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在30.0×109/L<WBC<3.0×109/L之间时,迈瑞BC-5800血细胞分析仪与显微镜法分类结果的差异。方法准确抽取60例成年患者静脉血,标本均用市售标准EDTAK2抗凝管抽取静脉血2.0ml,充分混匀后用迈瑞BC-5800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显微镜法进行分类计数,并对两组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无显著性,而淋巴细胞却有显著性。结论当白细胞计数在30.0×109/L<WBC<3.0×109/L之间时,BC-5800在淋巴细胞分类时存在着方法学差异,且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均较差,故而不能完全依赖仪器进行白细胞分类,一定要进行手工法复片,进行白细胞分类。

  • 标签: 迈瑞BC-5800血细胞分析仪 显微镜法 白细胞分类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HL)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8月3日因"发热7+h"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的1例家族性FHL男性患者(出生35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致病变异筛查。根据先证者的临床表型,确定候选变异,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WES结果显示先证者存在PRF1:c.67_71delinsGCCC及c.65delC变异,Sanger测序证实二者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其中c.67_71delinsGCCC为未见报道的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M3+PP4),c.65delC为已知的致病变异(PVS1+PM2_Supporting +PM3_Strong+PP4)。结论PRF1基因c.67_71delinsGCCC及c.65delC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新变异的检出拓展了PRF1基因的变异谱。

  • 标签: 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PRF1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Sanger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60例血液检查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分别采取单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其诊断准确度。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阳性检出率为21.67%,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8.33%,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低于单独检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血常规检验中,单独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而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可以将检验准确度进行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误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临床特征及分析HLH-2004方案治疗1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例我科收治2006年1月到2013年6月共15例,患儿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符合诊断标准,均用HLH-2004方案治疗,部分用大剂量丙球及输血支持治疗及抗病毒,广谱抗生素及保肝治疗。结果10例化疗结束后随访持续完全缓解。5例死亡。单EB病毒感染4例,单巨细胞病毒感染4例,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混合感染5例,治疗15例,有效12例,复发2例,复发均为小于1岁的小婴儿,结论HPS临床表现复杂,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本病预后。目前地塞米松,足叶乙甙,环孢A联合应用的HLH-2004方案,被认为是治疗HLH的有效方法。1岁以内小婴儿HPS预后差,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确诊需行相关基因检查,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治愈原发性HLH惟一有效方法。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细胞分离单采术在血液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收60例行血液成分单采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血细胞分离单采术并均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血常规指标情况。结果:红细胞单采术、白细胞单采术、血小板单采术相较于治疗前PLT、WBC、Hbg、RBC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病治疗过程中使用血细胞分离单采术并结合科学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分离单采术 血液病 临床护理 应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21年9月到2023年1月收诊的120例血常规检验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观察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诊断敏感度、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检验者对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满意度为95%,高于对照组的81.67%%,有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完成对受检者血液细胞量化检查,检查结果准确性比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常规检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例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为合理治疗及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诊疗线索,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原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HPS患儿3例的临床资料,检索文献,结合病例合理归纳并解释相关结果。结果3例患儿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均为高热(≥39 ℃);3例患儿最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两系或三系减少;2例患儿出现肝脾肿大,1例未发现肝脾肿大;3例患儿均有转氨酶升高,2例较严重,1例轻微;3例均有铁蛋白明显升高及纤维蛋白原降低,均无高甘油三酯血症;2例在发热过程中有皮疹出现,1例皮疹出现较晚,1例未见皮疹出现;3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3例患儿中2例行骨穿检查明确,1例骨髓象见网状细胞吞噬血细胞现象,1例骨髓涂片可见利什曼原虫,2例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1例因病情进展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尸检发现肾上腺肿物。结论HPS的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凶险,病因复杂,临床预后各有差异。临床如遇到不明原因发热伴血细胞减少者,应考虑到此病的可能,需详细询问病史及生活居住史,尽早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 标签: 发热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利什曼病,内脏 免疫 病史记录
  • 简介:摘要血小板计数是血液常规检验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其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某些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其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在全国各级医院检验科广泛使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因为采血因素(如采血不畅,标本凝集等)、仪器因素(如小红细胞、破碎红细胞增多、溶血剂残留等)、患者因素(血小板巨大及异常)、试剂质量、抗凝剂以及标本的放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血小板测定误差,此时如不进行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就容易引起漏诊、误诊。因此,重视血涂片血小板的形态学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外周血涂片 血小板 形态观察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采集4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静脉血每位4m1,分二组注入EDTA—K2真空抗凝管中,一组放在室温保存,另一组放在4℃条件下保存。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TC-diff2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按仪器的操作要求分别于采血后0、4、8、24h进行血细胞参数检测。放在4℃条件下保存的标本每次检测前10min从冰箱中取出回温待测,每批检测前、中、后均对仪器进行全血质控的监测。结果室温标本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结果有影响,保存在4℃的标本在24h内完成除MPV外基本保特恒定。结论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量在4h内检测完毕,在4℃条件下保存,放置的时间也不能太长。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 放置温度 时间 血细胞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儿中,感染致病9例,肿瘤致病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致病2例,病因不明2例。经治疗,存活6例(37.50%),死亡5例(31.25%),失访5例(31.25%)。存活患儿与死亡患儿在年龄、PLT、ALT、AST及LDH等指标上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由多种因素引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较差,且年龄、PLT、ALT、AST及LDH等是影响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儿童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中心发热患者80例作为发热组进行研究,另抽取我中心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对照作与发热组行对比研究,观察分析两组人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结果血细胞形态检测结果对比,两组人员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差异不明显(P>0.05);平均细胞体积、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细胞异常检测,发热组总检出率为46.3%,较于对照组总检出率5.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发热患者的诊断中,运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快速且准确的辅佐医务人员检验出患者所患病症,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临床诊断价值高。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发热疾病 诊断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原、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诊断重症肺炎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的一般资料、病原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对死亡组和生存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30例患儿年龄3个月~8岁7个月,男15例,女15例,重症肺炎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占同期重症肺炎2.74%(30/1 096例)。2.病原学:肺炎支原体感染8例(8/30例,26.67%),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5例,EB病毒感染1例,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7例(7/30例,23.33%),肺炎支原体合并腺病毒感染4例(4/30例,13.33%),细菌感染3例,真菌感染2例,结核感染1例,病原不明确5例。3.临床特点:均有发热、肝大,86.67%(26/30例)患儿热程>10 d,83.33%(25/30例)有咳嗽症状,76.66%(23/30例)患儿伴脾大,33.33%(10/30例)患儿合并神经系统症状,80.00%(24/30例)患儿实验室检查提示不同程度的两系及三系减少,50%患儿伴肝功能损害,患儿均有血清铁蛋白异常及乳酸脱氢酶升高。4.9例(9/30例,30.00%)患儿死亡,生存组和死亡组年龄、最高三酰甘油、最高血清铁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肺炎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高死亡率疾病,肺炎支原体及腺病毒肺炎更容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年龄小、血清铁蛋白及三酰甘油明显升高的患儿预后差。

  • 标签: 重症肺炎 噬血细胞综合征 危险因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IAH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IAHS的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2例成人IAH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测结果和临床转归,并根据确诊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对成人IAHS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2例成人IAHS患者中,男性17例(占53.1%),女性15例(占46.9%);细菌感染18例,以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居多;病毒感染14例,以EB病毒为主。28 d总病死率为62.5%(20/32)。①与存活组(12例)比较,死亡组(20例)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和氧合指数(OI)更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K+、血清铁蛋白(SF)和乳酸脱氢酶(LDH)更高〔WBC(×109/L):3.90±3.36比9.57±6.48,NEU(×109/L):2.69±2.09比7.01±6.34,LYM(×109/L):0.36(0.23,0.84)比1.24(0.61,2.36),PLT(×109/L):51.15±27.60比108.42±80.26,OI(mmHg,1 mmHg=0.133 kPa):134.0(77.5,192.0)比292.0(187.0,329.0),AST(U/L):254.00(67.80,452.50)比85.50(38.38,111.25),K+(mmol/L):4.06(3.65,4.51)比3.52(3.26,3.76),SF(μg/L):6 290.0(1 851.0,13 904.8)比1 777.1(1 228.5,3 486.3),LDH(μmol·s-1·L-1):19.3(11.9,27.0)比9.8(6.9,11.1),均P<0.05〕,就诊后发热时间更长〔d:13.5(9.0,17.2)比6.0(2.5,8.0),P<0.01〕,皮肤发绀发生率更高(40.0%比0%,P<0.05);而两组间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I降低且LDH升高为成人IAH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0.967和1.007,均P<0.05〕。③ ROC曲线分析显示,WBC、NEU、AST、SF、LDH和OI对成人IAHS患者28 d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均P<0.05),以OI和LD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均为0.847。当OI的最佳截断值为145.5 mmHg时,敏感度为63.2%,特异度为100%;当LDH的最佳截断值为13.4 μmol·s-1·L-1时,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91.7%。结论成人IAHS患者OI<145.5 mmHg和LDH>13.4 μmol·s-1·L-1可提示其28 d预后不良。

  • 标签: 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成人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发热疾病相关诊断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诊断效能。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n=500),均为随机抽取我院分院2016.6~2019.6收治发热病人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分为病例组(n=250,发热疾病)和健康组(n=250,同期健康体检者),均接受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分析该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组相比,病例组血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较高46.80%(x2=7.746、5.334、24.719、5.334、5.465、144.631,P

  • 标签: 发热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探讨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及其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细胞分离单采术在血液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60例患者采用血细胞分离单采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 RBC、WBC、PLT 等血常规指标上,各指标在治疗后的变化程度明显,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方面,治疗后患者满意度较高,总体满意度为98.33%。结论:血液病护理中运用血细胞分离单采术可以有效的保证治疗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血细胞分离单采术 血液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探讨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及其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40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血细胞分析分析,研究组采用手工计数方法分析,观察统计两种方法分析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血细胞情况。结果:观察统计两种分析方法发现,研究组与参照组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针对白细胞分类中结果显示,淋巴细胞影响效果最为显著。结论: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会给血细胞分析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可能会出现误差,需要高度重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涂片镜检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10例异常血液标本为本次报告数据提供对象,分组时以数字随机表形式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55例为组间人数,复检时分别以自动血液分析仪和血涂片镜检方法进行,分析检验准确率。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100.00%),与常规组(90.91%)对比更高,在误诊率和漏诊率上分别为(0.00%)、(0.00%),与常规组(3.64%)、(5.44%)对比更低,p<0.05。结论:血涂片镜检在临床血液分析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细胞涂片镜检 血液分析 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