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日本从明治时代开始仿效德国,建立起了以大陆法系为特征的严密的法律体系,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美国的影响,在刑事诉讼等程序法领域也导入了一些英美法系的原则和制度,进入21世纪后英美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但日本法律体系仍基本属于大陆法系。这集中体现在日本当今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相互界限上。

  • 标签: 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日本 责任界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简介:我国贿赂犯罪的刑事政策从“重受贿轻行贿”逐步转向“行贿与受贿并重惩治”,但在司法实践中对行贿犯罪的刑事处罚一直过于轻缓,行贿与受贿的定罪量刑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并重惩治”的刑事政策符合贿赂犯罪的对向关系特性;通过贿赂对向犯“囚徒困境”的博弈分析也能够获得合理性根据一对行贿与受贿“并重惩治”并不意味着对两者实行“同等处罚”,应在贿赂对向犯的定罪与量刑不同层面采取对称或对应模式,从而体现行贿与受贿的“并重惩治”,实现贿赂犯罪整体的罪刑均衡。

  • 标签: 受贿 行贿 对向关系 对向犯 并重惩治
  • 简介:在互联网代际演变时代背景下,网络犯罪内涵与外延发生了质的变化,理解这些变化是对其进行规制以及对相关法律进行建构的前提。网络犯罪的规制手段涵盖国际条约及各国相关立法,实体规制与程序规制是其基本出发点。网络异化对中国的刑事法制提出了新挑战,规制网络犯罪过程中怎样处理好国际合作关系,以及管辖问题的确定,电子证据的获取、保存以及处理电子证据过程中遇到的隐私权保护、数据读取等技术难题需进一步解决。虽然《刑法修正案(九)》对网络犯罪做出了新的修正,但在具体适用上,刑法条文的规定尚有不足,应对网络犯罪,中国的刑事法制需要根据时代发展找出正确的建构方向,并做出相应调整。

  • 标签: 网络犯罪 网络异化 刑事规制 挑战 法律建构
  • 简介:近年来,刑事错案被屡次披露,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司法的民主、进步,另一方面民众对司法的公正产生质疑。这不禁带给我们深思,错案是如何发生的,怎样才能避免错案的发生?文章从改进侦查机关内部机制的角度来探讨预防错案的发生,以期能够警示侦查机关加快队伍建设,顺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转变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内部侦查监督,从源头上预防错案的发生。

  • 标签: 错案 优化侦查队伍 审判为中心 非法证据
  • 简介:影响性刑事个案中民意对判决结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民意从宽、从严的呼声下,案件判决有的轻缓化,有的从严处理。民意影响判决案件,个案本身具有普遍性规律,如涉案主体身份存在差异、个案折射问题与社会问题高度吻合、案件事实或者适用法律存在模糊性。判决结果总是基于舆论而改变,势必对司法公信力造成一定影响。构建民意与司法判决的良性机制,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制度、严守罪刑法定、建立以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为核心的司法独立。

  • 标签: 民意 影响性个案 判决结果
  • 简介:“两高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以威胁、欺骗、引诱等方式取得的所有证据(以下简称“欺骗取证”)都属于“非法证据”,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这种非法证据在什么情况下应被排除,《规定》中没有明确,需要明确对“欺骗取证”的排除标准。

  • 标签: 非法证据 欺骗 适用规则 刑事案件 司法实践 简称
  • 简介:外部性是消费公益诉讼的逻辑起点,低成本高收益是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的评判法则。消费公益诉讼符合社会利益最大化,既是对市场负外部性的内部化又是对自身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消费公益诉讼。其社会最优行为量无法完全通过市场调节实现。通过旨在有效降低公益诉讼成本、增强公益诉讼效益的机制构建来激发消费公益诉讼行为量,实现消费领域的实质公平正义,是消费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研究的核心命题。激励机制的有效供给可从诉讼成本分担、适格主体扩展、裁判既判力扩张及审判组织建立等方面的制度完善着手。

  • 标签: 消费者权益保护 公益诉讼 外部性 激励机制
  • 简介:今年刚刚考取大学的河北女生李妍(化名),乘坐由北京开往天津的K1301次列车,在车厢内闻到了刺鼻的烟味,却不见工作人员劝阻抽烟者。一气之下,她将运营该趟列车的哈尔滨市铁路局告上法庭,成为我国“公共场所无烟诉讼第一案”。李妍的起诉有理有据:

  • 标签: 公共场所 诉讼 工作人员 哈尔滨市 铁路局 李妍
  • 简介:在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审判过程中,法官对科学技术高度依赖,审判组织表现出整体专业性不足的弱点.为解决这一客观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入专家陪审制度是最筒捷有效的方式.文章分析了环境公益诉讼专家陪审制度的功能定位与特殊性,并对比分析环境专家陪审员与职业法官、其他领域专家陪审员的关系,提出要明确公益诉讼专家陪审员的诉讼地位以及构建“鉴定人一专家辅助人一专家陪审员”制度衔接机制的设想,从环境专家陪审员的选任条件、参审方式、适用范围、权利义务规定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建立程序规则.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专家陪审制度 环境审判专业化
  • 简介:在过去十几年中,由于我国诉讼机制的制度设置,投资者长期难以克服集体行动困境,高昂的维权成本使其对证券民事诉讼望而却步.此次《证券法》的修订无疑为修正投资者诉讼机制提供了契机,投资者保护机构作为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的模式,更是创新性地缓解了集体行动的困难.但是,参考我国台湾地区、美国的经验教训,投资者保护机构作为代表人参与诉讼的模式可能存在激励不足、独立性不足和诉讼能力不足三大隐忧.如若不能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投资者保护机构诉讼机制的最终效果.因此,参考萨拉蒙合作模式的新治理理论,我们的投资者保护机构需要与政府合作治理,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努力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和志愿失灵的可能性,使政府集中于资金提供与信息监控、共享,而投保机构着力于以更强的内在行动力克服集体行动困境,不断促进投保机构诉讼的市场化运作,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民事权益.

  • 标签: 投资者 保护证券 集团诉讼 共同诉讼 证券法
  • 简介: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实现庭审实质化。实现庭审实质化要求贯彻证据裁判原则、直接言词原则,法官客观中立、控辩平等对抗,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庭审实质化面临着观念、体制和制度上的障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克服。实现庭审实质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合力推进。

  • 标签: 刑事诉讼制度 以审判为中心 庭审实质化
  • 简介:亲属身份权是基于亲属身份关系而享有的基本权利,包含配偶权、亲属权、亲权,这些基本亲属身份权利可派生出诸多具体权利。亲属身份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于理论上争议颇多,相关论述多为举例说明而缺乏全面论述。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首次规定了亲属身份权诉讼时效问题,但仍有欠缺。亲属身份权的诉讼时效研究应该以亲属身份权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为基础,从其具体权利的角度进行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 标签: 诉讼时效 适用范围 亲属身份权
  • 简介:基于私权自治以及权力法定之法理,实践中,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必将面临诸多法理诘难和现实难题,欠缺直接法律依据,且“公益”范围难定、“公益诉讼人”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存疑,以及检察机关处分权界限问题等等。建立公益保障的长效机制,实现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化,关键在于加强立法、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督促行政机关严格依法管理,实现行政权和检察权的有力对接;鼓励社会组织积极作为,培育社会内生力量;加强公益宣传和法治教育,培养公民维护公益的自毙洼。

  • 标签: 检察机关 民事公益诉讼 公共利益 法律监督 民事诉讼法
  • 简介:侦查机关适应"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其含义。我国"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在不变动现有司法格局的基础上,强调侦查和公诉按照审判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同时承认审判在认定事实和法律适用方面的最高权威。侦查机关适应相关诉讼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认清侦查与审判、公诉和预审之间的关系。取证能力的提升是侦查机关适应"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核心,可从建立以客观性证据为中心的取证模式、完善侦查取证指引体系、促进取证措施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等方面着手提升取证能力。

  • 标签: 以审判为中心 侦查机关 证明标准 取证能力
  • 简介:随着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刑事诉讼开始从递进式的阶段性诉讼结构向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结构发展,而刑事审前程序各诉讼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于提升庭审质量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刑事审前程序 诉讼制度改革 辩方 控方 保障 刑事诉讼
  • 简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传统的"认罪"案件处理机制有着不同的内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刑事诉讼程序,它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制度化、规范化的体现。其弥补了依据对抗模式而形成的刑事诉讼构造以及以纯正公法理念构建的刑法理论在实现正义与效率方面的不足,具备理论正当性。认罪认罚从宽的重要程序性意义在于实现认罪认罚案件程序运行的从宽、案件繁简分流以及非对抗式诉讼模式的构建。分别以认罪、认罚、案件繁简为节点构建多层级的案件分流体系,将有利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审判程序层面的落实。

  • 标签: 认罪 认罚 从宽 正当性 案件分流
  • 简介:刑事案件相关的女性人员主要分为参与实施犯罪的女性和未参与实施犯罪的女性,她们一般具有性格依赖性强、形象较亲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特点。其中参与实施犯罪的女性一般负责物色被害人,帮助实施犯罪,掩护藏匿犯罪嫌疑人,利用"两怀"身份逃避打击,或满足犯罪嫌疑人的生理和情感需要等。对此可采取以下侦查策略:利用女性人员在案件中的分工特点进行串并,利用女性人员反侦查能力较弱的特点进行突破,以女性人员为讯问突破口。

  • 标签: 女性犯罪 角色定位 侦查对策
  • 简介: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是最高法院的一项司法政策。学理上认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需要通过法律的方式容纳社会效果予以实现。而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上2016年刑事案件裁判文书的考察发现,实践中存在213份裁判文书明确使用“社会效果”进行裁判说理。这些明确使用“社会效果”的裁判文书呈现出来的特征是:第一,具有明显的基层法院特征;第二,主要涉及常见的、与百姓生活关系相关的罪名;第三,具有明显的审判结果利于被告人的特征,且涉及的是刑罚较轻的犯罪;第四,使用“社会效果”的方式相对粗糙;第五,通过“社会效果”实现相应的裁判功能。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可能与该司法政策的争议性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基层法院司法权威、推理能力有关。

  • 标签: 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裁判理由 司法权威 推理能力
  • 简介:传统的法学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实体与程序相脱节、互动性教学缺失的局限性,成为培养新时代卓越法律人才最大的绊脚石.刑事疑难案例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引入实体法与程序法专业的教师组成双师,有效改变了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教学内容脱节的局面,有助于课堂理论教学与实务操作的紧密结合.该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应得以肯定,但不能忽视学生课前准备欠佳、课堂参与性不高、双师协调性欠缺等不足之处.因而,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并通过强化学生的课前准备、优化教学协同、提高教学技巧等方式来更好完善该教学模式.

  • 标签: 刑事疑难案例双师同堂 合理性 现有不足 优化改革
  • 简介:最近几年,轻微刑事案件开始出现喷井现象,法院刑事审判面临巨大压力。为解决这个现实困境,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法在全国18个城市开展速裁的试点工作,这是我国首次在立法前进行的实践性演练,开创试验立法先例。本文采取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刑事速裁程序试点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提出完善建议,为立法机关接下来修正刑事速裁程序提供意见、建议,以期有所裨益。

  • 标签: 刑事速裁 完善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