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应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81例DR患者,共有344眼,实施视网膜光凝治疗,加强术前、术后护理,严格控制饮食,仔细监测血糖,给予定期复查.结果对于该组DR患者,实施光凝治疗,共有118例331眼视力增进,有55例103眼视力稳定,有有7例10眼视力降低.结论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光凝治疗,给予针对性、有效性护理,可提高、巩固患者视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失明危险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凝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文献,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致视网膜下液的来源、细胞成分、细胞生长因子及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做了详尽的综述,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下液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两色金鸡菊提取物马里苷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上皮细胞(ARPE-19)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影响。方法利用高糖诱导ARPE-19细胞建立EMT模型,设control对照组,不通过浓度高糖干预组及马里苷高中低剂量组。CCK-8细胞活性实验观察高糖对细胞的影响。镜下观测细胞形态结构变化。Western blot实验观察间质标志物Fibronectin(纤维连接蛋白FN)以及上皮标志物E-cadherin(E-钙素)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高糖浓度的依次递增,ARPE-19细胞的凋亡愈加明显,高糖干预24 h对照组[(97.97±1.56)%]与不同浓度高糖干预组[(88.31±3.34)%,(82.54±3.92)%,(77.35±6.14)%,(81.19±3.83)%,(53.17±5.71)%,(40.57±7.37)%,(31.27±8.9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13,P<0.05);高糖干预48 h对照组[(100.00±2.06)%]与不同浓度高糖干预组[(85.09±7.87)%,(86.54±8.58)%,(74.48±3.21)%,(64.07±8.65)%,(58.64±8.45)%,(25.14±8.88)%,(7.665±7.9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3,P<0.05)。伴随着明显的结构形态的改变,ARPE-19细胞中E-钙素表达降低、FN表达升高。高糖干预48 h E-钙素的表达对照组(96.7±1.05)与不同浓度高糖干预组[(87.9±5.46),(62.71±2.01),(70.73±6.13),(67.97±8.05),(58.41±5.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1,P<0.05);高糖干预48 h FN的表达对照组(100.00±0.01)与不同浓度高糖干预组(153.10±17.47),(137.7±25.24),(152.00±26.00)相比有显著差异,F=3.088,P<0.05)]。马里苷干预后,上皮标记物E-钙素恢复,间质标志物FN降低,马里苷干预48 h对照组E-钙素的表达量为(0.43±0.08),与马里苷高中低剂量组[(0.25±0.004),(0.36±0.01),(0.38±0.04),(0.31±0.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65,P值均<0.05)),马里苷干预48 h FN的表达对照组为(102.20±2.10),与马里苷高中低剂量组[(188.30±13.01),(95.41±12.50),(136.10±9.49),(199.60±19.9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1,P<0.05)。结论高糖可以促进ARPE-19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造成其纤维化趋势,而马里苷可以改善其纤维化。

  • 标签: 两色金鸡菊 马里苷 上皮间质转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视网膜细胞瘤(RB)是致盲、致残、致死的最严重婴幼儿眼病。抑癌基因RB1缺失导致肿瘤发生。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RB治疗从眼球摘除、外放射治疗、静脉化学药物治疗、到眼动脉介入化学药物治疗,逐步实现了保生命、保眼球和保视力。但是,RB的发生机制仍存在很多空白点,眼内晚期患儿的眼球摘除率居高不下,治疗方法的创新和验证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重视RB发生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加强多中心临床试验和转化医学研究,是提高RB整体治疗水平的关键。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诊断 眼球摘除术 化放疗 化学疗法,肿瘤,局部灌注 述评
  • 简介:目的研究Müller细胞在大鼠视网膜绿光损伤模型中的激活反应。方法72只出生后8周(约230~280g)的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9组。一组作为正常对照,另8组暗适应24h后置于波长为(530±10)nm的LED灯光箱中照射3h,并分别于暗恢复3、6、12h及1、2、3、7、15d取眼球,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一定位处视网膜组织形态、检测(TUNEL)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光损伤后光感受器内外变短,外核层变薄,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凋亡出现在外核层,暗恢复3h出现,3d时达到高峰,7d时消失;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表达量于暗恢复12h开始升高,随暗恢复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synthetase,GS)总表达量未见明显改变,但可见蛋白一过性重分布,表达部位由内核层移至外核层。pSTAT3蛋白表达量于损伤后12h出现一过性升高。结论绿光损伤视网膜激活Müller细胞,pSTAT3可能参与了此激活过程。

  • 标签: 视网膜 光损伤 MÜLLER细胞 磷酸化信号转导激活子-3
  • 简介:摘要视网膜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二次突变假说"认为RB1抑癌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相继失活,导致RB1-/-型RB的发生。最新研究发现约2%的RB患者体内MYCN原癌基因高度扩增的同时不伴有RB1基因突变,因此将RB1+/+MYCNA作为RB一种新的致病基因型。此型RB较经典RB1-/-型RB起病早、侵袭性强、保眼率低。MYCN基因也为RB精准治疗提供了研究新靶点。(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133-139)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型 RB1 MYCN
  • 简介:摘要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常见的由糖尿病并发的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DR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在DR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细胞因子
  • 作者: 赵红姝 魏文斌 张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细胞瘤(RB)视神经侵犯的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7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RB并行眼球摘除手术的15例患儿1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9只眼,女性6例6只眼;年龄(1.75±1.61)岁。所有患眼国际RB眼内分期为E期。15例患儿中,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7例;视网膜脱离呈闭合"漏斗状"且肿瘤触及晶状体后囊2例;肿瘤触及晶状体达后房6例。所有患儿均行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行CT检查4例,MRI检查4例,同时行MRI及CT检查7例。所有患儿均行眼球摘除手术,取眼球制作石蜡切片,取带有球后视神经组织的眼球矢状切面切片行病理学检查。手术后对比分析影像学与临床病理学诊断RB视神经侵犯的一致性。影像学诊断依据为视神经增粗和(或)强化。病理学诊断依据为RB肿瘤细胞跨越筛板生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像学检查的诊断能力,并基于混淆矩阵得出影像学检查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PPV)及其95%可信区间(CI)。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结果15例患儿均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RB。15例患儿中,影像学诊断RB视神经侵犯7例,无视神经侵犯8例;手术后病理学诊断RB视神经侵犯12例,无视神经侵犯3例。其中,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者4例,MRI及CT检查的灵敏度和PPV分别为0.33(95%CI 0.11~0.64)及0.57(95%CI 0.20~0.88)。MRI及CT检查诊断能力的AUC分别为0.51(95%CI 0.24~0.77)和0.52(95%CI 0.25~0.78),诊断准确性均较低。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MRI及CT检查的ICC分别为0.61(95%CI 0.97~0.87)和0.63(95%CI 0.12~0.88);两者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均为中等水平。结论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MRI及CT检查对RB视神经侵犯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均较低,两者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仅为中等水平。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神经筛板后侵犯 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constrictioninjuryofthesciaticnerve,CCI)对大鼠背根神经(dorsalrootganglion,DRG)中Fc段γ受体Ⅰ型(Fc-gammareceptortypeⅠ,FcγRⅠ)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35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n=5)空白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3d,7d,14d组)、手术组(CCI3d,7d,14d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7d,10d,14d测定各组大鼠热/机械痛阈,并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术后各规定时间点DRG中FcγRⅠ表达变化。结果Control组和Sham组间热/机械痛阈和FcγRⅠ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CCI组大鼠热/机械痛阈明显下降(P﹤0.01)伴DRG中FcγRⅠ表达量增多(P﹤0.05)。结论DRG中FcγRⅠ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参与神经元兴奋性的提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与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Fc段&gamma 受体Ⅰ型 背根神经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神经苷脂对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保护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1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1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高压氧治疗,观察组采取高压氧联合神经苷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颅脑外伤 高压氧 神经节苷脂 神经保护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临汾市人民医院治疗的44例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分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学毁损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前术后下肢皮肤温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下肢皮肤温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的下肢皮肤温度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可缓解疼痛,安全有效。

  • 标签: 交感神经节 射频热凝 下肢 神经病理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阻滞(SGB)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分别使用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与传统基础疗法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及显效、痊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简介:目的对颈中交感神经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共65侧耳,分为两组:30侧耳为治疗组、35侧耳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使用颈中交感神经阻滞进行治疗,1次/d,1个疗程包含10次,相邻两个疗程之间需要间隔7d,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中交感神经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不仅颈中交感神经阻滞的成功率较高,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安全性较高。颈中交感神经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 神经性耳聋耳鸣 治疗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靶肌肉注射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背根神经中TM及TrKA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采用硅管桥接,在靶肌肉内注射外源性NGF200μ天,术后3、7、14及28天进行背根神经中TrKA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术后7天组进行TrKAmRNA原位杂交检查。对照组采用相同的动物模型,以生理盐水进行靶肌肉注射。结果应用NGF靶肌肉注射后,背根神经中Tdn的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靶肌肉注射NGF能逆转神经损伤所造成的TrKA表达下调,表明靶肌肉注射可作为NGF的有效给药途径。

  • 标签: 背根神经节 肌肉注射 NGF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MRNA表达 对照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客观评价星状神经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在顽固性呃逆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提升顽固性呃逆患者临床效果的治疗方法。方法以随机方式选择本院疼痛科2003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取的31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研究组),选择星状神经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方案;同时选取31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对照组),选择星状神经阻滞方案,观察所有入选患者治疗情况,并对各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入选患者中,研究组入选患者有效率83.87%,对照组67.74%,有差距(P<0.05)。结论对于顽固性呃逆患者,选择星状神经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方案,不仅可以提升其有效率,而且还能够控制呼吸抑制现象发生,可推广。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有效率 膈神经阻滞 呼吸抑制 顽固性呃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外伤(STBI)中应用神经苷脂(GM-1)保护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研究抽取病例样本共100例,样本抽取年限为2021.01~2022.04,均确诊为STBI疾病,分组方法为双盲法,将全部病例分为甲、乙组对比,各纳入50例。甲组接受常规治疗,乙组在前组方案上应用GM-1治疗。对比2组神经功能评分(NIHSS)及疗效结局,以评定效果。结果:统计显示,治疗后2组对比NIHSS评分、治愈率等结果,乙组均优于甲组(P<0.05)。结论:在STBI中应用GM-1保护神经功能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病情和预后,可进一步借鉴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神经节苷脂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采取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满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0年12月-2022年12月,随机性分为对照组(50例,普通治疗)与观察组(50例,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总体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有一定的疗效,能够降低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超声引导 星状神经节阻滞 疼痛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