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视网膜血管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例视网膜血管闭塞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星状神经阻滞方式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视网膜动脉和视网膜静脉阻塞后的各项血流参数均增加20—30%,尤其发病年龄大于65岁或病程<1个月的病例表现更显著。反复行SGB(1次/2天)注射后1~3个月,各项参数可恢复正常。结论采用星状神经阻滞对视网膜血管闭塞患者实施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视网膜血管闭塞
  • 简介:耳蜗螺旋神经细胞(spiralganglioncell,SGC)是听觉信息传入的初级神经元,具有整合和传递毛细胞接收到的声音信息的功能。SGC凋亡过程的激活不可逆,与细胞内基因、蛋白和传导途径相关。衰老、耳毒性药物、噪声、缺氧等损伤因素均可导致螺旋神经细胞的凋亡,由于哺乳动物耳蜗螺旋神经细胞缺乏再生能力,导致耳聋发生,抑制其凋亡和促进再生对耳聋的治疗将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对螺旋神经细胞的损伤机制、阻止螺旋神经细胞的凋亡手段和促进螺旋神经细胞的再生手段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螺旋神经节 凋亡 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星状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头痛、面瘫、颈椎病、带状孢疹等患者。给予这100例患者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对其临床疗效比较分析。结果头痛、面瘫、颈椎病、带状孢疹等患者其经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治愈率为69.00%。结论给予头痛、面瘫、颈椎病、带状孢疹等患者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阻滞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高效的新生大鼠背根神经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摘取新生24hSD大鼠背根神经,采用0.25%胰酶和0.1%Ⅳ型胶原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Neurobasal/B27无血清培养液中。将培养3d的DRGn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行细胞形态学检测,应用β-tubulinⅢ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神经元生长状态良好,纯度可达到(92±6)%。结论本实验方法简单、稳定、高效,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背根神经神经元。

  • 标签: 背根神经节 动物实验 细胞培养 纯化
  • 简介:目的研究电刺激促进神经再生的机理,为周围神经电刺激促进脊髓损伤修复治疗策略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切断坐骨神经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实施电刺激)和实验组(实施电刺激),每组12只。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荧光法),检测相应脊髓段及背根神经中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原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并对脊髓及背根神经中阳性神经元进行计数。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经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术后第3d实验组脊髓和背根神经pCREB阳性神经元数大于对照组(P〈0.05),且经RT—qPCR分析,术后第3d实验组脊髓及背根神经BDNF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刺激作用于周围神经损伤近端,可上调相应脊髓段及背根神经神经元内pCREB和BDNF的表达水平。

  • 标签: 电刺激 周围神经 脊髓 背根神经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奇神经毁损术在会阴部及骶尾部疼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于我科就诊5名大肠癌麦氏术后骶尾部疼痛患者采用CT引导下奇神经无水酒精毁损术,观察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结果5例患者术后局部疼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疼痛缓解率达80%,其中术后2小时完全缓解3例,完全缓解率达60%,部分缓解1例达20%。术后2天完全缓解2例,完全缓解率达40%,部分缓解2例达40%。术后2周完全缓解0例,完全缓解率达0%,部分缓解3例达60%。结论CT引导下奇神经毁损术在短期内可以完全缓解骶尾部及会阴部疼痛。

  • 标签: CT引导奇神经毁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苷酯(GM1)是否对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损伤有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进行辅助化疗以及标准治疗的胃癌及结肠癌患者140例,研究组(T)与对照组(C)化疗方案均选择FOLFOX方案,研究组给予GM1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持续10天;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250mL对照。结果急性神经损伤均为Ⅰ~Ⅲ级,T组与C组急性神经损伤总发病率83.2%(65/78)与93.5%(58/62)(χ2=3.379,P=0.066),并且Ⅰ~Ⅲ级神经损伤比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219,P=0.543)。T组与C组慢性神经损伤总发病率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4.6%(27/78)与50.7%(37/62)(χ2=8.743,P=0.003),慢性Ⅰ~Ⅳ级神经损伤两组分别为(T)33.3%,51.9%,11.1%,3.7%与(C)10.8%,45.9%,29.7%,13.5%(χ2=8.086,P=0.044)。结论GM1可能对奥沙利铂慢性神经毒性有一定预防作用,但对急性损伤似乎并没有作用,最佳给药剂量及进一步药理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奥沙利铂 神经节苷酯 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客观评价星状神经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在顽固性呃逆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提升顽固性呃逆患者临床效果的治疗方法。方法以随机方式选择本院疼痛科2003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取的31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研究组),选择星状神经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方案;同时选取31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对照组),选择星状神经阻滞方案,观察所有入选患者治疗情况,并对各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入选患者中,研究组入选患者有效率83.87%,对照组67.74%,有差距(P<0.05)。结论对于顽固性呃逆患者,选择星状神经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方案,不仅可以提升其有效率,而且还能够控制呼吸抑制现象发生,可推广。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有效率 膈神经阻滞 呼吸抑制 顽固性呃逆
  • 简介: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是起源于交感神经细胞的少见良性肿瘤。发生在肾脏的病变非常罕见,国内迄今文献报道不足5例。由于该病例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容易误诊。本文对1例确诊为肾细胞神经瘤的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节细胞神经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上腺细胞神经瘤CT诊断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理分析经手术证实13例细胞神经瘤CT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男3例、女10例,13例均单发,右肾7例,左肾6例。椭圆形5例、水滴形4例、圆形3例、腰果形1例,病灶直径1.5-13cm,平均5.3cm。所有病灶边界清晰,呈嵌入式生长,推压临近结构。其中有3例病灶内可见沙粒样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实质期呈轻度延迟强化。结论肾上腺细胞神经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其影像表现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 标签: 肾上腺 节细胞神经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苷脂在急性脑出血治疗方面的应用表现及效果,围绕临床资料,分析神经苷脂临床方面的主要应用路径。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神经苷脂治疗法,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T指标正常率为96.54%,行为神经评分为(38.11±0.65),明显优于对照组76.35%,(32.44±1.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苷脂在治疗急性脑出血疾病方面有良好促进作用,能够保护患者神经系统,降低合并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推广应用价值很高。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急性脑出血 治疗方法 主要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引导式教育联合神经苷酯和物理疗法在小儿脑瘫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旨在探讨合适的治疗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3年8月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小儿脑瘫患者8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物理治疗,观察组采用引导式教育联合神经苷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肌张力改变情况;患儿发育商(DQ)采用Gesell发育量表测定,比较两组患者DQ值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2.50%(33/40),较对照组60.00%(24/40)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肌张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DQ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联合神经苷酯在小儿脑瘫患者中的疗效显著,更利于患者康复.关键词引导式教育;神经苷酯;小儿脑瘫;效果中图分类号R7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37-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瘤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分析2001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3例腹膜后副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发34例(左侧单发18例,右侧单发16例),多发9例(双侧5例,左侧多发2例,右侧多发2例)。肿瘤直径1.8~10.4cm,平均(5.06±2.10)cm。术前行内分泌、影像学及核医学等检查,并服用行2周以上扩容和(或)降压。结果43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中20例为开放手术,23例为腹腔镜手术,术后病理均为(腹膜后)副神经瘤。开放手术组共20例,手术时间平均(126.50±28.15)分钟;出血量平均(274.50±99.12)ml;术中输血7例;出现血压波动6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6.6±2.9)天;术后排气、进食时间(2.3±0.3)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腹腔镜手术组23例,手术时间平均(100±26.97)分钟;出血量平均(121.30±111.24)ml;术中输血4例;术中出现血压波动2例;术中4例被迫转为开放术式;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9±4.1)天;术后排气、进食时间(1.4±0.6)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初诊为良性的患者分别于8个月和22个月后发现肿瘤远处转移。结论腹膜后副神经瘤出现临床症状的几率较低,容易漏诊,但易多发、复发;腹腔镜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切除彻底,疗效满意;开放手术处理多发、恶性或瘤体较大、解剖关系复杂的腹膜后副神经瘤目前仍具优势。

  • 标签: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手术方式 腹腔镜
  • 简介:福建李女士陪女儿玩过山车,眼前突然有黑影飘过,随后感觉有个黑东西从下往上压过来,挡住了视线。医生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落,尽管手术后眼球保住了,但李女士还是心有余悸。不知道视网膜为啥会脱落?今后又该如何护眼?

  • 标签: 视网膜脱落 过山车 孔源性 手术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