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骨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7例踝骨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访1年分析患者预后效果。结果随访1年,87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89.22%(149/87),术后未见未见骨不连,均恢复正常行走功能。结论手术治疗踝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行走功能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踝关节 三踝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旋前、后外旋型踝骨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分析资料为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本医院纳入及开展手术治疗的30例旋前、后外旋型踝骨患者,对30例患者开展对应手术治疗,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的术后骨折恢复优良合计值是76.67%,术后并发症合计值是6.67%。结论对旋前、后外旋型踝骨患者开展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旋前 后外旋型 三踝骨折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踝骨骨折块固定治疗Ⅲ、Ⅳ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Ⅲ、Ⅳ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入路直型重建钢板固定外踝,利用半螺纹松质骨钉固定内踝骨,手术结束后在透视机的辅助下以手法闭合复位后踝骨,后进行一个月的外石膏固定。实验组患者采用腓骨后缘和跟腱外缘入路,直接进行骨折复位,临时固定采用克氏针,后利用T型钢板固定,踝骨块固定之后进行踝骨固定,最后临时固定采用石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关节复位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关节复位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踝骨骨折块固定治疗Ⅲ、Ⅳ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折块固定 骨折愈合 Ⅳ型踝关节骨折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踝骨的临床疗效作探讨。方法选入对象为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踝骨患者3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对照组用经后路内侧手术入路显露后踝治疗,观察组用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比对照组73.3%高,P<0.05,χ2=3.1895。结论踝骨患者接受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经后外侧入路 经后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踝骨患者采用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踝骨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主要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54例,实施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为54例,予以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治疗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统计分析,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要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变化,均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骨患者实施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应用价值十分优异,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三踝骨折 后外侧入路 解剖 复位固定 后踝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踝骨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20例双踝骨行手术治疗。结果经3~24个月随访,获得效果良好。结论依据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和骨折分型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 标签: 临床手术治疗 双踝骨折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归芍接骨汤加减辩证治疗踝骨60例疗效。方法在2014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在我院选取60例踝骨患者,均在我院进行手术复位固定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归芍接骨汤加减辩证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8.3%,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为(2.1±0.3)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为(1.3±0.2)分,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踝骨患者采用归芍接骨汤加减辩证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三踝骨折 归芍接骨汤 加减辩证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顺序。方法10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外踝一后踝一内踝的顺序行复位内固定。对照组行后、外、内踝顺序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愈合时间。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90.4±8.5)分高于对照组的(81.6±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77,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46.5±15.1)ml、手术时间(51.6±6.5)min、临床愈合时间(5.51±1.52)周均少于对照组的(161.6±16.4)ml、(63.4±8.1)min、(6.86±1.6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90、8.034、4.269,P〈0.05)。结论外踝-后踝-内踝的顺序行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骨疗效肯定,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

  • 标签: 三踝骨折 内固定 顺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接收的74例踝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则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复位疗效及各项指标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89.19%,与对照组86.49%的优良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长,但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短/少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与手术治疗相当,同时该治疗方法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踝骨骨折 中医手法复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踝骨骨折患者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关节镜下踝部骨折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20例,优8例,良1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对照组患者20例,优5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镜下踝关节手术治疗踝骨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微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踝骨骨折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踝骨采用漂浮体位后外侧及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予以探究。方法纳入本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踝骨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实施传统入路配合仰卧位手术治疗,观察组42例实施漂浮体位后外侧及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优良率、手术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手术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入路手术相比,漂浮体位后外侧及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踝骨的效果更高,住院时间更短。

  • 标签: 漂浮体位 后外侧及内侧入路手术 三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踝骨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及疼痛评分。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这一阶段我院收治的150例踝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7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34.91±12.10)d,短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3.22±0.18)分,低于对照组(P<0.05);AOFAS优良率为90.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应用于踝骨患者围手术期利于降低其疼痛程度,加快骨折愈合,提高愈合优良率。

  • 标签: 中医护理 三踝骨折 效果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髓内钉结合后踝空心螺钉治疗胫骨骨折合并后踝骨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胫骨骨折合并后踝骨36例,采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固定后踝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结果36例患者骨折复位良好,踝关节活动无受限,后期效果满意。结论空心螺钉闭合复位内固定结合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合并后踝骨创伤小,疗效确切。

  • 标签: 胫骨骨折 后踝骨折 闭合复位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踝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踝骨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1年踝关节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应用于踝骨患者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下地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 标签: 三踝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桃红四物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骨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1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患有踝骨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78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内固定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痂生成时间以及各个时间点的Kofoed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痂生成时间以及各个时间点的Kofoed评分等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骨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 三踝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后踝骨固定手术中不同入路方式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81例后踝骨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后内侧入路治疗)与B组(40例,后外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踝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显著短于B组(P<0.05),术中失血量、X线暴露次数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A组不良事件出现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相较于后外侧入路,后踝骨固定手术中后内侧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与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失血量与X线暴露次数、不良事件,在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上与后外侧入路方式效果相当。

  • 标签: 后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空心螺钉和支撑钢板治疗后踝骨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后踝骨患者电脑随机分成2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空心螺钉治疗,观察组采取支撑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和活动范围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后踝骨患者术后一年的踝关节功能评分(93.64±1.10)分高于对照组,背屈范围(21.22±1.38度)、跖屈范围(42.51±3.26度)、内翻范围(21.34±2.59度)以及外翻范围(27.56±2.28度)均更大(p<0.05)。结论支撑钢板治疗后踝骨较空心螺钉更加有效。

  • 标签: 空心螺钉 支撑钢板 后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比较两种手术入路(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治疗的42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后外侧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为(15.31±2.90)周,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6.71±2.5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45.10±1.52),高于对照组(40.56±1.86)的评分。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9.3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8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外踝骨效果显著,但是后外侧入路对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治疗效果更有优越性,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踝关节功能。

  • 标签: 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踝关节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