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为产妇选择温馨助产模式的真实价值。方法:选择于2019年8月~2020月8月接诊的80例产妇均分为两组,A组行传统助产,B组行温馨助产。结果:相比于A组,B组的顺产率更高,且给予阴道助产以及选择剖宫产的人数更少;此外,B组各产程用时皆比A组短,且其分娩结束后2h内的出血量也比A组少,P<0.05。结论:采取温馨助产不仅能够提高顺产率,而且还可以缩短产程并减少分娩后的出血以确保产妇安全。

  • 标签: 产妇 产程 温馨助产
  • 简介:内容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 SHPT患者 45例,探讨超声对 SHPT的诊断价值。结果: 45例患者手术共切除甲状旁腺 165枚,超声检查检出 149枚,与病理符合 144枚,符合率约 96.6%( 144/149),假阳性率为 3.4%( 5/149),误诊 5枚,甲状腺组织 1枚,淋巴结 4枚,阳性率为 87.3%( 144/165),假阴性率为 12.7%( 21/165),漏诊 21枚。左右侧甲状旁腺增生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1.87, P>0.05),左侧下位甲状旁腺增生的敏感性高于左侧上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7.3, P<0.01),右侧下位甲状旁腺增生的敏感性高于右侧上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20.16, P<0.01),下位甲状旁腺增生的敏感性高于上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37.82, P<0.01)。结论:超声可作为 SHPT的首选检查手段,对增生甲状旁腺检出率高,定位准确,能有效检测甲状旁腺数目、大小及位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疾病诊疗中介入超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6至 2018年 11月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 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超声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超声进行诊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甲状腺炎,甲状腺癌合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 0.05); 结论 在甲状腺疾病诊断过程中,合理使用介入超声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介入超声 甲状腺疾病 诊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柔性管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为2019.7月-2020.7月之间,于我院肝胆外科中住院接受治疗的男性患者共计94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在入组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7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为对照组,实施柔性管理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的负面情绪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实施柔性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效果显著,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对技术操作、服务质量、病室环境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柔性管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还有助于改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柔性管理 肝胆外科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护理安全管理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 本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9 年 6 月,结束时间为 2020 年 6 月,研究期间选取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 74 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为了明确护理安全的效果,本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故将患者按照 1:1 的比例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有 37 例患者,另一组是观察组有 37 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眼科护理管理,但方法不同,分别是常规护理及管理、护理安全管理,两组接受不同方法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记录管理中的各项数据,主要包括: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得知,观察组无论是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还是护理技能操作、护理差错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一定的优势,存在明显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比较两组满意度时发现,观察组满意度为 94.59% ( 35/37 )相对于对照组 78.38% ( 29/37 )较高,数据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 P < 0.05 )表示。 结论 :使用眼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进行科室护理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眼科护理管理 护理安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在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垂直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作为调查的第一时间段,以A阶段代表,将此阶段的护理管理应用常规化护理模式;将2017年3月~2018年2月作为调查的第二时间段,以B阶段代表,将此阶段的护理管理应用护理垂直管理模式,将两阶段护理人员的护理积极性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调查数据显示,B阶段护理人员的护理积极性显著高于A阶段,数据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的过程当中有效的运用护理垂直管理模式,对于护理人员积极性的提升有些显著的效果,能够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垂直管理 护理管理 积极性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眼科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8月份 -2019年 8月份这期间在我院确诊收治的眼科病患 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 80例患者分为两个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各 40例患者。对研究组患者实行常规的眼科护理模式,对照组在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采用心理护理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疗效。结果:经过试验对比,研究组经过心理护理模式后。患者的治愈率、焦虑值及住院时间都明显优于研究组( P< 0.05)。结论:心理护在眼科护理中起到了良好的临床价值,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护理过程中采取细节护理的效果进行评判。方法:对我院 2018年 6月到 2019年 6月收治的 100例消化内科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以获得明显的对比效果。在护理对照组时,采取常规护理法。而对观察组进行护理时,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法,对最终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在完成护理工作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成效进行比对,主要从疼痛程度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角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通过应用细节护理措施对消化内科的病人进行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护理成效,帮助患者达到更好的康复状态。

  • 标签: 消化内科 细节护理管理 应用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2月收治住院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寒战高热、酸碱失衡、意识模糊以及休克等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

  • 标签: 医院感染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周手术应用口腔修复膜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1月期间采取口腔修复膜实施牙周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进行研究,将9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粉材料实施治疗,实验组采取口腔修复膜材料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牙周术后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出现1例面部肿胀,1例感染,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出现2例牙开裂,1例膜暴露,3例面部肿胀,4例感染,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植骨厚度、骨厚度、外观满意度、牙齿稳定性、咀嚼功能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因此实验组的预后效果相比对照组更好,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采取口腔修复膜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极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临床实施牙周手术治疗中应用口腔修复膜治疗的患者,不仅提高了牙的修复成功率,还能缓解患者手术治疗的痛苦,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病率,促进患者牙部后期康复情况,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牙周手术 口腔修复膜 治疗效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脑电图在癫痫患者动态监测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首先确定选择对象,将其选择范围确定在于某院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然后确定样本选择时间,时间在2017年1月~2018年5月,将使用常规脑电图进行监测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使用动态脑电图进行监测的患者设定为实验组;组别样本数:每组均为36例。对其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后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较优,对照组相比之下差一些,组间数据统计学比较明显。结论癫痫患者在就医时,通过动态脑电图进行监测的方式,可使其检出率大大提升,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脑电图 癫痫 诊断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技术在ICU 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我院ICU收治的7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8例)和观察组(n=38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俯卧位通气技术,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发生率比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频次、呼吸频次、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出现压疮、静脉血栓、神经损伤的总发生率13.16%均低于对照组68.42%,(P<0.05)。结论:针对ICU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俯卧位通气技术辅以综合干预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避免不良症状发生,稳定患者呼吸、心律频次,降低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俯卧位通气技术 ICU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骨科在 2017年 5月 -2018年 5月收治的 140例骨科患者作为对象进行临床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然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综合质量评分( 96.87±4.14)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100.0%)均高于对照组( 90.14±3.96)分、( 90.0%),而平均住院时间( 28.18±2.08) d低于对照组( 45.84±2.44) d,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对骨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为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既可以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骨科护理管理 应用要点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 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8.6-2019.6年期间收治的 114例 ICU患者进行研究,将 18年下半年收治的 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 19年上半年收治的 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4.74%,并发症发生率为 7.0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77.19%,并发症发生率为 22.8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 ICU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既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又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的心理,对患者病情恢复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收治的 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6年 6月至 2017年 12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50例患者接受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 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0.00%远远高于对照组 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大大提高了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普外科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肝脏疾病的血氨检测进行分析,探论几种肝病、遗传性疾病血氨测定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干化学法测定血氨浓度。结果:重肝患者、各类慢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氨水平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氨测定可作为一些肝病、肝癌及肝病诱发消化道出血等患者的主要检测指标,有助于病情监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的提高,医学领域的日益完善,我国对医学制药领域越来越重视,在确保制药行业满足国民的需求的情况下,增强对制药生产质量的监察力度,鼓励制药行业有所创新不断突破[1]。在当前制药行业的发展前景下,生物制药技术对制药行业应用技术的创新、生产质量的提高以及安全方面的保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好对国民放心的医学产品。本文将对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为主体,研究其对推动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的利弊。

  • 标签: 生物科技制药工艺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内科护理的环节中运用健康教育措施的具体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2月作为本次调查的主要时间段,并将在此过程当中接受治疗的80例内科患者作为基本的调查对象,根据教育组和常规组进行组别上的区分,每组各有40例患者,常规组护理的护理环节应用了传统的护理项目和方式,教育组基于常规组的基础上运用了健康教育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及患者依从性进行针对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调查数据显示,教育组的患者依从性评分以及护理效果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并且数据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的过程当中,有效地运用健康教育手段,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仅如此,对于整体护理功效的提升也有着显著的作用,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内科护理 健康教育 评价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