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儿童脑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由一组异质性的疾病组成。其中髓母细胞瘤.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SPNET)和原发中枢生殖细胞瘤(CNSGCT)是最常见的儿童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这些胚胎源性肿瘤对放疗化疗较敏感,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是标准的治疗。然而,全中枢放疗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内分泌功能异常。国外已进行大量的联合化疗减少放疗剂量方面的临床研究。本文主要是复习有关儿童髓母细胞瘤、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和原发中枢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研究及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 标签: 童脑瘤 髓母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 手术 化疗
  • 简介:单侧颈动脉结扎17例中2例术后出现1侧瞳孔缩小,作者对8例9侧(其中1例不同期结扎双侧颈动脉)颈动脉行结扎切除术,1998年10月我们在临床上对8例、9侧颈动脉(其中1例不同期结扎双侧颈动脉)进行了结扎切除

  • 标签: 切除颈动脉 手术治疗 治疗累及
  • 简介:【摘要】对于胆系肿瘤(BTC)采取化疗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当前,大量早期临床研究都在积极的探寻对此类疾病有效的、新的治疗方案,其中即包括了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二者对于此类肿瘤均有一定的治疗有效果,尤其是免疫治疗的临床治疗价值得到了初步证实。本次研究针对近几年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晚期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 晚期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CRP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消化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消化恶性肿瘤患者中,择取84例作为观察1组,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84例作为观察2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名作为参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后,均予以血清CRP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就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入院时,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血清CRP相较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后,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和各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消化恶性肿瘤中进行血清CRP与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时,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治疗和预后评估,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血清CRP 肿瘤标志物 消化道恶性肿瘤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chaete Scute同源物2(ASCL2)基因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检索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数据库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筛选出胃癌与结直肠癌均显著变化的ASCL2基因。通过肿瘤免疫估计资源(TIMER)数据库分析ASCL2在各类肿瘤中相对于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利用GEPIA数据库评估ASCL2对消化系统肿瘤临床预后的影响,并通过TIMER数据库研究了ASCL2与癌细胞免疫浸润的相关性。通过cBioportal网站对ASCL2共表达的错配修复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神经肽S受体1(NPSR1)、棕榈油酰蛋白羧酸酯酶(NOTUM)、RP11-400N13.2及ASCL2是胃癌、结肠癌与直肠癌共有的与正常组织比较表达差异最显著的4个基因。ASCL2在结肠腺癌、食管腺癌、直肠腺癌及胃腺癌等多数肿瘤中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61±0.03、0.56±0.02、0.67±0.04、0.59±0.03比0.14±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L2高表达的食管腺癌患者预后差[总生存期:风险比(HR)=1.6,P<0.05;无病生存期:HR=1.6,P<0.05]。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ASCL2基因表达与错配修复基因MLH1(rs=0.17,P<0.05)和PMS2(rs=0.30,P<0.05)的表达均呈正相关。ASCL2表达与结直肠腺癌肿瘤纯度呈正相关(r=0.237,P<0.05),与结肠腺癌中B细胞(r=-0.159,P<0.05)、CD8+T细胞(r=-0.468,P<0.05)、巨噬细胞(r=-0.115,P<0.05)、中性粒细胞(r=-0.340,P<0.05)和树突状细胞(r=-0.351,P<0.05)的浸润水平呈负相关,在直肠腺癌中与肿瘤纯度呈正相关(r=0.260,P<0.05),与CD8+T细胞(r=-0.431,P<0.05)、中性粒细胞(r=-0.305,P<0.05)和树突状细胞(r=-0.186,P<0.05)的浸润水平呈负相关。结论ASCL2在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且抑制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机体免疫,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4月至2020年收治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患者240例,统计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为12.9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围术期发生DVT与年龄、BMI、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静脉血栓史、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和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情况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手术时间和术后感染均是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发生DVT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DVT发生率高,与患者年龄、体重、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等因素相关,临床中应该针对高危患者进行全面的预防护理干预,以降低DVT发生风险。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围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胃癌高表达转录本1(GHET1)首先在胃癌组织中被发现,是一种长非编码RNA(lncRNA)。GHET1定位于染色体7q36.1,高表达于多种肿瘤中,并且GHET1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研究发现,GHET1通过与微小RNA(miRNA)或蛋白相互作用参与调控机体的诸多生理病理过程,尤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将来有望成为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标签: RNA,长链非编码 消化系统肿瘤 胃癌高表达转录本1
  • 简介: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其不仅涉及基因遗传因素,而且还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存环境及饮食方式等有关。尽管目前对恶性肿瘤采用了综合治疗的方式,在一定程度缓解了病情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患者长期生存率及预后仍然不理想,不是出现癌细胞的转移就是表现为对化疗药物的不敏感或抵抗,资料显示,这可能与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有关[1]。

  • 标签: 八聚体转录因子类 消化系统肿瘤 肿瘤干细胞
  • 简介:摘要:消化系统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临床目前针对消化系统肿瘤疾病,已不局限于诊断及治疗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患者自我效能、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故此,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很重要。特别是延续性护理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因此,本次研究主要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延续性护理需求,方式两个方面分析,希望能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同时期望此次研究能为有关研究提供可行性参考和帮助。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延续性护理 随访 需求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健脾方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08例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的对照组54例和自拟中药汤剂配合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组54例。观察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第30天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免疫指标及体重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0天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免疫指标及消化道不适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在早期肠内营养基础上,应用中药汤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调治方法,有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胃癌术后 早期肠内营养 中药汤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效果。方法:随机挑选医院2023年1月-12月收治的50例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数字表法下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胃肠道反应、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患者积极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影响,提高预后。

  • 标签: 综合护理 消化系统 肿瘤患者 化疗 胃肠道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化疗致消化道延迟反应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76例行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5年4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6.84%,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显效率为26.32%,治疗总有效率为68.42%。两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化疗致消化道延迟反应临床疗效显著,显著降低了恶性肿瘤患者因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延迟反应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化疗 恶性肿瘤 消化道延迟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消化恶性肿瘤的胃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21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 163例原发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06例,女557例;年龄为59(20~94)岁。1 163例患者中,合并其他消化恶性肿瘤129例,设为合并组;未合并其他消化恶性肿瘤1 034例,设为无合并组。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手术治疗与术后并发症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复查、电话及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生存情况。总生存时间定义为手术治疗至末次随访或结局事件(如死亡、失访等)发生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129例合并组患者中,合并胃癌81例、食管癌39例、结肠癌8例、直肠癌1例。合并组原发胃间质瘤患者的性别(男、女),年龄(≤60岁、>60岁),术前发生临床症状(无、有),胃间质瘤肿瘤长径(<2 cm、2~5 cm、5~10 cm、>10 cm),核分裂象计数(<5个/50高倍视野、5~10个/50高倍视野、>10个/50高倍视野),细胞增殖指数Ki-67(≤5%、>5%),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胃间质瘤肿瘤坏死(无、有),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无、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标DOG-1(阳性、阴性),CD34(阳性、阴性)分别为92、37例,30、99例,9、120例,114、10、3、2例,126、1、2例,122、2例,112、8、5、4例,129、0例,121、8例,118、3例,117、12例;无合并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14、520例,585、449例,194、840例,383、360、201、90例,799、155、80例,851、143例,337、308、192、197例,960、74例,769、265例,850、80例,990、44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1.46、51.11、11.06,Z=-10.27、-5.34,χ²=15.94,Z=-10.61,χ²=9.86、24.10、5.52、6.37,P<0.05)。1 163例患者中,12例术前拟诊为胃间质瘤(合并组),1例术前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合并组);1 150例均为术中探查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2)手术治疗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合并组129例患者中,行开放手术72例,行腹腔镜或胸腔镜手术57例(中转开放手术3例)。无合并组1 034例患者中,行内镜手术治疗207例,行开放手术371例,行腹腔镜或胸腔镜手术456例(中转开放手术8例)。合并组和无合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78%(13/129)和2.321%(24/1 0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2.40,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1 163例患者中,1 0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4(1~220)个月,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87.2%;合并组和无合并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1.2%和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69.07,P<0.05)。(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胃间质瘤肿瘤长径(2~5 cm、5~10 cm、>10 cm),合并消化恶性肿瘤,核分裂象计数(>10个/50高倍视野),胃间质瘤肿瘤坏死是影响胃间质瘤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风险比=2.16,2.27,0.46,0.57,1.75,7.58,2.70,1.80,95%可信区间为1.52~3.07,1.60~3.22,0.29~0.71,0.34~0.94,1.11~2.77,5.29~10.85,1.67~4.38,1.08~2.9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胃间质瘤肿瘤长径、合并消化恶性肿瘤、核分裂象计数是胃间质瘤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91,1.82,2.10,7.11、2.75,95%可信区间为1.33~2.75,1.27~2.62,1.14~3.87,4.58~11.04,1.50~5.03,P<0.05)。结论合并消化恶性肿瘤的胃间质瘤肿瘤长径小,改良NIH危险度分级更低;性别、年龄、胃间质瘤肿瘤长径、合并消化恶性肿瘤、核分裂象计数是胃间质瘤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胃肠间质瘤 食管癌 结肠癌 直肠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商品名:恩度)是一种抗血管生成的泛靶点靶向药物。近年来,恩度用于治疗消化恶性肿瘤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回顾了恩度在胃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胆系肿瘤消化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发现患者有效率、生存期均有所提高,且毒副反应并未增加。期待更多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为恩度治疗消化恶性肿瘤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消化道恶性肿瘤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