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以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效、安全性高、广谱抗菌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地位,不仅是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时至今日仍然是G+球菌感染时的首选抗生素。本文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及长久以来其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应用 综述
  • 简介:摘要己内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其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塑料、军事等各方面,且其下游产品发展趋势更是倾向于高端科技产品。目前,己内酰胺生产企业中大多建设有配套的硫酸、双氧水等原料生产装置,其主要的生产工序为环己酮肟化工序和环己酮肟重排及己内酰胺精制工序,现根据作者多年的行业从事经验,简要的分析了双氧水、环己酮肟化、环己酮肟重排及己内酰胺精制工序的生产稳定及产品质量影响因素。

  • 标签: 己内酰胺 生产技术 比较 发展趋势
  • 简介:目的:调研中国20年内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专利情况,为新抗生素的研发提供思路。方法: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www.sipo.gov.cn)1992年1月-2011年12月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专利,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992—2011年1231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专利,专利数量逐年增加,2004年前专利数量较少,2005年后增多,2010年最多达262项;专利涉及18个国家,中国占82%;化学合成药品占77.8%;近年抗生素组合制剂专利增多,两个成分组合的有262项.占21.3%;头孢菌素类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有43类731项专利,专利数量前10位的依次是头孢呋辛、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哌酮、头孢噻呋、头孢吡罗、头孢吡肟、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头孢丙烯;青霉素类有15类246项专利,专利数量前5位的是羟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类、哌拉西林、美洛西林、萘夫西林;碳青霉烯类有8类87项,专利数量前2位的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结论:我国卢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开发需要进行合理布局和必要的产品结构调整。

  • 标签: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 专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β-内酰胺类过敏性休克的发病特点和预防方法。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13年6月发生的因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过敏性休克29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有过敏史及家族史,可发生延时性及交叉性过敏性休克,最多见于静脉输入时30分钟内,血压迅速下降。结论发生过敏性休克停用输注药品及更换输液装置、扩容、升压、维持血压是关键。临床医师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及预防,尤其对抗生素过敏性休克,以便有针对性的安全,有效的用药。

  • 标签: 过敏性休克 &beta -内酰胺类 儿童
  • 简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感染药物.以往的研究将PK、PD分隔开来评价疗效和设计给药方案,但因抗生素作用对象不是人体组织细胞,而是细菌,所以要综合考虑药物、人体、细菌三者之间相互关系.PK/PD综合参数正是反映三者关系、评价抗菌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内酰胺类抗生素 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了解高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9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5年我院9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对其临床用药、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8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中,〉5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为48.98%(48例),其次为≤12岁年龄段(29例,占29.59%);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数的占比最高,为68.37%(67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数的占比为62.24%(67例),高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治愈75例,好转例18,有后遗症4例,死亡1例。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发生于静脉给药的特殊人群,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虽治愈率高,但仍存在因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而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的情况。因此,临床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时,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其不良反应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Β-内酰胺类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 :为评估杂质对己内酰胺产品质量的影响,向精制己内酰胺中添加芳香胺类、酮类、醚类、肟类和己内酰胺同系物等 10 种杂质,考察不同含量杂质对己内酰胺挥发性碱含量、色度、 290nm 波长处吸光度、酸碱度、高锰酸钾吸收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芳香胺类杂质对 5 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痕量芳香胺类化合物的存在会导致己内酰胺产品质量不合格; 2- 甲氧基环己酮和 2 , 3- 环氧环己酮在己内酰胺中的含量增加,将导致挥发性碱含量、 290nm 吸光度以及高锰酸钾吸收值升高,影响产品质量;痕量己内酰亚胺甲醚将导致己内酰胺产品碱度不合格,其质量分数每增加 25μg/g ,碱度约升高 0.1mmo l /lkg ;环己酮肟对己内酰胺的挥发性碱含量和高锰酸钾吸收值有微弱影响; N- 甲基己内酰胺对己内酰胺各指标均无影响。

  • 标签: 己内酰胺 挥发性碱 产品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方法:在我院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之间,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在80例由于使用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导致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其中有57例患者是自身患有呼吸系统感染的疾病,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占比为71.25%;5例患者是自身患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疾病,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占比为6.25%;8例患者是自身患有消化系统感染的疾病,消化系统感染患者占比为10.00%;3例患者是自身存在手术或者外伤导致的感染,手术或者外伤导致的感染患者占比为3.75%;1例患者是自身患有淋巴结炎的疾病,淋巴结炎患者占比为1.25%;2例患者是自身患有妇科感染的疾病,妇科感染患者占比为2.50%;3例患者患有口腔感染的疾病,口腔感染患者占比为3.75%;1例患者患者患有肿瘤合并感染的疾病,肿瘤合并感染患者占比为1.25%。在80例由于使用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导致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其中有60例患者是使用了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了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占比为75.00%。剩余20例患者是使用了青霉素类药物,使用了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占比为25.00%。结论: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了呼吸系统感染是导致β-内酰胺类抗生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病因,而在含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中最容易使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因此临床在对患者用药时可以尽量规避以上情况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呼吸系统感染 头孢菌素
  • 简介:摘要:煤化工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有己内酰胺、环己酮、环己醇、甲苯、苯甲酸、环己烷、环己酰胺等。该类废水具有水质波动性大,冲击性强;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高;氨氮浓度高等特点。针对煤化工己内酰胺废水,传统活性污泥法对COD处理效果优异,但污泥易受到冲击;膜过滤法能够有效去除COD和脱氮,但运行成本偏高,且膜污染问题较难解决;利用非选择性的活性自由基(·OH)来降解有机物的反应,称为高级氧化法(AOPs),其对难生物降解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己内酰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标签: 己内酰胺废水 推流式反应器 有机物去除
  • 简介:摘要:为评估杂质对己内酰胺产品质量的影响,向精制己内酰胺中添加芳香胺类、酮类、醚类、肟类和己内酰胺同系物等10种杂质,考察不同含量杂质对己内酰胺挥发性碱含量、色度、290nm波长处吸光度、酸碱度、高锰酸钾吸收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芳香胺类杂质对5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痕量芳香胺类化合物的存在会导致己内酰胺产品质量不合格;2-甲氧基环己酮和2,3-环氧环己酮在己内酰胺中的含量增加,将导致挥发性碱含量、290nm吸光度以及高锰酸钾吸收值升高,影响产品质量;痕量己内酰亚胺甲醚将导致己内酰胺产品碱度不合格,其质量分数每增加25μg/g,碱度约升高0.1mmol/lkg;环己酮肟对己内酰胺的挥发性碱含量和高锰酸钾吸收值有微弱影响;N-甲基己内酰胺对己内酰胺各指标均无影响。

  • 标签: 己内酰胺 挥发性碱 产品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尿蛋白定性化验的影响以及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门诊以及住院部诊治的肾小球肾炎患者2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尿蛋白测定结果为+++,随机分为4组,每组5例。分别在用药后的不同时间检测使用用药不同剂量的尿蛋白。结果静脉滴注80万U青霉素后1—12h尿蛋白检测结果没有变化;静脉滴注160万U青霉素后6—12h尿蛋白检测结果可以排除假阴性干扰,1—3h尿蛋白检测结果有假阴性可能;静脉滴注320万U和640万U的青霉素后12h尿蛋白检测结果可以排除假阴性干扰,1—6h尿蛋白检测结果会有假阴性可能。结论临床治疗中使用大量青霉素后短期内检测尿蛋白出现假阴性可能性大,应该在药物消除干扰后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 尿蛋白定性
  • 简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环类以及碳青霉烯类等药物。均为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抗生素。据报道,近10年来,在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数量方面,此类药物占各类药物之首。为了减少和避免其ADR的发生.达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从而提高医疗水平。特此将我院所收集β-内酰胺类引起的ADR26例.浅析于后。

  • 标签: 临床使用 不良反应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药物 浅析 ADR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实例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研究,进而对此类抗生素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自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72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临床上儿童与老年群体为ADR的高发群体,其反应多发于用药25min内,且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较于青霉素类高,且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皮肤异常。结论临床上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不良反应的情况并不少见,且许多严重不良反应,比如过敏性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很大威胁,故而临床上应用抗生素时应进行皮肤敏感试验,并在初次使用时加强监护。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己内酰胺随之成为了我国有机化工原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己内酰胺而言,其副产的硫铵对我国多方面发展均由着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比己内酰胺副产硫铵的两种结晶工艺,指出DTB结晶工艺优势更为突出,并对其大颗粒生产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以内酰胺 硫铵结晶工艺 大颗粒生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