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1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样本,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显微镜检验的方法完成血常规检验,观察患者镜检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阳性率、观察两种检验方法分类结果的比较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镜检阳性率的观察发现,WBC、RBC与PIT三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99.98%、98.19%、99.20%,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率对比优势显著。通过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与涂片镜检分类结果的比较情况的观察发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检验NE、LY、EO、BA方面,临床价值较高,在MO检验方面,临床价值相对较差。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检验细胞形态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将其与血涂片显微镜检验联合,可有效提高检验的准确度,降低误诊与漏诊率,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 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临床意义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运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医院收入及予以血常规检验的 184例受检者开展调查分析,选取时间是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1月,对全部受检者均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研究检测结果。结果: 184例受检者中,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呈现阳性占据 37.50%,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呈现阳性占据 28.80%。将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 92.45%、 84.73%、 71.01%、 96.52%。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均可获得良好效果,需要依据受检者的实际状况及临床需求合理选取检测方法。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血常规检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value of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in blood routine test. Methods: 184 cases of the hospital's income and blood test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time was from February 2017 to November 2019. All patients were tested by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examination, study the test results. Results: Of the 184 subjects, 37.50% were positive by automated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28.80% by blood smear. The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blood smear cells were used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were 92.45%, 84.73%, 71.01%, and 96.5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the blood routine test, the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the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test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the detec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 and clinical needs of the subject.     Key words: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blood routine test    血常规检验为临床血常规指标检测的常用方式,可以了解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小板数目改变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血常规检验方式比较多,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方法、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是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比较常用的两种方式,各存在一定优势和不足 [1]。本文将本医院予以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纳入分析资料,探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实施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与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本医院收入及予以血常规检验的 184例受检者(选自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1月)归入研究资料,男性和女性之间比例是 95比 89,年龄上限 80岁,年龄下限 21岁,其年龄均值为( 48.63±2.45)岁。受检者均接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纳入标准:( 1)受检者自愿参加研究;( 2)受检者需要接受血常规检验;( 3)受检者或受检者家属在医院下发的知情同意书上面予以签字。    排除标准:( 1)受检者的配合性比较差;( 2)受检者的依从性比较差;( 3)受检者存在认知障碍;( 4)受检者存在沟通障碍;( 5)受检者存在精神疾病或精神异常。     1.2 方法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方法:收集受检者 3毫升到 5毫升肘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采取枸橼酸钠实施抗凝处置,对血液标本按照 800转 /分钟的转速实 10分钟离心处理,获得上清液,血液标本需要于室温下 4小时之内完成检测,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开展测定,对测定结果予以详细记录。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收集受检者 3毫升到 5毫升肘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添加抗凝试管内,将血液标本混合均匀,予以瑞氏法染色处理,之后按照 45度斜角推片制作厚薄适中的血涂片,将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解血液标本的血小板数目、白细胞数目、红细胞数目等,对测定结果予以详细记录。在检测过程相关操作需要保证严格无菌,且将检测结果和受检者实际状况予以比较,如果出现检测结果和受检者实际状况不符现象,需要对受检者再次收集血液样本实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测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检查。结果:在检测结果方面,观察组检测正常为72.50%,对照组检测正常为5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患者的检验工作中,对患者的血液指标检测准确度较高,同时检测效果较好,能够帮助医生实现疾病的准确判断,值得参考。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 细胞形态学检验
  • 作者: 朱婷婷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09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8期
  • 机构:威远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 内江市  642450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本院做血常规检验的180例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研究组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方法,对照组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方法,记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验结果和血涂片阳性检验结果,并对比两种方法针对不同细胞类型检验结果。结果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阳性率更高,针对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两种检验方法检出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嗜碱性细胞,对照组应用方法检出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化程度较高,但是仍不可避免误诊,应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应用,保证检出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 检验阳性率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NK细胞表面受体和CD107a表达,为深入了解EBV-HLH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EBV-HLH、未接受过化学免疫治疗的住院患儿为EBV-HLH组,选取年龄、性别与EBV-HLH组1∶1匹配的健康查体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表面受体、穿孔素及CD107a表达。予IL-2刺激后再次测定CD107a表达情况。结果EBV-HLH组和正常对照组各8例。①两组NK细胞表面受体NKp30、NKp46、NKG2D、DNAM-1和2B4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56+NK细胞穿孔素表达率和CD8+T细胞穿孔素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在IL-2刺激前CD107a、CD107a/K562、CD107a/2B4/P815、CD107a/NKG2D/P815和CD107a/2B4/NKG2D/P815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EBV-HLH组在IL-2刺激前后CD107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IL-2刺激前后CD107a、CD107a/K562和CD107a/NKG2D/P815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BV-HLH患儿NK细胞对IL-2的反应出现异常,可能与EBV-HLH的发生有关。

  • 标签: NK细胞 EB病毒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淋巴细胞亚群在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8家医院确诊的172例成人HP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7例(50.6%,87/172),女性85例(49.4%,85/172),生存68例,死亡10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特征、纤维蛋白原等变量,并分析以上变量与患者预后相关性。通过最大选择秩统计量(MaxStat)计算连续变量的最佳截断值,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HP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HPS患者中位年龄56(42,66)岁。存活组年龄、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48(27,63)岁,84×109/L和32.3 g/L;在死亡组分别为59岁,45.5×109/L和27.3 g/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68,P=0.001;Z=‒3.156,P=0.002;Z=‒3.431,P=0.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5年累积生存率为37.4%(37.4/100),分化簇8+(CD8+)<11.1%、CD3+<64.9%、CD4+>51%、CD4/CD8比值>2.18的患者预后较差(χ2=7.498,P=0.023;χ2=4.169,P=0.041;χ2=4.316,P=0.038;χ2=9.372,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D4/CD8比、年龄、纤维蛋白原及血红蛋白是HPS患者独立预后因素(HR=2.435,P=0.027;HR=5.790,P<0.001;HR=0.432,P=0.018;HR=0.427,P=0.018)。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可用于评估HPS患者预后,CD4/CD8比、年龄、纤维蛋白原及血红蛋白是HPS患者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淋巴细胞亚群 噬血细胞综合征 纤维蛋白原 预后分析
  • 简介: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又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在儿童时期多见,临床起病急、进展迅猛,病死率高.HLH病因复杂多样,但细胞毒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毒效应低下、细胞因子风暴和多器官高炎症反应及组织器官免疫损伤为显著病理生理特征和共同的发病环节.近年来国际上在HLH的遗传缺陷、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诊治经验,重点就儿童HLH的病因、分类、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诊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
  • 简介:本研究通过检测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新蝶吟(Npt)水平,探讨其在HLH中的意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0例HLH患者治疗前后和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Npt水平及scD25水平。结果显示,HLH组诊断时血清Npt和scD25水平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1)。HLH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pt和sCD25水平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01)。将治疗前后Npt水平与sCD25水平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治疗前r=0.81,P〈0.05;治疗后r=0.65,P〈0.05);与此同时,治疗前Npt水平与血清铁蛋白亦有显著相关性(r=0.55,P〈0.05)。结论:血清Npt可能在HLH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的升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蝶呤 sCD25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骨髓淋巴瘤细胞特征性免疫表型进行分析,评估FCM对初诊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为首发临床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快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7例已经明确病因诊断的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所有患者在起病时至少完成1次骨髓流式细胞检测和骨髓病理检查,以同期患者的临床、生化及组织病理为金标准,评估FCM分析骨髓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对淋巴瘤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的诊断效能。结果57例符合HLH诊断标准的患者,36例患者经临床、生化和组织病理最终明确诊断为LAHS,其中B细胞淋巴瘤1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4例,B细胞淋巴瘤伴反应性T细胞增生1例);侵袭性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3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2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LT)4例;肠病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ENTCL)1例;间变性T细胞淋巴瘤(小细胞型)(ATCL)1例。除1例ENTCL外,FCM均在上述病例骨髓中发现有特征性免疫表型的淋巴瘤细胞,与骨髓疾病比较,FCM对本组LAHS病例诊断的敏感度为97.2%(P=0.014),特异度为90.5%(P=0.488)。在21例非LAHS患者中,FCM在2例原发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检测出有TCRVβ重排,其他均未显示有异常特征性免疫表型。结论FCM对骨髓淋巴瘤细胞特征性免疫表型分析可作为诊断LAHS的重要指标,具有快速鉴别LAHS和非LAHS的优势,缩短了确诊时间,有利于临床作出早期诊断和快速处理。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淋巴瘤 流式细胞术 免疫表型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发热患者病因诊断中应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月间收治的52例发热疾病患者设为研究组,随机将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无发热者5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液分析仪对两组行常规检验和血液涂片染色显微镜检,观察显微镜下有核细胞形态学变化,并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细胞异常阳性率为61.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P<0.05);观察组的HCT、RDW-SD、MCV、MCH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血细胞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发热疾病患者的病情,检测血细胞形态学变化对于发热疾病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细胞 形态学 发热 病因 诊断
  • 简介:目前,血细胞分析仪已遍及全国县级以上医院的检验科,该仪器的使用,提高了国内血细胞的检测水平,同时也给临床提供了许多不能用手工检测的诊断指标.正常成人末梢血血细胞参数是手工法检测结果,而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孕妇血细胞参数的调查,未见报道.为此,笔者对518例孕妇末梢血中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的参数进行分析.

  • 标签: 合肥 孕妇 末梢血 血细胞参数 血细胞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发热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22年1月-2023年3月择取60例发热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不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指标的结果。结果:从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情况分析,研究组白细胞变化、小细胞性贫血、异常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变化、大细胞性贫血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形态正常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平均细胞体积的检验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发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中占有较大比例,而且预后差。LAHS分为化疗期合并的HPS和淋巴瘤诱导的HPS两类,化疗期合并的HPS的治疗以控制感染为关键。淋巴瘤诱导的HPS的治疗较为复杂,除了传统方法,目前已有新的策略;及时恰当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文章对LAHS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血液肿瘤 治疗结果 预后
  • 作者: 王迁 王旖旎 王嫱 张缪佳 孙红胜 刘重阳 王昭 赵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内科,北京100050,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南京210029,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济南 25002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重庆 401120
  •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其中继发于风湿性疾病的HLH亦称为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HLH是细胞毒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激活,临床上以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肝、脾、淋巴结组织出现噬血现象为特征的综合征。MAS是风湿性疾病的高危并发症,需要多学科密切合作。为提高临床医师对MAS的认识,规范MAS的临床诊治实践,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制定了本规范,旨在提高MAS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自身免疫病 自身炎症性疾病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具有十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它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力负担,避免主观化,有利于实现标准化。其主要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图像获取、图像分割、细胞识别与分类等几个关键的技术环节。近年来,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算法都进展迅速,这使得人工智能辅助系统从数字图像采集、白细胞分割到细胞特征提取、分类等方面都出现了重要的发展。其中,相对于传统的机器学习而言,深度学习技术在血细胞形态学识别方面的应用尤其值得关注。此外,显微血细胞图像数据库的不断涌现也为各种算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支撑。了解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关键技术进展将有利于推进其不断发展,更好地走向临床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从“传统的机器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不再依赖于人工提取特征,而是依靠其自动抽取数据的能力来实现。与国外血细胞图像数据库相比,国内数据库还有较大差距,应加强此方面的建设。

  • 标签: 白血病 人工智能 血细胞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静脉血细胞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观察组,并搜集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sysnexkx-21血球仪对两组间的静脉血细胞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间静脉血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白细胞计数为(4.18±1.49)×109/L,红细胞计数为(4.12±0.57)×1012/L,血红蛋白浓度为(120.74±18.63)g/L,红细胞压积为(0.34±0.05),红细胞平均体积为(86.57±5.83)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为(28.53±2.25)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341.80±13.62)g/L,血小板计数为(90.7±51.55)×109/L,和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40%的患者静脉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标准值;30%的患者红细胞计数低于标准值;60%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标准值;61%的患者红细胞压积低于标准值;65%的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标准值。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静脉血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健康者,其静脉血细胞水平的异常对临床诊疗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静脉血细胞 水平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 63例患者接受血细胞形态检查,设定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者 63例,设定为 对照 组。 观察两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细胞比容 (HCT)、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SD)、红细胞体积 (MCV)指标。 结果:观察组MCHC、 HCT、 RDW-SD、 MC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细胞形态检查阳性 57例,阳性率 90.48%。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数据,使得患者病情得到准确判定,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临床检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必要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76岁女性患者肺癌切除术并行化疗结束后自行泡服三叶青15 g/d。用药3个月后患者出现乏力、口干症状。4个月后出现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并进行性加重。服药6个月后,白细胞计数2.8×109/L,血红蛋白88 g/L,红细胞计数3.05×1012/L;空腹血糖10.0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93%。诊断为糖尿病、白细胞减少、贫血,考虑可能与三叶青有关。嘱患者停用三叶青,给予中药汤剂治疗,2个月后血细胞恢复正常,空腹血糖6.0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0%。《中药志》中三叶青的每日规定用量为3~9 g,本例患者的糖尿病和血细胞减少可能与超剂量长时间服用该药有关。

  • 标签: 植物,药用 糖尿病 三叶青
  • 简介:本研究探讨柚皮素对化疗药阿霉素损伤的正常血细胞的保护作用。用MTT法测定柚皮素、阿霉素以及柚皮素联合阿霉素(Post1小时组、Post24小时组)应用对K562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的增殖抑制作用,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正常人外周血PMN和K562细胞裂解上清液中的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的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表明:两药联合实验组(Post1小时组、Post24小时组)中,柚皮素无明显降低阿霉素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ost1小时实验组与阿霉素组相比,PMN细胞裂解上清液中的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水平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则明显升高;而K562细胞裂解上清液中的氧化应激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柚皮素对阿霉素损伤的正常血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柚皮素提高细胞内抗氧化物酶活性同时降低氧化产物含量。

  • 标签: 柚皮素 阿霉素 K562细胞 中性多形粒细胞 抗氧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