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设计理念:高中生的情绪困扰常源于对事件的不合理看法,如'我对你好,你一定要对我好''同学不跟我说话,他们一定都不喜欢我',这些不合理的观念导致高中生在人际交往时出现种种问题,因此,对高中生进行情绪辅导显得非常有必要。根据心理学家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情绪结果

  • 标签: 中学生 情绪管理 情绪ABC理论
  • 简介:研究基于情绪感染理论,探索在情绪劳动中员工与顾客的交互过程对于情绪劳动策略及工作绩效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201名服务型员工,探讨了情绪劳动策略、顾客反应、情绪耗竭、工作满意度、顾客冲突解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采用深层扮演的情绪劳动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情绪耗竭,从而增加工作满意度,提高顾客冲突解决能力;顾客反应在情绪劳动策略与情绪耗竭之间起调节作用;并且情绪劳动策略在不同顾客反应下会发生动态改变。

  • 标签: 情绪劳动 顾客冲突解决 情绪感染理论 情绪劳动动态性
  • 简介:摘要:每一朵小花,都是从土壤里孕育出来,种子固然重要,但土壤里面的营养也非常重要。每个孩子,都是从家庭里培养出来,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一个家庭给孩子最高级的养育,就是父母看见孩子的情绪,然后及时补充心理营养。这是我 10年班主任工作最大的体验。因此,要彻底转化学生,必须从父母入手,让父母“看到”孩子,看到孩子积蓄的情绪。当情绪被看见了,及时补充心理营养,改变才能真正发生,花儿才能绽放。

  • 标签: 画小人画 情绪 看见
  • 简介:摘要:幼儿的情绪能力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素质,对幼儿的社会发展、心理健康乃至于幼儿的一生都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幼儿园是干扰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是开展幼儿情绪教育,促成幼儿情绪能力的阵地。因而,利用情绪主题绘本当作为幼儿园情绪教育活动进行的媒介,讨论可能的教育模式、组成一定的教育方案,为幼儿园开展促成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教育活动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情绪运用 绘本主题 幼儿情绪
  • 简介:摘要:幼儿期是情绪培养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情绪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性格形成及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情绪主题绘本作为重要的幼儿教育资源之一,对幼儿积极情绪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运用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了运用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几种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情绪主题绘本,进行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积极情绪能力的发展等,利用上述方法幼儿以适当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优化自己的心态,最终推动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

  • 标签: 情绪主题绘本 幼儿 情绪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幼儿情绪管理是指帮助幼儿了解并掌握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的能力。在幼儿情绪管理教育中,幼儿情绪监测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幼儿情绪监测包括对幼儿情绪状态的观察和评估。评估工具可以包括观察记录、与幼儿的交流等。通过监测幼儿的情绪状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并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

  • 标签: 幼儿情绪管理 情绪监测 情绪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和工作家庭平衡在护士轮值夜班与职业倦怠间的多重中介效应,为管理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9 —10月选取黑龙江省6家三级医院的8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工作家庭平衡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对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并用Bootstrap法进行多重中介效应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轮值夜班、负性情绪、工作家庭平衡、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98份,有效回收率为87.25%(698/800)。结果698名护士的抑郁标准分得分为(54.87±14.75)分,焦虑标准分得分为(52.71±15.05)分,工作家庭平衡总分为(40.91±8.38)分,职业倦怠总分为(66.32±19.93)分,各变量间两两相关(P<0.05)。路径分析显示,负性情绪和工作家庭平衡在月夜班数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焦虑和工作家庭平衡的效应值分别为0.882、1.173,效应量分别为42.9%、57.1%,抑郁和工作家庭平衡的效应值分别为0.901、1.029,效应量分别为46.9%、53.3%。结论轮值夜班不仅直接影响护士的职业倦怠,还通过负性情绪、工作家庭平衡间接影响职业倦怠,研究提示管理者应重视减少护士负性情绪,满足工作家庭平衡的需求,以降低轮值夜班对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

  • 标签: 护士 轮值夜班 负性情绪 工作家庭平衡 职业倦怠
  • 简介:摘 要:儿童与青少年的情绪波动引发冲动行为是学校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学校教师班级管理中非常棘手的问题。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系王廲斐教授在传统的情绪认知理论基础上,提出了DER双元情绪调节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儿童情绪团体辅导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双元情绪管理小团体辅导对儿童情绪智力的影响。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选取我校儿童进行了8次的团体辅导,结果表明,该情绪管理小团体辅导方案对我校儿童情绪智力的提高有显著性效果。

  • 标签: 双元情绪调节 团体辅导 情绪智力
  • 简介:情绪的产生通常伴随着相应的生理变化。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不同的适应意义,形成了不同的生理反应。该文综述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大脑中的反应差异,归纳了相关的研究结论和存在的争论,并指出寻找敏感情绪指标、脑功能定位、情绪调节等三个方向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显著的推动情绪研究的进步。

  • 标签: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大脑反应 差异
  • 简介:摘要: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情绪调节的发展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幼儿出现不良情绪时,父母和老师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去处理。由于幼儿语言表达不够精准,因此在与同伴交往时,他们常常会遭遇冲突,从而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幼儿情绪管理能力成为了当前幼儿园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一背景下,如果幼儿一旦出现了消极情绪,则需要结合幼儿自身的特点及性格特征去进行自我情绪的管理和调节,但是由于幼儿的身心发育都尚不完全,因此他们在情绪管理和控制方面也相对较弱。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学会有效地管理好自身的情绪呢?教师有责任向幼儿传授各种情绪管理技巧,并且引导幼儿进行情绪的管理,以此帮助幼儿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这一基础上,探索运用情感主题绘本,以促进幼儿情感管理能力的发展。

  • 标签: 情绪管理 幼儿 绘本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规范化培训期护士情绪劳动现状,并探究其与情绪智力的关系。方法2020年5—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312名规范化培训期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情绪劳动量表及情绪智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规范化培训期护士情绪劳动总分为(52.27 ± 10.18)分,条目总均分为(3.73 ± 0.73)分。3个维度中条目均分最高为深层扮演(4.62 ± 0.86)分,其次为情绪表达要求(3.62 ± 0.99)分,最低为表层扮演(3.42 ± 0.95)分。情绪智力及其各维度与情绪劳动各维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他人情绪评估(β值为-0.189,P<0.05)、自我情绪运用(β值为-0.255,P<0.01)对表层扮演有负向预测作用;自我情绪评估(β值为0.297,P<0.01)、自我情绪运用(β值为0.177,P<0.05)对深层扮演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情绪评估(β值为0.269,P<0.01)对情绪表达要求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规范化培训期护士存在中等水平情绪劳动,深层扮演程度最高。情绪智力对情绪劳动表现有预测作用,医院管理者可通过加强对规范化培训期护士情绪智力的培养,来促进其在工作中运用恰当的情绪劳动策略。

  • 标签: 规范化培训 新入职护士 情绪劳动 情绪智力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规范化培训期护士情绪劳动现状,并探究其与情绪智力的关系。方法2020年5—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312名规范化培训期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情绪劳动量表及情绪智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规范化培训期护士情绪劳动总分为(52.27 ± 10.18)分,条目总均分为(3.73 ± 0.73)分。3个维度中条目均分最高为深层扮演(4.62 ± 0.86)分,其次为情绪表达要求(3.62 ± 0.99)分,最低为表层扮演(3.42 ± 0.95)分。情绪智力及其各维度与情绪劳动各维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他人情绪评估(β值为-0.189,P<0.05)、自我情绪运用(β值为-0.255,P<0.01)对表层扮演有负向预测作用;自我情绪评估(β值为0.297,P<0.01)、自我情绪运用(β值为0.177,P<0.05)对深层扮演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情绪评估(β值为0.269,P<0.01)对情绪表达要求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规范化培训期护士存在中等水平情绪劳动,深层扮演程度最高。情绪智力对情绪劳动表现有预测作用,医院管理者可通过加强对规范化培训期护士情绪智力的培养,来促进其在工作中运用恰当的情绪劳动策略。

  • 标签: 规范化培训 新入职护士 情绪劳动 情绪智力
  • 简介: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河南省信阳市四所普通幼儿园学前班和三所普通小学二年级选取部分儿童及其家长和教师作为被试,运用《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和《儿童情绪调节量表》考察父母元情绪理念对5~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数据分析采用皮尔森积差相关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元情绪理念与5~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相关,且不同类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有不同的预测力;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父母评价与教师评价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存在差异。

  • 标签: 元情绪理念 情绪调节 教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的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HAD量表中焦虑总评分、抑郁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焦虑、抑郁程度,改善心理状态。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脑卒中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在面对幼儿这一群体时,有效地加强对幼儿情绪调控调节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为其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产生良好的铺垫作用,对幼儿的发展与成长产生较大的助力。所以,在现阶段,为了更好的实现对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也应该对情绪绘本的作用积极的进行发挥,以此作为载体,让幼儿掌握更多有关于情绪调节的技巧和方法。

  • 标签: 情绪能力 幼儿 情绪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