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检查+临床特征在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中的价值分析。方法:以2019~2021.12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且对其临床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心电图检查+临床特征与心电图组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结果:心电图检查+临床特征诊断法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心电图诊断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临床特征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可提升诊断准确性,值得推荐。

  • 标签: 心电图检查 临床特征 冠心病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冠心病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2000例冠心病患者开展研究。2000例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后均停止用药3天,同时在第三天时采取心电图进行检查,心电图检查均采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两种形式。分析对比不同类型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检出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动态心电图对于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实现对冠心病患者的疾病准确判断,特别是对于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均可以达到有效的诊断与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疾病的综合诊断水平,对于疾病症状的评价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均有显著的支撑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老年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ST-T异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将于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临床动态心电图检测来看,其中79例存在心律失常,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余62例为对照组,继续对其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并探究ST-T异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通过实验分析来看,年龄、冠心病病程、冠心病家族史、动态心电图ST-T段异常、是否合并有基础病、CABG史等是导致心律失常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经动态心电图检测后,也可明确患者心律失常的具体情况。结论:ST-T异常可提升心律失常发生率,通过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可以明确患者心律失常具体情况,并防范ST-T异常的再次发生。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ST-T异常 心律失常
  • 简介:【摘 要】 目的 : 探讨急诊科护士分诊时初筛胸痛患者心电图的应用及其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断的 124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2例。对照组患者在分诊时给予常规分诊,急诊科护士对患者不进行心电图初筛,研究组患者在分诊时,急诊科护士对患者先进行心电图初筛,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分诊。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检出率,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急诊治疗时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对胸痛患者进行分诊时对其使用心电图初筛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检出率,进一步降低急诊时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风险,以达到早期诊断、正确分流以及科学救治的良好效果。

  • 标签: 心电图 初筛 胸痛 分诊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先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再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结果。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阳性率为60%,显著低于动态心电图检查的84%;相对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在左/右束支阻滞、房室阻滞、短阵性房性/室性早搏、房性/室性早搏等类型心律异常上的诊断率要高。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老年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快速心律失常心电图及临床特点核心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本院儿科收治的253例新生儿快速心律失常患儿,均采用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针对发生快速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类型、心电图特征、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在253例新生儿快速心律失常患儿中,室上性心律失常162例,其中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24例,房性早搏105例,预激综合征并室上性心动过速23例,心房扑动8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心律失常91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6例、室性早搏85例。合并有心源性休克患儿30例,合并有心力衰竭患儿61例。围产期各中因素导致的缺氧与生后由肺部疾病导致的重度缺氧43例,占比17.00%;宫内感染和产时、产后感染106例,占比41.90%;先天性心脏病(包括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房间隔缺损、永存动脉干、室间隔缺损等)47例,占比18.58%;电解质紊乱(主要为低血钾、低钠血症)20例,占比7.91%;原因不明37例,占比14.62。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大部分患儿不需要给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治疗,重症患儿需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结论:新生儿患有快速心律失常不需要给予特殊的治疗,随着原发疾病的治愈或是患儿心脏传导系统的日渐成熟,大部分的良性心律失常均能够自愈,心律失常也不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新生儿 快速心律失常 心电图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B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0月本院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心脏B超检查与心电图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主动脉扩张、左室肥厚、左房增大检出率方面,心脏B超较心电图高(P0.05)。结论 心脏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应用效果较心电图优,其能够将疾病类型清楚的反映出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心电图 心脏B超 高血压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采取冠脉造影联合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2020年8至2021年8月疑似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冠脉造影联合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冠脉造影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心电图与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冠脉造影检查阳性概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工作中,使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病例选取时段严格限制在2021年8月-2022年5月,将我院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抽取,随机做规范分组处理(每组30例);接受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为对照组接收病例,实施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检测的为观察组纳入病例。将“诊断准确性及漏诊率”加以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所参与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观测项目记录为70.00%,相较观察组该观测项目值相对较低(P<0.05)。结论: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并降低漏诊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多普勒彩色超声 心电图 心动图 准确性 漏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对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予以选取,纳入研究组,实验时间为2019.4—2022.5,样本纳入32例,对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予以选取,纳入参照组,样本纳入32例,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与对比组间检查结果,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不同负荷指标。结果:研究组的P波最大时限(119.25±1.03)ms、P波离散度(49.87±1.54)ms均比参照组要高,P波最小时限(67.96±1.71)ms相较于参照组要低(P0.05),不同负荷患者在房性早搏、心房颤动最长持续时间、室性早搏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房颤动患者病情诊断中运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可为病情严重程度诊断提供依据,准确判断心房颤动,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技术 心房颤动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在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的100名患者,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对这两组患者,本院均同步实施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营养指标和动态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营养指标、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 老年冠心病 高血压 作用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及食道心电图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68例,所有患者行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及食道心电图,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AVNRT 20(29.41%)例,AVRT 13(19.12%)例,AT 4(5.88%)例,AF 3(4.41%)例,Af 2(2.94%)例,VT 3(4.41%)例,其他14(20.59%)例,43例行食道心房调搏终止心动过速,所有AVNRT、AVRT患者经食道心房调搏S1S1成功转为窦律。结论:分析表明,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诊治中,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及食道心电图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治,诊治效果相对更好,并且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诊治心律失常的有效方式,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 食道心电图 心律失常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患者实施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最终临床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高于心电图,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准确率
  • 简介:摘要探索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技术在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定位的可行性。对20例需要置入PICC患者进行操作,在置管过程根据腔内心电图P波变化确定导管进入右心房,后撤2-3cm固定,P波无变化者,使用超声探测血管,排除导管异位,探查心脏四腔,确定导管进入右心房,后撤到预测长度,固定。X线胸片定位,比较导管尖端位置。其中18例患者导管尖端均位于上腔静脉,1例患者置管过程中发现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多次纠正失败,1例患者送管困难留置在锁骨下静脉。

  • 标签: PICC 超声 腔内心电图 导管尖端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同步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在老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与高血压老年患者各7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及同步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在心肌缺血检出率方面,冠心病组分别为76.71%,高血压组分别为32.88%,冠心病足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对比,显示高血压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同步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对老年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对患者心功能、血压情况进行观测,能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同步心电图 动态血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胸痛老年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情况。方法此文样本资料是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本医院予以诊治的40例心电图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无胸痛老年患者,观察患者的病因状况、不同QRS时间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结果病因心肌病15例,孤立性原因9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冠心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QRS时间大于等于0.16秒患者的心功能Ⅳ级比例多于QRS时间小于0.16秒患者,QRS时间大于等于0.16秒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距离均值低于QRS时间小于0.16秒患者,左室舒张末径值高于QRS时间小于0.16秒患者,P<0.05,有指标间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无胸痛老年患者病因以心肌病为主,且心功能均存在一定损害。

  • 标签: 老年人 无胸痛 心电图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