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治疗儿童足踝部轮辐伤的疗效。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对8例足踝部轮辐伤患儿急诊行清创、固定、跟腱缝合或重建、VSD敷料覆盖,5~7 d后切取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覆盖创面桥接胫后动脉。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除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后危象解除外,其余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门诊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颜色与受区皮肤相近,外观臃肿不明显。1例踝关节提踵力量减弱,2例踝关节外翻畸形,1例内翻畸形,行走影响不明显。结论股前外侧Flow-through在修复肢体创面的同时,可桥接重建肢体主干血管,是一种治疗儿童足踝轮辐伤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儿童 足踝 轮辐伤 股前外侧皮瓣 Flow-through皮瓣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臂内侧穿支修复手指脱套伤后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对15例手指软组织脱套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臂内侧穿支进行修复,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2~50岁,平均32岁;受伤机制:机器绞伤13例,机器压伤2例;脱套平面:自拇指掌指关节以远2例,自第2~5指单个手指中末节4例,自第2~5指掌指关节以远全手指脱套9例;左手7例,右手8例;急诊手术2例,择期手术13例。将设计成长条形,切取面积5.0 cm×2.5 cm~14.0 cm×3.5 cm。术中将的动脉血管蒂与受区手指的指掌侧固有动脉或者指总动脉做吻合,皮下静脉或动脉的伴行静脉与指背或指掌侧皮下静脉做吻合,内携带的臂内侧神经与指掌侧固有神经残端做缝接。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门诊、电话、微信或上门随访,观察外观、感觉及手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全部顺利成活。6例全手指脱套缺损的患者因末节指骨坏死,伤口愈合不佳,二期行残端修整术保留手指至中节远端。2例拇指及2例中指在术后7~9个月时发生过烫伤及磨破,结痂后自愈。术后随访6~28(平均16)个月;无臃肿,质地柔软,感觉恢复至S2~S3;手指外形较好,无一例需二期整形,但是指骨间关节总体活动尚好,按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15例患者对手部整体外观及功能非常满意;供区线形瘢痕隐蔽,无触压痛及挛缩等并发症。结论游离臂内侧穿支修复手指脱套伤后软组织缺损,设计容易、质地薄,术后手指外形不臃肿,是修复手指套状缺损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脱套伤 臂内侧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月,回顾性研究前足软组织缺损伴跖骨头外露但前足横弓完整性存在的患者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40.0±13.0)岁;损伤原因:8例交通事故损伤,5例重物砸伤。7例前足软组织缺损、足趾毁损,6例前足皮肤撕脱伤、足趾开放性骨折伴有肌腱、血管、神经损伤;创面面积为4.5 cm×3.0 cm~8.0 cm×6.0 cm。一期行VSD处理,二期采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覆盖,面积为5.5 cm×4.0 cm~9.0 cm×7.0 cm。术后1、2、3、6个月门诊复查,随后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根据外观、质地、感觉恢复及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3例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足部形态良好,可负重行走,外观满意,无磨损破溃。5例感觉恢复到S3,6例感觉恢复到S2,2例感觉恢复到S1。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4例为优,7例为良,2例可。结论游离胫后动脉穿支具有穿支较恒定、中上段穿支血管蒂较长、可重建部分感觉、保留了足弓外形及负重支撑点、行走和负重良好等优点,是前足软组织缺损较好的修复方式。

  • 标签: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携带静脉的游离趾腓侧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采用不携带静脉的趾腓侧游离修复手指指腹缺损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32(18~42)岁,患指指腹缺损面积1.0 cm×0.5 cm~1.8 cm×0.8 cm,术中切取趾腓侧仅携带趾底动脉及趾底神经,吻合和缝接患指指掌侧固有动脉及指掌侧固有神经,所有均未携带回流静脉,足趾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常规抗感染、抗痉挛、抗凝治疗。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术后全部成活,均未发生血管危象,供、受区术口均Ⅰ期愈合。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4(4~12)个月。患指指腹外形饱满,质地、弹性良好,末次随访时TPD达6~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获优7例,良1例。结论游离趾腓侧对于修复手指指腹微小创面,可以不携带回流静脉使成活,对于在解剖分离回流静脉失败的病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趾腓侧皮瓣 手指 指腹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MSAPF)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们应用游离MSAPF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30例患者,缺损部位18例为足部,10例为手部,2例为前臂。供区创面24例一期直接缝合,6例行少量全厚片移植覆盖。术后定期随访外形、感觉恢复及供区情况。结果术后30例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个月,外观良好,色泽接近正常,质地软,4例因外形臃肿行二次整形。30例切取后均不影响膝、踝关节运动功能。2例瘢痕轻度增生,无明显功能障碍。受区感觉恢复至S2~S3,温痛觉恢复可。其中2例患者腓肠内侧神经切取后足内侧和内踝部位感觉减退,均在术后半年左右恢复正常。30例患者对供区及受区外观均满意。结论游离MSAPF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创面修复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 四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腹部游离形式分类、制备策略及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游离下腹部移植即刻或延期乳房再造的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根据穿支实际情况制备以下4种形式的下腹部进行乳房再造:(1)游离全段腹直;(2)携带内侧或外侧部分腹直游离腹直;(3)携带中间部分腹直游离腹直;(4)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统计分析各类下腹部的术中情况(质量、血管蒂长度、制备时间等)、再造乳房外观及并发症情况。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结果共纳入181例乳腺癌患者,其中Ⅰ期111例,Ⅱ期70例,患者年龄(38.5±4.8)岁(25~64岁)。共制备197侧游离下腹部。其中,制备游离全段腹直12侧(6.1%),质量为(355.8±16.4)g,血管蒂长度为(5.7±0.8)cm,制备时间为(37.4±2.5)min;携带内侧或外侧部分腹直的腹直41侧(20.8%),质量为(357.4±20.5)g,血管蒂长度为(6.9±0.6)cm,制备时间为(45.9±4.9)min;携带中间部分腹直的腹直68侧(34.5%),质量为(362.6±24.7)g,血管蒂长度为(7.2±0.3)cm,制备时间为(49.4±6.3)min;游离DIEP76侧(38.6%),质量为(368.4±24.0)g,血管蒂长度为(9.8±0.4)cm,制备时间为(49.7±3.1)min。3例患者术后发生血肿,急诊探查清除血肿,所有均完全成活。12例患者术后6~24个月行脂肪注射局部修整。随访14~60个月,平均37.1个月,未出现乳腺癌复发病例;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采用全段腹直游离DIEP的患者各有1例发生轻度腹壁疝,二次手术加强腹直前鞘后缓解。结论下腹部穿支血管的位置、大小、来源以及血管蒂的解剖情况变化较为复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最安全的制备形式。DIEP并不是游离下腹部唯一的选择。

  • 标签: 腹直肌肌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游离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动脉化静脉游离移植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采用动脉化静脉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患者资料。在红外血管成像仪辅助下,根据Goldschlager分型中的Ⅲ型设计合适的静脉血管走行,放大镜辅助下切取,将游离的静脉移植于受区创面。术后观察修复情况,包括血运、颜色、质地、成活情况,患指屈、伸活动度和前臂供区外观。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结果共纳入17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19~68岁,平均34.6岁。共设计切取18个大小为2.0 cm ×3.0 cm ~ 8.0 cm × 9.0 cm。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8个术后2 d出现水疱,予抬高患肢保持水疱完整性,术后1周水疱消退;7个术后2 d出现淤血情况,经抬高患肢、拆除部分缝线等常规处理2周后逐渐自行消退;1个术后1周出现渐进性低灌注状态,经保温、抗凝、扩血管及高压氧对症处理后无明显改善,最终坏死。完全成活17个,完全坏死1个。所有成活无臃肿,外观佳,2例植皮区色素沉着,患指屈、伸活动度良好。16例(除去1例完全坏死)成活的患者手部功能评价结果:优11例,良5例。结论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无创、操作简单、直观精确等优点,可实现直视下快速设计静脉,是动脉化静脉移植的得力辅助工具。

  • 标签: 外科皮瓣 红外线 静脉 移植 动脉化静脉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修复足趾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创伤显微外科收治的单纯足趾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修复创面,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微信定期随访,观察外形、质地、毛发生长情况,供区、受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9~44岁,平均31.3岁。创面部位:第1足趾8例,第2足趾2例,第4足趾1例。缺损面积2.2 cm×1.8 cm~5.7 cm×3.8 cm。一期修复4例,二期修复7例,切取面积2.6 cm× 2.1 cm~ 6.1 cm×4.2 cm。10例患者顺利成活,伤口一期愈合,1例远端小面积坏死,经再次手术修薄后愈合。术后均获随访6~18个月,9例外形良好,2例稍臃肿。所有质地良好,无穿鞋不适,行走无明显影响,供区存留线性瘢痕。3例因毛发生长明显给予激光脱发治疗。结论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修复足趾小创面,外形恢复满意,可达到良好美学修复效果。

  • 标签: 外科皮瓣 腓肠内侧动脉 足趾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双叶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对苏州大学附属瑞华骨科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6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患儿采用游离股前外侧双叶修复,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范围在3~12岁,平均8岁;皮肤缺损大小范围在13. 0 cm×6. 0 cm~15. 0 cm×12. 0 cm;合并胫骨骨折1例、胫后动静脉断裂2例、腓浅神经断裂2例、合并肌肉及肌腱损伤的5例,仅皮肤缺损的1例,创面均有深部肌腱及骨外露,但未有肌腱等组织缺损。一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血管、神经、肌肉、肌腱修复,创面VSD覆盖,择期在静脉全麻下游离股前外侧双叶修复。根据创面大小设计样布,在股前外侧区纵行设计双叶,以方便切取后供区能直接缝合,切取总面积22. 0 cm×4. 0 cm~29. 0 cm×7. 5 cm。如果两块血管同源,内的主干血管直接与受区血管吻合并桥接受区血管;如果两块不同源,则先通过内增压的方式并连成一个血管蒂的双叶,再与受区血管吻合并桥接受区血管,大腿供区直接缝合。结果6例全部成活,供区均未植皮,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36个月,平均17个月。6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臃肿及供受区瘢痕增生,色泽、质地接近周围皮肤,3例行二次手术修薄整形,2例行供受区瘢痕切除术,术后恢复满意。供区除有瘢痕增生外,功能无影响。结论游离股前外侧双叶是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较好方法,具有血供可靠、供区损伤小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术后臃肿、瘢痕增生等可通过二次手术改善。

  • 标签: 外科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儿童 足踝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静脉修复手指腹伴有双侧指固有动脉缺损的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健侧指、弃指、足底内侧、足背、腕掌侧静脉倒置后将静脉与指固有动脉吻合,桥接血管缺损,恢复血流通道,闭合创面。结果5例19个游离静脉仅1例一侧坏死约0.5cm×0.5cm,其余均成活,手指远端血运正常,皮肤外形美观。结论游离静脉损伤小,是修复手指近节指腹伴有双侧指固有动脉缺损的较好

  • 标签: 静脉皮瓣 指固有动脉 双侧 软组织缺损 游离 修复
  • 简介:摘要2019年4月2日,对1例左手示指中末节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动脉化静脉游离腕横纹修复。创面大小2.5 cm×4.5 cm,切取面积大小2.7 cm×4.8 cm,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解痉等对症治疗,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血运良好,略有色素沉着,外观无臃肿,质地柔软,TPD为8.0 mm,患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为优。

  • 标签: 腕横纹皮瓣 手指 动脉化静脉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趾腓侧游离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8月,采用趾腓侧游离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16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2(27~45)岁。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9例,电锯伤3例,碾挫伤3例,撕脱伤1例;拇指12例,示指3例,中指1例;左侧6例,右侧10例;合并末节指骨骨折7例,示指屈指肌腱断裂1例。急诊予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断裂肌腱端端缝合;缺损面积为2.5 cm×3.0 cm~3.0 cm×4.5 cm,5~7 d后予修复,大小为3.0 cm×3.5 cm~3.0 cm×5.0 cm;供区植皮覆盖。术后常规抗炎、防凝、解痉治疗,石膏固定3周,拆线后开始功能康复,并定期随访。结果所有均成活,随访时间3~8年,平均5.2年,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5例,良1例,TPD 4~7 mm,外观、质地良好。供区植皮区无破溃,行走、穿鞋无障碍,步态正常。结论趾腓侧游离移植修复的效果接近原拇、手指的指腹,是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一种较理想选择。

  • 标签: 拇指 趾腓侧游离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复杂创面修复中游离股前外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 2014 年 1月至 2019年 12 月收治 30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取游离股前外侧修复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 100.0%。术后 2例患者边缘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后 3d、 5d治愈; 2例患者术后第 2d发生动脉危象,及时进行手术探查患者吻合血管以及重建该处血管血液循环后成活。 30例患者经术后随访 6个月调查显示,患者色泽恢复正常且外观良好,均未发生破溃现象。结论:采用游离股前外侧修复四肢复杂创面的手术成功率高且疗效明确,该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四肢复杂创面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手术修复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游离桡动脉掌浅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提高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的护理,为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手指功能以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共23指),总结分析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正确护理及宣教指导。结果20例患者术后外形优良,恢复功能较为满意。结论加强游离桡动脉掌浅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患者术后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修复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游离组织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的综合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 选择了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了游离组织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肿瘤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为研究的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了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模式上加入综合护理。在患者护理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对照组中有43例患者移植成功,概率为78.2%,观察组中有51例患者移植成功,成活概率为92.7%,对照组患者成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进行了游离组织移植修复的口腔颌面肿瘤手术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移植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游离移植修复鼻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有效护理对策,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方法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共收治鼻面部恶性肿瘤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游离移植修复的方式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进行必要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成活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成活率为96.7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对照组患者修复成活率为87.1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游离移植修复鼻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率、提高患者修复成功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 鼻面部恶性肿瘤 术后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应用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9~ 57岁,平均41岁;其中前臂6例,足部7例,足部创面均位于前中足。切取面积为3.0 cm×4.0 cm~ 7.0 cm× 15.0 cm。修复足部创面时均选用同侧小腿,小腿供区创面均进行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复查及微信方式,对外形、感觉及供区恢复情况进行定期随访。结果13例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及坏死,3例术后存在感染,给予换药及抗炎治疗后创面逐渐愈合。术后随访11例(2例外省患者失访),随访时间4~ 18个月,平均12个月,未发现供区明显功能障碍,受区外形良好;7例感觉恢复至S2~S3, TPD 6~ 9 mm。结论游离MSAP不损伤主干血管,血管蒂长,穿支恒定,皮下脂肪相对较薄,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足部创面效果良好。

  • 标签: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前臂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足底内侧修复手部掌侧较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足底内侧游离移植修复手部掌侧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外伤7例,瘢痕挛缩切除创面5例。创面均合并血管、神经、肌腱或骨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4 cm×2.6 cm~6.8 cm×5.0 cm;均为择期手术。术后门诊定期随访,观察的外观、质地、感觉及患手的功能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1例完全成活,1例在术后第2天发生血管危象,经急诊手术探查后成活。12例伤口I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3~16 d。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外观不臃肿,质地、色泽良好,角化度良好,与受区周围皮肤接近,抓握、持物功能良好,TPD为6~8 mm,感觉恢复达S3~S3+,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供足植皮成活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功能、感觉无影响。结论足内侧质地与手掌皮肤结构接近,穿支血管解剖恒定,修复术后手功能及外观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部掌侧较大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

  • 标签: 足底内侧皮瓣 手掌侧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腓浅动脉穿支游离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7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均采用腓浅动脉穿支游离修复进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例患者,经治疗后除1例患者修复创面皮远端周围出现部分组织坏死外,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患者修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此外,对患者随访观察6个月至2年不等,显示患者移植供区无明显的功能障碍,而足部缺损区经修复治疗后外形恢复较好,具有一定的触觉与痛觉,效果十分显著。结果腓浅动脉穿支游离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腓浅动脉 穿支游离皮瓣 修复治疗 足部 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