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5月-2020年9月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6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比较常规围术期护理和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加快患者康复。

  • 标签: 内镜黏膜切除术 大肠息肉 围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鼻窦炎、鼻息肉行鼻镜手术治疗效果以及相影响因素。 方法 : 纳入时间为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纳入来我院就诊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50 例,对相关影响因素(头部胀痛、鼻后滴漏、手术前后鼻塞)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行 VAS 评分和 Lund-Kebbedy 评分进行分析。 结果: 相比于手术前,术后患者的 VAS 评分和 Lund-Kebbedy 评分明显较优,组间差异性显著( p < 0.05 )。 结 论 : 对鼻窦炎、鼻息肉行鼻镜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患者预后情况较优,明确以上头部胀痛、鼻后滴漏、手术前后鼻塞相关影响因素,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 标签: 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消化镜室不良事件出现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防范策略,进一步减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4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 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既往 5 年我院消化镜室接受镜诊疗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病例,此阶段作为对照组 。前瞻性研究对象:应用 PDCA 循环策略后 1 年内在我院消化镜室接受镜诊疗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病例,此阶段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镜室近 5 年来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病例,明确其发生原因,评估 PDCA 循环策略的应用价值。 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2 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19 例,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护理人员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共发生 4 例,其次是医嘱执行不正确、医院后勤保障系统不完善,均发生 3 例,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对患者评估能力不足分别发生 2 例, 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未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差分别发生 1 例。 结论:分析 消化镜室不良事件出现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 PDCA 循环策略,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室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调查 PDCA循环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取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共56例,均施行鼻镜手术,但分别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患者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和常规组相比,综合组总有效率较高、生活质量评分较佳,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模式的施行,既可增强患者鼻镜手术效果,还可增强机体生存质量,可推广。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真菌性鼻-鼻窦炎 总有效率 生存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宫颈高级别上皮病变开展宫颈环形电切术的疗效如何。方法:将80例宫颈高级别上皮病变患者确定为试验样本,在2018年5月-2020年7月选择病例,分为两个组,以双色球法为依据,命名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治疗方法各自是冷刀锥切术、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比的两项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为组名者,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为组名者,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比之低,数据的差异上是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方式进行宫颈高级别上皮病变的治疗,不仅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优先选择和推广。

  • 标签: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在为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为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通常会应用冠状动脉造影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诊断,然而由于这种诊断方式需要对患者的动脉进行穿刺,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此外,若患者发生可急性血管堵塞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通常会运用冠脉支架植入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治疗,然而这种手术方式在术后也容易发生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本文对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以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并发症护理要点进行分析,以供简单参考。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内支架植入 并发症 护理要点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血液净化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对自体动静脉瘘自我维护的影响。方法:将 2018年 1月 -2019年 10月间在本院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60例作为观察样本,参照双盲法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病例数均为 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评比两组的自体动静脉瘘自我维护情况的不同。结果:试验组定期监测、瘘侧肢体不负重、不受压、保暖及定期健手操等瘘自我维护情况与对照组间予以比较,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 P< 0.05)。结论:血液净化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自体动静脉瘘自我维护能力和效果,具有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的意义。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 自我维护
  • 简介:  摘要:目的 对应用早期经鼻饲方式对 N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 41例。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肠营养支持;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对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肠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改善情况、病情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应用早期经鼻饲方式对 N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经鼻饲; NICU;危重症患者;肠营养支持     NICU病房中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大多数情况下通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以综合治疗为主。使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提高其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点性问题。该类患者病情的恢复是建立在人体的内环境正常的基础至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患者机体的实际营养状态 [1]。我院对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分别通过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和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进行肠营养支持,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治疗效果,现汇报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抽取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本组的 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 41例,其中包括 23例男性患者和 1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 46~ 82岁,平均年龄( 61.5±1.2)岁;发病时间 1~ 14h,平均发病时间( 4.7±0.5) h;治疗组患者 41例,其中包括 24例男性患者和 17例女性患者;年龄为 48~ 81岁,平均年龄( 61.7±1.1)岁;发病时间 1~ 13h,平均发病时间( 4.5±0.6) h。本次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自然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 P<0.05,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营养支持方式 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在治疗期间实施肠营养支持 [2]。     1.2.2治疗组营养支持方式 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在治疗期间实施肠营养支持 [3]。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改善幅度、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2 结果     2.1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采用肠营养支持后( 5.62±1.03) d病情表现恢复稳定,共计住院接受治疗( 13.47±3.06) d;治疗组采用肠营养支持后( 2.84±0.61) d病情表现恢复稳定,共计住院接受治疗( 8.94±3.28) d。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2.2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幅度 对照组患者实施肠营养支持前 Hb水平为( 138.94±2.41) g/L,营养支持后 Hb水平为( 104.57±3.16) g/L,组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ALB水平为( 40.74±3.11) g/L,营养支持后 ALB水平为( 31.26±2.85) g/L,组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TP水平为( 68.32±4.15) g/L,营养支持后 TP水平为( 57.48±3.36) g/L,组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组患者实施肠营养支持前 Hb水平为( 139.05±3.04) g/L,营养支持后 Hb水平为( 131.18±2.95) g/L,组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ALB水平为( 41.03±2.56) g/L,营养支持后 ALB水平为( 38.68±3.03) g/L,组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TP水平为( 67.96±3.64) g/L,营养支持后 TP水平为( 63.42±3.04) g/L,组差异显著( P<0.05)。两组营养支持前营养状况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营养支持后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2.3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采用肠营养支持后, 11例患者的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17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 13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患者病情治疗有效率为 68.3%;治疗组采用肠營养支持后, 16例患者的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21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 4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患者病情治疗有效率为 90.2%。两组病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对 NICU患者实施肠营养支持,主要具有以下几大优点:①无论进食的多少,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都会始终存在,输液泵可以通过持续给食原理进行营养支持,与胃肠的运动形式最为相近;②持续泵注鼻饲可以使营养液以缓慢均匀的速度进入到患者的消化道,既可以对各种营养成分缓慢均匀的吸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营养液对消化道产生的刺激减轻,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度,而使机体的应激性得到有效控制,还能够充分的避免由于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而导致胃肠的张力水平过高,使肠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降低,对胃肠黏膜的正常生理结构的功能进行维持;③泵注法鼻饲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不仅仅减少了污染的操作环节,还进一步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结合本次研究课题所得的相关数据,对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明显更高,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更短,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改善程度明显更大,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笔者认为: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和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进行肠营养支持均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的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肠营养支持支持方式,为临床治疗 NICU危重症损害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 29( 6): 379.     [2]李鸿宇 . 早期肠营养联合益生菌对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19( 25): 254-255.     [3]熊爱民,龙英华 . 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经鼻饲管肠营养的相关研究 [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17( 32): 175-176.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触发点 疗法对脑卒中后足翻 60 例 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将 20 18 年 8 月 1 日 到 20 19 年 8 月 31 日 在本院住院符合诊断标准的60 例脑卒中后足翻 患者,小针刀松解触发点,每周一 次 3 次一 疗程,比较 治疗前后 Ashworth评分 Fugl- Meyer评分及 ADL积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8 .3 %。 结论:提示小针刀松解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足翻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小针刀 触发点 足内翻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消化镜检查中实施 PDCA 循环模式对其风险因素的控制情况。 方法 : 纳入时间为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选取来我院进行消化镜检查的患者 80 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分组,各 40 例。对参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对实验组实施 PDCA 循环模式护理。计算 2 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镜清洗、消毒合格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镜清洗、消毒合格率相比于参照组较高, 2 组间差异性显著( p < 0.05 )。 结 论 : 在消化镜检查中实施 PDCA 循环模式对其风险因素的控制情况,有效的避免差错事件发生。

  • 标签: 消化内镜检查 PDCA 循环模式 风险因素 控制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颅动脉瘤患者在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使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的颅动脉瘤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8.1-2020.1,随机取 84例,分为 2组,一组是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n=42),另一组是加用综合护理的实验组( n=42),评价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加用综合护理的实验组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P< 0.05)。结论:对颅动脉瘤患者在行介入栓塞术治疗过程中使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颅脑损伤在优质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为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给予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护理的满意度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方面。结果:将两组患者的评分数据相对比,实验组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方式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对患者健康质量的提升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RPH 联合外剥扎术与 PPH 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诊治的 124 例重度混合痔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 n=62 , RPH 联合外剥扎术治疗)和对照组( n=62 , PPH 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与 PPH 治疗相比, RPH 联合外剥扎术在重度混合痔患者治疗中有着更好的效果,且术后并发症更少,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RPH 联合外剥内扎术 PPH 重度混合痔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肠营养支持对老年肿瘤化疗患者的免疫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12-2020.12于我院收治的老年肿瘤化疗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采用肠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营养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7d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7d后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消化道息肉镜切除术后的价值。方法: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科接诊结肠息肉病人9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镜切除术后用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关于并发症,试验组的发生率2.04%,和对照组14.29%相比更低(P<0.05)。关于sf-36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89.25±2.53)分,和对照组(81.47±3.18)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消化道息肉镜下切除术后用综合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预后更好。

  • 标签: 消化道息肉 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 内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肠营养护理方法在脑外伤昏迷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可行性。方法:以64例脑外伤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早期肠营养支持(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后,总结护理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与免疫功能等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实施肠营养支持方案具有可行性,该护理方法可以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并强化免疫功能,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脑外伤昏迷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免疫功能 营养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镜黏膜切除术在肠息肉患者临床干预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0例肠息肉患者,随机分组后,观察组患者实施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常规切除术治疗,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3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肠息肉患者临床干预阶段,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整体治疗效果更满意,本文结果证实该术式在预防并发症、减少出血量等方面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肠息肉 内镜治疗方案 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治疗中运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所起到的干预效果进行深入探究。方法:以我院于 2019.01-2019.12期间接纳治疗的 80例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对其最终治疗效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为( 92.45±2.17)分;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前牙反牙合均得到纠正,治疗有效率为 100%。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可有效提高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器 固定式牙合垫 恒牙早期 前牙反牙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创伤骨科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固定架治疗及外固定架治疗,并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 B组较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骨折愈合优良率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架应用到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中,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同时提升骨折愈合效果,对骨折预后有积极影响意义。

  • 标签: 外固定架 创伤骨科 并发症 骨折愈合
  • 简介:【摘 要】目的:评析鼻镜结合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的实验对象为本院 2015 年 4 月 -2017 年 6 月收治的 110 例鼻息肉患者,根据单双号法进行分组,各 55 例,对照组给予鼻镜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和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各自为 78.2% 、 96.4% ,两组予以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 )。 结论:鼻镜手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显著提高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选择和推荐。

  • 标签: 鼻息肉 糖皮质激素 鼻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