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肝再生受到基因、细胞因子、激素、营养等一系列因素的调控。激素对肝再生的调节功能近年备受重视,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1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包括四碘甲状腺氨酸(T_4,即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氨酸(T_3)。研究证明T_3为肝细胞的促分裂剂,通过参与肝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过程。使肝细胞的增殖功能加强。Knopp等发现鼠在肝部分切除后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增强,而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暂时下降,表现为血清TSH、T_4、皋酮水平明显下降,但在5天内恢复正常,而T_3却无明显变化,血清ACTH和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Oren等给肝部分切除后的鼠注射T_3,发现可使组蛋白3mRNA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_2)的表达增加,这两者均为肝再生的标志。Knopp等还发现鼠肝部分切除后蛋白S_(14)的基因表达下降,而T_3为蛋白

  • 标签: 肝脏再生 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 生长激素 生长抑素
  • 简介:<正>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8岁,于1995年3月体检时B超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变”,遂于当地医院行CT、MRT检查,均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5月在该院行肝动脉栓塞化疗。7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呈结节样变,肿瘤质地较软、界限不清,切除困难,考虑为“血管瘤”,仅行肝动脉结扎,术后恢

  • 标签: 肝脏占位性病变 肝海绵状血管瘤 早期肝硬化 栓塞化疗 肝占位病变 肝动脉结扎
  • 简介:患者,男,64岁。进行性眩晕,伴右耳耳鸣,头痛、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味觉丧失及走路不稳1月余入院。体检:共济失调,眼球呈旋转性震颤,右侧头面部痛觉、温觉、触觉丧失。右侧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右侧变干,张口下颌略偏向右侧。听力右侧较左侧稍差。CT检查:右桥小脑角小脑侧有一约4cm×3cm的液性暗区,密度较均匀,边缘规则,诊断:右小脑囊性占位(外院)。MRI所见:右桥小脑角区有一囊性占位病变,靠近小脑侧。边缘光滑,与小脑分界清晰。

  • 标签: 桥小脑角 囊性 MRI诊断 听神经瘤 下颌 鼻唇沟
  • 简介:目的分析垂体瘤的MRI影像学的特点,以提高其术前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或活检证实的18例垂体瘤,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照分析。结果18例垂体瘤包括泌乳素腺瘤8例,促生长激素腺瘤3例,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性腺瘤5例。其中大腺瘤11例,微腺瘤7例。大腺瘤于T1WI像上呈低、等或高信号,T2WI上呈稍高或混杂信号,部分有囊变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囊壁及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微腺瘤于T1WI像上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像上呈中等或混杂信号,半剂量(0.05mmoL/kg)增强扫描呈相对低信号,边界更加清楚。垂体瘤MRI影像学特点为鞍底下陷、部分侵入蝶窦、颈内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结论MRI可充分显示垂体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定性、定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对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措施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垂体瘤 MRI诊断 影像学 颅脑肿瘤 临床资料 腺体组织
  • 简介:目的评价MRI对成人椎间盘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28例椎间盘炎患者的MR影像资料,分析其MRI表现,比较各种成像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MRI检查使用1.0T超导机,T1、T2加权像及脂肪抑制T2加权像,2例进行了增强检查.结果75%的病变椎间盘呈不均匀长T2高信号;全组病例均有相邻椎体受累,两个及两个以上受累者达89%.病变椎体均呈显著长T1低信号,25例呈不均匀长T2高信号,脂肪抑制T2加权像上高信号改变更明显.5例可见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体受累范围大于二分之一者达78.5%.5例椎体边缘骨质破坏、不完整,而82.1%的病变椎体均无明显外形改变.12例椎旁或椎管内可见局限性脓肿影.2例行Gd-DTPA增强后均可见椎间盘及病变椎体内显著异常强化.结论MRI对成人椎间盘炎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准确鉴别本病与椎体结核与肿瘤,是临床上应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脊柱感染 椎间盘炎 磁共振成像
  • 简介:1994年5月至1997年3月我们应用腹腔镜技术对肝囊肿、左叶小肝癌、肝脓肿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3例,女6例,40~65岁。术前根据病史、B超、CT、AFP等检查,诊断为肝囊肿7例,胆囊结石伴肝脓肿1例,胆囊结石、门静脉高压、左肝小肝癌1例。肝囊肿7例中多发1例,单发6例,囊肿均位于肝右叶。囊肿最大10cm×8cm×8cm,最小直径3cm。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肝脏疾病 肝肿瘤
  • 简介:淋巴瘤为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但原发性肝脏淋巴瘤(primarylymphomaofliver,PLL)临床非常少见,国内只有个别报道。PLL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无特异性,如不仔细鉴别,往往容易引起漏诊和误诊。现将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8例PLL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 病因 病理特点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停搏供体肝脏切取与修整的方法。方法1999年12月至2000年11月共施行原位肝移植7例,供肝的切取采用原位灌注,快速供肝切取的方法,联合切取供体肝7个,供肾14个。结果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为4.5min,7例移植肝恢复血循环后平均12min即有金黄色胆汁泌出,除1例术后死于脑出血外,其余6例均获得成功,最长已存活180天。结论原位低温灌注、肝肾联合快速切取法缩短了热缺血时间,有效地避免供体器官损伤,保证了供体器官的质量。

  • 标签: 肝移植 供体 心脏停搏 肝修整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三维多普勒超声对肝脏实性占位病变形态、大小及内部血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灰阶超声显示有肝脏实性占位病变的患者28例,采用腹部彩色三维超声成像仪自由臂方式对肝脏病变处及其周围进行扫查取像,取样结束后在三维超声仪上进行脱机后处理,以病变处为中心,对X、Y、Z3个互相垂直切面上的病变范围进行勾划,生成三维的肿瘤球体,计算程序可自动计算球体体积、内部血流容积及两者之比.结果肿瘤体积最大为117cm3,最小为2.0cm3.三维超声可显示肿瘤供给血管走行及其分支情况,并可透视肿瘤内部血管分布情况.部分病变在二维图像上显示为"晕环"、"绕行"的肿瘤周边血管,在三维重建后显示出"抱球征",展现血管全貌,进入肿瘤内部后呈现出"提篮征",发出多支小血管,显示了恶性肿瘤的血供特征.结论彩色三维超声可对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形态、体积、周边及内部血供进行综合评价,丰富了超声诊断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肝肿瘤 三维成像 三维超声成像 肝脏肿瘤 临床意义
  • 简介:前列腺素具有细胞保护、血管扩张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活性作用。可以稳定细胞膜并抑制多种炎症介质如氧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分泌和释放,对许多种组织和细胞起保护作用;也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对抗血管收缩因子的刺激作用;并通过对血小板功能的调节作用和纤溶作用改善微循环;它还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和

  • 标签: 肝脏移植 前列腺素 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 肝移植术后 无肝期 I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36例脑膜瘤MRI表现。结果脑膜瘤大多T1WI为等低信号,T2WI信号相对信号变低。包膜、钙化、血管流空效应等对脑膜瘤的定性诊断有价值。结论MRI对脑膜瘤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征性。

  • 标签: 脑膜瘤 诊断 MRI
  • 简介:肝移植患者术前出现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如何减少肝脏移植术中失血成为肝脏移植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的临床应用为减少肝脏移植术中失血提供了新方案。本文综述近年来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在肝移植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给药剂量与时机的进展。

  • 标签: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 肝移植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16例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治情况,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肝脏炎性假瘤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脏炎性假瘤是少见疾病,易与原发性肝癌混淆.本组16例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或肝脏其他疾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于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肝脏炎性假瘤预后良好,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肝脏炎性假瘤 肝细胞癌 细针穿刺活检 治疗 诊断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15岁,主因“反复腰痛1年余,发热6天”入院。院外最高体温39.8℃。入院查体:体温37.2℃C,脉搏70次/分,血压110/80mmHg。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肝区轻叩击痛。辅检:血常规血像增高;肝功能正常,HBsAg(-),AFP(-)。彩超示肝右叶低回声实质性肿块,考虑肝脓肿早期。CT增强扫描示:右肝后叶见圆形低密度灶,大小约4cm×3.8cm×3.5cm,与周围肝组织界限尚可分辨,增强后延长期和肝脏等密度。术前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1)肝脓肿;

  • 标签: 肝脏 间叶性错构瘸
  •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结核与转移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结核与36例转移瘤,采用SIEMENS1.0T超导型磁共振仪,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矢状、冠位、轴位T1WI和T2WI检查。结果: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均表现有多个椎体骨质破坏,结核累及椎体附件较转移瘤明显少。转移瘤一般不伴有椎间隙的狭窄。结核压迫硬膜囊和脊髓主要是由于楔状变形的椎体后移及寒性脓肿的形成。转移瘤压迫硬膜囊和脊髓主要是由于塌陷椎体前后径的加大以及椎旁硬膜外转移灶从硬膜囊后方压迫所致。结论: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均有各自的特征性MRI表现,注意观察受累椎体形态、椎间盘和附件是否受累、有无脓肿和对脊髓及硬膜囊的压迫情况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脊柱 结核 转移瘤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同种异体肝脏移植手术后早期胸腹腔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对策.方法:对2000年8月~2002年1月12例同种异体肝脏移植手术后早期发生胸腹腔出血病人的资料,分析出血原因、早期临床表现、处理方法、病人的转归,探讨对此类病人的治疗对策.结果:12例中最常见的出血原因是早期腹腔手术创面的渗血,其次为肝动脉溶栓后引起的腹腔出血,出血量均较大.12例病人中6例接受了二次开腹止血手术,5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病人中4例死亡,其中3例死亡原因与肾功能衰竭直接有关.结论:原位肝移植手术后早期胸腹腔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二次开腹止血要果断、准确、积极,输血和使用止、凝血药物时,应注意肾脏功能的保护.

  • 标签: 肝移植 胸腹腔出血 术后并发症 同种异体移植 病因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烧伤大鼠肝功能的动态变化及高氧平衡盐溶液复苏对其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90只,体重250~300g,雌雄不拘,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0只)、早期平衡盐溶液复苏组(B组,40只)、延迟平衡盐溶液复苏组(C组,30只)、早期高氧平衡盐溶液复苏组(D组,40只)、延迟高氧平衡盐溶液复苏组(E组,30只)、以及烧伤对照组(F组,40只).致伤动物分别于伤后6、12、24、48h麻醉状态下取血,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检测及肝组织标本的组织学观察.结果伤后6h,各组血浆ALT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B组与C组,D组与E组比较,AL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组与其他治疗组比较,AL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AST变化趋势与ALT基本一致.伤后MDA水平明显升高,其中F组MDA水平高于其他各组,迟延复苏组高于早期复苏组,D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烧伤早期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肝细胞变性、坏死,D组损伤较轻.结论严重烧伤早期,高氧平衡盐溶液复苏治疗能抑制自由基产生,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损伤,增加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有益于防止肝细胞结构受损,保护肝功能.

  • 标签: 高氧平衡盐溶液 烫伤 大鼠 肝脏损害 保护作用 肝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液体复苏对严重烫伤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4组。麻醉后假伤组背部给予30%TBSA的模拟烫伤。其余大鼠背部给予30%TBSAⅢ度烫伤,之后分为单纯烫伤组:烫伤后不补液;早期复苏组:烫伤后立即按Parkland公式用复方乳酸钠林格液进行复苏;延迟复苏组:烫伤后6h给予液体复苏,方法同早期复苏组。分别于伤后0.5、1、0、2.0、3.0、7、0及21.0d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其病理变化。在相同时相点采集大鼠下腔静脉血,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分别于采血前测量各组大鼠体重,采血后取完整肝组织称重并计算肝重:体重比值。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早期复苏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轻于其余两烫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TC、TG、ALP的含量按早期复苏组、延迟复苏组、单纯烫伤组顺序依次增高,HDL的含量依次降低。伤后大鼠肝重:体重比值升高,伤后1.0d延迟复苏组与早期复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7.0d,单纯烫伤组、延迟复苏组与早期复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烫伤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与HDL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37,P〈0.01),与AL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1),与T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25,P〈0.01),与肝重:体重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44,P〈0.01)。其他指标与烫伤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可以减轻烫伤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降低其发生率,有利于促进肝细胞损害的尽早恢复。

  • 标签: 烧伤 肝细胞 补液疗法 脂肪变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血管母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可分为囊结节型、囊实性型、实质型3型。囊结节型典型者呈“大囊小结节”征,囊结节型、囊实性型囊液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稍高于脑脊液。3型中结节或实性部分为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强化明显。肿瘤实性部分内部和周围见血管流空现象,且与邻近脑膜关系密切。结论MRI是一种诊断血管母细胞瘤有效的方法,但不典型者需与星形细胞瘤、转移瘤、脑膜瘤鉴别。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结节 MRI诊断 肿瘤 鉴别诊断 不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