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1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姚永玲张光翠

姚永玲张光翠(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襄樊441000)

【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分别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与传统基础疗法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及显效、痊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7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22-01

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可持续几月甚至几年,临床上一般将疱疹消失后,相应的感觉神经支配区仍然遗留或重新出现的疼痛,称为PHN[1]。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ganglionblock,SGB)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独特疗效,虽然其机制有待研究,但患者预后良好。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将48例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进行分组对比治疗,发现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更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3岁,病程1月-3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长短、职业、心理抗压、生活环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两组都静脉滴注阿昔洛韦针0.75+胸腺肽针80毫克,每日一次。观察组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2],均采用气管旁穿刺法。用针触及第六颈椎横突后,回抽无回血注入2%利多卡因2.5毫升和0.9%生理盐水2.5毫升的阻滞液,每日一次。注药3-5分钟后出现霍纳钟合征,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结膜充血,面部无汗,持续半小时左右。两组在治疗及观察期间,停用其它治疗,均可使用补救药物,盐酸曲马多片,每次100毫克。均经治疗14d后进行疗效比较。

2疗效评定

根据患者疼痛减轻程度,采用视觉模糊评分(VAS)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一般和无效4种结果。痊愈VAS为0,疼痛消失。显效,0<VAS<2,疼痛基本消失。一般,2<VAS<5,稍有疼痛。无效,VAS>7,疼痛不减轻。具体疗效及结果见表1。

3讨论

PHN为病理性疼痛,它是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系统多处损伤的表现。急性期剧烈的疼痛传导,会加重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使其支配区域的血管收缩,血管神经严重缺血缺氧,最终造成局部的神经节坏死或节段性脊髓背角炎,从而发展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老年PHN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修复神经的功能降低,神经组织修复过程较慢,因此易发生后遗神经痛,而且持续时间长。

表1两组治疗结果

.

两组治疗结果统计经x2检验,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星状神经节阻滞有中枢和周围作用两方面。中枢作用是调理下丘脑,维护内环境稳定使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保持正常。周围作用是由于阻滞部位的节前和节后纤维功能受到抑制,使其分布区内血管收缩、腺体分泌、肌紧张及痛觉受到抑制,从而阻断“疼痛——交感神经兴奋——局部缺血缺氧——疼痛”这一恶性循环[3]。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增加该神经节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组织炎症,水肿,促进神经纤维恢复[4]。另外还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减轻患者恐惧,不安,焦虑等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炎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治疗效果看星状神经节阻滞和传统基础疗法同时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是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谭冠先.疼痛诊疗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0

[2]李仲镰.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9,295

[3]冯美果.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中药治疗偏头痛9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3):46

[4]宋文阁等.疼痛诊断治疗学[M].河南: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07,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