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技术,厚片涂片抗酸染色,改良罗氏培养法在检测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评价FQ-PCR检测技术在痰结核菌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感染科收治的临床确诊的210例肺结核病患者的同一份痰标本分别进行FQ-PCR法,痰厚片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杆菌。结果FQ-PCR法,痰厚片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78%,60%,23%。结论FQ-PCR法检测结核杆菌灵敏性和特异性比厚涂片法和培养法高。

  • 标签: FQ-PCR 痰厚涂片 痰培养 结核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根尖周炎感染根管中粪肠球菌分布基线信息,探讨粪肠球菌与根管感染及再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原发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36例)及根管治疗失败再感染根管样本(47例)。提取DNA,粪肠球菌特异引物PCR扩增,比较分析两组样本中,粪肠球菌的检出率。结果粪肠球菌在原发性感染根管和根管治疗失败再感染根管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3.8%和53.2%,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粪肠球菌可能与根管治疗失败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采用荧光PCR技术进行检测的检测结果进行研究。方法将120例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荧光PCR技术检测和痰涂片检查,分析荧光PCR技术检出的阳性率,然后分别进行荧光PCR技术和固体培养检查,以固体培养检查为金标准,检验荧光PCR技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在进行荧光PCR技术和痰涂片培养检查中,荧光PCR技术检出的阳性率为51.67%明显高于痰涂片培养检查35.8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和固体检查培养中比较,荧光PCR技术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33%和95%。结论荧光PCR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诊断阳性率较高,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荧光PCR技术 结核分枝杆菌 痰液
  • 简介:目的:建立SYBRGreenI实时RT-PCR快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A、B亚型的方法。方法:根据RSVG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三条引物,其中P1为RSV通用引物,P2、P3分别为A、B亚型特异性引物。使用SYBRGreenI荧光染料结合熔解曲线分析进行检测,根据产物特征性熔解温度(meltingtemperaturesTm)鉴别RSVA、B亚型。结果:本法对RSVLong株(A亚型)和CHl8375株(B亚型)进行检测,其Tm值分别为84.06和89.06℃;与常见呼吸道病毒间无交叉反应;48例临床标本中检出RSV阳性29例,其中A亚型占72.4%(21/29),B亚型占27.6%(8/29)。结论:SYBRGreenI实时RT-PCR结合熔解曲线分析检测RSV亚型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等特点,可对临床标本直接分型。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实时PCR 熔解曲线分析
  • 简介: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playsacausativeroleintumorrecurrenceandestablishmentofeffectiveandsensitiveassessmentofMRDcouldbeveryusefulforstagingandevaluationoftreatmentofdisease.Inthisstudy,weassessedtheusefulnessofhcf-2/JHPCRanalysisonoccultlymphoma...

  • 标签: LYMPHOM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BCL2 GENE
  • 简介:目的研究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及其它肿瘤组织中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1)的缺失或突变。方法应用PER和PER-RFLP法分析人多种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rb1基因的第14~16和第20外显子。结果在9种正常组织中都检测到了正常rb1基因片段,而32例Rb患者第14~16外显子全部缺失,第20外显子缺失率为65%(21/32)。乳腺癌和胃癌组织中第14~16外显子的异常率分别为9、5%和33%。结论rb1的缺失与Rb的发生直接相关,与其它肿瘤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肿瘤组织 RB1基因 PCR分析 聚合酶链式反应 视网膜母细胞瘤 胃癌
  • 简介:非整倍体疾病是类因染色体数量异常引起的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产前诊断后终止妊娠是预防此类疾病患儿出生的可行措施。染色体核型分析是诊断该类疾病的金标准,但细胞培养耗时较长。近年,PCR技术在非整倍体疾病快速诊断应用中发展迅速,具有试剂成本相对较低、检测批量大和快速的优势。本文分别从定性、半定量、定量不同层次来探讨PCR及相关技术常见非整倍体疾病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 标签: PCR 非整倍体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药基因突变以及L型耐利福平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9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采用PCR-SSCP法,对50株MTL型临床分离株进行测试。同时,进行常规的药敏实验。然后,对比检测的结果。结果在96例肺结核标本中,有54份被检出为MTL型,占56.3%,包括42例人型结核分支杆菌,12例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在药敏试验中,将50株MTL型临床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4株敏感,耐药率为52%。通过PCR-SSCP分析中,显示21例为阳性,检出率为42%。在恢复试验中,显示21株rpsL基因突变株中,15株依然对利福平有耐药性,占到71.4%。29株rpsL基因阴性株中,有26株恢复为细菌性,占到89.7%。结论对50株MTL型临床分离株进行测试后,有24株对利福平产生耐药性,占52%。21株显示阳性,检出率为42%。根据药敏结果,以及PCR-SSCP法,得出的两种办法的符合率为80.9%。

  • 标签: 结核分支杆菌L型 rpsL 耐药基因 PCR-SSCP 检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与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B群链球菌(GBS)中的检验效果。方法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阴道细菌检验的孕妇患者3200例,采用PCR检查法与细菌培养法同时进行阴道细菌B群链球菌(GBS)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率的情况。结果3200例患者中,PCR检测100例阳性,阳性率3.12%,且经省临检中心验收合格;而细菌培养法检测出20例阳性,阳性率0.63%;PCR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CR检验法检验阴道细菌B群链球菌(GBS),其检出率较高,且准确率达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CR检验 细菌培养法 B群链球菌(GB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实施阴道细菌检验过程中,分析PCR检验法以及细菌培养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9月~2018年09月收治的阴道细菌检验患者162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观察对象;观察组81例以及对照组81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阴道细菌检验方法的不同;观察组PCR检验法;对照组细菌培养法;通过对比检出率以及特异度等,以突出PCR检验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检出率以及特异度方面,两组阴道细菌检验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实施阴道细菌检验的过程中,有效应用PCR检验法,临床表现出较高的检出率以及特异度,并且检验步骤较为便捷,最终可以获得显著的阴道细菌检验效果。

  • 标签: 阴道细菌检验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阴道细菌检验时,应用PCR检验法、细菌培养法的检测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100例阴道细菌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样本的收集后,分别使用PCR检验法、细菌培养法进行检测,观察其最终检查结果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PCR检验的阳性率为86.0%,细菌培养法的阳性率为59.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验时,应用PCR检验法、细菌培养法的检测价值不同,其中PCR检验法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阴道细菌检验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法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DNA(HBV-DNA)的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420名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420名患者的临床血清标本通过ELISA法进行定性检测,根据乙肝两对半定性结果进行分组,最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定量检查。结果95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cAb标本中有89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93.7%,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4.19±1.16)×107/ml;130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b、HBcAb标本有92份HBV-DNA阳性,阳性率达到71.7%,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4.73±2.49)×105/ml;38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cAb标本中有13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34.2%,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2.13±1.37)×104/ml;75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b的标本HBV-DNA阳性23例,阳性率为3.1%,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6.07±0.86)×103;82份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阴性的标本HBV-DNA阳性11例,阳性率为1.3%,荧光定量PCR拷贝数(2.77±0.79)×104/ml.结论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在多种模式的乙肝病毒标志阳性血清或阴性血清都可查出,能较真实反映体内HBV感染、复制和病毒载量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

  • 标签: 乙肝病毒 荧光定量 聚合酶联反应
  • 简介:免疫-PCR是1992年建立的抗原检测系统。它将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与PCR强大的扩增能力结合起来,因而大大提高了灵敏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综述了该系统的原理、方法、应用前景等。

  • 标签: 免疫分析 免疫-PCR 抗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截至2020年3月5日录入的河南省COVID-19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和病例基本信息。所有信息都由当地医院和疾控中心录入系统,医院或者区县疾控中心负责采样,河南省各省辖市疾控中心负责核酸检测。结果共纳入6 714份标本,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率为23.82%。标本来源于3种诊断类型,确诊病例1 200例,疑似病例2 178例,无症状感染者77例,SARS-CoV-2感染核酸确诊率为36.96%(1 277/3 455)。所有诊断类型标本中,鼻拭子、痰液和咽拭子的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9.38%、28.59%、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96,P<0.01)。确诊病例的呼吸道标本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率为63.10%。鼻拭子、痰液和咽拭子的核酸阳性率分别为50.80%、58.71%、6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12,P<0.01)。所有诊断类型发病后当天、1周、2周、3周、4周和5周及5周以上呼吸道标本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率依次为43.51%、23.98%、22.82%、12.17%、14.46%、13.21%,在确诊病例中的阳性率依次为89.03%、86.57%、52.30%、17.53%、17.69%和24.14%。结论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SARS-CoV-2核酸是最有效的早期病原学诊断方式,COVID-19发病后1周内核酸检出率最高,核酸检出时间最晚是发病后38 d。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实时荧光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阴道细菌检验中应用细菌培养法以及 PCR检验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 80例,统计患者入院时间为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患者入院后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分别应用 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进行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种检验方式下的阳性检出率, PCR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 P<0.05;且 PCR检验结果表示,各菌种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验中选择 PCR检验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操作简单便捷,能够明确患者炎症感染情况,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多重PCR技术在SARS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根据香港中文大学在GenBank上公开发表的SARS病毒基因组cDNA序列,人工合成克隆特异性靶基因DNA片段,以此片段作为阳性样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进行单PCR与多重PCR检测分析.以单PCR法获得了121bp、182bp及302bp的靶基因片段3条;以二重PCR法获得了121bp+182bp、121bp+302bp与182b+302bp的靶基因片段组合;以二重PCR法获得了121bp+182bp+302bp的靶基因片段组合.结果表明:多重PCR技术可成功应用于SARS病毒的检测.

  • 标签: SARS病毒 多重PCR检测 CDNA序列 特异性靶基因 非典型肺炎
  • 简介:目的筛选并建立与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相关的基因表达谱,初步探讨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81例乳腺癌患者入选,其中41例术后5年随访期内出现复发者为研究组,40例未复发仍存活者为对照组。提取所有病例石蜡包埋组织RNA,质量鉴定后,应用实时定量RT—PCR芯片技术平行检测84个已知的与乳腺癌转移特性相关的基因以及5个管家基因和7个质控对照,分析两组问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12个基因表达有差异,其中9个基因表达上调,3个基因表达下调(P〈0.05)。表达异常的基因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内激素信号传导,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细胞迁移和粘附等功能相关。结论RT—PCR芯片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提供肿瘤相关特性基因表达谱的信息;乳腺癌术后复发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可为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复发提供新线索。

  • 标签: 乳腺癌 复发转移 差异表达基因 RT—PCR芯片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抵抗素基因-420C/G位点多态性PCR扩增体系优化的实验条件。方法对实验研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设置各系列浓度和梯度,进行PCR反应后观察电泳结果,选取最适条件。结果最适温度为55°C,最适Mg2+浓度为1.5mmol/L,最适dNTP浓度为2.5mmol/L。最适扩增循环为35个循环。结论探索抵抗素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最适实验条件,优化抵抗素基因多态性PCR扩增体系,使其扩增获得最高产物率。

  • 标签: PCR 扩增体系 抵抗素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