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踝骨中固定后踝骨治疗中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和后踝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0.4~2021.4就诊于重庆市南川区水江中心卫生院的踝骨中固定后踝骨患者66例,随机抽签法施以分组分析,施以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的33例患者分入对照组,施以后踝解剖钢板固定术治疗的33例患者分入试验组,对比和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手术效果试验组明显较好(P

  • 标签: 三踝骨折 后踝骨折 空心螺钉 后踝解剖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踝解剖钢板与空心螺钉在踝骨中固定后踝骨的应用比较。方法:本报告以2017年5月-2021年5月截取的86例踝骨踝骨患者作为数据分析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即常规和研究两组,各43例。常规组选择在手术后用空心螺钉固定,研究组则选择后踝解剖钢板固定。 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较比于常规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对踝骨踝骨患者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后的效果更加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后踝解剖钢板 空心螺钉 三踝骨折中 固定后 踝骨折 应用比较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脉冲式加压冷疗法在踝骨术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1年来我院治疗踝骨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冰袋冷敷消肿,研究组采用脉冲式加压冷疗法,其他常规护理措施相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踝周径肿胀程度、术前等待时间、重度疼痛人数、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后24h、48h踝周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前等待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重度疼痛人数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踝骨术前实施脉冲式加压冷疗法护理可以降低患者踝周肿胀,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时间。

  • 标签: 脉冲式加压冷疗法 三踝骨折 术前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骨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20例踝骨患者资料。男16例,女4例;年龄20~70岁,平均49.6岁;均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外踝、后踝和内踝。术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5~115 min,平均88.4 min;术中出血量为50~600 mL,平均120 m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2~5.4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期间无手术切口感染坏死、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87.8±6.4)分]较术前[(32.3±4.9)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4,P<0.001);根据VAS评分:0分1例,1~3分13例,4分6例。结论踝骨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少、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 标签: 踝损伤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前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踝骨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传统踝关节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手术实施治疗,观察组为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较少P<0.05;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中,观察组97.22%,对照组86.11%,P<0.05。结论:对于踝骨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失血量、促进骨折愈合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三踝骨折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踝骨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踝骨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前后组内跖屈、背屈角度提高,同时护理后观察组跖屈、背屈角度大于对照组(P

  • 标签: 康复护理 三踝骨折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踝骨骨折患者选择中医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 72例踝骨骨折患者于2018年3月-2020年8月就诊。以前瞻性随机分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踝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踝骨骨折 中医手法复位 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外侧入路结合腓骨远端锁定板空心钉治疗踝骨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双盲法等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踝骨患者46例为两组,对照组行普通解剖型钢板+螺钉治疗,观察组行内外侧入路+腓骨远端锁定板空心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内外侧入路 腓骨远端 锁定板 空心钉 三踝骨折 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踝骨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1年3月-2022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踝骨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以常规踝关节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进行治疗,后者以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进行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以及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P<0.05)。结论:以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术对踝骨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在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基础上助力患者尽早康复,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术 内侧复位固定术 三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优质护理对踝骨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改善作用展开探讨。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60名踝骨患者,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其中一组为对照组(n=30,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n=30,优质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足踝部疼痛程度评分对比,护理后疼痛评分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94.35±4.28)高于对照组患者(85.72±3.26),(p<0.05)。结论:针对踝骨患者,围术期优质护理的实施,对于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减轻术后疼痛等并发症作用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优质护理 三踝骨折 护理满意度 改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踝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108例踝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踝关节外侧入路联合内侧路固定治疗,观察组开展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恢复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负重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骨折移位、感染、愈合畸形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踝骨患者,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 内侧复位固定 三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踝骨患者,应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其临床效果作为研究重点。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4月-2022年4月,接诊踝骨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开展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临床情况数据统计,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均显著更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三踝骨折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 内侧复位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踝骨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32例;年龄19~71岁[(49.2±14.9)岁]。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4度33例,旋前外旋型4度13例。25例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改良入路组),21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入路组)。比较两组术后3 d和1周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术后患肢麻木及伤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21个月[(14.8±2.2)个月]。术后3 d两组VAS、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改良入路组VAS为3.0(3.0,4.0)分,显著低于传统入路组的4.0(3.0,5.0)分(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入路组背伸活动度为(11.8±2.8)°,显著大于传统入路组的(8.1±3.5)°(P<0.01)。末次随访时两组Baird-Jack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传统入路组4例出现患肢麻木,2例伤口皮肤坏死,改良入路组无患肢麻木及伤口皮肤坏死出现(P<0.01)。结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与传统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骨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前者具有疼痛减轻、踝关节背伸功能恢复更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踝关节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内翻位石膏夹板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踝骨伴距骨脱位治疗的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2017年6月至2021年8月踝骨伴距骨脱位经保守治疗36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结果 对36例病人随访,24例治愈,8例好转,评定效果优良。讨论 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踝骨伴脱位治疗效果优良,对促进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三踝骨折 手法复位 外固定 石膏夹板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踝骨骨折合并下胫啡联分离患者的护理作用。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踝骨骨折合并下胫啡联分离患者作为样本,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实验组为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采取综合护理,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理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对比发现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综合护理在踝骨骨折合并下胫啡联分离护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不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升护理满意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踝骨骨折 下胫啡联分离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并发症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后利用手术坚强固定后踝骨块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21年6月-2022年6月,选择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单双号抽签法,分成两组,单号50例为对照组,不进行踝关节固定,双号50例为观察组,接受手术坚强固定后踝骨块。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恢复优良率、关节功能恢复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踝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比较(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两组差异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P<0.05)。结论:将手术坚强固定后踝骨块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治疗中,可加快愈合速度,确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改善肢体功能,降低并发症产生,这种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十分显著,具有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手术坚强固定 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3例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随机分为常规组(36例)和针护组(37例)。常规组根据手术需求实施常规护理,针护组在常规组增加针对性干预措施,监测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变化,并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针护组术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伴内外踝骨的后踝两部分骨折患者实施联合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8例伴内外踝骨的后踝两部分骨折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3月-2021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给予后外侧入路治疗和后内侧、后外侧联合入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VAS评分、愈合时间和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伴内外踝骨的后踝两部分骨折患者联合入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伴内外踝骨折 后踝两部分骨折 联合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