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行肠内营养护理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并分析其护理效果。 方法: 2018 年 1 月份至 2018 年 12 月份在我院行治疗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中,随机抽取 50 例,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分别给予普通护理与护理干预,比较其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 P < 0.05 ) 。 结论: 对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可采用护理干预,以确保护理效果及总体安全性。

  • 标签: 老年营养不良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40名存在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小组划分得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一段时间之后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营养状态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肠胃功能以及恢复时间方面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营养不良 肠内营养支持 综合护理 胃肠道功能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低热量胃肠外营养治疗对普外科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普外科96例营养不良患者,其中48例采取常规胃肠外营养治疗,为参照组,48例采取低热量胃肠外营养治疗,为观察组。治疗后测量体重、采集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营养指标检测并采用FAI量表进行疲劳度检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重明显增加,各项生化指标数值高于参照组、FAI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结论 低热量胃肠外营养疗法对普外科营养不良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帮助患者吸收营养,增长体重,在该治疗模式下,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得到显著改善,疲劳感得到有效缓解,临床应用价值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低热量胃肠外营养治疗 营养不良 普外科 营养指标 体质量 疲劳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膳食平衡指数的营养干预在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的研究一共将76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选进,采用随机数表发分为2组(对照、试验),均有38例。时间最初为2020.1月,最终截止日为2020.12月。给予前一组实施常规干预,后一组在前组基础上实施膳食平衡指数的营养干预,对比干预结果。结果:干预后,膳食摄入过量(DBI-HBS)、膳食摄入不足(DBI-LBS)、膳食质量距(DBI-DQD)的膳食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生存质量(WHO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对该患者实施此种干预方式有着良好价值。

  • 标签: 膳食平衡指数 营养干预 老年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肠内营养是目前临床公认的肠道功能允许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首选补充营养的方式,其主要利用管饲或胃肠道的方式将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营养素等提供给患者,以免出现小肠黏膜萎缩或胃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的情况。

  • 标签: 老年 营养不良 肠内营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肠内营养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态。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 营养不良 肠内营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的干预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观察组(96.00%)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60.00%),观察组不良症状的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34%),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肠内营养护理干预 老年营养不良患者 干预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护理在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观察组(96.00%)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60.00%),观察组不良症状的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34%),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肠内营养护理 老年营养不良患者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 我院收治老年营养不良患者82例为研究观察对象,2021年10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患者采集时间,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予以个性化肠内营养护理),观察两组营养指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进行2组护理满意度比对,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肠内营养护理应用于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护理中,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肠内营养护理 老年营养不良 护理满意度 血清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OLR3B基因突变相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低髓鞘化白质营养不良伴性腺功能减退一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2016年3月收治的1例来自非近亲结婚家庭的女性先证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科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结合一代测序对患者及家系成员进行突变位点验证,应用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患者自幼运动发育迟缓,进行性走路不稳伴认知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肌张力障碍,伴有先天性白内障及青春期发育延迟、原发性闭经及身材矮小等。性激素水平低下,激素替代治疗后月经恢复及乳房发育。头颅MRI平扫可见广泛白质低髓鞘化改变、胼胝体萎缩及小脑萎缩。胸片示胸段脊椎侧弯。全外显子测序发现该患者POLR3B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479A>C(p. E160A)、c.2657G>C(p.R886T),均为新突变,一代测序家系验证显示2个突变分别来自其父母。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2个突变均有致病性。结论POLR3B基因相关低髓鞘化白质营养不良伴性腺功能减退临床表型及影像学具有十分典型的特征,早期识别及干预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脑共济失调 性腺功能减退症 表型 突变 POLR3B基因 低髓鞘化脑白质营养不良
  • 简介:本院对高龄透析患者饮食指导、给予营养药物支持和提高透析充分性、严格透析液质量管理等干预措施,本科2007年6至12月对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龄患者进行6个月的营养不良干预,高龄透析患者往往在透析前已存在营养不良

  • 标签: 患者营养不良 维持性血液透析 营养不良干预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保健方法与保健指导在小儿营养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期间诊治营养不良患儿76例,随机分为甲组、乙组,甲组38例(常规治疗),乙组38例(常规治疗+保健方法和保健指导),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儿的影响。结果 乙组干预总有效率(97.37%)高于甲组(78.95%),具有差异性(X2=6.176,P=0.013);乙组并发症发生率(5.26%)明显低于甲组(21.05%),差异显著(X2=4.145,P=0.042)。结论 对小儿营养不良患者予以保健方法与保健指导,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营养不良 保健方法 保健指导 干预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营养不良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指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诊的90例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干预方法分2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健康教育、保健指导,比较两组体格发育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经干预后身高(77.35±38.25)cm、体重(22.17±15.24)kg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5.56%比对照组77.78%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营养不良患儿通过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导干预,有效改善体格发育,促进生长,并提升家属满意。

  • 标签: 营养不良 健康教育 保健指导 体格发育 满意度
  • 简介:摘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发布,它为了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而制定。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公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些更符合人们日常饮食与安全健康的专业性指导,为我国居民健康有着重大影响。

  • 标签: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7》 健康饮食 平衡膳食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特殊医疗食品对儿童营养不良的干预效果。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00名年龄在3至10岁之间的营养不良儿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特殊医疗食品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在治疗结束后,通过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血液指标等指标,评估干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儿童相比对照组在身高、体重和血液指标上有显著改善(p < 0.05)。特殊医疗食品干预可有效改善儿童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特殊医疗食品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用于儿童营养不良的治疗。

  • 标签: 特殊医疗食品,营养不良,干预效果,儿童,身高,体重
  • 简介:摘要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是周围血管疾病最严重阶段,截肢率和病死率较高。疼痛、感染可引起CLTI患者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和蛋白丢失,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营养不良会增加截肢、死亡风险,延迟创面的愈合时间,是CLTI患者接受血运重建后截肢及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筛查工具如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微型营养评价、营养控制状态等可帮助筛查出有营养风险的CLTI患者,对其进行营养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 标签: 营养不良 动脉硬化,闭塞性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 血运重建 截肢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晚期早产儿先天性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以生后复苏困难、重度窒息为首发表现,入院后吸吮力弱、吞咽慢、呼吸吞咽不协调、自主活动少、肌张力低下,偶有肌强直,原始反射无法引出。其母孕期羊水多,全麻剖宫产气管插管拔管后误吸、肌无力。母女基因检测均提示DMPK基因CTG三核苷酸重复>100次。

  • 标签: 先天性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DMPK基因 松软儿 婴儿,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