体质者应用往往立即发生,该药与青霉素有部份交叉变态反应。因此,青霉素过敏史慎用,头孢曲松过敏禁用。本例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头孢曲松皮试阴性,且连续用药3天无变态反应发生,第4天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临床少见。可能与药品不纯或低分子杂质及其降解产物与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变态元,使机体过敏发生I型变态反应有关。头孢曲松临床应用广泛。少数过敏体质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度变态反应,如皮疹.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瘙痒,多形性红斑,支气管痉挛等.经抗过敏处理,症状很快消失.极少数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常在数秒至数分钟内发生,发展乃死亡。笔者曾在临床上见到过一患者连续用药过程中第四天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合并应激消化道出血,经抢救后痊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头孢曲松钠 过敏性休克 I型变态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聚合物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作样品,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81)作原研样品,参考《中国药典》以及其他青霉素类聚合物项下标准进行试验。结果供试品溶液主成分峰前有一个杂质峰。杂质峰、哌拉西林峰按顺序依次出峰。杂质峰与哌拉西林峰分离度为5.15,他唑峰包含于哌拉西林峰内。结论以上流动相A、B、C均能检出聚合物。流动相A、C中聚合物与主峰分离良好,分离度分别为5.15和6.53。流动相A中聚合物峰的理论塔板数高于流动相C中,理论塔板数分别为18647和17298。因此,选取流动相A作为本品聚合物含量测定的流动相。

  • 标签: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