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后踝骨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发生率为7%~44%,良好复位和固定对于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后踝骨关节面塌陷使胫骨远端关节面不平整,需要精确复位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后踝骨关节面塌陷在术前评估中容易被忽视,导致术前准备不完善甚至漏诊。X线片和CT图像是骨折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笔者通过比较X线片与CT图像判断后踝骨关节面塌陷的准确性,以期为后踝骨的术前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踝损伤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关节面塌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后踝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6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3.02%,对照组优良率为72.09%,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踝骨患者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减少手术损伤,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高骨折端恢复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闭合复位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后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不同内固定方式在后踝骨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及生物力学特征。方法我们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60例后踝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保持这两组患者的数量一致,各有30例患者。我们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拉力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固定,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型钢板进行固定。之后,就这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后遗症和生物力学特征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经过术后随访观察,我们发现这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不大(p>0.05),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稍长,二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要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没有对照组高,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这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后遗症和不良反应。当骨折块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时,观察组患者的内固定失效平均压力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的效果更佳,二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受机体踝关节解剖特点及力学特征的影响,拉力螺旋内固定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方式的效果各有优势,在具体的临床治疗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后踝骨折 拉力螺旋内固定 微型钢板内固定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闭合性足踝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6例闭合性足踝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展开常规护理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闭合性足踝骨折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在脚踝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中选取到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组,分别提供常规护理(对照组)、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n=25。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放松+轻度例数偏多,其余指标偏低,(p<0.05)。结论:对脚踝骨患者使用手术室综合护理能够改善生理应激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综合护理 脚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脚踝骨患者手术治疗阶段,手术室综合护理的实施价值。方法:起始于2021年7月,截止于2022年7月内,入组脚踝骨患者140例,通过抽签法的分组原则,7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操作,70例研究组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对两组应激水平以及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护理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指数均小于对照组,同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比对P<0.05。结论:手术室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脚踝骨患者中,可提升临床满意度,稳定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结果,更好的配合术中操作。

  • 标签: 脚踝骨折 手术室综合护理 应激水平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显性后踝骨的发生原因、受伤机制和治疗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显性后踝骨的43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采用胫骨前侧手术入路行前外侧钢板联合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对无明显移位后踝骨先固定后踝骨再复位固定胫骨,对后踝骨移位明显者予先复位固定胫骨,然后手法复位后踝骨,再进行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所选患者中腓骨骨折均为中段及近端骨折,均未予固定。结果两组随访时间、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胫骨下1/3螺旋骨折愈合时间及总并发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Ⅵ型损伤组后踝骨愈合时间明显长于Ⅲ型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胫骨前侧单切口手术入路,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及空心拉力螺钉进行骨折固定,对Ⅲ、Ⅵ型骨折治疗效果均较好,是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显性后踝骨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胫骨骨折 踝关节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显性后踝骨的发生原因、受伤机制和治疗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显性后踝骨的43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采用胫骨前侧手术入路行前外侧钢板联合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对无明显移位后踝骨先固定后踝骨再复位固定胫骨,对后踝骨移位明显者予先复位固定胫骨,然后手法复位后踝骨,再进行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所选患者中腓骨骨折均为中段及近端骨折,均未予固定。结果两组随访时间、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胫骨下1/3螺旋骨折愈合时间及总并发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Ⅵ型损伤组后踝骨愈合时间明显长于Ⅲ型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胫骨前侧单切口手术入路,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及空心拉力螺钉进行骨折固定,对Ⅲ、Ⅵ型骨折治疗效果均较好,是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显性后踝骨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胫骨骨折 踝关节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粉碎性双踝骨术后关节未复位患者应用不同复位内固定(闭合、切开)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粉碎性双踝骨术后关节未复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和观察组(闭合复位内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5.0%相较于对照组高8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粉碎性双踝骨术后关节未复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粉碎性双踝骨折 关节未复位 不同复位内固定(闭合 切开)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以外踝骨患者80例,开始时间为2018年1月,结束时间为2018年12月,分为常规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给予常规组普通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给予干预组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外踝骨患者实施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外踝骨折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内踝骨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纳入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中医院骨科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单纯内踝骨患者66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两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30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36例。分别于入院时、修复后3个月按照Kofoed评分标准进行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患者随访3-12个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30例中28例切口甲级愈合,2例切口乙级愈合;骨折解剖复位30例,复位不良0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36例中切口均甲级愈合,解剖复位均固定良好。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按照Kofoed评分,3个月随访时,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踝关节评分满意率为97.0%,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满意率为100.0%。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内踝骨均有肯定的疗效,但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创伤小,可减少感染率,有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恢复锻炼。

  • 标签: 经皮空心加压螺钉 切开复位内固定 单纯内踝骨折
  • 简介:目的比较外侧中和钢板和后外侧解剖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外踝骨的疗效。方法本组共44例,其中男25例,女19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外侧中和钢板组(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9.6±15.8)岁(60~84岁),术前腰椎骨密度(0.889±0.104)g/cm^2,股骨颈骨密度(0.675±0.092)g/cm^2;后外侧解剖钢板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7.9±13.2)岁(60~78岁),术前腰椎骨密度(0.925±0.093)g/cm^2,股骨颈骨密度(0.568±0.062)g/cm^2;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分别为4.8天和4.5天。致伤原因:平地摔伤24例,自行车摔伤4例,楼梯扭伤16例;根据影像学旋后外旋型损伤分度:Ⅱ度(单纯的外踝骨)7例,Ⅲ度(外踝和胫骨远端后外侧骨折)4例,Ⅳ度(外踝、胫骨远端后外侧及内踝骨)33例。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踝评分系统(Americanorthopedicfootanklesociety,AOFAS)对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44例获平均17(12~25)个月随访,两组的性别比例、年龄、合并症、旋后外旋型骨折分度、术前住院时间和股骨颈骨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26)。术后12个月随访AOFAS评分:外侧中和钢板和抗滑钢板组分别为平均(93.7±6.1)分和(94.5±6.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切口相关并发症:外侧中和钢板组9例并发切口感染和内固定激惹等,后外侧抗滑钢板固定组并发内固定激惹和腓骨肌腱病各1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旋后外旋型外踝骨均安全有效,但后外侧解剖钢板可以减少切口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踝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复位治疗方法对足踝骨患者的康复效果及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选取治疗的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结果:在接受了相关的治疗后,治疗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50%,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P<0.05)。结论:对于足踝骨的患者,应用不同的复位治疗的方式,康复效果及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所以对于足踝骨的患者,需要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换则会恢复,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不同复位治疗 足踝骨折 康复效果 踝关节功能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复位治疗方法对足踝骨患者的康复效果及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选取治疗的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结果:在接受了相关的治疗后,治疗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50%,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P<0.05)。结论:对于足踝骨的患者,应用不同的复位治疗的方式,康复效果及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所以对于足踝骨的患者,需要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换则会恢复,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不同复位治疗 足踝骨折 康复效果 踝关节功能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复位治疗方法对足踝骨患者的康复效果及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选取治疗的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结果:在接受了相关的治疗后,治疗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50%,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P<0.05)。结论:对于足踝骨的患者,应用不同的复位治疗的方式,康复效果及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所以对于足踝骨的患者,需要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换则会恢复,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不同复位治疗 足踝骨折 康复效果 踝关节功能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对闭合性足踝关节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从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选择200名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进行阶段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初始起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踝足能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分阶段性康复护理 闭合性足踝骨折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对闭合性足踝骨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闭合性足踝骨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对比两组护理干预下患者足髁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闭合性足踝骨患者应用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可显著改善患者足髁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 闭合性足踝骨折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对闭合性足踝骨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于2022年6月-2023年12月,收录60例闭合性足踝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功能评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功能评分提高,结果比较P<0.05。对照组满意度76.67%,观察组满意度96.67%,结果比较P<0.05。结论:通过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能够帮助闭合性左踝骨患者有效的恢复关节功能。

  • 标签: 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 闭合性足踝骨折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骨患者关节镜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的112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技能术前指导术后服务以及服务态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手术中应用优质化护理,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关节镜 空心钉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联合快速康复模式在足踝骨围术期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足踝骨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的临床护理和治疗一直是临床中关键性的研究课题,为了促进该疾病康复效果,研究也对循证护理联合快速康复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并在这一基础上展开对比实验,主要目的是循证护理联合快速康复模式为了对进行探索和统计。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足踝骨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联合快速康复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护理效果的提升。

  • 标签: 循证护理 快速康复模式 足踝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