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脾虚湿盛泄泻患者肠道微生态及舌部菌的变化。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市中医院收治的40例脾虚湿盛泄泻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择取同期收治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舌象变化进行观察,并对粪便中四种肠道常驻菌、舌部菌变化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除肠杆菌之外,脾虚湿盛泄泻患者粪便中肠球菌、双歧杆菌以及乳杆菌均明显比健康体检者少,可见脾虚湿盛泄泻患者有肠道菌群失调现象(P<0.05)。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脾虚湿盛泄泻患者卡他球菌、干燥奈瑟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甲型链球菌、黄色奈瑟菌5种舌部菌的检出率均比较高,可见脾虚湿盛泄泻患者的舌部菌多于健康体检者,即舌部菌存在异常(P<0.05)。结论脾虚湿盛泄泻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失调情况明显,且有明显的舌部菌改变现象,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 标签: 脾虚湿盛泄泻 肠道微生态 舌部菌群变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湛江市霞山区婴幼儿腹泻A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发病规律,为防控和治疗婴幼儿腹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纳入本院儿科门诊 609 例腹泻病患儿,收集其粪便标本,采用乳胶法进行A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609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104例感染A 轮状病毒,总阳性率为17.08%。其中2岁以下患儿83例,阳性率构成比79.81%。2018年和2019年霞山区1月份至3月份儿科门诊腹泻患儿A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高达21.39%,阳性率构成比为82.69%。结论 A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微生物,检出阳性率高。湛江市霞山区2018年和2019年2岁以下婴幼儿阳性率较2~6岁年龄组明显增高,春季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可能与当地这两年春季天气比较寒冷有利于病毒传播有关。

  • 标签: [] 婴幼儿 轮状病毒 腹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水平对孕妇阴道微生态起到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9月门诊进行产检的孕妇350名,其中正常对照组46例,细菌性阴道病组144例,霉菌性阴道炎128例,滴虫阴道炎32例,进行阴道微生态及血清维生素A和25-(OH)D检测,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5-羟维生素D在正常对照组、BV组、VVC组及TV组分别为22.23±5.44 ng/ml、18.06±6.65 ng/ml、21.58±6.87 ng/ml、18.99±4.92 ng/ml,其中BV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霉菌性阴道炎 滴虫阴道炎 维生素A D
  • 简介:目的通过了解阑尾炎患者阑尾腔内菌分类及药物敏感性(药敏)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集71例阑尾炎患者阑尾腔内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测定7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1)检出9种共63株细菌,细菌检出率为88.7%,其中大肠杆菌49株。(2)各型阑尾炎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体重指数(BMI)与培养结果有关,性别、体温、中性粒细胞、粪石与培养结果无关。(3)第3、4代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高,第1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敏感性低。结论(1)大肠杆菌为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各型阑尾炎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作为一线药物,第4代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作为二线药物。喹诺酮类抗生素不适合首选应用。

  • 标签: 阑尾炎 细菌培养 检出率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近年来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抗生素使用对肠道菌影响情况,为新生儿正规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类检索中英文数据文献库中近年来使用抗生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使用情况,归纳总结抗生素对患儿肠道菌影响,分析是否会造成肠道菌失衡。结果:不同抗生素使用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肠道菌影响较大。联合用药疗效较好,但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多,同时容易导致患儿肠道益生菌及整体消化道微生态环境失衡。抗生素种类和使用时间越多,对多数胃肠道细菌整体生存状态的作用就越大。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益于新生儿肠道菌的正常定植。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对肠道菌方面的研究,从而为抗生素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肠道菌群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腰椎骨折患者开展饮食指导联合核心肌训练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60例,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腰椎骨折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开展饮食指导联合核心肌训练护理,两组患者腰椎骨折治疗效果、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JO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ODI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骨折患者开展饮食指导联合核心肌训练有助于提升疾病控制效果,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 标签: 腰椎骨折 饮食指导 核心肌群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达比加酯联合丁苯酞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的效果。方法  以2021.7-2022.7本院收治的120例MIS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达比加酯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88.33%,P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丁苯酞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综述口腔菌与口腔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探讨口腔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选取了26名患者进行了观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系统整理了口腔菌与牙周病、龋病、口腔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道感染等口腔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机制。结果:口腔菌与口腔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如牙菌斑中的致病菌可引起牙周炎、龋病等疾病。此外,研究还显示口腔菌与全身性疾病存在联系,如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而口腔菌的变化也与呼吸道感染等全身性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结论:口腔菌对于口腔疾病及全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口腔菌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口腔及全身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水平。

  • 标签: 口腔菌群 口腔疾病 全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院中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析消毒供应室手卫生培训对医护人员手部菌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研究人员在进行调查时,针对我院消毒供应室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的实际情况,明确手卫生工作的重点、薄弱环节及人群,分析找出影响依从性及正确性的具体原因。结果:在开展手卫生前后管理后,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各数据对比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总体来看,医院中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相对来说较高,而在针对其进行管理时,应当针对其中的各种风险事件进行管理,并建立以手卫生活动为基础的管理体系,针对其中的不良事件和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使医院的管理质量得到提升,降低不良反应和不良感染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医院 手卫生管理 感染控制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肌训练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肩周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CMS评分及UCLA评分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C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UCL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袖损伤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肌训练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CMS和UCLA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肩周肌群训练 肩袖损伤 疼痛 肩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肌训练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肩周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CMS评分及UCLA评分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C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UCL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袖损伤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肌训练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CMS和UCLA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肩周肌群训练 肩袖损伤 疼痛 肩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于存进自然分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妇,按照产科护理的常规模式和护理的新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以及剖宫产的情况,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8%,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48%,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在促进产妇自然分娩方面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升产妇临床生产的自然分娩率。

  • 标签: 产科护理 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模式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医学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对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5月收治的76例肝病患者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等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一般护理模式,试验组行个性化护理模式,就两组的护理应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4.73%(36/38),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5.79%(25/28),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专科护理质量、SF-36评分、肝功能恶化指数上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肝病患者的护理实践成效显著,可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并在提升患者护理质量上效果明显,可作为有效护理模式在肝病患者中加以推广实施。

  • 标签: []个性化护理模式 肝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儿科静脉输液治疗工作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优化护理模式模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性,选择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名患儿,这些患儿都进行了输液治疗,为了探讨优化护理模式模式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把这些患儿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然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在此过程中要针对护理工作的相关指标影响分析,主要包括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除此之外,还要针对针头脱落的情况以及液体外渗发生率进行相应的对比和分析(P<0.05);最终的结果显示采取优化护理模式模式一组患儿的各项指标都占有优势。结论 在儿科输液过程中,采用优化护理模式,能有效地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增加患儿父母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非常好的工作模式的应用。

  • 标签: 优化护理模式模式 儿科 静脉输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内科护理管理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内科选定12名护理人员,于2016年9月~2017年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观察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各项认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内科护理人员的认知能力,提高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内科 护理管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中的互动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临床教学具有明显区别,并且当前医学教育新课标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例如,通过对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必然性和教学方法等层面进行分析,旨在“互动教学模式”在临床实习中能够有效养成学生敏捷思维、协作精神以及独立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只有这样才是更好培养应用型与创新型复合医学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临床实习 互动教学 传统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患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入研究组(n=39)和常规组(n=39),常规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精准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后两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据此评价精准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各项生存质量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精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脑卒中病患生存质量,促使其仅可回归家庭和社会,值得作为脑卒中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生存质量 精准护理 价值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无缝隙护理管理手段的外科手术后护理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了解其具体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了对照试验方法,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将外科120名病患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共60例患者进行不同的术后护理;结果 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观察组相对于普通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具备更好的护理效果,在护理满意度、护理矛盾、护理错误控制上均有较好表现;结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当下具备推广价值和意义,应当在完善人员培训教育和强化医患沟通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无缝隙护理管理发展。

  • 标签: 无缝护理 外科护理 泌尿科手术
  • 简介:脊髓损伤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中,颈、胸、腰部上段脊髓损伤会引起中枢和外周神经元的联系发生障碍,进而引起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损伤。尿液潴留、返流、排尿控制失调或频繁插入导尿管等极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尽管医护人员已经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泌尿管理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但泌尿系统感染仍然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泌尿系感染的菌分布特点和感染发生规律,及早发现并有效控制泌尿系统感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脊髓损伤 泌尿系感染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