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血管栓塞治疗效果。方法:从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54例为对象。根据入院编号奇偶性分组:奇数27例进入对照组,行开颅夹闭术;偶数27例进入试验组,行血管栓塞术。观察比较术后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率更低(7.41%vs29.63%),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NIHSS和ADL评分相近(P>0.05),术后6月NIHSS评分降低、ADL评分增高,且试验组评分较之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根据小型颅内动脉瘤的特点,实施血管栓塞术的效果更好,不仅能减少术后并发症,还能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神经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创动脉压监测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选取本院收治的4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同时进行有创动脉压与无创动脉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数值。结果:有创动脉压监测的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高于无创动脉压监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器官功能障碍中应用有创动脉压监测,可获取更为准确的血压数值,有利于临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 标签: 多器官功能障碍 无创动脉血压 有创动脉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CCTA)左心耳测量参数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心源性脑卒中(CS)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179例行CCTA检查的NVAF患者的临床和检查资料。根据CCTA检查后2年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情况进行分组,其中符合CS标准的为病例组(87例),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无TIA发作的患者为对照组(92例)。使用心功能分析软件测量左心耳的开口长短径和面积、深度、容积参数,用体表面积校正各测量值,获得该参数的校正指数,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体质指数、高血脂、房颤病史年数、左心耳开口面积指数(LAAOA Index)、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对CS发病的影响。通过ROC曲线评估LAAOA Index和LAAEF对CS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左心耳开口长短径和面积、最大和最小容积的校正指数以及LAAEF分别为(1.80±0.21)cm/m2、(1.19±0.17)cm/m2、(3.20±0.71)cm2/m2、(7.91±1.92)ml/m2、(5.03±1.40)ml/m2、(36.20±10.54)%,对照组分别为(1.64±0.24)cm/m2、(1.06±0.19)cm/m2、(2.65±0.64)cm2/m2、(6.61±1.68)ml/m2、(3.67±1.28)ml/m2、(45.25±1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83、4.647、5.481、4.826、6.823、-5.875,P值均<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AOA Index增大(P=0.005)和LAAEF减小(P<0.001)是NVAF患者发生CS的独立危险因素。LAAOA Index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95%CI 0.639~0.777),最佳诊断界值为3.16 cm2/m2;LAAEF的AUC值为0.734(95%CI 0.663~0.797),界值为38.71%;LAAOA Index联合LAAEF的AUC值为0.786(95%CI 0.718~0.843)。结论CCTA检查可以利用冠状动脉扫描数据,对左心耳大小和功能进行一站式、比较准确的评价。CCTA左心耳测量参数可以作为CHA2DS2-VASc评分的补充,为NVAF患者CS发病风险评估提供影像学量化指标。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心源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介入栓塞对脑血管畸形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分别予以常规开颅手术治疗与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日常生活功能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内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畸形患者施以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可明显改善其日常生活功能及预后。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栓塞 脑血管畸形 日常生活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孤立性主动脉环的产前诊断与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1~2020.12纳入的276例行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胎儿孤立性主动脉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孤立性主动脉环胎儿的出生诊断、临床症状、手术治疗以及发育情况。结果:单纯O型血管环共12例,单纯U型血管环共29例,单纯C型血管环共235例。O型血管环患儿中无明显症状7例;单纯U型血管环无明显症状27例;单纯C型血管环基本均无明显症状。结论:产前诊断不同类型孤立性主动脉环患儿均得到良好康复,胎儿出生后重点关注新生儿是否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及食管受压状况,一旦发现症状,采取相关检查,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

  • 标签: 孤立性主动脉血管环 单纯O型血管环 单纯U型血管环 单纯C型血管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喜辽妥联合微波、红光治疗浅静脉炎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流变、凝血功能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巨鹿县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浅静脉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喜辽妥联合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喜辽妥联合微波、红光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流变、凝血功能、VEGF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全血黏度、还原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积指数、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辽妥联合微波、红光可明显改善浅静脉炎患者血流变,降低血液粘滞度,抑制血栓形成,同时可抑制 VEGF过度表达以改善静脉炎症状。

  • 标签: 喜辽妥 微波 红光 血流变 凝血 VEGF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采用GRACE评分评估,观察GRACE评分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的ACS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GRACE评分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方法应用效果。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对比中,实验组分别是2.00%,8.00%,对照组分别是16.00%,28.00%,(x2=20.002,p=0.000),结果有差异。(2)实验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对比中,实验组为7.13±1.52(d),对照组为11.85±2.07(d),(t=10.532,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ACS患者预后采用GRACE评分护理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定量指标评价猪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模型的价值。方法10只实验中华小型猪,麻醉后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通过导丝缓慢注入左前降支远段1 ml微球混合液(含微球0.5×105/0.5 ml),建立CMD模型。分别于建模前60 min及建模后10 min行CT-MPI静息态和负荷态扫描。测量CT-MPI的定量指标,包括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以实验猪建模前后CT-MPI指标的变化为自身参照标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建模前后静息和负荷状态下MBF、MBV的差异。之后处死动物并行病理检查证实CMD心肌节段。结果8只猪完成实验(2只猪于建模时死亡)。CMD区静息MBF、MBV分别为(98.6±20.9)ml·100 ml-1·min-1、(9.0±2.8)ml/100 ml;负荷MBF、MBV分别为(87.6±14.6)ml·100 ml-1·min-1、(8.0±1.8)ml/100 ml。CMD区静息和负荷MBF及MBV与非CMD区比较均减低(P<0.001)。HE染色低倍镜下显示损伤心肌与正常心肌并存,高倍镜下显示心肌细胞质黏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心肌细胞排列疏松,细胞核部分出现皱缩以及心肌细胞间质水肿。结论本研究通过动态CT-MPI评价CMD动物模型,表明CMD心肌节段在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MBF值和MBV值均较造模前明显减低,MBF、MBV变化值可作为动态CT-MPI评价CMD的定量指标。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术后处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观察对象50人,均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诊患者,入院后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模型将5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前组编为对照组,后组编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于护理结束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发生案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6.00%(x2=4.3478,p=0.0370)。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方案值得借鉴。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并发症 预防 术后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双心护理的评价方法和积极意义,以期减少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心脏康复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双心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用延续性护理方式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效果研究,并进行术后效果的评价。方法:通过选取我院近一年内的患者,随后进行患者随机分组。对于患者的对照组来说,进行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来说,进行延续性护理,随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储备功能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查验。结果:通过采用延续性护理,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比较,二者无较大差异(P>0.05)。在治疗后的精神状态、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分值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二者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PCI术中采取拘禁球囊技术实际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2019.4月-2020.11月内接收的68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拘禁球囊技术,对照组进行传统边支血管保护,观察两组患者PCI相关心肌梗死、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等指标。结果:实验组进行拘禁球囊技术后hs-cTnl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脉动脉分叉病变患者PCI术中,拘禁球囊技术技术优于传统支血管保护技术,能够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边支保护,降低边支丢失风险及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

  • 标签: 拘禁球囊技术 冠状动脉分叉 PCI术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女性冠心病特征与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方案治疗价值。方法: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8月收治38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为样本,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与老年组,总结冠心病临床特点,并对比冠脉介入治疗前后老年组血脂水平差异。结果:老年组多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占比、心肌梗死占比、冠脉造影下多支血管病变占比及中重度狭窄患者占比均高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血脂水平高于青年组,P<0.05;介入治疗后,老年组患者血脂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介入治疗后,老年组冠心病患者左心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N末端脑钠肽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女性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更为严重,采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脂,效果良好。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迭代重建算法联合双低剂量扫描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介入护理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450例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试验组:全程介入护理,22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225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异常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介入护理干预,并分析具体的成效。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此类患者一共50例,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5月-2020年6月,将全体患者合理划分为A组(对照)25例,实行常规护理,B组(研究)25例,对该组患者实行介入护理干预的方式,期间护理人员需要记录A、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论证发现,B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更少,仅仅只有1例,与A组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介入护理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