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脾虚湿盛泄泻患者肠道微生态及变化。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市中医院收治的40例脾虚湿盛泄泻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择取同期收治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变化进行观察,并对粪便中四种肠道常驻变化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除肠杆菌之外,脾虚湿盛泄泻患者粪便中肠球菌、双歧杆菌以及乳杆菌均明显比健康体检者少,可见脾虚湿盛泄泻患者有肠道菌群失调现象(P<0.05)。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脾虚湿盛泄泻患者卡他球菌、干燥奈瑟、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甲型链球菌、黄色奈瑟5种的检出率均比较高,可见脾虚湿盛泄泻患者的多于健康体检者,即存在异常(P<0.05)。结论脾虚湿盛泄泻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失调情况明显,且有明显的改变现象,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 标签: 脾虚湿盛泄泻 肠道微生态 舌部菌群变化
  • 简介:摘要:舌苔作为口腔微生态重要组成部分,在象发生变化时,口腔亦随之变化。中医象的实质,在某种意义上是色、形、苔色与苔质综合体现,是中医四诊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前,众多专家学者对不同结构的研究各有千秋,相关研究表明舌苔变化(或特点)与疾病具有相关性,从而以期依据舌苔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寻求确切的临床指导意义,但其具体机制仍亟待研究并明确。

  • 标签: 中医舌象 口腔菌群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患者的肠道特征,为SS的诊疗提供新的证据和方向。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4例SS患者(SS组)和14名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对照组)的粪便并提取粪便中细菌的DNA,扩增16S片段后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SS患者与正常人肠道的丰度(Sobs,Chao,Ace)、谱系多样性(Pd)、菌落的多样性(Shannon,Simpson)和均匀度(Heip)均无显著差异(P>0.05)。SS患者肠道中5个门,11个科和37个属与正常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SS患者肠道中厚壁门,放线门和Saccharibacteria 3个门明显减少,拟杆菌门和变形门2个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27,-3.01,-2.57,-4.27和-2.53,P值均<0.05);在科水平上,SS患者肠道中的拟杆菌科,产碱科、短杆菌科、柄杆菌科和诺卡氏科5个科明显增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09,-3.06,-2.41,-2.11和-2.11,P值均<0.05);而毛螺科、双歧杆菌科、红蝽科、拟杆菌目s24-7组、放线科和芽孢杆菌目XI科6个科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17,-2.92,-3.40,-2.05,-2.05和-2.22,P值均<0.05);在属水平上,SS患者肠道中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瘤胃球菌科无分类信息的属、Parasutterella、短杆菌属、短波单胞属、Hungatella、Sellimonas和红球菌属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09,-2.32,-2.03,-2.02,-2.41,-2.11,-2.16,-2.11,-2.11,P值均<0.05)。结论肠道在不同的疾病中起到了相同、相似甚至相反的作用而且与人种和地域相关,拟杆菌属,布劳特氏属和双歧杆菌属可以对SS患者与健康人进行鉴别。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肠道菌群
  • 简介:研究禽肉储存过程中变化,为其长期贮存奠定理论基础.采用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禽肉中基因组DNA,并通过PCR扩增及DGGE电泳技术探讨其随保存时间延长,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扩增了基因组DNA,为230bp.DGGE电泳结果发现,DGGE分子指纹图谱上条带存在显著的差异,用bionumberics软件分析DGGE结果,发现第一天和第二天样本的相似度最高为0.75,第三天与第一天相比,相似度为0.47,第四天与第三天相比,相似度又下降为0.16,表明禽肉在储存过程中不断有新的菌种出现,但是具体是什么菌种有待于高通量测序分析.

  • 标签: 菌群结构 基因组DNA PCR扩增技术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简介:为研究肉鸡日粮中添加树[Ganodermaapplanatum(Pers.exGray.)Pat.]发酵浸膏对肉鸡盲肠道微生物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225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即空白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中添加5mg/kg黄霉素)、3个剂量的GAC添加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7,3.15,6.29g/100g的GAC),每个处理3组重复,每组重复15只。试验期42d。结果表明:肉鸡21日龄时,各GAC添加组沙门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各GAC添加组乳酸杆菌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各GAC添加组盲肠乙酸、丙酸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6.29%GAC添加组盲肠丁酸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肉鸡42日龄时,1.57%和6.29%GAC添加组沙门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6.29%GAC添加组效果较好;各GAC添加组乳酸杆菌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1.57%与6.29%GAC添加组盲肠乙酸、丙酸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各GAC添加组盲肠丁酸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GAC在肉鸡生长过程中可以增加肠道短链脂肪酸浓度,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的增殖,抑制沙门氏的生长,具有改善肠道的作用。

  • 标签: 树舌发酵浸膏 肉鸡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 简介:摘要肠道对机体代谢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减重手术作为目前治疗肥胖及其合并症最有效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变肠道。术后肠道变化具有时空特异性,术后不同时间点上和不同肠段中的群组成与结构不尽相同。减重术后肠道改变的原因可能在于手术引起的胃肠道解剖及相应生理功能的变化。通过移植术后群发现肠道参与减重手术改善代谢,其中的机制可能和-宿主相互作用的众多分子途径有关。同时,术后肠道变化还与减重手术患者的预后相关。此外,减重术后所引起的变化不仅与改善肥胖和代谢有关,还可能存在潜在危害,其中减重手术后的营养吸收不良与肠道的改变密切相关。因此,阐明减重术后肠道变化特征及相关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在减重手术中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为此作一综述。

  • 标签: 减重手术 胃旁路手术 袖状胃切除术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阴道炎治疗前后阴道变化情况。方法:针对100名阴道炎病人进行研究。将全体病人通过随机法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甲硝酸溶液对病人的阴道和外阴进行冲洗,同时把甲硝唑栓放到阴道当中。而研究组则采用乳杆菌活性胶囊进行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阴道前后的检出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革兰阳性杆菌数比治疗前明显要多,而对照组数量显著减少。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阴道炎的治疗,在采用抗炎药物的同时,还要让阴道具有良好的环境。同时在清除掉病菌的基础上,应保证具有足够的正常,以防止受到二次感染。

  • 标签: 阴道菌群 乳杆菌 甲硝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育龄期女性月经周期不同时段阴道的动态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9—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体检的月经规律的健康育龄期妇女11例,分别在月经期(第2~3天)、卵泡中期(第7~8天)及黄体中期(第21~22天)留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及分析。结果(1)阴道物种多样性表现为月经期高于黄体期、也高于卵泡期,而大多数(10/11)入组妇女的阴道优势自月经期至卵泡期再至黄体期逐渐向乳杆菌属优势类型转化。(2)月经期至卵泡期再至黄体期阴道的动态演变过程可以归纳为4种类型:稳定型(优势属不变)、更替型(优势属替换)、转化型(优势属比例变化)及反复型(卵泡期恢复正常乳杆菌属优势后、黄体期再度出现优势类型向月经期的反复)。(3)阴道丰度差异分析显示,月经期普氏属尤其是二路普雷沃显著增加。结论(1)阴道随月经周期的演变过程说明健康阴道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具备动态变化及自我恢复的能力。(2)普氏属在阴道机会性致病菌中具有核心地位,其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月经周期 阴道 微生物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与正常对照之间肠道拟杆菌属和梭属的相似性及多样性差别。方法收集30例7~14岁单纯性肥胖(肥胖组)和30例同年龄段健康儿童(正常组)的粪便样品,同时测量肥胖和正常儿童的BMI、瘦素(LEP)、血浆脂联素(ADP),探讨肥胖儿童与肠道优势属的关系。结果肥胖组儿童BMI、LEP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ADP平均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拟杆菌属及梭属DGGE图谱的条带数目和H'指数均低于正常组样本,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类肠道拟杆菌属和梭属组成的变化与儿童肥胖相关。

  • 标签: 儿童肥胖 肠道菌群 指纹图谱技术
  • 简介:探究烤鸭储存过程中变化,为延长其贮存期奠定理论基础.用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烤鸭肉中细菌的基因组DNA,PCR扩增16SRNAV3区,用DGGE电泳技术分析结构的变化情况,然后用Bionumerics软件对DGGE分子指纹图谱进行烤鸭肉结构相似性分析.PCR结果表明,成功扩增了细菌基因组DNA,为230bp;DGGE实验结果表明,DGGE分子指纹图谱上条带存在显著差异;用bionumberics软件分析,发现样本相似度不断变化,表明在储存过程中,烤鸭肉结构发生了变化.该研究为延长烤鸭肉保质期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标签: 16S RNA 菌群结构 PCR DGGE
  • 简介:摘要H.pylori是胃内研究最多的微生物,与之相关的菌群失调在一系列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研究探讨了H.pylori相关疾病不同阶段的胃内变化。本综述主要讨论了H.pylori未感染、感染后、根除后胃内变化,以及益生菌在H.pylori根除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高通量测序 胃内菌群 根除治疗 益生菌
  • 简介:摘要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不仅在宿主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免疫应答等活动中发挥作用,还与宿主健康疾病状态密切相关。作为肠-肝循环的重要媒介,肠道的稳态将直接影响肝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此外,手术本身伴随的肠屏障功能减退、免疫功能抑制等又进一步加重比例的失调和移位的发生。基于此,本文系统综述了胆道闭锁不同阶段患儿肠道变化特点,分析变化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强调恢复结构治疗对于改善术前状态、增强受者手术耐受程度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性,可为未来葛西术后及肝移植的进一步发展、并发症的研究及预防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移植 细菌移位 胆管炎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Merkel 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原发恶性肿瘤,伴有神经内分泌特征。现报道Merkel细胞癌1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等进行讨论。

  • 标签:
  • 简介:由于三等介音j的产生及作用,上古后期汉语韵母的元音位发生过央化、前化与高化,与之相应,声母也发生了央化、前化;在不同方言区,声母的变化也不一样。这些声母变化与韵母变化位移动方向上是一致的,从而是可以得到相互解释和证明的。目前,还没有条件为上古不同时段的不同方言构建各自的音系,暂时只能用一个统一的上古音系衡量有时地差异的声、韵关系,这在解释声韵部类关系上必然会出现统一音系与有时地差异音系的矛盾:韵母元音位的变化传统上用“转”来解释;声母这种发音部位历时的移动,统一音系的平面上表现为一个声母具有不同发音部位的音素,传统也是用“转”解释,现代语音学主流则从复声母来源角度解释。这是用不变即“共时”“共域”的标准来衡量上古后期语音材料中存在的异时、异域因素。本文认为,从上古语音有分期、有方音的角度看,这些都是汉语在上古后期发生的历史音变。

  • 标签: 上古音 历史音变 方音 央化 前化 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POD)的老年患者肠道的结构改变。方法研究类型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选取其中有POD发生的患者13例(POD组),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72.62±3.25)岁;同时随机选取无POD发生的患者20例(Non-POD组),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73.00±4.19)岁。16S rRNA测序技术被用于分析两组患者术前12 h及术后48~60 h的粪便的结构变化。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POD组术后的Chao1指数[(333.32±97.86)比(455.20±153.50)]及Shanon指数[(3.27±0.79)比(5.05±1.06)]均显著低于Non-POD组(均P<0.05);POD组术后厚壁门[(52.45±7.38)%比(46.70±6.94)%]、变形门[(21.45±4.73)%比(16.42±3.55)%]相对丰度均高于Non-POD组,放线门[(32.35±8.60)%比(42.75±9.43)]、拟杆菌门[(12.68±3.78)%比(21.37±4.17)%]的相对丰度均低于Non-PO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OD组术后萨特氏属[(16.45±3.74)%比(10.18±2.40)]、葡萄球菌属[(21.38±4.60)%比(14.92±2.94)%]、变形杆菌属[(15.33±3.22)%比(9.48±1.67)%]、梭状芽孢杆菌属[(28.55±4.90)%比(14.70±2.92)%]相对丰度均高于Non-POD组,双歧杆菌属[(29.41±5.80)%比(45.24±7.08)%]、柔嫩梭属[(10.18±2.04)%比(13.50±2.31)%]、拟杆菌属[(27.65±3.59)%比(34.76±4.72)%]相对丰度均低于Non-PO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道多样性下降;肠道门、属水平上结构变化可能参与了髋关节置换术后POD的发生。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 术后谵妄 老年患者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病过程中肠道多样性和结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北京市多家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并符合Sepsis3.0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者25例和同时期30例非脓毒症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利用16S rRNA(16S ribosomal RNA)测序技术对肠道进行测序,使用Uparse、Qiime、R及LEfSe软件等分析多样性及其结构变化。结果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慢性基础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肠道多样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肠道结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脓毒症组患者肠道中Negativicutes纲、Selenomonadales目、Veillonellaceae科、Lachnospiraceae科、Faecalibacterium属、Hafnia属、Lachnoclostridium属、Blautia属及Ruminococcus种的丰度明显降低;而Bacilli纲、Coriobacteriia纲、Lactobacillales目、Coriobacteriales目、Clostridiaceae科、Coriobacteriaceae科、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属、Collinsella属及Collinsella_aerofaciens种的丰度明显增加。结论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相比较,肠道多样性无改变;而脓毒症组的患者存在肠道群组成结构改变。

  • 标签: 脓毒症 肠道菌群 粪便 16S rRNA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研究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皮肤多样性。方法收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10例PV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取皮损旁(PV组)及对侧无皮损处皮肤样本(PVn组),正常对照组取相应部位样本。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所有样本的基因进行测序与分类,通过Usearch软件对数据聚类分析,得到可操作分类单元(OTU),获得门、纲、目、科、属水平的物种丰度。以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反映α多样性,使用主坐标分析法(PCoA)分析β多样性。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EfSe)分析比较各组的差异物种。利用PICRUSt软件进行基因功能预测。2组非参数检验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3组间非参数检验采用Kruskal Waills检验。结果注释到门、纲、目、科、属的OTU分别有2 002、1 869、1 751、1 611、1 120个,3组均以厚壁门、放线门、拟杆菌门和变形门为主,在属水平上,PV组及PVn组葡萄球菌属丰度最高,正常对照组为棒状杆菌属。α多样性分析显示,3组间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PV组Shannon指数(3.24±1.30)和Simpson指数(0.70±0.19)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PCoA分析显示,3组间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秩和检验显示,3组间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物种共32个,其中相对丰度较高的有富集于PV组的芽孢杆菌纲及富集于正常对照组的微球菌属、短波单胞属等。按病程< 3个月、≥ 3个月分组,PV长病程组中富集的物种有梭状芽孢杆菌目、颤杆菌属及鞘氨醇单胞属等;短病程组γ变形纲富集。功能预测显示,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功能富集于天疱疮组。结论16S rDNA测序技术应用于天疱疮微生物组学研究,证实PV皮肤多样性及组成结构与正常人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天疱疮 葡萄球菌属 皮肤菌群 微生物组 16S rDNA测序 功能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口咽定植变化及早期干预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于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间,纳入对象后分组,未干预组75例,干预组74例采用益生菌口服,后进行早产儿口咽定植定期检测,细菌培养,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病率统计。结果后期未干预组检出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26例,发生呼吸道院内感染5例,后期干预组检出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5例,发生呼吸道院内感染1例,进行统计学处理,p均<0.05。结论早产儿口咽定植随住院时间、病情、免疫状况的变化变化,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病率也相应变化,早期干预将能改变这些变化,减少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病率。

  • 标签: 早产儿 口咽 定植菌 早期干预 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