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产妇生产过程中接受医护人员的看护对于生产品质的作用。案例从某医院二零一五年到二零一七年中一共一百六十例生产手术中选择,并进行深入探究,根据产妇接受的看护形式分成了参考组和考察组。参考组沿用以往的看护形式,考察组则接受医护人员的看护,由此比较两者生产的区别。两个组别对比后可以发现,考察组生产过程比较顺利,整体时间较短,顺产的几率较高,阿氏评分也相对较高,婴儿产生窒息的可能性较低。最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孕妇接受医护人员的看护可以减少生产时间,更加顺利地进行分娩,进而降低了因为子宫收缩无力使得生产时间变长而出血的可能性,如此一来就能帮助孕妇进行顺产,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 标签: 产妇 助产士助产护理 分晚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科护理文书实施 PDCA循环模式的质量改进效果。方法:实验组 选择 200份 我院所收治的内科护理文书,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参照组 选取 100 份 2018年 1月之前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内科护理文书 , 对比 2组治疗评分及 护理文书缺陷情况。结果:实验组内科护理文书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内科护理文书不完整、不及时、不连贯、不规范、不准确等缺陷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采用 PDCA 循环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升内科护理文书质量水平,降低文书缺陷发生比例。

  • 标签: 内科 PDCA 循环模式 护理文书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管理提高肿瘤科护理质量的研究。方法选择 2015 年 4月一 2016 年 3月作为对照阶段,此阶段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选择 2016 年 4月一 2017 年 3月为实验阶段,此阶段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个阶段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护理质量。结果对护士分层管理后,实验组的服务态度、护理技能操作、健康宣传、心理护理各方面的护理质量均高于分层管理前的护理质量( P< 0.05)。结论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方法,能够强化护理人员的 5-.作环境,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率,应用效果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管理 肿瘤科 护理质量 护士分层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3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在我市收集的 7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全方位社区康复护理,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 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问卷结果以及 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均 P<0.05)。结论:社区康复指导方式有助于延缓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复发时间,减轻老年患者心理压力,增强其生活能力,保障其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病情控制方式,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康复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 社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终综合护理对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抽选我院 2017年 11月 ~2018年 12月我院接收的 94例肿瘤晚期患者,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临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且研究组护理后 SAS及 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临终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肿瘤晚期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晚期 临终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小儿科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集2017年9月-2018年2月的120例小儿科静脉留置针患儿,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用常规方法,护理质量改进组用护理质量改进。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小儿科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穿刺点出血、堵管等发生率。结果护理质量改进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小儿科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穿刺点出血、堵管等发生率方面相较常规护理组更好,P<0.05。结论小儿科静脉留置针患儿实施护理质量改进效果理想,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小儿科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穿刺点出血、堵管等发生率。

  • 标签: 小儿科 静脉留置针 护理质量改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医学科护患比与护理质量的相关分析。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纳的260例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每月的护患比进行统计,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率、压疮发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护患比与护理质量的相互联系。结果护患比和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率、压疮发生率、VAP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患比与CAUTI(留置尿管相关感染)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呈现负相关,即尿路感染随护患比的升高而降低。结论护患比对于医院ICU护理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应常态化检测护理质量以及护患比的相关敏感指标。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护患比 护理质量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管理提高肿瘤科护理质量的研究。方法选择 2015 年 4月一 2016 年 3月作为对照阶段,此阶段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选择 2016 年 4月一 2017 年 3月为实验阶段,此阶段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个阶段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护理质量。结果对护士分层管理后,实验组的服务态度、护理技能操作、健康宣传、心理护理各方面的护理质量均高于分层管理前的护理质量( P< 0.05)。结论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方法,能够强化护理人员的 5-.作环境,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率,应用效果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管理 肿瘤科 护理质量 护士分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普外科患者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4月于我科治疗的 40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护理管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19/20),其中显效率为 45.00%(9/20),有效率为 50.00%(10/20),无效率为 5.00%(1/2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60.00%(12/20),其中显效率为 25.00%(5/20),有效率为 35.00%(7/20),无效率为 40.00%(8/2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的满意度为 65.00%( 13/40),其中非常满意 5例,占 25.00%,基本满意 8例,占 40.00%,不满意 7例,占 35.00%,观察组满意度为 100.00%,其中非常满意 12例,占 60.00%,基本满意 8例,占 40.00%,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普外科患者进行品管圈护理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

  • 标签: 普外科 品管圈 满意度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方案以来,医院感染管理情况。抽调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监测病例及感染病例资料,统计感染率并进行对比。结果2015年医院感染率为5.71%,2016年医院感染率为2.81%,2017年医院感染率为1.62%,2018年医院感染率为0.99%,各年份感染率两两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能够强化院感防范意识,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流程,细化院感防控措施,切实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护患

  • 标签: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医院感染控制 实践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分析。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8.1-2019.1月60例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干预手段,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区护理质量(手术宣教、护理操作、安全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显著,在手术室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明显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手术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质量控制管理小组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外科40名医护人员作为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管理和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指导,对两组护理管理结果研究。结果对研究阶段的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评分对比,乙组护理人员的理论评分、实践评分和综合评分等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对于外科患者给予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安全化管理后,整体效果明显,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医护人员的各项评分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值得实施推广。

  • 标签: 外科护理 质量控制管理 应用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助产士的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6例产妇,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助产士护理。对比两组产后2h出血量、总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较对照组低,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0.00%(0/38)与对照组2.63%(1/3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护理应用于产妇分娩中,可缩短总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

  • 标签: 产妇 助产士护理 分娩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内科住院患者行护理干预,评价该模式对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老年内科住院患者100例,分为护理组50例,予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予一般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PSQI),睡眠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上述护理后,护理组患者PSQI评分为7.61±2.21,远低于对照组的9.28±3.43,P<0.05;护理组潜伏期睡眠时间和总体睡眠时间、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老年内科住院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排除不良心理干扰,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内科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助产士的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 2011年 1月 ~2012年 1月接受分娩的 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n=60)和在此基础上联合助产士护理的实验组( n=60),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分娩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助产士护理能有效提高产妇分娩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助产士护理 产妇 分娩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制定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临床病症、心理状态评估等方式,做好乳腺癌患者各项指标的分析。结果依据患者心理状况及负面情绪的诱因,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能够在消除其不良情绪的同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影响生存质量的诱因相对较多,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在改善其心理状况的同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心理特征 生存质量 护理对策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将责任助产用于产房护理中,分析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接收的90例待产产妇分组研究,乙组行常规助产护理,甲组行责任助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总产程与乙组相比,相对更短,产后总出血量与乙组相比,相对更少(p<0.05);甲组不良妊娠结局率为4.44%,与乙组17.78%相比,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产房护理中实施责任助产效果理想,可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产程,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应用。

  • 标签: 责任助产 产房护理质量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科护理文书实施 PDCA循环模式的质量改进效果。方法:实验组 选择 200份 我院所收治的内科护理文书,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参照组 选取 100 份 2018年 1月之前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内科护理文书 , 对比 2组治疗评分及 护理文书缺陷情况。结果:实验组内科护理文书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内科护理文书不完整、不及时、不连贯、不规范、不准确等缺陷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采用 PDCA 循环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升内科护理文书质量水平,降低文书缺陷发生比例。

  • 标签: 内科 PDCA 循环模式 护理文书 质量改进
  • 简介:目的:调查苏州市医疗机构管道护理质量现状,为进一步制定管道安全护理策略,提高管道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研法调查苏州市36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管道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共抽查36家医疗机构的管道1443根,胃肠管(25.8%)居多,导尿管(23.4%)、中心静脉导管(20.1%)次之。管道护理问题发生率为41.79%,其中最突出的是管道标识问题,发生率为20.51%。护理院的管道问题发生率高于二、三级医院;规范管道护理管理有利于减少管道问题;气管导管问题发生率高于其他管道;患者住院时间越长,管道问题越多。结论:医疗机构管道护理质量有待提升,医疗机构应基于循证方法制定科学的管道护理策略,加强管道风险管理,提高管道护理质量,保障临床患者安全。

  • 标签: 医疗机构 管道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