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经临床和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RBD合并OSAS病例报告,系统复习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RBD合并OSAS多见于老年人群,临床诊断与治疗不同于单纯RBD或单纯OSAS,OSAS患者可导致假性RBD,RBD药物治疗可能加重OSAS。结论临床诊断和治疗老年RBD合并OSAS患者时,须进行标准多导睡眠监测,两者并存时应首先针对OSAS进行治疗。

  • 标签: 睡眠期行为障碍 多导睡眠图 呼吸暂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喹硫平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4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在通过喹硫平治疗后,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总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中大部分因子分与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对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剂量低,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精神行为障碍 喹硫平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探讨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发行为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6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行为障碍患者随时分成两组,以丙戊酸钠组为研究组,以氟哌啶醇组为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2周的治疗观察。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中第7、10项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两组BPRS减分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哌啶醇组不良反应广泛且较丙戊酸钠组严重。结论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发行为障碍的疗效好,副反应少。

  • 标签: 丙戊酸钠 精神发育迟滞 行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喹硫平与奥氮平用于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疗效,安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单一用药老年痴呆患者奥氮平组39例,喹硫平35例,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治疗前后对比。结果①奥氮平组2例体重明显增加1例脱落,5例出现嗜睡,头晕走路不稳。2例停药、3例减量嗜睡改善。②喹硫平组1例出现静坐不能震颤,2例便秘口干,3例出现嗜睡。讨论喹硫平组用药量与体重有明显差异。奥氮平组用药与剂量有关。老年人用药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两组药比较,喹硫平用于老年痴呆伴有精神行为障碍更有效,副反应轻,患者能耐受。

  • 标签: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障碍 喹硫平 奥氮平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老年人的睡眠特点及老年病人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找出有效的护理策略。

  • 标签: 老年病人 睡眠障碍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抑郁症睡眠障碍病人的睡眠干预效果。[方法]将64例抑郁症睡眠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病人均常规予以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同时实施12周综合护理干预。两组病人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分析。[结果]HAMD和PSQI的总评分显示,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在治疗第3周、第6周、第12周及随访结束时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的复发率、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干预有助于提高抑郁症睡眠障碍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睡眠障碍,降低复发率及再住院率。

  • 标签: 抑郁症 睡眠障碍 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特点。方法对21名PD患者及21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全夜PSG监测,分析患者睡眠结构、进程参数。结果PD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总睡眠期变化、S2(min)、S3+S4(min)、REM(min)、REM(%)均较对照组降低或缩短(P<0.05),入睡后觉醒时间、S1(min)、S1(%)增加或延长(P<0.05)。结论PD患者睡眠浅、时间短、效率低、转换多,慢波及REM睡眠少。

  • 标签: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多导睡眠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明确诊断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住院患者96例,采用自制问卷对患者睡眠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施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环境因素及精神、情绪因素分别占被调查患者的78.13%和65.63%,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PSQI评分较实施心理护理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环境因素及精神、情绪因素是导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最主要因素,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睡眠障碍 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于溶栓后第1天及第7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溶栓后第1天及第7天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溶栓后第7天较溶栓前第1天PSQI部分因子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患者的睡眠障碍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睡眠障碍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丧偶老年人睡眠障碍氧疗的影响。方法针对丧偶的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疗养采取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后丧偶老年人的睡眠质量。结果通过对丧偶老人睡眠障碍采取有效的舒适护理干预使老年人的睡眠潜伏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睡眠质量总体提高。结论对于丧偶老年人睡眠障碍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做好心理护理,减少刺激因素,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等方式,有效的提高了丧偶老人的睡眠质量。

  • 标签: 舒适护理 丧偶老人 睡眠障碍 疗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冠脉介入治疗后干扰患者睡眠的因素,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8例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改善睡眠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睡眠护理干预是改善介入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护理措施

  • 标签: 介入治疗 睡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风湿内科住院患者造成睡眠障碍的原因,及应当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内科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78例因风湿病住院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干预,分别就睡眠障碍的原因对两组进行分析统计,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不同的护理手段后睡眠质量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有睡眠障碍的风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降低失眠率发生,改善睡眠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风湿内科 睡眠障碍 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异常睡眠纺锤波与婴幼儿智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利用动态脑电图仪对100例智力测验低于70的婴幼儿(试验组)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同时与100例智力测验大于70的婴幼儿(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试验组中睡眠纺锤波形成不良且量少59例(59%);睡眠纺锤波缺失9例(9%),其中,单侧缺失6例(67%),双侧缺失3例(33%);极度纺锤波28例(28%);睡眠纺锤波正常4例,异常率96%。对照组中极度纺锤波2例,异常率2%,明显低于试验组。结论:异常睡眠纺锤波与婴幼儿智能障碍密切相关。

  • 标签: 异常睡眠纺锤波 婴幼儿 智能障碍 动态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96例调查发生原因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96睡眠障碍的患者中,初次入睡困难45例占46.88%;早醒后再次入睡困难12例占12.50%;频繁夜醒后再次入睡困难29例占30.21%;一夜未睡10例占10.57%。给予护理干预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例睡眠障碍的患者影响因素,疾病因素41例占42.71%,心理因素8例占8.33%;药物因素16例占16.67%;室内环境因素28例占29.17%;其他因素3例占3.13%。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障碍应努力分析发生的原因,并积极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女性盆腔器官轻度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为指导的效果,为广泛开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行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妇科病普查发现的409例有轻度症状的FPFD患者(盆腔器官轻度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进行规范的行为指导,并进行3次随访交流指导,一年后再次普查观察疗效。结果409例患者接受规范的行为指导后,11例因各种原因失访;398例一年后的普查显示近70%症状得到控制,其中8%恢复正常(显效)、60.6%例症状明显改善(有效)、20.1%例症状减轻(中效)、11.3%效果不明显(无效)。结论FPFD严重影响成年妇女生活质量,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OP)伴或不伴压力性尿失禁(SUI)最多见,规范的行为指导,正确的盆底肌肉锻炼是简单易行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行为指导 盆底肌肉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