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伴内外踝骨的后踝两部分骨折患者实施联合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8例伴内外踝骨的后踝两部分骨折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3月-2021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给予后外侧入路治疗和后内侧、后外侧联合入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VAS评分、愈合时间和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伴内外踝骨的后踝两部分骨折患者联合入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伴内外踝骨折 后踝两部分骨折 联合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对比后踝骨患者分别采用支撑钢板和空心螺钉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间本院骨科接收60的例后踝骨患者,参照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共有30例,取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案治疗;观察组共有30例,取支撑钢板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且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以记录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对比(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显著更多(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Baird-Jackson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较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支撑钢板内固定方案在后踝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案更为优秀,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后踝骨折 支撑钢板 空心螺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评估后踝骨与固定对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膝上截肢新鲜尸体标本20个(10具),解剖并测量下胫腓后韧带、下胫腓横韧带复合体在胫骨后方的附着范围;以韧带复合体在胫骨后方附着区为基础建立旋后外旋Ⅲ度后踝骨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模型,经力学加载分析胫骨后方韧带附着区不同投影面积的后踝骨和固定对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影响,确定后踝骨胫骨后方投影面积截点值SF;测量单纯后踝固定与单纯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踝关节的刚度。结果所有标本均存在下胫腓后韧带和下胫腓横韧带结构。下胫腓后韧带在胫骨后方的附着范围相对较广,附着于胫骨后外侧,最高点距离关节面(45.2±5.6)mm;下胫腓横韧带附着于胫骨后方远端,其最高点距离关节面(5.5±1.0)mm。下胫腓后韧带、横韧带复合体在胫骨后方的附着区宽度随距离关节线距离增大而减小。后踝骨胫骨后方投影面积截点值SF为1/4S。单纯后踝固定的刚度为(0.264±0.080)N·m/°,单纯下胫腓联合固定的刚度为(0.164±0.061)N·m/°;单纯后踝固定可恢复的刚度百分比(60.9%±10.2%),大于单纯下胫腓联合固定的(37.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9,P<0.001)。结论后踝骨手术术式的选择需同时考虑恢复或维持胫距关节的轴向稳定性和下胫腓联合的旋转稳定性:当下胫腓联合不稳定且后踝骨在胫骨后方韧带附着区投影面积比≥1/4时建议行单纯后踝骨复位固定、投影面积比<1/4时建议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稳定手术指征仅取决于其对胫距关节轴向稳定性的影响、后踝骨累及关节面的面积及骨折移位程度,不必考虑后踝骨块在胫骨后方投影面积大小。

  • 标签: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闭合性足踝骨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70名成年闭合性足踝骨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5人,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以常规护理为主的护理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骨折Baird-Jackson评分、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Baird-Jackson评分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闭合性足踝患者常规护理的有效结合,可以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基础上,改善患者预后,也可以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闭合性足踝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闭合性足踝骨患者护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效果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4例闭合性足踝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两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使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制定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闭合性足踝骨患者康复中的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闭合性足踝骨折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外敷结合中医护理干预对足踝骨患者疼痛症状影响。方法 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院内收治的86例足踝骨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43例。参照组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中药外敷结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施后,参照组的VAS评分比观察组高;参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观察组多,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 中药外敷+中医护理干预能更好的促进足踝修复,减轻疼痛感和不良反应,影响颇佳。

  • 标签: 中药外敷 中医护理 足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外踝后踝骨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外踝后踝骨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进行,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均分,各42例。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前踝关节活动功能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上升,且研究组更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研究组明显更低,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外踝后踝骨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术后关节的活动性,并减少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外踝后踝骨折 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用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内侧延伸型后踝骨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不同治疗方案比较临床应用价值,将2019.01~2021.07期间设置为样本收集时间,对内侧延伸型后踝骨患者60例进行对比分析,顺序编码分组,分为参照组、试验组(各30例),分别实施后外侧入路术式治疗及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干预,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下手术指标、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指标、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相对比参照组,数据优化价值积极,(P<0.05)。结论:内侧延伸型后踝骨患者用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方法,可积极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缩短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临床疗效积极,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后内侧入路手术 内侧延伸型后踝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在脚踝骨手术患者中的价值。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案例对象(脚踝骨手术患者)5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案例对象进行分组,一组应用手术室综合护理(观察组,n=26),一组应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26),对不同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骨折恢复时间等指标记录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组中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指标96.29%(25/26)高于对照组74.07%(20/26),(p<0.05)。结论: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在脚踝骨手术患者中的价值显著,可参考应用。

  • 标签: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 脚踝骨折手术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讨对足踝骨患者进行护理中有效应用以循证理念为指导的整体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一年时间接收的80例骨踝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把循证理念作为指导的整体护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在护理骨踝骨患者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模式,把循证理念作为指导且进一步融入到整体护理的全过程,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所以这种整体护理模式具备推行的价值。

  • 标签: 循证理念 整体护理 足踝骨折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给闭合性足踝骨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对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本院医治闭合性足踝骨的100例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将采取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的5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和AOFAS评分。结果:研究组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干预后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AOFA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可以加快闭合性足踝骨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其康复效果、减轻其疼痛程度。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闭合性足踝骨折 关节功能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治疗内踝或后踝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应用螺钉固定的内踝或后踝骨患者,统计比较应用金属螺钉和可吸收螺钉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总体费用、负重时间及疗效方面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间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疗效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在总体费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治疗内踝或后踝骨中具有相似的固定效果,且使用可吸收螺钉具有避免二次手术和总体费用上的的优势。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可吸收螺钉 金属螺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骨骨折患者应用分阶段康复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踝骨骨折患者72例,分为参照组36例,开展常规康复护理,探究组36例,开展分阶段康复干预,分析两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探究组康复时间、满意度短(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康复干预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获得患者较高满意度。

  • 标签: 分阶段康复 踝骨骨折 康复指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踝骨科疾病的护理。方法对足踝骨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开展全程系统性的心理和机能康复护理对促进患者机能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足踝骨科 护理
  • 简介:【摘要】 足踝部作为人体重要的负重部位之一,在日常运动或活动中极易发生损伤或骨折,及时且正确护理足踝部损伤患者,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可直接关系患者的患处预后以及今后的生存质量与踝关节机能的康复。故本文围绕足踝骨科护理的相关方法及注意事项展开浅谈,内容如下。

  • 标签: 足踝部 骨科疾病 护理措施 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抗滑钢板内固定、空心钉内固定应用于治疗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的疗效。方法 于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收治70例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AOF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AOFAS评分(83.51±2.69)分高于对照组(75.63±2.13)分(P<0.05)。结论

  • 标签: 抗滑钢板内固定 空心钉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2年10收治的96例后踝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12-20个月随访,平均18.7±0.8个月,观察组优良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42%,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微创,患者术后功能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 后踝骨折 传统术式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臂X线机透视下微创植入国产空心钛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的疗效。方法将2009—2013年我院收治新发内踝骨的患者23例,随机分为微创、对照两组,微创组12例应用C臂X线机透视下微创技术空心钉固定,对照组11例为传统的手术开放复位、螺钉固定。结果微创组平均住院时间6.5±1.4天;骨折愈合时间11.8±0.9周;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臂X线机透视下微创植入空心钉固定手术治疗内踝骨,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愈合时间快,关节面复位好、固定可靠,可早期康复训练,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国产空心钛钉 内固定 内踝骨折 C臂X线机透视下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