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冠脉支架术中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应用。方法:共计56例行冠脉支架术的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均选自2019.01-2020.12期间。对比术前、术后患者心动图检查结果(LVEF、LVDs、LVDd、E/A)、心功能(NYHA Ⅰ、NYHA Ⅱ、NYHA Ⅲ、NYHA Ⅳ)。结果:心动图检查结果(LVEF、LVDs、LVDd、E/A):术后>术前(P术前,NYHA Ⅲ、NYHA Ⅳ:术后

  • 标签: 冠心病 左室功能不全 冠脉支架 术中 超声心动图检查 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日益增多,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这些患者如果短期内需要接受非心脏手术将面临失血增加的危害,但是如果停止抗血小板治疗,围手术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将增加。文章针对上述问题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治疗时限、并发症、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的停用及桥接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对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提供帮助。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度肾动脉狭窄(RAS)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皮质血流灌注特点,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单中心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0月至2020年7月北京医院收治的82例单侧重度RAS行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超声造影评估支架治疗前、后和随访3个月的皮质血流灌注特点。记录出院后12个月不良心肾血管事件(包括肾功能恶化、永久肾替代治疗、再次肾动脉重建治疗、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应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8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3±16.9)岁,男性44例(53.7%),33例(40.2%)有陈旧心肌梗死,平均左室射血分数为43.7%±12.6%,肾动脉狭窄程度为82.5%±10.2%。超声造影结果显示,较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后和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上升支、下降支曲线下面积和峰值强度均明显增加,而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和平均渡越时间均明显延长(均为P<0.05);较支架置入后,术后3个月时的上升支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达峰时间和平均渡越时间均有明显缩短(均为P<0.05)。平均随访(11.5±1.7)个月,共有16例(19.5%)发生不良心肾血管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4岁(OR=1.353)、糖尿病(OR=1.741)、高血压≥2级(OR=1.646)、左室射血分数<43.7%(OR=1.934)、肾功能≥3期(OR=2.551)和上升支曲线下面积<850.0 dB×s(OR=2.890)均是心肾血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β受体阻滞剂(OR=0.804)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重度RAS患者术后的皮质血流灌注较术前明显改善,而皮质血流灌注是影响短期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重度肾动脉狭窄 心肾血管事件 肾皮质血流灌注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支架两种方法对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21年8月-2021年12月,将期间20例于本科室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姓氏首字母随机将其中10例纳入常规组,余下10例纳入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治疗,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恢复时间较常规组更短,VAS视觉模拟评分更低,治疗满意度更高,P<0.05;对比术后并发症,常规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在治疗四肢骨折患者时,相比于外固定支架,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效果更明显,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较低且治疗满意度更高,更具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外固定支架 四肢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住院做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对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护士按常规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ITHBC理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危险因素认知情况、护理效果及依从性。 结果 实施 ITHBC 的健康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护理效果、相关危险因素认知、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 ITHBC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疾病护理效果、相关危险因素认知情况、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标签: ITHBC理论 健康教育 缺血性脑卒中 脑动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90例PAD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施行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组施行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ABI、跛行距离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PAD患者的疗效显著,且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缺血情况,增加跛行距离,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内支架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颌面部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放化疗。手术风险较高,术后形成大块骨缺损,较难自行修复;而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较严重。因此,如何修复颌面部肿瘤术后的骨缺损,同时预防肿瘤复发成为临床上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光热疗法因侵入性小、高效且无不良反应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光热材料也应运而生,并应用于光热治疗。为治疗肿瘤相关的骨缺损,很多研究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制备光热功能骨支架,在修复手术后骨缺损的同时预防肿瘤复发。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光热材料、骨修复材料和光热功能骨支架在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解决颌面部肿瘤术后骨缺损及肿瘤复发这一临床挑战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面部肿瘤 光热治疗 三维打印 光热功能骨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应用于结直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我院2019.3—2021.6收治的结直肠癌伴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临床相关指标、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排气时间(1.67±1.11)d、住院时间(9.58±1.75)d均比对照组要少,淋巴结清扫数目(13.85±3.54)枚、手术时长(346.58±9.29)min相比对照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8.06±2.87)枚、手术时长(313.28±10.65)min要高(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实施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整体效果相比单独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且预后良好,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肠梗阻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3D生物打印技术制备明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锂复合水凝胶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仿生活性组织工程支架,探讨3D生物打印对含BMSCs水凝胶支架的成骨分化作用。方法常规提取2周龄SD大鼠B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将明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锂混合,加入BMSCs后应用3D生物打印技术制备含细胞的复合水凝胶支架,应用注模法制备含细胞的非打印支架。体外实验中根据是否打印分为含细胞打印组和含细胞非打印组,每组制备12个样品,并设置单纯细胞对照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水凝胶内部结构,冻干法测定支架膨胀率和含水量。在培养3 d后用鬼笔环肽染色观察支架内细胞活性,分别于培养1,3,7 d后进行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CCK-8)实验测定吸光度值确定细胞增殖情况和培养7,14 d后使用RT-PCR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钙素(OCN)、Ⅰ型胶原等成骨相关基因表达。体内实验根据是否打印及是否含有细胞分四组:含细胞打印植入组、含细胞非打印植入组、不含细胞打印植入组、不含细胞非打印植入组,每组支架制备9个样品。将四组支架分别植入36只8周龄SD大鼠臀后侧肌袋,左右随机,术后2,4,8周取材分别拍摄X线片,并对8周取材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成骨分化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为BMSCs。水凝胶内部孔隙明显,细胞在孔隙内可自由伸展。含细胞打印组的支架膨胀率为(1 039.37±30.66)%,支架含水量为(91.21±0.26)%,与含细胞非打印组的支架膨胀率[(1 032.38±35.05)%]和支架含水量[(91.16±0.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外培养3 d水凝胶内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体外培养1 d,各组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3 d时,含细胞打印组和含细胞非打印组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单纯细胞对照组(P<0.05);培养7 d后,含细胞打印组吸光度值(2.72±0.17)高于含细胞非打印组(2.35±0.11)(P<0.05),且均高于单纯细胞对照组(1.95±0.12)(P<0.05)。体外培养7 d,含细胞打印组和含细胞非打印组的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单纯细胞对照组(P<0.05);体外培养14 d后,含细胞打印组的基因表达量[Osterix(1.650±0.095)、OCN(2.725±0.091)、Ⅰ型胶原(2.024±0.091)]均高于含细胞非打印组[Osterix(1.369±0.114)、OCN(2.174±0.198)、Ⅰ型胶原(1.617±0.082)]和单纯细胞对照组[Osterix(1.031±0.094)、OCN(1.116±0.092)、Ⅰ型胶原(0.736±0.140)](P<0.05)。体内植入2周,各组X线片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植入4周和8周,含细胞打印植入组和含细胞非打印植入组X线片灰度值高于不含细胞打印植入组和不含细胞非打印植入组(P<0.01);体内植入8周,HE染色显示载细胞支架不同程度降解并且与细胞相互浸入,Masson染色可见不同程度的胶原生成。结论复合水凝胶支架可为BMSCs生长提供良好的三维环境,3D生物打印可促进BMSCs在水凝胶支架内增殖和成骨分化;负载BMSCs的生物支架在体内可缓慢降解,具有较好的异位成骨能力。

  • 标签: 打印,三维 水凝胶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现已逐渐成熟,成为临床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手段。腔内治疗拥有创口小,围术期死亡率低的优点,但长期随访结果相比开放手术缺少明显优势。TEVAR术后胸主动脉段虽得到处理,但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在远期随访中会出现瘤样扩张、新发破口以及分支血管支配的器官缺血、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为减少该类并发症出现,在术前及时对血管解剖形态、血管壁及腔内病理改变、相关脏器功能评价、支架种类选择以及支架放置方案作出分析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B型 远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3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诊治的7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 shunt,TIPS),采用直径8 mm Fluency覆膜支架及直径8 mm E-Luminexx裸支架建立分流道,测量支架植入前后的门静脉压力。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未出现操作并发症。门静脉主干压力由TIPS术前的(43.4±3.5)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术后的(25.7±3.8)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56,P<0.01)。随访3~41个月,5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5、9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患者于术后13、24、31个月死于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脑病),3例于术后16、21、24个月出现支架闭塞,再行1枚支架成功开通分流道,即时造影显示分流道血流通畅,4例患者支架狭窄>50%,给予球囊扩张等治疗后,支架内血流恢复通畅,余61例患者支架内血流通畅。本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的双支架植入TIPS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安全且近、中期疗效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壳聚糖/Ⅱ型胶原/聚乳酸复合水凝胶支架,以支架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载体,评价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壳聚糖、Ⅱ型胶原、聚乳酸联合β-甘油磷酸钠盐制备复合水凝胶,检测凝胶形成时间、弹性模量及细胞相容性;制作新西兰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分为四组。空白组:正常软骨,未作任何处理;模型组:旷置骨软骨缺损作为对照;凝胶组:单纯以水凝胶填充软骨缺损;凝胶+干细胞组: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水凝胶复合物填充软骨缺损。分别于术后8周取材,根据大体观察及组织染色,比较各组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壳聚糖/Ⅱ型胶原/聚乳酸复合溶液在37℃下形成凝胶,成胶时间(7.50±0.41)min,弹性模量(6.96±0.43) kP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凝胶中具有较好的增殖能力,且软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动物实验大体观察及组织染色结果表明凝胶+干细胞组软骨缺损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凝胶组及模型组,其新生软骨与正常软骨边界模糊,其内可见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含量与正常软骨类似。结论壳聚糖/Ⅱ型胶原/聚乳酸复合水凝胶支架具有良好的温敏性及细胞相容性,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膝关节 软骨缺损 壳聚糖水凝胶 温敏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行静脉窦支架成形术后视乳头水肿及视力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的8例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女性6例,男性2例,年龄(32.9±14.4)岁(范围:19~57岁)。手术前后行眼底、视力、视野检查,使用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检测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行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术中先行静脉窦测压,若狭窄两端压力梯度≥10 mmHg(1 mmHg=0.133 kPa),则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后6个月检测RNFL厚度,并行CT静脉造影观察静脉窦情况。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行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术后狭窄两端压力梯度降至(2.6±2.0)mmHg,与术前(24±9.2)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P<0.001)。颅内压由术前的(41.4±12.7)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术后的(12.9±3.3)cmH2O(t=7.08,P<0.01)。术后6个月随访时,RNFL厚度由术前的(275.3±68.3)μm降至(131.4±31.8)μm(t=5.80,P=0.001);视力基线值中位数由术前的[M(QR)]0.24(0.25)改善至0.65(0.23)(Z=-2.52,P=0.012)。6例患者视乳头水肿情况明显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其中1例CT静脉造影提示支架旁再狭窄。结论静脉窦支架成形术可用于改善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的视乳头水肿和视力损伤。

  • 标签: 颅内高压 支架 静脉窦狭窄 相干光层析成像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经肠道支架植入术减压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价值,对其临床应用效果予以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择40例患有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取在2018.1月-2020.9月间,将其以入院的先后顺序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通过采取不同治疗方案,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情况为治疗效果参考依据,将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分析并计算治疗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显佳,其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也相对减少且切口感染情况仅一例,治疗有效率高达(19例、95%)数据呈现此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治愈效果。结论 经肠道支架植入术减压后再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此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治愈率显高,在一定程度上可缩短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还可有效缓解术后腹胀腹痛症状的发生,以致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故此治疗方案可行,提倡推广,建议临床大规模应用。

  • 标签: 经肠道支架植入术减压 腹腔镜 梗阻性结直肠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以明确其对患者术后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动脉瘤患者60例,根据住院尾号奇偶的不同,奇数组为对照组,偶数组为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以往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后情绪状况、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定。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8.45±6.12)分、(47.25±3.15)分,均低于对照组(59.42±8.16)分、(54.42±4.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84.74±13.25)分、(80.55±10.45)分、(81.25±11.56)分、(79.12±8.42)分,均高于对照组(74.35±14.24)分、(72.58±9.59)分、(72.58±12.45)分、(72.25±7.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宽颈动脉瘤围手术期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心理情绪明显得到改善,同时有助于控制血压、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弹簧圈 颅内宽颈动脉瘤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机行Solitarie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按照发病至就医时间分为两组,发病至就医时间<4.5 h者纳入观察组44例,发病至就医时间≥4.5 h者42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Solitarie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神经营养因子(NT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并发症。结果术前对照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7.21±1.62)分,低于观察组的(7.28±1.65)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4.41±1.71)分,低于对照组(6.07±1.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BDNF、NTF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增加;术后观察组患者BDNF水平为(13.71±2.67)ng/ml、NTF水平为(6.43±0.26)ng/ml,高于对照组的(11.98±2.63)ng/ml、(4.68±0.21)ng/ml(P<0.05)。术前两组患者VEGF、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EGF、TGF-β1降低水平;其中观察组患者VEGF水平为(21.74±6.82)pg/ml,低于对照组的(35.97±6.84)pg/ml(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血管再开通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病至就医时间<4.5 h进行Solitarie支架动脉取栓术可保护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减少血栓形成,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动脉取栓术 大动脉闭塞性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并发症 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经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人数均为半数(37例)。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个体化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踝肱指数、心理状态及症状康复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对照组踝肱指数与观察组无明显差异,经不同模式护理后对照组患者踝肱指数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抑郁与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康复率91.89%高于对照组患者72.97%(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个体化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模式有利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患者术后的症状改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取得显著的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个体化康复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支架置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为90.0%。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