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门冬酰胺能特异性消耗门冬酰胺影响肿瘤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的核心药物之一,对提高儿童急淋治愈率的贡献很大。门冬酰胺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也很大,同时有血栓形成及出血的双向风险。该文报道了1例门冬酰胺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两次脑血栓形成及临床干预经过,为以后此类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门冬酰胺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凝血功能 脑血栓
  • 简介:谷氨酰胺胺酶可以催化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酰基转移反应,通过形成的交联键改善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本文主要介绍了谷氨酰胺胺酶的作用机理、功能特性及其在动物性食品加工业以及开发新型食品中的应用。

  • 标签: 谷氨酰胺转胺酶 机理 功能特性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二醇化门冬酰胺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08月--2018年02月,以我院收治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电脑完全随机法将之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分别有26例。常规组予以左旋门冬酰胺治疗,研究组予以乙二醇化门冬酰胺治疗。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的完全缓解率(50.00%VS53.85%)、无进展生存率(73.08%VS69.23%)、总生存率(92.31%VS88.46%)比较无意义(p>0.05);但研究组肝功能损伤率15.38%、过敏反应3.85%均少于常规组26.92%、15.38%(p<0.05)。结论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而言,左旋门冬酰胺与乙二醇化门冬酰胺治疗效果相当,但乙二醇化门冬酰胺所致的肝功能损伤、过敏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链球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P胞外区(EC-StkP)基序(motif)在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将EC-StkP的3个motif(SXXK)依次和全部突变为AXXA,将突变后得到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进行克隆表达,SDS-PAGE联合凝胶图像分析系统检查目的重组突变蛋白(EC-rStkP)表达情况,Ni-NTA亲和层析法分别提纯突变蛋白。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ITC 200)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法(Biacore t200)检测突变蛋白与青霉素(PCN)和头孢噻肟(CTX)结合能力。结果PCN和CTX均不能与第1个、第3个以及3个motif均突变的蛋白质结合,但第2个motif突变后还能与CTX有较弱结合,而与PCN却不能结合。结论肺炎链球菌StkP激酶胞外区的3个motif都能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且以与第1个motif和第3个motif结合为主。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SXXK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胺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对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实验菌株选取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AO1和本科室收集的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微孔稀释法测定MIC值,评估精胺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结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精胺联合使用时具有协同作用,抗菌效果增强,MIC值大幅度下降,部分菌株FICI比值<0.5。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精胺联合用药方案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精胺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耐药
  • 简介: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剂逆转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作用。方法: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各抑菌圈直径随痰热清浓度下降而缩小,其低浓度管与空白管相近;头孢他啶及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在低浓度管与空白管中的抑菌圈直径均显示耐药。结论:痰热清注射剂具有逆转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作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痰热清 大肠埃希菌 Β-内酰胺类 耐药 逆转
  • 简介:以环己酮为原料,合成了9个结构新颖的N-(芳基磺酰氨基乙基)-1,6-己内酰胺(3),其结构均经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供试的6种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其中3a、3b、3d和3g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与对照药剂百菌清相当,抑制率大于90%。

  • 标签: N-(芳基磺酰氨基乙基)-1 6-己内酰胺 合成 杀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县域内医务人员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认知度,临床工作人员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取消皮试的态度,为医院推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版)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问卷星”设计调查问卷,对医生、护士、药师等进行认知调查,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82份,回收问卷265份,其中无效问卷17份,有效回收率为93.58%。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版)熟悉为9.81%,60.6%医务人员认为无过敏史的患者使用头孢类抗菌药需要打皮试,其中第一位理由是医务人员安全,第二位理由是医院未明确“不打皮试过敏”后果责任人。

  • 标签: 医务人员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 认知度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有己内酰胺、环己酮、环己醇、甲苯、苯甲酸、环己烷、环己酰胺等。该类废水具有水质波动性大,冲击性强;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高;氨氮浓度高等特点。针对煤化工己内酰胺废水,传统活性污泥法对COD处理效果优异,但污泥易受到冲击;膜过滤法能够有效去除COD和脱氮,但运行成本偏高,且膜污染问题较难解决;利用非选择性的活性自由基(·OH)来降解有机物的反应,称为高级氧化法(AOPs),其对难生物降解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己内酰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标签: 己内酰胺废水 推流式反应器 有机物去除
  • 简介:摘要:己内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作为工业上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己内酰胺行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国内己内酰胺产能的快速扩张,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也带来了新的污染。通过介绍氨肟化废水的预处理、己内酰胺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对己内酰胺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厌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工业废水的技术现状,并对未来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采用低能耗、低运行费用的生化工艺进行工业废水处理。

  • 标签: 氨肟化法 己内酰胺 生产废水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对2019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采用培门冬酶治疗后静默失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9岁3个月,ALL晚期骨髓复发,使用产自大肠杆菌的聚乙二醇修饰的培门冬酶化疗后因未出现预期的不良反应,如高血氨、低纤维蛋白原、低抗凝血酶Ⅲ(ATⅢ)等,进一步检测血浆门冬酰胺(ASN)浓度未达到耗竭标准,门冬酰胺活性为64.5 U/L,诊断为静默失活。更换为产自欧文菌的门冬酰胺治疗后,患儿ATⅢ最低降至33%,纤维蛋白原最低降至1.20 g/L,高血氨、ASN降低,门冬酰胺活性为1 813.0 U/L,提示更换剂型治疗有效。临床医师应警惕门冬酰胺静默失活的发生,使用门冬酰胺治疗的患儿应监测门冬酰胺活性;在无条件检测酶活性的时候,密切监测有无高血氨、凝血功能紊乱等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对门冬酰胺静默失活有一定提示意义。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门冬酰胺酶 静默失活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门冬酰胺(L-Asparaginasum,ASP)联合CHOP方案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68例,分为CHOP方案治疗组(CHOP组)34例和门冬酰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组(ASP+CHOP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CHOP组CR+PR16例,治疗总有效率47.06%;ASP+CHOP组CR+PR24例,治疗总有效率70.58%;后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86,P<0.05)。CHOP组患者平均PFS时间为24.7个月,ASP+CHOP组患者平均PFS时间为47.5个月,后者长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和发热,Ⅰ-Ⅱ级和Ⅲ-Ⅳ级血细胞减少性贫血发生率在ASP+CHOP组均比CHOP组高(P<0.05),ASP+CHOP组患者Ⅰ-Ⅱ度发热及白蛋白降低发生率均较CHOP组高(P<0.05)。ASP+CHOP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治疗较CHOP组组高(P<0.05),6例发生过敏反应,1例侵袭性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发生血淀粉酶升高、1例发生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后好转,但因疾病进展快速致一般情况差,未能耐受后续化疗而早期死亡。3例患者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好转。ASP+CHOP组2例发生Ⅱ度血肌酐升高,CHOP组中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门冬酰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CHOP方案 门冬酰胺酶
  • 简介:目的:研究L-门冬酰胺脂质体对体外培养的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MTT测定L-门冬酰胺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电镜观察药物对肿瘤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L-门冬酰胺脂质体(经前体脂质体水合而得)组与肿瘤细胞作用后,HL-60细胞的G0/G1期细胞量明显增加,而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增殖指数L-门冬酰胺脂质体组的PI值显著下降.HL-60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多.结论:L-门冬酰胺脂质体抑制HL-60细胞的繁殖,可能与抑制细胞的S期有关.

  • 标签: L-门冬酰胺酶脂质体 HL-60细胞 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β-内酰胺类头孢类、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用药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从医院在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6月间予以青霉素类、 β-内酰胺类、头孢类药物给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 120例参与本次研究,并随机将患者分成三组,分别为 A组 40例患者进行青霉素钠注射给药;为 B组 40例患者进行头孢呋辛注射给药;为 C组 40例患者进行美罗培南注射给药,分析三组患者抗生素类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全体研究对象中有 3例患者存在药物配伍不当情况, 6例存在给药剂量方法不合理情况, 4例未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为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几率为 10.83%。结论 在青霉素类、头孢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 标签: 青霉素类 头孢类 β-内酰胺类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1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6株鲍曼不动杆菌大多数来源于痰液(255株,80.70%)、其次是伤口分泌物(46株,14.56%),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为主(156株,49.36%),其次是呼吸内科(115株,36.40%)。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最高,对头孢噻肟耐药率最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危重病房多见,该菌多重耐药严重且逐年增加。因此,加强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疗效,防止或延缓各种耐药菌株的产生与蔓延。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beta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2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E)中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MDR-PAE20株,采用PCR及序列分析方法对2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进行检测及基因序列分析。结果20株MDR-PAE菌中检出TEM、PER、DHA、OXA-10群等4种β内酰胺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5%、20%、5%、20%,6株细菌检出1种以上β内酰胺基因;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均缺失(缺失率为100%)。结论本组20株MDR-PAE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的携带率较低,该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与其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缺失有关,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可能与其外排泵的增强表达有关。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多药耐药 Β内酰胺酶 膜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方法综合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体外试验用药和疗效观察。结果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都表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有效地降低耐药性、大大地扩大了抗菌谱,使治疗效果得到改善,打破了传统的快速抑菌剂和快速杀菌剂不能联合应用的理论。讨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利大于弊,当下,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都证明这两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对临床治疗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联合应用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培门冬酰胺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治疗时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和不良反应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86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者,对照组患儿接受左旋门冬酰胺治疗,观察组接受培门冬酰胺治疗,对这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8%,观察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过敏反应、凝血异常、高血糖、胃肠道反应等。结论培门冬酰胺在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治疗时可以有效避免患儿对左旋门冬酰胺过敏,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

  • 标签: 培门冬酰胺酶 左旋门冬酰胺酶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