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主义研究部举办"欧洲替代左翼力量的现实基础与发展空间"学术会议,来自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政法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次会议是中共中央编译局与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法学者高端论坛的系列会议之一。

  • 标签: 中共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术会议 左翼力量 空间 欧洲
  • 简介:根据列斐伏尔、埃尔顿和马西等新马克主义者的观点,以西方为主体的全球化、现代化叙事逻辑是时间性的,即旨在通过“时空互化”将多元的空间叙事转换成单一的时间叙事,进而将其规定和解释世界的特有方式强加给世界所有民族,这一点最为充分地反映在其所昭示的“时间政治观念”中。然而,“政治总是空间性的”,现代民主政治本身可以通过资本逻辑以及理性和律法精神实现对空间的政治占有和控制。因此,为了有效地应对这种时间性的叙事逻辑,我们需要塑造某种不同于“时间政治观念”的“空间政治观念”。

  • 标签: 新马克思主义 空间政治批判 全球化现代化
  • 简介:8月26日,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办,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研究领域承办的“治国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术研讨会暨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领域核心团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 标签: 中共中央编译局 学术研讨会 团队工作 治国理政 国家 智库
  • 简介:马克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和传播,既是推进马克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又是实现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165年以来,《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从变译到全译,从秘密到公开,从文言到白话,折射出马克主义经典著作传播的历史轨迹。系统梳理《共产党宣言》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影响,对当今推进马克主义理论工程建设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编译与传播 中国历史
  • 简介:生命教育在我国发展已有近二十年,但尚未形成可普及推广的课程体系,其主要原因在于本土生命教育课程缺乏核心内容和目标。基于过去十五年的文献回顾发现,本土生命教育课程在内容和目标上有三个核心要素,包括:一、现实生命的教育内容(身、心、社、物);二、超越生命的教育内容(信仰、道德、审美、死亡);三、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丰富生命知识、体验生命情感、提升生命价值、培养生命能力)。可以借鉴这些核心要素进一步开展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对传统课程的渗透。

  • 标签: 生命教育 教育内容 教育目标
  • 简介:上海大学于2014学年冬季学期开设的新型本科通设课"大国方略"系列课程采取了本校独创的"项链模式"。课程由不同领域学有专长的教授,组成团队。教授们各讲一段,借助课程内在的逻辑线索,形成整体的教学效果。该系列课程不追求给大学生一堆现成的结论,而是帮助他们学会思考和把握问题,如同给他们一双眼睛,使之避免"灯下黑",从而看懂中国,看懂世界,在国家的发展中,找准自己人生的定位。"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欢迎。其价值不但溢出了这门课程,甚至已经溢出了课程开发本身,成为一个对高校管理不无启示的案例。

  • 标签: 大学生 思政 教育 创新
  • 简介:当前越来越多的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的高科技犯罪给侦查实务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符合公安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的培养成为各高校尤其是公安和政法院校的重要任务,因此,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各院校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上进行了努力创新和改革。本文以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科体系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对比研究,并综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该校所开设《电子侦防技术》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应用型 警务人才 内容设置 教学方式
  • 简介: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当代史、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它说到底是革除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适应人民愿望、适应世界进步潮流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我们党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科学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执政理念,坚持和创新了基本和根本的制度、路线,正确理解和稳妥地处理了三组三者关系,即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坚持马克主义指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取国外积极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

  • 标签: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