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给偏远地区和贫困的先天性唇腭裂患者提供方便、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2014年6月9日,湖北省慈善总会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联合开展的“关爱唇腭裂儿童”患者集中手术活动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2号楼会议室举行。省慈善总会副会长马京芳,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院长边专教授,颞下颌关节、唾液腺及唇腭裂外科主任龙星教授、副主任傅豫川教授、护士长吴玲及唇腭裂序列治疗团队医护人员,唇腭裂患者家属,媒体记者参加活动,活动由省慈善总会副秘书长王燕主持。

  • 标签: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唇腭裂患者 湖北省 慈善 免费手术 微笑列车
  • 简介:目的:研究十年观察期内用Steri-Oss种植体修复牙列缺失患者种植体生存率和影响因素。方法:自1995-2006年,共有57例无牙颌患者接受种植与修复治疗,共353颗Steri-Oss种植体。其中81颗种植体(22.95%)做固定修复,272颗种植体(77.05%)做可摘义齿修复,观察性别、种植体部位和修复类型对种植体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其中有9例病人24颗种植体脱落,种植体成功率93.20%,女性病人的种植体生存率略低,但性别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累计的种植体生存率上颌骨92.64%,略低于下颌骨93.68%,但统计学上的没有显著差异(P〉0.05)。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修复的十年成功率是97.5%,种植体固位的可摘义齿成功率99.02%,累计的种植体生存率在可摘与固定义齿修复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确认了种植体支持无牙颌病人修复学中长期成功率。种植体固位的可摘全口义齿治疗方式在种植体生存率上和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的结果是相同的。

  • 标签: 种植体 牙列缺失 固定义齿修复 可摘义齿修复
  • 简介:目的:评价老年患者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行垫式可摘义齿咬合重建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老年患者,行垫式可摘义齿咬合重建,对修复前、过渡义齿修复1个月后、永久性义齿修复3个月后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咬合平衡性、关节前、上、后间隙进行比较并统计分析。结果:过渡义齿修复1个月后、永久义齿修复3个月后的咀嚼效率均明显优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过渡义齿与永久义齿两者间咀嚼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永久义齿修复3个月后的总咬合力、咬合平衡性均优于修复前及过渡义齿修复1个月后,三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永久性义齿修复3个月后,颞下颌关节前、上、后间隙与修复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与过渡义齿修复1个月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行垫式可摘义齿咬合重建,患者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咬合平衡性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均能得到改善,咬合重建对于重度磨耗伴有牙列缺损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

  • 标签: 重度磨耗 牙列缺损 咬合重建 [牙合]垫
  • 简介:本文通过对1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反患者上颌前牵引前后颅面硬组织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研究,发现:上颌骨长度明显增加,上颌相对于颅底位置明显前移,上颌后缘位置在治疗中相对稳定;上下颌骨间矢状关系明显改善;上前牙及上磨牙明显前移,下前牙明显后移,前牙反基本改正;颅底、下颌基骨无明显改变。研究结果显示上颌前牵引是改正唇腭裂患者上下颌骨发育不调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腭裂 上颌前牵引 头影测量
  • 简介:患者,女,21岁,主诉:牙齿不齐,要求隐形矫治.一、临床检查面型左右对称,基本直面型。口腔卫生状况较差,恒牙列。两侧磨牙中性关系,上颌双侧尖牙缺失,前牙Ⅲ度深覆殆,上颌双侧侧切牙畸形过小牙并且反骀,上牙弓拥挤2mm,下牙弓拥挤9mm,下中线右偏1mm。

  • 标签: 双侧尖牙缺失 拔牙矫治 深覆(牙合) 隐形矫治器 Ⅲ度 患者
  • 简介:目的:应用下颌运动轨迹仪评价骨性Ⅲ类错He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下颌运动的变化。方法:对15例骨性Ⅲ类错He畸形需正颌手术病例和20例正常He对照组,采用ARCUSDigma下颌运动轨迹仪测定受试者最大开口运动,前伸及左右侧边缘运动距离,记录由计算机通过切牙运动模拟的双侧髁突的运动轨迹间的最大差数(MRC)。通过自身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比较,评价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下颌运动的变化以及髁突运动的对称性。采用团体t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患者除开口度外,其他运动距离均小于对照组,前伸运动差异显著(P<0.05);开口时MRC值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开口度及左侧运动距离下降,前伸和右侧运动略有增加:MRC呈上升趋势。术后6个月时,下颌运动距离均有所增加,除开口度外其余均超过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MRC小于术前水平且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性Ⅲ类错He畸形患者下颌运动水平与正常He存在差异.髁突运动对称性较差。正颌手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

  • 标签: 骨性Ⅲ类错He畸形 下颌运动轨迹 正颌外科 咀嚼功能
  • 简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常伴有牙槽嵴裂,而裂隙侧的尖牙多发生阻生,即使在适当的年龄做了牙槽嵴植骨术,也常会出现尖牙阻生。本文介绍一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患者经过术前扩弓治疗后进行牙槽突裂植骨,植骨术后正畸治疗完成尖牙牵引助萌。

  • 标签: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牙槽嵴植骨术 唇腭裂患者 尖牙阻生 牙槽嵴裂 牙牵引
  • 简介:大量的文献对正颌外科手术后1到5年面部结构的长期改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了评价这些变化是否多于那些具有相似的形态学特征却未作手术的成人患者,本研究观察了33名未经手术治疗的成人患者硬组织标志点的长期变化,并与作过上颌后退术或下颌前移术或两者兼有的骨性安氏Ⅱ类错He畸形患者进行对比。虽然两组的变化程度都较小,但手术组的平均变化量大于未治疗组,且手术患者发生显著变化的百分率高。水平向的变化在未治疗组发生在向前的方向,而在治疗组发生在向后和方向。由此得出结论;正常成人的生长发育无法解释颌骨手术后的长期变化。在一些病例中,手术后的导致的复发比我们预期的时间更长。

  • 标签: 正颌外科手术 成人 颌面部畸形 长期头影测量
  • 简介:目的通过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变化的分析,探讨牙(牙合)去代偿治疗对于牙槽骨厚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术前正畸中对上下前牙进行去代偿治疗、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34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利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样本患者治疗后牙槽骨厚度与正常(牙合)牙槽骨厚度的差异;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厚度的变化.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后牙槽骨厚度与正常(牙合)相比,根尖点水平牙槽骨厚度各项目值均比正常(牙合)小,并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完成后,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67±1.57)mm、(1.07±1.09)mm;唇侧牙槽骨厚度在根尖点水平减小(0.56±1.03)mm、腭侧牙槽骨厚度在根中点水平减小(1.15±1.29)mm,均有统计学意义.下颌前牙区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57±0.92)mm、(0.55±0.72)mm,舌侧牙槽骨牙槽骨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减小(0.86±0.89)mm、(0.55±0.72)mm,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术前正畸对前牙进行去代偿移动,上下前牙牙槽骨总厚度、上前牙根尖点水平唇侧牙槽骨厚度、上前牙根中点水平腭侧牙槽骨厚度、下前牙舌侧牙槽骨厚度均减小,提示上下前牙去代偿过程中需控制牙齿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去代偿治疗 牙槽骨厚度
  • 简介:2011年11月9日上午,由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支持、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的“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唇腭裂患者语音训练人员培训班在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5楼学术报告厅开班。来自全国各大口腔医院的知名唇腭裂修复专家,中国台湾著名语音训练师与来自全国各地“微笑列车”合作医院的50名医护人员汇聚一堂,开始进行为期5天的唇腭裂患者语音康复训练培训。

  • 标签: 唇腭裂患者 口腔医学院 微笑列车 语音训练 武汉大学 培训班
  • 简介:为了确定成人正畸治疗的动机是否受自我感知能力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计算机图形程序,它可以使面部侧貌的数字照片动画化。我们预先假定正畸组比非正畸组更不易接受侧貌的变化。本文选取16例正畸患者和14例非正畸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侧貌的下1/3部分的5个特征加以动画变形。受试者要回答发生变化的侧貌中可接受范围和最满意的侧貌。尽管两组在可接受范围上没有差异,但正畸者对标准侧貌变化的忍受力较低,且正畸组比非正畸组在最满意位置和至少一项真实侧貌特征上存在明显的不一致。两组准确复制自己侧貌的能力相同。此项检测自我感知力的独特方法使临床医生能够向患者提供一个动态范围,而不是单独一个可接受变化点。而且,这种计算机技术可以使患者通过交流对面部侧貌变化的喜好,积极参予到治疗计划的确定过程中来。

  • 标签: 计算机动画 正畸 真实侧貌 自我感知力
  • 简介:目的调查在全口义齿随访患者中,总义齿戴用时间(CDs)与口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OHRQoL)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应用德国版的LI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G)测量总义齿戴牙2到51个月后仍保持复诊的50名无牙颌患者(平均年龄±标准差:72.5+9.4;年龄范围:52—91岁,66%为女性)的OHRQoL。研究的结果是OHIP—G各项的和(OHIP—G49;范围0—196)反映了有特征性的OHRQoL。自变量有(1)戴用第一付总义齿至今的时间,(2)之前所戴用过的总义齿的数目,(3)现有总义齿戴用的时间,和(4)戴用第一付总义齿时的年龄。在控制了年龄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应用ordinaryleast—square回归分析研究自变量与结果之间的联系。结果现有总义齿戴用的时间,戴用第一付总义齿至今的时间,之前所戴用过的总义齿的数目和戴用第一付总义齿时的年龄并不显著影响OHRQoL。每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O.0,95%CI:-0.1到0.2;00.1,95%CI:-O.4到0.3;0.8,95%CI:-1.5到3.0;和0.4,95%CI:-0.1到0.8。结论在戴用总义齿并保持复诊的患者中,对口腔内无法避免的与无牙颌、义齿戴用、年龄和其他因素相关的解剖学和生物学变化的反应,不会必然地迅速转化为明显的口腔健康的变化。

  • 标签: 戴用时间 全口义齿 口腔健康 生活质量 随访 平均年龄
  • 简介:目的:比较牙列缺损患者无咬合接触的即刻负重与早期负重的牙种植体,在植入3年后的种植体失败、修复体失败和影像学骨水平的变化。材料和方法:80位牙列缺损的患者被选定行两种种植体支持式的即刻修复,2个月后,随机分配行即刻负重(试验组)或早期负重(对照组),每组有40位患者。本研究中种植体植入时的扭矩必须大于30Ncm。在试验组中,种植体戴入无咬合接触的暂时修复体。在对照组中,愈合基台连接种植体非埋植型愈合。术后2个月,最终修复体达到完全咬合接触。结果变量为负重3年后的种植体失败、修复体失败、并发症和影像学骨水平种植后的变化。试验采用盲法评估。结果:81颗种植体即刻负重,80颗种植体早期负重。2位即刻负重组患者与1位即刻负重组患者在3年后失访。无植入失败。2位即刻负重组患者和1位早期负重组患者发生了并发症。两组患者36个月后的骨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P=0.67:均数差为0,2mm;95%的可信区间为-023~0,63)。即刻负重种植的骨吸收0,90mm(95%的可信区间为0.63~1.17),早期负重种植的骨吸收1.10mm(95%的可信区间为0.81~1.39)。结论:如果达到足够的初始稳定性,观察在部分牙列缺损的患者中植入3年后,即刻负重与早期负重的失败率、并发症和骨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牙种植 早期负重 随访 即刻负重 牙列缺损
  • 简介:目的研究不完全性腭裂患者修复术后乳牙期与替牙期的颅面形态差异。方法选择21例乳牙期和20例替牙期不完全性腭裂患者作为两个实验组,两组的性别比例匹配,进行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结果替牙期相比乳牙期颅底大小、上颌长、下颌大小及各面高均显著增长。上颌矢状向位置、下颌矢状向位置、颅底角下颌角、下颌平面角、上下颌垂直向关系以及面高之比均无显著变化。面突度显著减小。结论随年龄增长腭裂患者颅面部增大,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基本保持不变。

  • 标签: 不完全性腭裂 乳牙期 替牙期 X线头影测量
  • 简介:目的:尽管计算机导板引导不翻瓣种植体植入的方法拥有巨大优势,但种植体植入无牙颌牙弓的位点偏离原计划位置的风险可能会明显提高。这项研究评估了计算机导板引导下不翻瓣种植手术方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材料和方法:通过锥体束CT扫描患者术前和术后的颌骨.来比较术前计算机设计的种植体计划植入的位置与实际植入位置的差异。一个非常合适的全口义齿或匹配良好的修复体将被使用或转换成放射模板。在扫描之前,要先进行美学和功能学方面的临床检查。种植体拟植入的位点实际上是由与牙槽骨结构和预期牙齿位置相关的种植体植入规划软件决定的。当种植体植入以后.重新进行锥体束CT扫描。随后.软件会将种植体计划植入和实际植入的图像融合.并且从位置和坐标轴两方面进行比较。通过Kolmogorov—Smirnov检验来评价数据分布的正态性。通过基于上、下颌独立样本的f检验来对不同分组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显著性水平固定在5%。结果:运用立体打印外科导板引导方法.将62颗种植体植入14名无牙颌患者颌骨内。由于导板的使用,未观察到种植体植入损伤到任何重要的解剖结构。与计划植入的种植体相比,已经植入的种植体表现出其颈部.中部和尖部区域的平均值与标准差的线性测量在上颌分别为2.17(±087)mm、232(±152)mm、286(±217)mm,在下颌分别为142(±0.76)mm、142(±O76)mm、1.42(±O76)mm。上、下颌的角度偏差分别为193(±O.17)。和185(±0.75)°。上、下颌角度偏差之间的差异不大.但线性偏差在上、下颔之间却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计算机导板引导下不翻瓣手术将会成为无牙颌牙弓重建修复的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准确性 牙弓萎缩 计算机导板引导下手术 模拟植入规划
  • 简介:目的探索术前三维头模设计及个体化模板引导在下颌骨牵引成骨术中的应用,并且评估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或继发小颌畸形患者10例,均伴有中度或者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根据三维螺旋CT的数据制作三维头模,在三维头模上模拟手术截骨以及牵引器的安放,制作个体化模板.术中应用个体化模板指导截骨线的位置以及牵引器的安放.术后5~7d的间歇期后,开始以每天1mm的速度行骨牵引至牵引结束.术后3~6个月二次手术去除牵引器.结果10例患者顺利完成下颌骨牵引成骨治疗,第一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6±1.3)h.10例患者的20侧下颌骨平均牵引长度为(23.6±7.5)mm.术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andhypopneaindex,AHI)为(37.1±13.7)次/h,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oxygendesaturation,LSAT)为75.2%±18.4%;术后AHI为(2.7±4.8)次/h,LSAT为92.1%±5.3%.所有患者的牵引成骨区成骨良好,均未出现成骨不良、下牙槽神经损伤及牵引故障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三维头模设计可以很好的模拟牵引成骨术中的截骨位置及牵引器的安放,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应用个体化模板引导可以提高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截骨及牵引器安放的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

  • 标签: 小颌畸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三维打印
  • 简介:目的:错(牙合)畸形是否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风险因素,目前仍有很大争议。已有研究证明,牙齿的咬合功能与TMD之间并没有很强的联系。即便是有联系,也没有真正地在临床应用。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静态和动态错(牙合)畸形在TMD患者中的发病率,并将其与文献中所获得的正常人群数据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纳入了625例TMD患者(75%为女性:年龄平均为34,2±6,7岁,范围25~44岁),根据临床检查-无痛[即:关节盘置换和(或)非疼痛性关节病]、肌肉和(或)颞下颌关节(TMJ)中疼痛与否,可将所有样本分为4组,记录静态和动态的错(牙合)畸形。静态的错(牙合)畸形包括咬合,后牙锁殆,深覆殆,前牙开殆,深覆盖,以及磨牙尖牙的不对称。动态的错(牙合)畸形包括正中/侧方骀干扰,以及从后退接触位(RCP)到最大牙尖交错位(M1)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2mm。采用相关系数母评估每组样本中错(牙合)畸形与TMD疼痛状态之间的关联强度。结果:不同的错(牙合)畸形与TMD疼痛状态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磨牙不对称和侧方耠干扰上的φ数值从-0.081~+0.043。TMD人群中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与正常人群的患病率类似。结论:不管TMD患者的疼痛状况如何,TMD患者中静态和动态错(牙合)畸形的发生率与文献中报道的正常人群的发病率相似。因此,口腔全科医师应注意,错(牙合)畸形不应作为TMD的鉴别点。

  • 标签: 流行病学 错(牙合)畸形 发病率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简介:目的采用单光子发射型(single-photoEmissionCT,SPECT)CT/CT同机融合骨显像技术对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与正常人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生长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20例和正常成人志愿者15例,进行SPECT/CT同机融合骨扫描检查,以分析比较下颌偏斜患者与正常人两侧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骨血流和骨代谢的差异性.结果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下颌骨不同部位的骨血流和骨代谢存在特定性差异,正常人下颌骨不同部位的骨血流和骨代谢存在特定性差异;正常人下颌骨不同部位左右两侧放射性计数值比值均接近于1,对称性较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骨性下颌偏斜患者放射性强度均为对侧高于偏斜侧;髁状突差异最大(P<0.01),其次为下颌角(P<0.01),下颌升支中份差异最小(P<0.05);不同部位两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骨显像在精确解剖定位的基础上,能更加准确显示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变化.

  • 标签: 下颌偏斜 颞下颌关节 髁状突 单光子发射型CT/CT
  • 简介:目的:评价上颌无牙颌患者接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种植手术并带入种植体支持的即刻负重桥体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15位接受连续治疗的上颌无牙颌患者(5位男性.10位女性)平均年龄为52岁(40~70岁).他们接受了种植体支持的桥修复,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采用了两次计算机体层扫描(CT),第一次是患者佩戴义齿/具有放射标志的放射导板进行扫描,第二次是仅扫描义齿。导板引导下的不翻瓣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共植入90枚种植体。种植体的长度10~13mm.种植体的直径为4.3mm或5mm。预先制作好丙烯酸树脂临时义齿.在手术后即刻戴入并用螺丝固位.所有的种植体进行即刻负重。术后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进行临床复诊及放射检查.记录种植成功率、边缘骨水平、患者的满意度及其他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有2位患者各缺失了1个种植体。18个月后.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平均下降了1.6mm。在第18个月时进行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对该治疗有很高的满意度。结论:尽管患者的数量有限.但是仍然可以显示软件及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的种植手术设计可以为无牙颌的修复提供可靠的结果及高成功率。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的种植手 即刻负重 软件设计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二极管激光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同时评估临床指标(例如有牙周袋的牙齿的临床附着水平)以及血液中活性氧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和材料:本研究选取30名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82岁。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人。对照组仅接受传统SRP,而试验组接受传统SRP并辅助使用二极管激光(GaAIAs)做牙周袋清创。基线时、治疗后60d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OP)、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水平(CAL)】.同时在基线时、治疗后30d和治疗后60d时.检测血清活性氧代谢产物的水平。结果:各组组内比较,两组从基线到治疗后60d的PLI、BOP、PPD和CAL均显著改善(P〈0001):两组从基线到治疗后30d和治疗后60d血清活性氧代谢产物显著降低(P〈0001)。但组问比较时,从基线到治疗后60d的临床指标和血清活性氧代谢产物的变化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就临床牙周指标和血清活性氧代谢产物指标的改善方面.使用二极管激光辅助SRP和传统SRP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 标签: 牙周病 活性氧代谢产物 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