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传统后正中入路与经椎旁肌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46例,其中经传统后正中入路28例,经Wiltse入路18例。统计分析2组病例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差异。结果患者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3.6月。Wiltse入路组较传统入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2组术后患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P<0.05)。2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终末随访时,Wiltse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有明显优势。结论Wiltse入路较后正中入路,具有椎旁肌损伤轻、手术创伤小、术后腰疼症状轻、置钉简便、操作简单等优势,是一种临床易推广和容易掌握手术方式。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折发生影响。方法选择接受AI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70例为治疗组,未接受任何内分泌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89例为对照组。收集骨折相关资料,并以5年用药期为界,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发生及风险。同时,在治疗组患者中,分析相关临床风险因素对骨折发生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骨折发生分别为12.86%(9/70)和1.12%(1/89),5年用药期间骨折发生分别为10.00%(7/70)和1.12%(1/89),5年用药期过后,治疗组8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骨折,而对照组1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骨折。治疗组患者骨折发生均高于对照组(P=0.003,0.018,0.026)。治疗组患者总骨折发生风险和5年用药期间骨折发生风险高于对照组(P=0.008,0.026)。治疗组患者中,个人骨折史和骨折家族史是增加骨折发生临床风险因素。结论接受AI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折发生骨折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因此,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在使用AI防治乳腺癌时,要全面评估骨折发生风险,必要时应采取有效临床干预措施。

  • 标签: 骨折 芳香化酶抑制剂 绝经后乳腺癌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脊柱后路减压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3月~2002年6月收治胸腰段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76例,按不同减压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切除一侧或两侧椎板、椎弓根或部分关节突行侧前方环状减压AF内固定者40例,为直接减压组;体位复位结合AF器械矫正复位36例,为间接减压组.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ASIA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中晚期并发症,根据是否有腰背痛,下肢根性痛、麻木无力,两便功能障碍进行评定.生活能力按FIM评定.结果两组病例获6个月~5年随访,结果表明,术前脊髓完全性损伤,术后均无恢复;术前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晚期并发症发生,直接减压组高于间接减压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间接减压组好于直接减压组.结论间接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不失为一种早期治疗首选方法.

  • 标签: 减压 胸腰段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并发症 术后 脊柱后路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髓内钉入口处骨质供骨,在断端植骨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可行性。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5年8月,对需要开放复位52例胫骨干及股骨干骨折予顺行交锁髓内钉静力型内固定患者,以自制取骨器钻取髓内钉入口处松质骨,于断端进行植骨处理,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可取出一定量松质骨骨柱用于断端植骨,促进了骨折愈合。所有病例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最短7周,最长18周,平均11.7周。均未出现骨不连或延迟愈合,未出现感染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对需要开放复位胫骨干及股骨干骨折患者予顺行交锁髓内钉静力型内固定时,可钻取髓内钉入口处松质骨,于断端进行植骨处理,以促进骨折愈合,且无需增加新创伤或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下肢 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植骨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单开门小钛板经口复位固定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应用经口单开门小钛板复位固定术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患者13例,其中寰椎前弓1骨折合并后弓1骨折6例,寰椎前弓2处骨折合并后弓1骨折3例,寰椎前弓1骨折合并后弓2处骨折和寰椎前弓2处骨折合并后弓2处骨折各2例。记录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CT以评价寰椎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和内固定情况以及寰枢椎稳定性。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术前ASIA分级D级2例,E级11例,术后均为E级;VAS评分由术前(6.2±1.8)分降低至术后(2.0±0.8)分。随访3~24个月,X线片、CT复查示小钛板固定良好、无松动,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寰枢椎失稳、脱位发生。结论经口单开门小钛板复位固定是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有效方法,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 标签: 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不同风险程度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下一步制定该人群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以分层抽样方法,对社区225名60岁及以上女性进行入户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知识平均得分为16.40±9.19分,得分为31.5%,得分32分及以上者6人,及格仅为5.3%;低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知识平均得分为16.60±9.51分,得分为31.9%,得分32分及以上者8人,及格为7.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文化程度及年龄是影响高、低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相关知识主要因素。结论重点加强教育程度低老年女性及高龄女性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力度。

  • 标签: 社区老年女性 不同风险程度骨质疏松性骨折 知识
  • 简介: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2%.其中约75%为关节内骨折,致残在20%以上。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保守治疗难以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常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虽可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术后仍然存在一定比例软组织并发症。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小切口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治疗3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 标签: 螺钉内固定治疗 小切口复位 经皮克氏针 跟骨骨折 跟骨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胸锁钩接骨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疗效。方法对8例胸锁关节脱位、1例锁骨近端骨折1例胸锁关节脱位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行胸锁钩接骨板及锁骨钩接骨板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9-64岁,平均41.2岁。坠落伤2例,车祸伤8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依据Rockwood胸锁关节术后评分法,优8例,良1例,可1例,优良90%,疗效满意。结论胸锁钩接骨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近端骨折较克氏针、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风险小、固定可靠、符合胸锁关节生物力学等优点,是一种理想内固定治疗方法。

  • 标签: 胸锁关节脱位 锁骨近端骨折 胸锁钩 内固定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单纯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随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36例,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手术34例。比较2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后凸Cobb角矫正、椎体塌陷矫正、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等。结果2组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内固定后椎旁肌间隙入路VAS评分高。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术前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手法 骨科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3种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Gallie钢丝法7例,Brooks钢丝法7例,Apofix椎板夹内固定法4例.结果:术后16例寰枢椎脱位完全复位,2例大部分复位(复位不满意才另行枕颈融合,不在此列).经0.5~10年(平均4.5年)随访,除1例术后6个月死亡外,其余17例均获骨性融合,其中钢丝断裂而植骨已融合1例,寰椎后弓钢丝切割断裂移位后融合1例;所有患者颈痛全部消失;8例有脊髓病症状者中,1例无改善(术前JOA评分分别为5分),其余7例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3~17分.结论:3种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均有其适用性,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有效方法;Apofix椎板夹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首选内固定方式;术前牵引复位是手术成功关键.

  • 标签: 齿状突骨折 寰枢椎脱位 脊柱融合 后路 内固定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分柱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疗效。方法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自2008年7月至2012年5月采取动态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分柱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31例。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29.6岁。结果本组31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22个月。按Mazur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估,优23例,良6例,一般2例,优良为93.5%。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保护软组织,恢复关节面平整,稳定骨折端,同时能够允许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较为满意治疗办法。

  • 标签: 动态外固定架 有限分柱内固定 C型Pilon骨折
  • 简介:高血压和骨质疏松是与年龄相关老年人群常见共发病,两者具有一定共同病因。高血压能够使患者骨密度降低,从而增加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β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治疗常用药物之一。近年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能够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骨密度,从而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风险。本文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高血压增加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及β受体阻滞剂通过影响骨代谢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血压 骨质疏松骨折 Β受体阻滞剂 骨密度
  • 简介:我科自1996年以来应用国家教委西安教学仪器厂医疗器械分厂生产单臂外固定器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闭合复位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26例,经随访无一例发生不愈合,取得良好效果,作者认为该外固定器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力臂与固定螺纹钉夹块之间有万向节旋钮连接,可以按需要调节外固定器角

  • 标签: 胫骨骨折 临床分析 外固定器治疗 闭合性 胫骨中下段骨折 早期功能锻炼
  • 简介:目的探索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带血管蒂胸大肌锁骨膜瓣移植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患者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22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带血管蒂胸大肌锁骨膜瓣移植治疗。结果24例锁骨骨折不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7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及骨髓炎,患者全部达到骨性愈合。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带血管蒂胸大肌锁骨膜瓣移植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均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锁定钢板 胸大肌锁骨膜瓣 不愈合 锁骨
  • 简介: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以来,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30例30个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2d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3d后下床活动.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治疗方法,但是也有一定并发症出现,该技术需要进行不断改进,严格筛选适应证.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治疗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患者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单节段伤椎置钉选择性治疗胸腰段骨折适应证及疗效。方法经皮后路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19例。AO分型:A1.1型2例,A1.2型14例,A3.1型3例。观察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和Oswest珂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椎体高度、伤椎后凸、内固定物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3个月,手术时间平均6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mL。术后VAS评分、ODI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P〈0.05)。伤椎矫正复位为(91,44±3.71)%,远期丢失(7.78±2.80)%。所有病例均获得骨陛融合,无内置物相关并发症。术后无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用时短、出血少、脊椎运动功能单位丢失减少等优点,是治疗部分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有效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胸膜外前路减压与重建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效果.方法自1996年2月~2002年12月对62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胸膜外前路减压与重建手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1.5~8年随访,46例椎体近解剖复位,16例复位良好.无感染、无胸膜粘连和断钉等并发症,全部椎体间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恢复:除6例A级及2例D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恢复.矢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28.4°,术后平均为14.3°.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椎体41.3%,术后平均92.4%.结论胸膜外前路减压与重建手术可解除脊髓压迫、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序列及重建脊柱稳定性,且减少胸腔并发症.

  • 标签: 前路减压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并发症 椎体 胸膜外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min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plateosteosynthesis,MIPPO)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疗效差异。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163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其中男105例,女58例;年龄18~72岁,平均39岁。75例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髓内钉组),88例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MIPPO组)。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交锁髓内针组愈合74例,愈合98.7%,平均愈合时间为4.7个月(3~18个月),1骨折不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受限2例,踝关节活动度受限1例,术后膝前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值3.8(0~5)分,无踝部疼痛,拔除髓内钉后膝前痛均明显好转。Johner-Wruh评分,优47例,良18例,中10例,优良86.7%。MIPPO组愈合87例,愈合98.8%,平均愈合时间为4.6个月(3~18个月),膝关节活动受限1例,踝关节活动受限3例,术后无膝前痛发生,踝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值3.7(0~5)分。取除钢板后踝关节疼痛明显好转。Johner-Wruh评分,优55例,良20例,中13例,优良85.2%。X线片显示:两组均无明显患肢成角畸形(成角大于5°)及短缩畸形(短缩距离小于1cm)。统计学显示: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均可取得理想效果,术后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 标签: MIPPO 交锁髓内钉 胫骨中远段骨折 疗效对比
  • 作者: 龚关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9-13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重庆市永荣矿业有限公司总医院,重庆402460
  • 简介:目的:研究关节镜辅助术与传统切开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8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45例行传统切开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行微创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通过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切开手术,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镜手术;传统切开手术;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