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苏醒质量以及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间在我院进行开胸手术的 70 例患者为研究目标,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苏醒质量和应激状态。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前去肾上腺素( NE )、肾上腺素( E )和多巴胺( DA )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 P>0.05 ),术后 30min 优于对照组,术后 6h 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可以有效提升开胸手术话患者的麻醉苏醒质量,减少机体应激反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 开胸手术 苏醒质量 应激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苏醒护理应用于老年肿瘤全麻术患者中对其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分析病例为我院接收的60例老年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研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组患者人数为3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全麻手术治疗,治疗期间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麻醉苏醒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方式的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最终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患者手术期间(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指标均保持良好,苏醒期发生的躁动现象较少,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占据显著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性已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将麻醉苏醒护理应用于老年肿瘤全麻手术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现象发生几率,并且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 标签: 麻醉苏醒期护理 老年肿瘤 全麻术 苏醒期躁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护理对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共450例,按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225例)和观察组(2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目标导向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无一例发生严重缺氧、高血压、严重恶心呕吐、低氧血症、躁动、心率减慢以及疼痛难忍例数,与对照组发生上述症状例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目标导向护理 腹腔镜全麻手术 常规护理 麻醉苏醒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 150例患者开展本次研究,电脑分组法分成参照组(常规护理, 75例)和研究组(常规护理 +保温护理, 75例),对比两组术前、苏醒期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组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苏醒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都高于手术前,但研究组患者在苏醒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研究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结论:在全麻手术围术期中,给予常规的麻醉苏醒护理基础上,再给予保温护理,可显著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保护患者安全。

  • 标签: 全麻 麻醉苏醒护理 保温护理 苏醒期躁动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讨论 PACU 护士术前访视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研究。 方法 : 选取我院实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 100 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 PACU 护士术前访视 ,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 结果 : 实验组的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 P<0.05 )。对照组的苏醒期躁动高于实验组,差别较大( P<0.05 )。实验组的不配合率小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P<0.05 )。对照组中没有出现苏醒期躁动的情况高于实验组,差别较大( P<0.05 )。

  • 标签: PACU 护士术前访视 全麻 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20年 4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全麻苏醒期,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大剂量舒芬太尼)、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各 50例,对比 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疼痛评分、镇痛评分及苏醒期 RSS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全麻苏醒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对比性, P值< 0.05。观察组全麻苏醒期患者疼痛评分数据为( 2.01±0.32);镇静评分( 2.03±0.85)分,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 P< 0.05。观察组全麻苏醒期患者苏醒期 RSS躁动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 P< 0.05。结论:将小剂量舒芬太尼应用于全麻苏醒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其躁动发生率,且对改善其各项临床指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研究。

  • 标签: 不同剂量 舒芬太尼 全麻苏醒期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患者麻醉苏醒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的106例全麻病人。双盲法分为各53例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室滞留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麻醉苏醒期护理质量,促进病人早期苏醒

  • 标签: 综合护理 手术室 麻醉苏醒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优质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时间范围选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时间范围内选取70例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并分别给予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情况,并于患者清醒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总发生率(14.29%)比对照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总发生率(37.14%)低23%,两组对比(x2=4.7863,p=0.028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全麻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全麻手术 麻醉 苏醒期躁动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麻手术患者行优质护理对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筛选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护理治疗,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将最终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数据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情绪得到显著改善,依从性明显增强,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且术后疼痛程度也较轻,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组间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经计算两组数据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对全麻手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时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几率,从而使临床护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及满意。

  • 标签: 优质护理 全麻手术 苏醒期躁动 满意度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半卧位对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苏醒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收治的 84例接受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经过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以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2例在麻醉复苏期采用传统卧位,观察组 42例在麻醉复苏期采用改良半卧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和躁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 9.52%,对照组为 28.56%,对照组明显的比观察组高,结果对比差异明显( P=0.026)。观察组的疼痛和躁动评分都明显的比对照组低,结果对比差异明显( P=0.000)。 结论: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苏醒期应用改良半卧位,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躁动感和疼痛感,减少术后感染、腹胀、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 患者恢复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半卧位 上腹部手术 老年患者 苏醒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学龄前儿童眼科手术麻醉复苏时咳嗽、烦躁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560例眼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 D组(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和 C组(异丙酚),每组 280例。麻醉诱导方案相同。 C组术中靶控异丙酚。 D组在诱导前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初始剂量 0.6μg·kg-1,滴注 10min),术中维持靶向异丙酚 0.5μg/( kg·h),术前 10min停药。记录咳嗽频率、程度、烦躁不安发生率及拔管时间。结果 C组咳嗽的发生率、程度及不安程度均高于 D组( P<0.01),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1)差异( 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降低麻醉恢复期咳嗽、烦躁的发生率,提高麻醉恢复质量。小儿全麻恢复期右美托咪定对躁动的影响术后因气管导管刺激、伤口疼痛、呼吸道清洁等手术,拔管期可出现呛咳、支气管痉挛、躁动等症状,进一步导致高血压、颅内压、眼压升高、缺血性心脏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拔管期控制的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眼科手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 BIS监测下小儿七氟醚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否会受到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的影响 。方法 选入此次研究的 80 个病例是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行全身麻醉患儿 ,依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各 40 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美托咪定和丙泊酚行麻醉,对比组间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 麻醉苏醒期躁动 评分、 麻醉苏醒期谵妄 评分更高,躁动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 P < 0.05); 组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 ( P >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相比, 可 有效降低七氟醚全身麻醉苏醒期 患儿躁动率,值得临床实践。

  • 标签: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BIS监测 七氟醚 苏醒期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监控对终末护理病历质量 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取 我院于 2018年 6 月至 2018 年 12 月开展护理 质量监控的 病历 200 份作为观察组, 选取 2017 年 6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间未开展护理 质量监控的 病历 200 份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病历采取常规管理监控方式,观察组采取 护理质量监控 方式, 对比两组终末护理病历质量情况。 结果:两组终末护理病历质量经评价对比,观察组护理病历质量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缺陷率及返修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终末护理病历质量实施护理质量监控,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效率,大大消除医疗事故隐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水平,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质量监控 终末护理病历 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抽样法划分成两组,观察组(39例,CQI管理)和对照组(39例,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更高,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测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回顾分析法选取 2018年 1—2018年 12月实施常规管理措施的 640例患者纳入对照阶段,另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测的 643例纳入实验阶段,比较 2组阶段的管理价值。 结果 实验组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8 %,显著低于 对照组阶段的15.31 %( P< 0.05) ;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100名产妇,随机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实验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护理缺陷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极大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还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产妇 护理质量管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节质量管理在提高消化科护士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6月采用环节质量管理法护理管理的消化科护士为研究组,选取 2018年 6月 ~2018年 12月采用常规质量管理法护理管理的消化科护士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院内感染和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与护理差错发生率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节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消化科护士护理质量,减少院内感染与护理差错等现象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环节质量管理 消化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对于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 的影响与作用 。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100 例老年内科 患者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按照是否使用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方法 对于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常规护理组与质控管理 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 质控管理 组则进行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方法, 两组各有患者 50 例。护理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平均时间、 住院时间、 护理满意度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护理结束后, 质控管理 组患者的急救平均时间、 住院时间、 护理满意度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 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明显 (P< 0.05) 。 结论:在危重患者收治与护理的过程中, 采用护理质量指标管理能够有效增加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与 急救时间, 提升患者满意度 并降低患者出现 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效果确切显著。

  • 标签: 危重症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 不良反应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急诊科 2019年 1月 -12月期间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将此期间接诊的患者抽取 100例设作观察组,在对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前抽取 100例诊治患者设作对照组,比较护理质量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对患者情况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用于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对患者情况的知晓率,有效提高了我院急诊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急诊科 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