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常见、多发,其中又以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最为常见,近年来,胆囊癌和胰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消化系统是最早应用对比剂进行影像检查(消化道造影)的系统之一。消化道造影及内镜检查只能显示消化道腔内肿瘤的大小和形态,无法显示肿瘤消化道各层及向腔外侵犯的程度以及邻近和远处的转移情况。随着医学影像的进展,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和技术不断完善,不仅可以显示肿瘤消化道各层侵犯的程度、向腔外生长的大小、向周围侵犯的范围以及邻近及远处器官转移的情况,还可以显示肿瘤的血供及其组织成分,做出相应的病理诊断。目前,医学影像学对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主要包括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分级、疗效评价、与病理的相关性、特异性造影剂等。消化系统常规影像检查包括超声、钡剂造影、CT、MRI和DSA。随着CT胃肠道造影、MRI胃肠道造影、PET-CT及PET-MRI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2]。

  • 标签: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影像诊断 影像检查方法 PET-CT 消化道造影 消化系统肿瘤
  • 简介:在腹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中,超声检查由于检查方便、费用较低以及敏感性较高而常常作为首选。本文对近年来超声在腹部肿瘤外科的应用进展,包括术中超声(IOUS)、内镜超声(EUS)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超声诊断 影像学 肝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营养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14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74例患者,只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及传统饮食不予以个性化营养干预,干预组74例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患者在术前、术后以及恢复期个性化营养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4周后,各项实验室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以及淋巴细胞计数(TLC)方面相比,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前,干预组治疗后与干预组治疗前,干预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9例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2.16%;对照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16例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1.62%,干预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营养干预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可以有效增强患者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个性化营养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饮食护理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饮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护理后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对比。结果经比较得知,采取增加饮食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护理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饮食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能够帮助患者更快康复,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恶性肿瘤化疗 消化系统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营养干预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诊治方面的影响及在院期间实行营养干预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的8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建立营养档案,营养师对该组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对化疗前后进行个性化营养干预;对照组则按一般方法来进行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结果在体格数据、生化指标、生存质量等方面,干预组都或多或少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疗人员针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制定个性化营养干预方案,对其营养不良等情况进行适当干预,有利于有效提高病人的免疫力,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营养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接受化疗干预恶性肿瘤患者提供饮食护理对缓解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选取某医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间收治确诊恶性肿瘤符合化疗指征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设计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化疗护理、联合针对性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事件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提供饮食护理干预对于缓解因治疗方案引发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积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11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验中设置良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20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三种糖类抗原(CA153、CA199、CA125)、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水平,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AFP、CEA及CA199分别在肝癌、大肠癌及胰腺癌中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主要对肝癌敏感,检出率是84.2%;CEA主要对大肠癌与胃癌敏感,检出率分别是60%与28%。另外,食管癌中也有11.1%的检出率;CA199主要对胰腺癌敏感,检出率是80%。五种肿瘤标志物在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及胰腺癌中的联合检出率分别是16.7%、44%、70%、89.5%及90%。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检测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能够有效的提高肿瘤的早期检出率。对诊断及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消化系统肿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肿瘤导致机体能量消耗的增加,脂肪、蛋白质分解加速以及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病人常常出现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造成手术治疗的失败,对放、化疗耐受力下降,严重影响疗效.我院1996年~1997年采用全肠外营养(TPN)辅以消化系统肿瘤大手术、化疗及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支持疗法38例,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29例、女9例,年龄29岁~76岁、中位年龄52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或细胞组织学确诊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部份原发性肝癌以AFP或B超CT确诊),预计生存期2月以上,应用TPN7天以上,列为统计病例.用TPN前检测以血浆总蛋白<60g/L,血浆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100g/L,体重降低

  • 标签: 全肠外营养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TPN 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就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观察及饮食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2009年1月~10月,我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186例。9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93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93例观察组患者经过上述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80例(8602%),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1例(1183%),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2例(215%),总有效率9785%,而93例对照组患者,显效60例(6452%),有效11例(1183%),无效22例(2366%),总有效率7634%,具有显著差异,P<00593例研究组患者干预后,抑郁、恐惧、焦虑、紧张等现象大幅度降低。结论科学的饮食护理可以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出现的消化系统并发症。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消化系统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饮食护理模式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平均分组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案上联合接受饮食护理干预,统计患者临床数据,分析饮食护理模式效果。结果: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便秘、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估证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模式符合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需求,该护理手段可以改善患者消化系统功能,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具有优势。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饮食护理 消化系统症状
  • 简介:摘要:探讨了饮食护理对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作用及方法。方法:随机抽取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9月 16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 80例 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

  • 标签: 恶性肿瘤 消化系统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从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患者各650例为对象。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的患病率,以及肿瘤患者的TC、TG、FBG和CA199水平。结果:较之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患者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的患病率明显提高;较之非糖尿病恶性肿瘤组,糖尿病恶性肿瘤组患者的FBG和CA199检测值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发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几率提高,可能和FBG、CA199水平增高有关,提示患者积极预防。

  • 标签: 2型糖尿病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相关性 生化指标
  • 作者: 周锡 钟晓武 郭晓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遗传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南充 637000 川北医学院检验系,南充 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南充 637000 川北医学院检验系,南充 637000 川北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南充 637000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生物RNA分子上最普遍的化学修饰之一。在哺乳动物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的各个时期中,m6A甲基化在mRNA剪接、加工、蛋白质翻译和降解等转录后修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m6A修饰中主要的甲基转移酶,METTL14调控RNA中m6A的表达水平。最近的研究表明,m6A修饰异常会影响肿瘤中基因的表达,但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并不清楚。本文结合近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重点就METTL14介导的m6A修饰对消化系统肿瘤细胞增殖、迁移等能力影响的分子机制,以及可能作用于治疗的潜力进行综述。

  • 标签: METTL14 m6A修饰 消化道肿瘤 治疗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发生,并迅速向全国蔓延。疫情发生后,各省市纷纷启动一级响应,肿瘤患者的正常诊治受到较大影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预后差。疫情期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面临着巨大考验。在充分认识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特点的基础上,疫情期间适时地转变治疗策略,采用更加合理的治疗方式,以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造成的不良影响。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诊治
  • 简介:摘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预后情况一直是临床上密切关注的问题。目前,评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情况主要是根据术后肿瘤的TNM分期。作为癌症的十大特征之一,炎症指标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以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全身炎症反应指数作为一种新型的炎症指标,在评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传统炎症指标。本文对全身炎症反应指数评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预后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消化系统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体消化系统肿瘤在临床上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与随机抽查同期性别和年龄相似的同地区社区居民18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相关仪器测定监测数值并记录相关值,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癌组、肝癌组、胃癌组、结直肠癌组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FPG、HbA1C、CA199值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结论肿瘤的预防远重于治疗,糖尿病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对于糖尿病患者更应警惕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平时就当积极控制血糖,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培养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 标签: 恶性肿瘤 2 型糖尿病 临床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10-01引言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D-二聚体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的意义,以及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实际应用,并详细阐述了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处理方法以及结果分析。

  • 标签: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D-二聚体检测方法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合并化疗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加入平消胶囊治疗。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和毒副反应发生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生存质量经治疗,提高24例,改善率为80%(p<0.05);治疗组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减少,脱发等发生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发生率分别为36%,28%,20%,19.1%。结论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加入平消胶囊能够有效降低毒副反应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平消胶囊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