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RI/CT诊断原发性睾丸胚胎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例原发性睾丸胚胎癌患者的MRI/CT诊断资料,总结睾丸胚胎癌的MRI/CT表现。结果9例患者表现为睾丸渐进性肿大,MRI/CT表现为混杂不均匀信号或不均匀密度,5例CT检查出现小点状及小条形钙化影,5例后腹膜腔淋巴结转移。结论原发性睾丸胚胎癌的MRI/CT表现有一定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睾丸胚胎癌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颅内脑膜瘤患者,进行 MRI 之后的临床效果的探讨。 方法: 选取 96 位在 2014 年 1 月到 2015 年 12 月期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膜瘤患者,对其 MRI 资料进行分析,对脑膜瘤患者的病理特征等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 结果: 对选取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所有患者均为单发肿瘤,且在顶部大脑中很多部位都有肿瘤发生的可能。在选取的 96 位患者中,位于顶部大脑凸面的患者比例最高,约为 40% ,还有位于顶部大脑的前颅底,中颅凹底,后颅底以及大脑镰旁的患者总比例占 60% ;对于本次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MRI 能够将约 90% 以上的脑膜瘤肿瘤检测出来,并对患者肿瘤的形态进行观察,发现其多为圆形、椭圆形和半月形,其直径均在 3 厘米到 5 厘米之间;这 96 位患者中,在 T1WI 成等信号的患者有 58 位,超过本次实验患者总数的一半,其他均呈低信号和混杂不均匀信号,在 T2WI 成高信号的患者有 46 位,约占本次试验患者的一半,其他呈等信号,低信号和混杂不均匀信号;在增强扫面后,发生明显强化的有 88 位患者;在 96 位患者中,还会有很多较为集中发生的现象出现,例如可见明显的脑膜尾,肿瘤周围显示有水肿带等。 结论: 对脑膜瘤的诊断,可以利用 MRI 对肿瘤进行检测,对 MRI 影像资料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患者有重要的意义, MRI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MRI 颅内脑膜瘤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隐匿性骨折患者实施多层CT、MRI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6年8月—2018年4月间我院接收的隐匿性骨折患者62例,对所有患者分别予以多层螺旋CT、MRI检查,对比两种方法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结果MRI的诊断检出率为95.16%(59例),高于多层螺旋CT的82.26%(51例),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MRI对隐匿性骨折患者进行诊断,其检出率较多层螺旋CT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MRI 隐匿性骨折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CT、MRI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经过确诊60例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B超、CT、MRI来对本组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统计三种诊断方法来诊断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中,肿瘤直径≤1cm患者的肿瘤阳性率。结果B超检测的阳性率为80.00%(48/60);CT检测的阳性率为38.33%(23/60);MRI检测的阳性率为36.67%(22/60)。B超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T、和MRI,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诊断,在B超、CT、MRI三种诊断方法中,诊断效果最佳的是B超,使用B超来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提供更准确的检测数据,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B超 CT MRI 甲状腺微小癌 诊断
  • 简介:患者女,23岁,发现左腹膜后肿物11天入院,无高血压及家族遗传病史。查体:血压130mmHg/92mmHg,无肥胖、Cushing面容等。实验室检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昼夜节律、立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均正常。CT:左腹膜后见不均匀低密度影,边界光滑、清晰。MRI:T1WI(图1A)和脂肪抑制T2WI(图1B)均呈不均匀等低信号.

  • 标签: 肾上腺 腺瘤 嗜酸粒细胞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CT及MR检查术前评估颞骨段面神经鞘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颞骨段面神经鞘瘤的患者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同时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9例面神经鞘瘤患者6例位于左侧,3例位于右侧,病变单独累及迷路段2例,鼓室段1例,乳突段1例;累及迷路段+鼓室段3例,鼓室段+乳突段2例。1例肿瘤与面神经可见分界,余8例均未见明显分界,2例可见乳突及外耳道软组织肿块。CT主要表现为面神经走形区边缘规则或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伴不同程度不规则或虫蚀状骨质破坏及面神经管增粗,部分可见骨质硬化;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的肿块影,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CT及MRI相互结合可准确地显示颞骨段面神经鞘瘤的位置和形态及周围情况,可作为面神经鞘瘤术前评估的首要检查方法。

  • 标签: 面神经 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在MRI影像上的表现特征及MRI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所选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所收治,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前分期,对子宫内膜癌的MRI影像表现特征进行总结,分析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结果手术部病理分期结果显示,全部80例患者中,49例患者为I期,24例患者为II期,7例患者为III期;MRI术前分期结果显示,全部80例患者中,45例患者为I期,28例患者为II期,7例患者为III期;I期、II期、III期的术前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84%、85.7%、100.0%。结论MRI扫描能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前病理分期,进而为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指导,对治疗效果进行优化,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MRI 影像特征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海绵状血管瘤在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上的表现,总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要点。材料和方法:分析43例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部位,病灶的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的表现以及MRA的表现。结果:海绵状血管瘤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铁环征”;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低信号的混杂影,并且大部分可观察到血管状断面的低信号;在MRA上病灶表现为节结状的、与正常血管无关系的高信号影。结论:由于MR的信号能够特异地反映海绵状血管瘤的结构,它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最佳手段。

  • 标签: CAVERNOUS ANGIOMA MR IMAGING MR ANGIOGRAPHY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I对于早期脊柱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和影像学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12例患者,对患者进行MRI设备检查。结果12例患者颈椎3例,胸椎2例,3例腰椎,胸腰段同时累及的患者(T9~L2)4例,本组患者共16个椎体累及。结论MRI对于脊柱结核早期的诊断十分重要,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脊柱结核 MRI表现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MRI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至2018年45例经病理确诊的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45例均行MRI平扫,其中22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44例腱鞘巨细胞瘤发生于手部掌指骨,1例发生于足第1跖趾关节。MRI表现35例病灶T1WI与骨骼肌呈等信号,26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9例病灶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显示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腱鞘巨细胞瘤多发生在手部,具有典型的MRI表现,MRI可作为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腱鞘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MRI联合 CT扫描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4年 3月至 2019 年 11月医院收治的 6 8例疑似脑膜瘤患者。患者均接受 MRI、 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 MRI、 CT单独与联合诊断脑膜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6 8例疑似脑膜瘤患者经病理结果证实为脑膜瘤 6 1例,胶质瘤 4例,垂体瘤 3例。采用 MRI诊断出脑膜瘤 5 5例,非脑膜瘤 1 3例。采用 CT诊断出脑膜瘤 53 例,非脑膜瘤 15 例。采用 MRI联合 CT诊断出脑膜瘤 6 4例,非脑膜瘤 4例。 MRI联合 CT对脑膜瘤的漏诊率低于 MRI、 CT单独诊断, MRI联合 CT对脑膜瘤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 MRI、 CT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05)。结论 MRI联合 CT可提高对脑膜瘤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降低漏诊率。

  • 标签: MRI联合 CT扫描 脑膜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及MRI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34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分析CT及MRI对于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结果。结果16例接受MRI检查的患者中有14例病灶为单侧单发,2例双侧发病;24例患者接受CT检查,20例病灶为单侧单发,2例患者双侧发病,2例患者单侧多发,病灶均一般为类圆形或者椭圆形,边缘基本光滑,有清晰边界。结论CT及MRI诊断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有良好价值,通过分析CT、MRI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能够实现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准确诊断。

  • 标签: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 CT MRI 影像学
  • 简介:【 摘要】 : 目的 针对 CR、 CT、 MRI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90例经病理检查为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 CR平片检查 (30例 ), CT检查 (30例 )及 MRI检查 (30例 ),对三种检查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30例患者均行 CR 平片检查,显示患者骨质破坏、硬化及 增生 ,未能显示骨质改变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在 MRI影像上的表现特征及 MRI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所选 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为我院 2016年 2月至 2018年 7月所收治,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前分期,对子宫内膜癌的 MRI影像表现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结果:手术部病理分期结果显示,全部 80例患者中, 49例患者为 I期, 24例患者为 II期, 7例患者为 III期; MRI术前分期结果显示,全部 80例患者中, 45例患者为 I期, 28例患者为 II期, 7例患者为 III期; I期、 II期、 III期的术前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1.84%、 85.7%、 100.0%。结论: MRI扫描能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前病理分期,进而为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指导,对治疗效果进行优化,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MRI 影像特征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鞍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病理类型及 MRI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 2016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40 例 鞍旁占位性病变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并鞍旁肿瘤病变,并回顾性分析肿瘤样病变的 MRI 表现,主要包括病变部位、最大径、形态、增强表现及信号特点等 。结果: 40 例 鞍旁占位性病变患者中, 23 例脑膜瘤, 7 例包颈内动脉, 10 例侵入 鞍内生长 。结论:鞍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 MRI表现较为典型, MRI可为术前诊断做出正确认识 。

  • 标签: 鞍旁肿瘤 肿瘤样病变 MRI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和MRV(磁共振静脉成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和MRV表现。20例均行常规MRI,10例行MRI增强,15例行MRV检查(2DTOF)。结果20例常规MRI榆查中,12例静脉窦内正常流空效应消失,T1WI,T2WI和FLAIR静脉赛内见等、高或低信号,3例静脉宴内未见明屁异常信号但伴有腑组织水肿、出血、梗死及脑积水。5例海绵窦区T1WI见稍低或等信号,T2WI见高信号并可见强化.15例MRV见静脉窦高信号缺失、静脉窦粗细不规则、静脉窦内充盈缺损。结论MRI和MRV相互结合可有助于对顿内静咏窦血栓形成的早期作出正确诊断。

  • 标签: 静脉窦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对临床的精准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性意义。根据 MRI表现对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进行预判,为患者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是目前乳腺癌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乳腺癌分子分型 MRI表现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分型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