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心电图(ECG)的发明至今已有100年余,但静息12导联ECG依然是所有心血管检查中最基本的部分。据估计每年全世界约记录100,000,000份12导联ECG。

  • 标签: 静息心电图 12导联 心血管检查 ECG
  • 简介:目前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心电图检查已非常普及。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金标准,对心律失常的确定性诊断是其他任何检查不能替代的;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可定性、定位、定期,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心电图诊断不仅心电图专职医师、心血管内科医师需要掌握,而且是每个临床医师都必须掌握的技能。而见习医师是刚进入医疗机构且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证(或执业助理医师证)的医师,处于医学生和临床医师的中间阶段。

  • 标签: 心电图 见习医师 临床教学 体会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及其特点。方法分析100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报告。结果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67%)而且呈“多样性”改变,其中以ST-T改变最多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病程越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合并高血压者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且与年龄、病程及有无合并高血压有关。

  • 标签: 糖尿病 心电图 分析
  • 简介:急性肺栓塞(APE)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对APE患者早期、快速的诊断及危险分层尤为重要。心电图(ECG)反映了APE肺动脉高压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ECG改变与APE患者肺灌注缺损程度、右心室收缩功能、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有很好的相关性。本文对ECG各种波形改变及DanielECG评分与肺栓塞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旨在增强大家对ECG在肺栓塞危险分层中价值的了解。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 Daniel心电图评分
  • 简介:目的了解国人心尖球形综合征(ABS)的心电图与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4月以前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105例ABS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多见,105例患者均为窦性心律,97.1%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83.8%伴ST段抬高,ST段抬高幅度0.1至0.8mv,抬高的ST段在30min至1周回落;42.9%的患者出现T波倒置,29.5%的患者出现病理性Q波,在6h至1个月内消失;23.8%的患者QTc间期延长,38%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结论国人ABS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高,其特征为异常改变呈暂时性和可逆性。

  • 标签: 心尖球形综合征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心功能不全患者78例,每例患者都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AECG资料并进行了随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结果在132例患者中,死亡21人.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RR:1.02;95%CI:1.01~1.03)、低射血分数(RR:0.963;95%CI:0.948~0.982)、心率过快(RR:1.05;95%CI:1.04~1.07)、心率范围较小(RR:0.973;95%CI:0.961~0.984)、阵发性房颤(RR:1.21;95%CI:1.15~1.28)和非持续性室速(RR:1.31;95%CI:1.22~1.37).结论AECG所监测的心率范围、阵发性房颤以及非持续性室速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中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患者 动态心电图 预测价值 LOGISTIC回归模型 预后 阵发性房颤
  • 简介: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对照组和观察组ST段抬高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在对照组和治疗组例数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组间比较、观察。AMI的三大并发症:即心律失常、泵衰竭、心脏破裂的心电图、∑ST、∑Q、∑QRSTⅠⅡⅢ、∑RV5的变化。结果在临床方面,三大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的室早发生率和室速发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在心电方面,ST四次测定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Q、∑RV5第三天测定值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QRSⅠⅡⅢ四次测定无明显差异。结论观察组ST段抬高提示病情严重,应给予积极治疗,但两组转归情况无明显差别。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ST段抬高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对低血钾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于175例低血钾患者的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心电图诊断低钾血症准确率为89.1%,优于血清钾测定(68.0%)。血清钾高低与心电图改变程度并不绝对一致,但心电图低血钾改变发生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血清钾浓度均呈负相关(rs=-0.54,P〈0.01),随血钾浓度的降低而递增。结论心电图对低血钾改变的反映比血清钾测定更准确,可作为诊断低血钾,判定其严重程度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心电图 血清钾 低钾血症
  • 简介:<正>2135例活动平板试验中,观察单纯恢复期ST段压低者(A组34例)与非单纯恢复期ST段压低者(B组包括运动中,或运动中合并恢复期ST段下降,180例)的临床及运动特点。结果:与B组相比,A组除高血压病的发生率较高外(P<0.01),在其它临床和运动特点方面(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

  • 标签: 心电图运动试验 ST段压低 预测价值 活动平板试验 运动特点 最大心率
  • 简介:目的: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内科常见病,占各种心脏病住院第三位,诊断并不困难,作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基层医院通过心电图检查早期发现肺心病,为临床提供更简便的客观依据,对病人的预防、治疗、预后判断至关重要,临床上将尽可能采取措施干预和延缓病情发展。方法:现总结经中美互利公司ACUSONAspenImagegate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明确的108例肺心病人,用SHANGHAIKOHDENMedicalElectronicInstrumentCorporation-6511型单导心电图机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了解其图形改变。结果:108例病人心电图检查结果按照1977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心电图诊断标准统计,在七条主要条件和两条次要条件中,具备:5项以上:9例,占2.4%;4项:17例,占18.3%;3项:21例,占26.7%:2项:22例,占26.8%:1项:39例,占36.2%。

  • 标签: 肺心病 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心电图检查 肺源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正>回顾分析11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其胸前导联心电图改变,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均证实右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肌酸激酶水平、心律失常与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胸前导联 心电图改变 对比分析 右冠状动脉 心功能不全
  • 简介:目的探讨TV1>TV5(6)在常规心电图上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85例TV1>TV5(6)的心电图,受检查者年龄在21—76岁。结果35岁以下者心电图呈现TV1>TV5(6)多无器质性疾病属正常变异。在40岁以上者心电图呈现TV1>TV5(6)大都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合并脑梗死、脑出血及其它器质性疾病,或存在胸闷、心前区疼痛的症状。结论在40岁以上人的心电图呈现TV1>TV5(6)是心肌缺血的早期表现之一,对诊断心肌缺血,特别是心电图上无ST-T异常者,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及缺血性心脏病早期的患者。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TV1〉TV5(6) 常规心电图 心肌缺血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常规心电图(ECG)检查对老年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2年11月15日至2013年01月15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为研究对象。记录术前ECG检查结果、患者围术期相关资料和术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结果本研究有784名患者进入统计分析。术前ECG异常的整体发生率为35.1%。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在ECG正常组与ECG异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7%vs3.6%,P=0.946)。术前ECG异常预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47(95%CI:0.447~0.581,P=0.35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164,95%CI:1.365~7.335,P=0.007)、年龄增加(OR=1.131,95%CI:1.068~1.198,P<0.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增高(OR=3.067,95%CI:1.394~6.750,P=0.005)、手术时间延长(OR=1.284,95%CI=1.045~1.489,P=0.014)是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ECG检查对老年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预测价值有限。

  • 标签: 心电图 老年人 非心脏手术 预测 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