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任何学术,都是在破反复进退中前进,就整个学术界说是如此,就每一个人说也是如此。“解放思想”,谈何容易!无前人研究基础以望继长增高,自属空言;受前人成就束缚而求翻然改辙,实劳冥想。“昔之哺育我者,今乃桎梏我”,旬月躇踌之境界,人人冷暖自知,焕以驽骀,所感尤切。今以“文字立”为题,其所谓破,乃破一己往日已溺于许氏“静观”之惰性之深;其所谓立,乃立—己今日善从时贤“动观”之正言之切。究之也无非是自述于文字之学习和研究艰辛,以求助于师友同道,祈大方进而教之云

  • 标签: 形声字 古文字学 人民群众 破与立 形符 汉字
  • 简介:目前对本土化教材编写研究大都是讨论教材如何适应学习者特点,如学习者自然情况、目的语水平、学习目的、学习时限、学习兴趣等,本文认为本土化教材编写必须关注教材使用地区教学环境.本文以泰国为例,通过分析泰国近30所中学调查数据,指出本土化教材也必须考虑当地汉语教学环境,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安排和教辅材料设计时都必须当地语言教学环境相匹配.

  • 标签: 本土化 教材 语言教学环境 匹配 泰国
  • 简介:文章认为:人类语言共性支持人类“非洲单一起源说”。人类语言最初表达就是“指称-陈述”分化。从语法角度看也就是本体名词和实义动词分化。人类最初表达形式(指称-陈述)、思维形式(本体一属性)和逻辑形式(主词-谓词)是高度一致、三位一体。因此,根据人类基本思维形式和逻辑形式,我们可以认为,人类最初语言是一种只有本体名词和相应实义动词语言。其他语法成分都是后起。古代汉语是一种较为接近人类语言初期状态语言。它基本语法形式与人类基本思维形式是高度一致。相对于迄今为止建立在以印欧语为主要事实基础、以“分”为主要特点语法学,我们似可建立一种以古代汉语为主要事实基础、以“合”为主要特点语法学。

  • 标签: 语言起源 古代汉语 中国特色语言学
  • 简介:《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和普希金笔下叶夫根尼·奥涅金是世界文学史上典型形象。他们被称作是时代多余人。在贾宝玉形象当中我们看到中国18世纪封建社会贵族阶层中先进典型。受自己阶级出身所限,贾宝玉不可能战胜自己悲剧命运,成为中国多余人。奥涅金虽然生活在19世纪,他阶级地位同样决定了他命运。虽然他提出了那个时代先进思想,但最终不能摆脱封建制度枷锁。特殊历史条件、复杂阶级出身、封建社会相同本质决定了他们悲剧,使他们变成了多余人。两个形象作为文学史上优秀典型成为时代反射镜,反映了中国和俄罗斯当时社会状况和历史实际。

  • 标签: 封建社会 前程 藐视 民主意识 时代的反射镜
  • 简介:拙文《汉语音韵应记诵基础内容总览》在《汉字文化》分四期连载(详下文3),该文发表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尤其是受到了青年学子普遍欢迎,也受到了一些音韵导师重视,纷纷要求我刊出《汉语音韵必读必备书目》,这里刊出书目是我于1999年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给研究生授课时所开列,后来屡作修改,今在本刊刊出,每本书后略加按语,供广大音韵爱好者参考,并希望得到同行专家指教。

  • 标签: 汉语音韵学 书目 述要 《汉字文化》 首都师范大学 基础内容
  • 简介:“袖珍”表达方式形化功用表现在能陈述也能兼表指称,表达需求则重在修饰配合,表达效果雅致、含蓄兼备。“袖珍”扩展趋势功能性质涉及到从语用需要到功能定型,从临时活用到词性转类,从句子成分到句法成分。“袖珍”演化动因扩展机制包括从句子成分到句法成分,转喻类推化机制,感染精细化。“袖珍”发展演化无疑是当代汉语逆向语法化趋势中典型个案。

  • 标签: 区别词 “袖珍”形容词化 功能分化
  • 简介:<正>本文将依次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教学过程中主要矛盾2.对外汉语教学理想模式3.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目标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时常面临着两难状况:一方面,它要为对外汉语教学现实存在提供合情合理依据。正象黑格尔说过那样,“凡是现实都是合理,凡是合理都是现实。”就是说,理论理所当然地要充当现实维护者。另一方面,在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实践中,许许多多现实存在都受到质疑,因此,理论要对现实存在进行种种反思。在这种情况下,理论又是现实批判者。理论这种双重品格,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双重使命。对外汉语教学最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是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主要矛盾。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学过程中主要矛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教与学矛盾是教学过程主要矛盾;有人断言,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是教学过程中主要矛盾。在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 主要矛盾 几个问题 语言功能
  • 简介:谦敬,就是做人应有的一种姿态、修养和风范。在各级军队机关中任职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每年或每个阶段都要根据上级部署要求,撰写年度或阶段性述职报告,并据此面向组织、领导、考核组、部分或全体机关人员公开述职。应当说,介绍履职尽费隋况同时,能否在列数成绩过程中摆正个人组织、集体及他人关系,能否礼貌、恰当地展示自身对领导、同事和部属关心、配合及支持感谢之情,也就是能否在述职中展现自己立身为人、处世谦敬一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众评价。因此,有必要在起草个人述职报告过程中重视把握好谦敬问题

  • 标签: 述职报告 军队 写作 领导干部 工作人员 机关人员
  • 简介:自2000年起,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实行了重大改革,一般意义写作考试由专一“申论”所代替。申论是一种要求准确把握给定材料或话题,概括要义、提出解决方案、对所提观点展开论证应用文体。它专门用于公务员考试。它本着为国家选拔出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目的,综合考查考试者对给定资料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 标签: 申论考试 阅读理解能力 公务员考试 行政管理人才 分析概括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
  • 简介:在机关工作,必须有比较过硬写作基本功,从某种意义上讲,机关工作就是搞文字工作。无论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交流情况,推广经验,都离不开文字写作,都离不开必要公文,因此,提高文字写作能力非常重要。那么,现今公文写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从接触到一些公文和实际工作中体会,我

  • 标签: 公文写作 语言 叙述方式 文章结构
  • 简介:<正>0.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动态助词“了”是个突出难点。这首先是因为对“了”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它究竟表达了什么样语法意义,尚有争论。本文想就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 标签: 动态助词 语法意义 语义特征 动词 支点 时间量
  • 简介:汉语中不少单音节形容词是从名词转来,比如“草、土、花、神”等。这种语言现象古已有之,在现代汉语中有扩大趋势。本文全面考察现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向形容词转化句法表现、语义变化及功能差异。这些单音节名词有的转为具有典型功能形容词,有的转为非典型形容词,有的甚至转为区别词。这恰好反映出它们功能转移不平衡性,其内部变化是一个渐变连续统。

  • 标签: 名词 形容词 功能 转变
  • 简介:<正>“V在了N”格式指“动词+在+了+表处所名词性词语”格式。《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早就指出了“V在了N”现象。所举例子是:吃完饭,他躺在了炕上。(老舍)她本人可是埋在了城外。(老舍)《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所举例子,V是单音节动词。翻看这两年作品,“V(单音)在了N”现象越来越多,不胜枚举。略举几例:[A组]①她倒在了司机怀里。(郑万隆《等》,《花城》1981年5期146页。)②他跑到一家机床厂去做了学徒工,就住在了工厂宿舍里(张廷竹《五十四号墙门》,《芙蓉》1983年2期27页)③姜守本站起身,将苕帚往司机座后面的角落里一扔,稳稳实实坐在了上面。(郭建华《姜守本进城》,《小说月报》1983年3期56页。)[B组]④划了几根火柴也没划出火来,火全闷在了他心头。(张廷竹《五十四号墙门》,《芙蓉》1983年2期25页。)⑤弹弓,尖石块和几个灌满了臭柏油瓶子都藏在了他们

  • 标签: 双音节动词 单音节动词 郑万隆 《芙蓉》 现代汉语语法 B组
  • 简介:正确选用行政公文写文种.既是公文作必备基本能力,也是从事文秘工作必备基本能力.国家主管部门对公文处理规范化十分重视,自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来,1993年11月和2000年8月两次进行了修订.对公文文种类型和有关文种使用范围都作了相应调整。行政公文种类不算复杂,但每一种公文大都有若干不同用途.而同一行文

  • 标签: 行政公文 文种 公文内容 文件处理 公文目标
  • 简介:对汉语“词”韵律语法特征进行探讨,发现“词”是一个跨层级韵律单位,它可能是一个或多个韵律词,也可能是一个黏附词,但最大只能是一个韵律短语;“词”不等于韵律词,它可以大于或小于韵律词(即可以容纳三个以上音节,也可能只有一个音节);但如超过三个音节,则必须保证音步运作时,其中任何一个音节都不会落单。据此,我们从韵律语法角度对“词”作了界定.即“有描写内容,且韵律上可以独立成分”或“无描写内容,且韵律上无法独立成分(独立语段情况除外)”。

  • 标签: 音步 停顿 黏附组 韵律短语
  • 简介:本文讨论正反问历史发展有关三个问题:一、来源问题。汉语典型正反问主要有省略和称代两个来源。二、省略问题。正反问有“右省“和“左省“两种省略形式。右省式始于先秦,左省式较晚出现,优先发展右省式客观上对于左省式具有抑制作用。三、消长问题。古汉语列项问使用频率较高,正反问使用频率较低,近现代汉语情况相反。

  • 标签: 正反问 来源 省略 消长
  • 简介:论股墟卜辞命辞语气问题张玉金卜辞命辞语气如何?这在目前是一个有较大争议问题。有些学者仍从旧说,认为卜辞命辞都是疑问语气;而有些学者,特别是一些外国学者,则提出新说,认为卜辞命辞不是或者不全是问句。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看呢?一、即使是那些提出和...

  • 标签: 假设复句 是非问句 疑问句 命辞 句尾语气词 殷墟卜辞
  • 简介:“所在”中“所”是个从书面语中沿用下来助词,主要用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所”字短语,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例如:所见所说所学所想

  • 标签: 类语言 位相 “所”字 及物动词 书面语 名词性
  • 简介:[编者按]是王力先生(1900-1986)1974年在商务印书馆编古汉语字典时写发言稿.原稿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张双棣先生保存.该文分三部分,现发表其中后两部分.

  • 标签: 古汉语 字典编写 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