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定义和流行病学无菌性脑膜这一概念被提出是由于它似乎代表了一组特殊的病原体,即病人有脑膜的症状和体征,但细菌培养是阴性的。现在知道几乎所有这些病例都是病毒感染所致。很多病毒都能引起脑膜(表1),大部分病例由肠病毒(70%~90%)、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或腮腺炎病毒引起。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脑炎 肠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病毒性脑炎
  • 简介:定义和流行病学“无菌性脑膜”这一术语是缘于其代表特殊的病因学而命名。这些患者有脑膜的症状和体征,但细菌培养阴性。目前,已知这些无菌性脑膜几乎均由病毒所致。导致脑膜病毒谱很宽(表1),大部分由肠病毒(70%~90%)、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或腮腺炎病毒引起。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无菌性脑膜炎 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病毒脑膜是由各种特异性病毒感染软脑膜(软膜和蛛网膜)后引起弥漫性炎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目的讨论病毒脑膜急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病毒脑膜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化验检查,病人多呈急性起病,出现以脑膜刺激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淋巴细胞轻至中度增多,排除其他疾病后可做出本病的临床诊断。病毒脑膜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于病后数日内开始恢复,数周内完全康复,毋需特殊抗病毒制剂治疗。大多病毒引起的脑膜缺乏特异性治疗,主要针对病情改变给予相应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急诊 治疗
  • 简介:目的化脓性脑膜病原学检出率较低,尤其脑脊液改变不典型时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已证实血降钙素原(PCT)测定对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有重要价值,但在化脓性脑膜病毒脑膜的鉴别诊断方面与CRP、血沉比较孰优孰劣未见报道,另外诊断化脓性脑膜时PCT临界值的确定也未见报道。该文通过血PCT测定并与CRP、血沉比较探讨其对儿童化脓性脑膜病毒脑膜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测定了41例急性脑膜患儿血PCT(其中化脓性脑膜18例,病毒脑膜23例),同时测定血CRP、血沉。结果化脓性脑膜组PCT,CRP及血沉分别为51.73±30.75μg/L,182.36±54.5mg/L和50.44±8.95mm/h;明显高于病毒脑膜组0.84±0.99μg,/L,8.90±10.66mg/L和16.75±13.23mm/h(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PCT为0.984(95%可信区间0.953~1.013),而CRP为0.983(95%可信区间0.954~1.012),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2例病毒脑膜PCT值高于0.5μg/L,而化脓性脑膜病人均高于此值。结论血PCT同CRP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病毒脑膜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优于血沉。

  • 标签: 降钙素原 儿童 化脓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肠道病毒脑膜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8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根据脑脊液肠道病毒PCR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阳性组(55例)和阴性组(32例),分析入组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阳性组比阴性组住院时间短[(9.5±5.2)d比(21.8±15.8)d,t=4.295,P<0.001],治愈率高(96.4%(53/55)比81.2%(26/32),χ2=3.872,P=0.049),夏秋季节发病率高[96.4%(53/55)比62.5%(20/32),χ2=17.181,P<0.001]。阳性组无死亡病例,阴性组死亡3例(9.4%,3/32)。两组常见的临床表现均为发热,发生率分别为90.9%(50/55)和68.8%(22/32)(χ2=6.962,P=0.008)。阳性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多核细胞比例、蛋白含量低于阴性组,而单核细胞比例、糖含量高于阴性组(P<0.001)。阳性组血、脑脊液细菌培养均阴性。阴性组血、脑脊液细菌培养均阳性10例,其中无乳链球菌3例,大肠埃希菌6例,脑膜败血性金黄杆菌1例,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患儿预后不良。阳性组颅脑超声、颅脑核磁共振、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阴性组(P均<0.05)。结论肠道病毒是本地区夏秋季非细菌性脑膜的常见病原,预后较好,临床上对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新生儿,需要早期进行脑脊液的肠道病毒PCR检测。

  • 标签: 肠道病毒 脑膜炎 新生儿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病毒脑膜患者护理效果与满意度评价。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4月住院治疗的80名病毒脑膜患者作为实验人群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临床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病毒脑膜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可显著增加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癫痫 针对性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毒脑膜合并癫痫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6例病毒脑膜合并癫痫患者。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全方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健康认识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37%比常规组的78.95%要高(P<0.05)。结论针对病毒脑膜合并癫痫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不仅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生存质量,更能获得较高的满意率,利于推动医院发展。

  • 标签: 癫痫 病毒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EGF检测在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病毒脑膜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2月期间,细菌性脑膜30例和病毒脑膜20例患儿的脑脊液VEGF进行检测,分析患儿临床症状、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细菌性脑膜病毒脑膜患儿均有高发发热、恶心/呕吐、抽搐、脑膜刺激征、肌张力改变等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毒脑膜头痛症状较为剧烈,高于细菌性脑膜(P<0.05)。细菌性脑膜病毒脑膜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脑脊液葡萄糖、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糖/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值为0.802、0.990、0.817、0.912。结论:VEGF检测在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病毒脑膜中具有积极意义,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VEGF检测 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病毒脑膜(viralmenigitis,VM)和结核性脑膜(tuberculousmeningitis,TBM)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点。方法用Cytospin-4型玻片离心沉淀仪收集细胞法,对30例VM和30例TBM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分类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结果多数VM患者脑脊液白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在1-3d内迅速减少或消失,随后呈淋巴细胞学反应,随病情好转细胞数恢复正常;TBM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早期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呈混合细胞学反应,嗜中性粒细胞多在1个月后才有明显降低,随病情好转变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直至正常化。结论VM和TBM的脑脊液细胞学动态变化过程有明显差别,脑脊液细胞学技术对2种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妥泰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脑膜合并症状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例病毒脑膜合并症状癫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病毒、降颅压、控制癫痫发作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再采用丙种球蛋白和妥泰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73.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癫痫治疗总有效率为94.%及68.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妥泰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脑膜合并症状癫痫临床效果较好,而安全可靠。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症状性癫痫 丙种球蛋白 妥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毒脑膜合并癫痫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8月本科接诊的病毒脑膜合并癫痫病患54例,将之利用数字抽签法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7例。甲组采用护理干预手段,乙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综合分析两组病情的恢复情况,比较患者满意率等指标。结果甲组的临床治愈率为88.89%、患者满意率为100.0%,明显比乙组的66.67%、88.89%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护理干预模式,对病毒脑膜合并癫痫病患进行施护,可有效提升其病情治疗的效果,减少护患纠纷发生风险。

  • 标签: 癫痫 护理干预 病毒性脑膜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病毒脑膜合并症状性癫痫的护理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开我院接受治疗患有病毒脑膜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对这些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以观察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以及临床总满意率。结果对这些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其获得的临床总满意率为95.0%,并且这些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得以有效恢复,同时,其临床症状得以有效解除。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本研究20例患者所应用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帮助患者解除疾病痛苦,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并且改善了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因此,综合护理模式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癫痫 临床疗效 护理模式 观察组 对照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毒脑膜后继发癫痫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病毒脑膜后继发癫痫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均采取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GCS及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2个月GCS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GCS(11.30±2.55)及Barthe(70.45±7.89)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0±1.84)、(54.53±9.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配合综合护理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该联合方案可以作为临床癫痫治疗的和护理常规方案。

  • 标签: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病毒性脑膜炎后继发癫痫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病毒脑膜患儿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病毒脑膜的患儿分成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并在护理28天后,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Fugl-Meyer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护理前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66.5±11.4分,66.4±11.3分,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的Fugl-Meyer评分为144.7±18.9分,对照组的Fugl-Meyer评分为88.4±10.6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小儿病毒脑膜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可减少脑部的继发性损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致残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病毒性脑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理念下的病毒脑膜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68例病毒脑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循证理念下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06%>76.47%,χ2=4.610)、依从性(97.06%>73.53%,χ2=7.503)以及护理后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75.06±5.82)分>(68.33±5.49)分,t=4.81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88%<23.53%,χ2=4.221)以及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6.69±4.97)分<(44.41±5.25)分,t=6.22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理念在病毒脑膜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体验,促进其快速、良好的康复。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临床护理 循证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病毒脑膜合并症状性癫痫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将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病毒脑膜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同时分别为两组患者配合优质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并比较效果。结果①相比于对照组(22例,占73.33%),观察组(28例,占93.33%)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相比于对照组(12例,占40.00%),观察组(4例,占13.33%)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病毒脑膜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护理中,能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的疗效,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脑膜伴症状性癫痫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病毒脑膜伴症状性癫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对照组(n=3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30例)采取综合护理,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前,患者心理状态相比,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病毒脑膜伴症状性癫痫患者护理中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该护理模式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症状性癫痫 满意度 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