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非缺血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对照组用曲克芦丁120mg/次,阿司匹林肠溶片40mg/次,治疗组用通窍活血汤结合辨证论治来治疗,疗程2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的静脉充盈时间、出血吸收情况、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FFA静脉充盈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出血吸收面积比较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通窍活血汤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分别应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接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利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雷珠单抗治疗,研究组使用康柏西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治疗后的视力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使用康柏西普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康复有效率更高,治疗后一个月的视力水平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三个月后的视力水平两组接近,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有少量患者出现眼内异物感、眼压升高、球结膜下出血等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该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应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短期疗效突出,但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的长期效果接近,且两种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均比较高。

  • 标签: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力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慢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应用相关护理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详细分析总结。方法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70例在我院行慢性血液透析于动静脉内瘘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期间对所有患者应用不同的护理干预,组别以B组和A组区分,干预方法以综合护理、常规护理区分。并在研究期间重点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概率、生活质量改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对比结果显示无意义P>0.05。A组患者护理后焦虑(28.41±4.42)分、抑郁情绪(21.38±4.19)分、生理功能(75.43±6.14)分、躯体功能(59.38±18.42)分、社会功能(55.43±16.67)分、物质生活状态(44.45±10.23)分、血管栓塞4例占比8%、内瘘狭窄5例占比10%与B组护理后焦虑(25.56±2.57)分、抑郁情绪(20.04±2.45)分、生理功能(80.38±6.59)分、躯体功能(75.43±18.70)分、社会功能(70.18±18.29)分、物质生活状态(58.85±11.48)分、血管栓塞1例占比2%、内瘘狭窄2例占比4%对比结果显示P<0.05,有可比性。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主要包括血管条件差、穿刺不当或反复穿刺等,临床需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能保证血液透析内瘘的通畅性。

  • 标签: 血液透析 静脉内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阻塞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在医院血液透析期间使用动静脉瘘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内瘘阻塞的原因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62例患者的动静脉阻塞率为19.35%,其中50.00%为血管状况不良,16.67%为不恰当或重复穿刺,16.67%为超滤过度,8.33%为过早使用新瘘,8.33%为压迫不当。结论:血液透析中动静脉阻塞的原因主要是血管条件差、穿刺不当或重复穿刺。需要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确保血液透析期间动静脉瘘的通畅。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阻塞 原因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人黄斑水肿与玻璃体积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BRVO相关ME的102例(10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组(治疗期间接受任何一种抗VEGF药物),B组为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和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组(不分先后顺序,治疗期间使用两种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治疗前及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CMT。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能有效改善BCVA及降低CMT,A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为(4.59±2.83)次,B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为(3.02±1.6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前后,A组患者BCVA(logMAR)从0.77±0.47提高到0.48±0.44(P=0.00),B组患者BCVA从0.73±0.45提高到0.42±0.35(P=0.00),A组患者CMT从(403.02±147.70)μm降低到(230.17±21.82)μm(P=0.00),B组患者CMT从(393.96±94.61)μm降低到(236.87±22.98)μm(P=0.00),但观察终点两组患者BCVA和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患者中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后1个月内出现眼压升高至≥25mmHg(1kp=7.5mmHg)的概率为14.6%,但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均能控制。结论BRVO合并VH病人的ME情况明显优于单纯BRVO,VH可能与BRVO病人ME的减轻呈统计学相关。

  • 标签: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玻璃体积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视网膜静脉阻塞行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的作用。方法:以58例(眼58只)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为样本,各样本均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入院,均行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检查完成后观察视力、阻塞位置以及图像特征。结果:检查后观察视力情况,有25.86%的患者视力>0.5,有27.59%的患者视力在0.2-0.5之间,有46.55%的患者视力不足0.2。观察各患者的视网膜静脉阻塞位置,有31.03%的患者是中央静脉,有68.97%的患者是分支静脉。在分支静脉中,有3.45%的下侧静脉,有6.90%的黄斑分支静脉,有32.76%的颞上分支静脉,有10.34%的上侧静脉,有13.79%的颞下分支静脉,有1.72%的鼻上肢静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在相关检查中,可观察到病变位置存在较多出血灶,视网膜脉络荧光受到一定程度的得阻挡。视网膜毛细管血管处于闭塞状态,此处不存在关注,有充盈迟缓的情况。造影后期在染色作用下能观察到弥漫性强荧光,而在黄斑附近则能观察到荧光渗漏的情况,渗漏荧光形态以花瓣样为主。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在相关检查中,初始造影阶段,能观察到静脉处于迂回扩张状态,缺血患者存在无灌注的情况,需要较长的时间静脉方能得到充盈。分支静脉管位置可观察到荧光素渗漏情况,附近组织被染色。结论:荧光素眼底造影可推广,能观察到眼底图像特征,判断视网膜阻塞位置,并能清楚的了解到视力损伤情况。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临床分析 应用价值 荧光素眼底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置管术后并发导管阻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定2022年1月-2023年3月56例接受PICC置管术患者,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两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阻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观察组患者PT、APTT、TT、FBG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T、APTT、TT、FBG凝血功能指标较对照组优异,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有助于减少picc置管术后患者发生导管阻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 标签: PICC置管术 导管阻塞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性脑病(HE)的发生是经颈静脉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的主要并发症,本研究主要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是否与TIPS术后HE的发生相关。方法分析本中心接受的TIPS197例肝硬化患者的数据。评估PPI药物和其他特征是否是TIPS术后HE发展的因素。结果TIPS术前使用PPI治疗的患者,TIPS术后H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使用PPI的患者(P<0.05)。TIPS术前、术后PPI治疗不影响无移植存活(TFS)。结论PPI治疗可能是TIPS后H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肝硬化患者TIPS术前,应仔细评估PPI治疗的适应症。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静脉导向解剖性半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自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该手术治疗的86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腹腔镜静脉导向解剖性半切除术进行治疗。我们记录了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结石完全清除率。此外,我们还对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生存率进行了跟踪。结果:本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和长期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结论:对于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腹腔镜静脉导向解剖性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这一结果。

  • 标签: 腹腔镜 肝中静脉导向 解剖性半肝切除术 肝胆管结石病 临床研究
  • 作者: 肖永刚 张吉祥 王黎明 荣维淇 吴凡 蒙轩 吴健雄 王宏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二病区,兴义 562400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北京 100021,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二病区,兴义 562400,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右前蒂、右后蒂和静脉(APR)之间的类三角区域(APR三角)入路、荧光反染的右侧解剖性切除术在腹腔镜解剖性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腹腔镜解剖性右侧段切除术治疗的34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10例,年龄(58.3±10.3)岁。收集患者手术完成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34例均为肝脏恶性肿瘤,均在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者。其中V段切除3例,VI段切除3例,VII段切除5例,V段+VI段2例,VI段+VII段9例,V段+VIII段3例,V段背段+VI段+VII段5例,右后区+前背段3例,前背段1例。手术时间为(275.58±82.28)min,术中出血量为100(100,300)ml,术中均无输血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进食流质食物,术后第2~3天下床活动。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I级32例,III级2例。术后住院时间为(7.23±3.10)d。肿瘤切缘均为阴性。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94±2.94)个月。截至随访结束,34例患者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基于"APR三角"的右侧Glisson蒂入路、离断后荧光反染的右侧解剖性切除术安全可行。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肝切除术 Glisson蒂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对2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性脑病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结果24例患者中,死亡2例,存活22例。治疗后Glasgow昏迷评分、血氨、尿素氮、肌酐、尿酸、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性脑病,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慢性肾功能衰竭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土三七相关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 HSO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48 例土三七相关HSOS 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影像学特征。结果:48 例HSOS 患者均因误服土三七致病,结论:误服用土 三七是我国 HSOS 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腹水,肝功能损害。HSOS 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 及MRI 增强常表现为斑片状和(或)地图样强化。

  • 标签: 土三七 肝窦阻塞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吡咯生物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癌采用经皮穿门静脉栓塞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胆道癌手术20例,均为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均采用经皮穿门静脉栓塞术,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本次选取的20例胆道癌患者,经皮穿门静脉栓塞术均成功完成,技术成功率达100%。相较栓塞前,全体积、预保留体积、预保留/全体积均有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栓塞术后,20例均成功行大部切除术,其中1例因慢性肝功能不全,并发术后脓肿,随访4个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其它均好转出院。结论针对术前预测FLR,对手术无法耐受的胆道癌,行经皮穿门静脉栓塞术,可使预留体积有效增大,达到功能代偿效果,且具较高安全性,对防范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预后明显。

  • 标签: 经皮肝穿门静脉栓塞术 胆道癌手术 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中晚期肝癌动脉、门静脉双插管栓塞性化疗及在此基础上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3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行动脉、门静脉碘油乳化化疗;B组18例双插管碘油乳化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免疫治疗。结果A组接受治疗后1、2、3年的生存期分别是40%、15%、0%;B组为72%、44%、11%,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多次化疗者占83%,A组占45%,两组中单次与多次化疗者1、2、3年生存期分别是21%、7%、0%;75%、42%、8%,P<0.01。结论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碘油乳化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免疫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能有效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是目前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中晚期肝癌 肝动脉 门静脉 栓塞性化疗 碘油 无水酒精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索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动脉静脉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12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动脉静脉瘘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各 60例,对照组采用先化疗后堵塞治疗,观察组采用先堵塞后介入栓塞。结果:观察组 ALT( 59.68±3.62) U/L、 AST( 41.02±4.26) U/L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3.33%)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合并动脉静脉瘘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效果显著。    【关键词】介入栓塞 ;原发性肝癌 ;动脉静脉瘘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CE)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ith hep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HVF).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hep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objects, 60 cases in each grou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s: ALT (59.68 ± 3.62) U / L and AST (41.02 ± 4.26) U / 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3.33%)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patients with hep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is significant.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后性门静脉高压--Burial.Chiari综合征的影像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MRI可以显示CT扫描所见的肝脏表现,急性期弥漫性肿大,T2WI上肝脏充血和坏死区表现为高信号。慢性期肝脏的萎缩和尾叶的增大能很好地被显示,实质的信号不均匀,是由于局限性的肝脏充血、中央小叶坏死和含水量增加导致长T1和长T2的异常信号,而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的则是纤维化所致。反转序列显示的低信号是代表充血带,在较短的T2时尾叶有相似的表现。MRI有助于鉴别BCS伴有的内病灶。再生结节多表现为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信号均匀,而肝癌则多表现为T2WI上呈高信号,信号不均。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致急性损伤(AHI)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方法收集我院5例静脉应用胺碘酮致AHI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静脉应用胺碘酮导致的病例报告文献。对我院5例患者和文献报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静脉应用胺碘酮致AHI的临床特征。结果我院5例静脉应用胺碘酮致AHI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0岁;胺碘酮总剂量为450~750mg,用药至发生AHI时间为24~48h;损伤类型均为肝细胞型,其中2例为衰竭。汇总文献检索收集到胺碘酮相关AHI病例54例,共59例,其中男性40例(67.8%),女性19例(32.2%);年龄1岁10个月~93岁,中位年龄69岁。59例患者胺碘酮开始治疗至发现损伤的时间(潜伏期)最短6h,最长8d,中位时间2(1,3)d,其中55例(93.2%)≤3d;衰竭组17例和非衰竭组42例潜伏期分别为1(1,2)d和2(1,3)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55例患者有ALT峰值的描述,中位ALT峰值为2418(922,4250)U/L;56例患者有AST峰值的描述,中位AST峰值为2658(1205,7250)U/L;衰竭组16例和非衰竭组42例的AST峰值分别为6195(3370,6850)U/L和2383(1115,5040)U/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59例患者中44例肝功能恢复正常;4例好转;11例死亡,其中9例(81.8%)为衰竭患者。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引起的损伤具有起病急,潜伏期短,损伤较严重的特点,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 标签: 胺碘酮 注射 静脉内 化学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正>自制制剂治6号静脉注射液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内,静脉滴注。经我院临床使用,治疗慢性肝炎总有效率94.6%,临床近期痊愈率达68.4%,尚未发现毒副作用。现将制剂制备及质量标准报道如下:1处方茵陈、大黄、丹参、三七、黄芩甙

  • 标签: 质量标准 静脉注射液 稀释液 治肝 慢性肝炎 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