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一则案例引发对程序正当的探讨,分析了正当程序的产生及其内容,从而在逻辑上对程序正当的价值问题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程序正当性 制度设计 价值
  • 简介:目次引言一、民主宪政与文化异质之间的理论张力二、个体权利机制型塑文化异质的价值意义三、集体权利机制型塑文化异质的价值意义四、主权下移机制型塑文化异质的价值意义引言民主宪政事业建立在集体代理的假设基础之上。如果我们问是谁制定了民主的宪法,答案必定会以第一人称复数的形式给出。比如在美国,我们的宪法在其开头就明确宣布,"我们人民……

  • 标签: 民主宪政 个体权利 集体权利 主权下移
  • 简介:刑事和解诞生于我国基层的司法实践,是近年来我国刑事法领域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对于该制度的评析应该包括其积极价值和负面效应两个方面。实务中,加害人和被害人达成经济赔偿协议并由公安司法机关确认,并不存在争议,关键问题在于加害人认罪悔过、积极赔偿具有何种刑事法效果。就刑事和解的正当而言,首先必须关注它是否混淆了民、刑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其次需要对"以钱买刑"的质疑作证明回应;最后可以追问一句,刑事和解究竟是否是一种公正的实践理性。

  • 标签: 刑事和解 经济赔偿 刑罚权 附带民事诉讼
  • 简介: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 标签: 羁押 审查 《刑事诉讼法》 人民检察院 制度 变更强制措施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所谓使用盗窃,是指行为人基于返还的意思,未经允许而私自暂时性地使用他人财物的行为,属于民法理论所说的无权使用(furtumusus)的表现类型之一,与之相似的还有使用侵占行为。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使用盗窃并不具有盗窃罪的刑事可罚,因为行为人并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缺乏成立盗窃罪的主观构成要件要素(否定说)。[1]但近来有少数学者认为,使用盗窃并非一概不具有刑事可罚,当造成了相当利用可能的妨害[2]或者导致他人财物遭受较大折损消耗[3]时,同样应作为

  • 标签: 可罚性 法益 财产性利益 民法理论 价值要素 财产犯罪
  • 简介:当前的房市限购令涉及公民的诸多基本权利,应站在宪法高度,考量其合宪。以基本权利限制之合宪标准为审查依据,房市限购令侵犯了公民的交易自由权、财产权和平等权,存在违宪。从重塑限购令合宪角度出发,房地产市场调控应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间的关系,处理政府调控诸手段之间的关系,限购令应作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临时配套措施;推行限购令,应引入行政决策程序及公众参与机制,严格界定限购令的适用条件;也应遵循法律保留原则,保障限购令合法合宪地推行。

  • 标签: 限购令 基本权利 合宪性
  • 简介:惩罚赔偿金是英美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损害填补、惩罚被告的作用,而德、法等大陆法系国家奉行单纯的补偿民事责任制度,排斥对于惩罚赔偿金合法的认同。我国最早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第49条对其加以规定,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然而2009年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并未将惩罚赔偿原则写入总则,而是局限于产品责任之中。因此,完善惩罚赔偿金制度有其必要,通过对惩罚赔偿制度的介绍以及英美法规定的研习,对我国惩罚赔偿制度提出建议。

  • 标签: 惩罚性赔偿金 英美法系 责任主体 过错程度
  • 简介:目的调查22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在浙江汉族中的等位基因分布,并探讨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对浙江汉族512例无血缘关系个体,采用STRtyper-23comp常染色体补充位点试剂盒进行电泳检测,以GenemapperID-X软件进行分析,获取其22个基因座的数据资料。结果22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杂合度为0.6797~0.8789,个人识别能力为0.8558~0.9730,非父排除率为0.4446~0.7644,多态信息总量为0.6477~0.8697,累积个人识别能力为1~4.1853×10-26。结论22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在浙江汉族人群中呈高度多态,对法医学亲子关系鉴定具有较大价值,对法医学物证鉴定与研究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法医遗传学 浙江汉族人群 遗传多态性 STR
  • 简介:目的明确利用同声同韵异调音节进行语音同一鉴定的可行。方法利用VS-99语音工作站对普通话同声同韵异调音节的共振峰等特性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得出了阳平音节韵母共振峰与上声音节韵母非嘎裂声处共振峰的可比强,阴平音节韵母与去声音节韵母在前半部分共振峰的可比强等一些规律认识。结论为利用同声同韵异调音节进行语音同一鉴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同声同韵异调音节 语音同一性 共振峰特性
  • 简介:当前象征刑法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使得其成为批判刑事立法的"万能"工具。某罪名立法是否象征刑法,一方面应审慎考察其效力,而不能仅从不完整的适用率统计或能否根治犯罪、处置犯罪等方面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刑事立法彰显国家的价值观本是立法活动的应有之义,为了安抚民众的不安感等"潜在的目的"设定,也并非一律失当。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象征刑法没有必要也无法全面恪守扎根于古典社会形态的刑法谦抑原则。象征刑法依其与法益的关联程度,可分为绝对与相对的象征刑法,对前者应持否定态度,而后者原则上具有正当,但也应采取限制措施,尽量消除其负面影响。

  • 标签: 象征性刑法 “污名化”现象 谦抑性 限制措施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于2010年如期形成,就地方立法而言,应以经济纠纷事实为导向,细化实施立法;以经济秩序重构为指向,加快回应立法。以地方区域法治为方向,发挥自主立法;通过习惯风俗入判、司法判决固化习俗、区域司法合作等三项原则,严格立法权限代理制度、建立法律冲突裁决制度、完善规范清理制度体系,建构司法型立法体制机制,从而实现立法“后体系时代”地方法治建设进程中公共契约精神的解放。充分适用中央立法授权,建立司法型立法模式,授权判决型规则产出,从立法供给侧改革,全面落实“科学立法”的内在要求,推动法治秩序的善化

  • 标签: 后体系时代 实施性立法 回应性立法 自主性立法 司法型立法
  • 简介:梅州市检方不对该犯罪嫌疑人石育清采取逮捕的强制措施,理由有几点,一是他是人大代表;二是不抓人是希望能对此案进行调解;三最重要是的他不会逃跑、不会串供、不会危害社会,没有逮捕的必要。但这一观点引发了许多争议,有专家认为,石育清符合必须逮捕的法定情形,

  • 标签: 逮捕 事件 犯罪嫌疑人 强制措施 人大代表 梅州市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刑法学界有不少学者主张确定刑法解释方法之间的位阶关系,以保证解释的有序,但是这种位阶关系是否能够揭示法条的客观真实含义,得出妥当合理的解释结论,并有助于下列司法实践中疑难案件的解决,尚存在疑问。

  • 标签: 解释方法 刑法 否定论 客观真实 疑难案件 司法实践
  • 简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综合各方面来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留守儿童问题都将会持续存在。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一直以来,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过于强调对其所处现状的概括与总结。对于留守儿童被害,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被害的被害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较少。文章围绕被害这一概念,通过案例统计和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被害的自身因素和客观因素,寻找预防农村留守儿童被害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被害性 自身因素 客观因素
  • 简介:我国传统的刑法概念是分析实证主义的变种。由于刑法最原始、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维护秩序,所以必须在秩序形成规律中反思刑法的概念。刑法是对道德与政治的双向继承和超越。通过分析犯罪与刑罚的概念,说明刑法是以道德为基础,以政治为调控的。我国的死刑问题及经济犯罪的死刑问题,在于刑法的道德性与政治的关系倒置。

  • 标签: 刑法概念 道德性 政治性
  • 简介:我国的民办教育机构可以分为非营利民办教育机构和营利民办教育机构,相应地,民办学校也可以分为非营利民办学校和营利民办学校。从学校的任务、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法律的非限制等方面来看,营利学校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可能。营利学校的法律属性主要表现在其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以及同政府、学生等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上。

  • 标签: 营利性学校 法律属性 《民办教育促进法》
  • 简介:推定理论涉及刑法学、民法学、法理学、证据法学、诉讼法学等多个学科,其边缘体现在多学科研究内容的重叠交叉,但它们的研究方向又各有侧重.通过对各学科有关推定理论研究与司法适用的考查辨别,可以廓清理论疑雾,指导司法实践.

  • 标签: 推定 边缘性 调整对象 区别与联系
  • 简介:近几年来,营救式刑讯的正当性问题一直在被德国刑法和宪法学界广泛讨论。"911"事件以后,美国社会也围绕着能否对恐怖分子使用营救式刑讯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探讨。本文从功利主义和道德绝对主义两个角度对刑讯的正当进行了分析。在功利主义伦理观下,随着犯罪嫌疑人的危害行为对公共安全的威胁程度的增大,营救式刑讯的正当不断增强。在恐怖活动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危害行为对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使用营救式刑讯是正当的在道德绝对主义伦理观下,无论刑讯的目的如何,刑讯作为一种酷刑应当在任何情形下被绝对禁止,因而营救式刑讯是不正当的。在恐怖活动这种极端情形之下,一旦社会秩序崩溃,所有的自由和道德观念就会完全土崩瓦解,道德绝对主义在这种情形下是缺乏说服力的。

  • 标签: 营救式刑讯 生命权 公共安全 功利主义 道德绝对主义
  • 简介:合宪推定是宪法适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合宪推定存在之法理源于宪法不仅具有法律,而且具有政治品性。“政治问题”排除审查的政治逻辑与合宪推定原则的政治逻辑是相通的。合宪推定的存在不仅在于国家权力的分立,也在于国家权力相互之间的依赖与尊重。合宪推定方法的运用总存在自由裁量的空间。以往中国宪法注重政治而弱视法律,时下须调节宪法之政治与法律的动态平衡。

  • 标签: 合宪性推定 政治 谦抑主义 能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